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案优秀3篇

2023-06-29 02:39:03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项羽之死》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

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高一上学期学过一篇节选自《史记》的文章——《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项羽,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思考: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成语概括)

骁勇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围的全过程以及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上一节课,我们对文章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司马迁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的项羽形象。

二、根据故事情节,将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垓下之围。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东城快战。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乌江自刎。

三、了解多维透视法

多维透视法,即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四、运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1、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项羽被围垓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展现了他悲情英雄的一面。同美人、宝马的诀别,显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能征善战、曾号令天下,现如今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人生的境遇变化之快,让他始料未及。此时最能表现他这种复杂心境的动词是什么?“泣”,极其传神地写出了项羽内心难以言表的情感。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更何况是西楚霸王?“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的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

在“东城快战”中,司马迁围绕“项羽”一共写了三个事件:溃围南出、误信田父、三战三胜。

(1)溃围南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而“汉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兵力反差极大,透视出项羽的身处绝境。

(2)误信田父,田父为何故意给项羽指错路?

补充资料:《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二年,巨鹿之战后,项羽因疑秦降卒思归,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汉元年,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汉三年四月,项羽大破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民心者失天下。司马迁委婉地表达了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失去了民心。

(3)快战中的“突围、斩将、刈旗”,这三者在古时的交战中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你从中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仿佛看到一个英姿飒爽、骁勇善战、逞匹夫之勇的赳赳武夫形象。

那为什么在文中项羽又数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复杂心理?死,并不可怕;承认失败,那才可怕。这句话暗示了项羽的自负和不醒悟,他从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暗含着司马迁的批评态度。

那你认为是什么造成了项羽的失败?(语文教案 )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残暴凶狠;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命运的捉弄:鸿门宴错失良机,误信田父走错路。

3、乌江自刎中的项羽

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五、总结归纳项羽的性格特征

坦诚直率 心地善良 光明磊落 知耻重义 视死如归 刚愎自用

不善用人 有勇少谋 多愁善感 优柔寡断 自矜功伐 妇人之仁

六、讨论:项羽能不死吗

结论:项羽必须死。

1、性格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2、历史悲剧

(1)军事力量垓下之战前,项羽的十万大军受到三十万汉联军的长期围困,而汉军布下的十面埋伏使楚霸王的军队受到了重创,几乎全军覆灭,楚霸王已经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基础与条件,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即使项羽力能拔山也无济于事。

(2)政治形势。汉王刘邦进入关中后,废除了秦朝人人痛恨的苛刑酷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楚霸王却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深谋远略。

(3)起义的环境与条件。即使他能过江回到家乡,形势也与起义前大相径庭。当时之所以能够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是因为强秦刚灭六国,人心不稳,而又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实施酷刑厉法,伤民过多过重,可以说是,所以,不管是陈胜吴广也好,还是刘邦项羽也好,只要义旗一竖,便如星星之火,绵延不绝。而经过连年战乱后,人心思定,当时已经不再具备项羽东山再起的政治环境。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4)生存机会。刘邦从安天下的角度出发,不会给项羽留活路的。楚霸王即使有幸过江,汉军也会继续追杀,不除掉这个眼中钉,刘邦是不能安然入睡的。从以后除掉韩信、英布等做法看,项羽也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机会和可能性。

七、评价: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失败了,我们还能称其为英雄吗

1、李清照: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易中天: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3、王立群: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但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他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八、课后作业

假如项羽被活捉,写一段项羽在押解途中的心理活动。字数:300字左右。

教学过程 篇二

一、复习词语导入

二、概括情节,分析人物

1、师生共同梳理出三点情节,学生用“从 情节中我看出项羽是一个 的人”概括项羽的形象。

教师随机板书示例:

情节 人物

垓下之围 慷慨悲歌、儿女情长

东城快战 勇猛无敌、自负逞强

自刎乌江 知耻重义(沽名钓誉)

(学生只要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联系《鸿门宴》中项羽的表现,进一步感受项羽的傲慢、自负和缺少心机。

3、纵深拓展。

教师给出《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的生平大事,并与刘邦作对比,以期使学生对项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资料: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项羽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三年,杀宋义,夺上将军位。

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巨鹿之战后,因疑秦降卒思归,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沛公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二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阴杀之。

→www.huzhidao.com←汉三年四月,大破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

同年,项羽中刘邦反间计,项羽疏远范增,范增死。

汉四年,楚汉订立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羽引兵东归。

汉五年,刘邦与韩信、彭越联手,围项羽于垓下。

4、 激情评说:“赞”?“贬”?

学生评说。

赞:

教师随机亮出自己观点:项羽之所以被许多人奉为英雄,是因为在他身上少有刘邦的狡诈、奸猾,他不论成功时还是失意处,始终是一个磊落的大丈夫,这正是中国人很为看重的一面;虽然项羽很自负,但你又可以说他是很骄傲,他的确是一个内心很骄傲的人,即便是在最后面对生死抉择,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你可以说他愚蠢、沽名,不能卧薪尝胆,笑到最后,你也可以说他禁不起挫折,不能像刘邦一样愈挫愈勇,但项羽留下的'却是很动人的“真性情”,仅有这一点,这个人就是可爱的,再加上他的盖世的武力和曾经的辉煌,“英雄”之于他不就很顺理成章了吗?因了司马迁的笔,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为调动学生,教师可酌情推出下面一段文字:

项羽之死——英雄完美的谢幕!

当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军团所向披靡,可战争结束后,他却只能和两条爱犬打发时间。有人说巴顿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没有战争,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战神。巴顿死于 1945 年 12月。巴顿遗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现在他依然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和辉煌。巴顿是英雄——成功了,却失去了意义;成功了,却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看来,项羽真的是幸运的。项羽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贬:

重点从项羽的残暴、尚武和政治上的幼稚来谈。

教师可重点引司马迁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史记 。 项羽本纪》

三、布置作业( 2 选 1 )

1、 小练笔:项羽,英雄否?(不少于 400 字)

2 、项羽之精彩酷评。(字数不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篇三

把握项羽的形象,形成自我评价。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项羽之死》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项羽之死》教案】相关文章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优秀9篇)11-16

《项羽之死》精品教案【最新3篇】09-22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08-09

项羽之死教案精选8篇07-27

初中语文《项羽之死》教学教案优秀4篇10-13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54 13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