苏州园林教案(优秀4篇)

2023-07-20 21:29:01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苏州园林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苏州园林》教案 篇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

2、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

3、理清本文的结构及顺序。

4、掌握说明方法。

5、欣赏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过程与方法: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导

学生利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课文,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师:我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师:它叫“明轩”。想看看吗?

师:就是这个(图)。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这是它的内景(图)。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狮园”中的一个庭院。这是它的庭院(图)。美不美?

师在苏州,像这样的园林很多,有些甚至比“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

(背景音乐:在古筝曲《高山流水》中欣赏苏州园林)

这是网狮园??这是留园??这是狮子林??这是拙政园??这是沧浪亭??

问题:谈谈你的感受?用一个比喻形容你刚刚看到的苏州园林的风景?提示: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陶醉

如果能去苏州游览它的园林,会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但限于条件,现在去不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神游”苏州园林,领略苏州园林的美丽风景。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字词。

2、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

3、理清本文的结构及顺序。

三、作者介绍

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教过大学,做过教育部副部长,是我国现代首屈一

指的语文教育家??他写过童话、写过散文、写过小说、写过诗歌,他是有名的作家??他编写过教材、编辑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刊物,是编辑家??,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投影介绍:叶圣陶,教育家,作家,儿童文学家,苏州人)

四生字检查预习(多媒体投影)

轩榭(xuānxia)重峦叠嶂(zhàng)丘壑(ha)

嶙峋(línxún)阑干(lán)池沼(zhao)

镂空(lòu)相间(jiàn)模样(mú)着眼zhuo

(易读错的有“镂、间、着、沼”易写错的有“嶂、壑”)

五、整体感知课文

1、配笛子独奏《姑苏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明确:本文体裁?——————说明文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六、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投影:叶圣陶先生:“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多媒体投影问题)

提示:

(1)首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若无中心句,可找出重点词语或概括大意。

(2)同学们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小组相互交流,求同析异,统一看法,完成结构层次划分;

2、分析主体部分,理清说明顺序

(1)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的?

(2)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哪四个"讲究?

(3)速读7—9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

(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4)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明确:1、结构:总——分——总

2、(1)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

(3)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4)说明文顺序—————逻辑顺序(从概括————具体,从主要———次要,从整体————局部)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附“板书设计”

对象—————苏州园林

结构————总——分——总

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顺序—————逻辑顺序(从概括————具体,从主要———次要,从整体————局部)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神游”苏州园林,了解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感受到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同学们也一定从文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八、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字

轩榭嶙峋斟酌镂空相间丘壑重峦叠嶂2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江苏苏州人,家,家,编

辑家。

3.填空

①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的布局,讲究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九、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了说明对象及特征,理清了文章结构及

说明顺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严密的说明语言。

3、重点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三、复习常用说明方法

为了把说明文对象的特征介绍得更清楚,说明文常常会运用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等

1、阅读3—6节,找出文中所用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师举例: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像图画一样美

2、学生找出一些句子并分析

3、归纳总结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品析准确、生动、严密的说明语言

1、提问学生:你知道对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吗?明确:准确(因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你给阅读者的知识一定是准确无误的)。

2、提示:一般说来,说明文语言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3、举例,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另外,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分析

4、另外,除了上面分析的句子,还有一些语言除准确,还非常有文采。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②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起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五、小结

六、课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回答问题

1、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2、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 体会课文语言又严密又生动的多样性特点。

(二)教学重点(www.huzhidao.com)

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镜头1. 课题、作者]

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 《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指导读书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来交流。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

[镜头2. 标本,鉴赏]

以 “标本”和“鉴赏”总领全文,教学的切入口选得好,有新意。

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 “标本”,一个是 “鉴赏”。

1. 什么是 “标本”? “有代表性经过加工或保持实物原形,可供人们学习、研究用的样本。”如: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实验标本……

2. 为什么苏州园林可以称它是 “标本”呢?因为苏州园林 “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那么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亭马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还有角落、门窗、色彩等等。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4. 把这些都堆在一起就成画了吗?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吗?

[镜头3]

亭马轩榭 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 艺术

花草树木 画意

花墙廊子 画意

至于其他每个角落、细微之处,都能注意到画的效果。

让学生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

(出示画册)同学们:你们看,我这本摄影集,里面每一张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可见,苏州园林的特点确实是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只是平时我们不注意罢了。我想:这就是标本,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特征。我们读说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征。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词语 “鉴赏”。

同义词比较,体现语文课特色。

初中语文“鉴赏”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和 “欣赏”、“玩赏”比较一下。(同学发言后,老师归纳)

[板书:欣赏、玩赏、鉴赏]

[欣赏]:用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事物的意味。例:欣赏音乐,很欣赏这幅作品,很欣赏他的做法。

[玩赏]:观看欣赏。 “玩”不同于 “玩耍”中的 “玩”,它是观看的意思。

[鉴赏]:鉴别和欣赏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哪段文字写得最好”,一问,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自由地发表意见。

可见,作者写苏州园林,是从鉴赏的角度写的,所以他会看到一幅幅画。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鉴赏的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写得最好。(请同学们交流)

……

下面老师来谈谈看法,好吗?老师读了这篇课文,觉得第4段挺好。为什么呢?因为:

[镜头4]

第一,层次很清楚。你看,第一句话是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个层次来对第一句话进行说明,先说假山,后说池沼。这样,文中总说、分说清清楚楚。你们再看,在写假山时,也是按总说、分说的顺序写的。

老师参与到讨论之中,与学生共同探究,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第二,从多角度来说。譬如假山这部分:首先正面写假山,写假山 “重峦叠幛,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然后呢,从设计者和匠师的角度来写,就是 “设计者、匠师”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画,所以他们堆叠出来的假山就是一幅幅画。

最后,从游客的角度写。游客攀登时,能欣赏到、领略到这些画意,因此即使这些在城里的假山,也会让游客觉得 “身在山间”。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课文在写假山时,为什么要从设计者、匠师和游览者的角度来写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文字中的第三句话:“或者是重峦叠幛,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些句子能涵盖苏州园林所有的假山吗?不能。因为从正面写,是写不尽假山的美的,只有写了设计者、匠师,写了游览者后,才可以把苏州园林假山的美都表现出来了。

我还喜欢这段文字的语言,请看:

[镜头5]鱼戏莲叶间镜头。

一、概括性强。如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这个句子将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都概括出来了,它强调的是艺术,假山的堆叠充满了画意,这就是艺术。

品味语言,以点带面。

二、精练而形象。如这段的结尾一句 “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这中间 “鱼戏莲叶间”就是一幅画:红色的鲤鱼、翠绿的莲叶,清澈的池水,它把鱼、莲叶和水的美都表现出来了。其中这个 “戏”字用得非常形象,它将鱼儿那种调皮、玩耍、游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而画恐怕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而 “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把这景色的画意写出来了,它强调的是画,是画中之景。还有一个 “又”字特别要注意,它强调这是许许多多画中的一幅,一个 “又”字,里面涵盖了多少内容啊。大家看,仅仅这么一个句子,就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精练而形象,似乎也充满了画意。我想,这与文章的内容是吻合的。

下面,让我们在鉴赏、品味的基础上来集体朗读第4段。

同学们:鉴赏课文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今天,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鉴赏的: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语言。

下边,请一位同学也像老师那样,从这两个角度来鉴赏。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我们读书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步是初读课文,是了解;第二步再读课文 (即精读课文),是鉴赏,是品味。我们读书就该这样读。

同学们,我们刚才跟着作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美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苏州园林还有很多美的地方。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

在这里,老师给你们作个提示:譬如苏州园林里的楹联是可以研究的课题。什么是楹联?楹联就是挂在堂屋或亭子前柱子上的对联。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镜头6]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大家看看: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有荷花或水的地方即可,它与亭前池中的荷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荷花图。楹联与景是相互映衬的,这就是苏州园林美的另一个方面。这个课题是值得研究的。

好,今天的课到这儿结束了。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有几个特点:

一、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堂课上,教师安排了两次阅读活动。一是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再读课文”,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这样安排,强调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而不是用老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这是符合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的。

二、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堂课安排了三次比较集中的交流活动:一次是 “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交流阅读课文之后获得的信息;第二次是 “再读课文”之后,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着鉴赏课文;第三次是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对课文作深入的鉴赏。这三次交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述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师又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苏州园林》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苏州园林》教案 篇四

课时

总2课时

课型

写作课

备课时间

10-12

第2课时

使用时间

10-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重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准备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3、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板书设计

总说特征----分说(具体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修改、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字音字形字义掌握情况(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检查,师抽查)。

二,图片欣赏,引导学生品读一些语段

1,对比欣赏对称性的建筑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明确苏州园林布局的自然之趣。

2,假山和池沼,抓住“艺术而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复制的,而艺术是不可复制的,是更个性化的,“忘却”“只觉得身在山间”,是以假乱真;池沼的安排也是首先在顺其自然。

3,对比欣赏宝塔式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足取”,说的还是自然。

4,图片欣赏,让学生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行成的层次感。

可以多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领会。比如杜甫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三,小结课文。总之,无论是布局,还是配合、映衬、层次,还是小到角落门窗色彩,虽然是人工,但巧夺天工,而它的美,简而言之,就是美在自然。所以在上节课的板书后面我们还要加上”巧夺天工,美在自然。”本文写作条理清晰,语言朴素。

四,布置作业:比较阅读读本上的《苏州园林》

本册有三个单元的说明文,本单元的要求是“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看看它们分别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又是怎样逐层深入地进行说明的。”可见,编排者旨在通过一定量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写作。而说明文的写作也包括阅读,最首要的是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条理清晰的说明。对于这一点,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可采用点拨法、讨论法加以落实。建筑是凝固的诗,中国园林又是极富传统文化意蕴的诗,要让学生学会用鉴赏者的眼光来看园林,扩而大之是看传统艺术,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可采用图片欣赏法、比较法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性的体悟。

作业批改记录

已经完成

批改时间:10月12日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苏州园林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苏州园林教案】相关文章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10篇)03-25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10篇01-17

苏州园林教案(最新6篇)12-19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优秀3篇11-19

苏州园林的教案实例优秀6篇10-17

《苏州园林》教案(10篇)07-28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3篇)07-23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最新4篇】06-14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9篇】04-02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6篇03-10

54 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