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案优秀5篇

2023-06-12 11:19:17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亡羊补牢》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亡羊补牢》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板书: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一、问答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什么?

生: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 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生:很有道理的故事。

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

生: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下子就学习道理吗?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师:今天学习《亡羊补牢》,请给“亡”组词。

生:死亡(板书:死亡)

生:亡羊补牢

师:请给“牢”组词。

生:监牢(板书:监牢)

生:坐牢

师:“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生:“牢” 是牢房的意思

生: “牢” 是羊圈的意思

生: “亡”是失去的意思

师:平时,我们学习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证据,初读课文

师: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慢慢地读,遇到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解决。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小组长带领读课文,听到谁读不准,一齐帮帮他。

2,交换小组长检查读书。

(小组长汇报读书情况)

师:以后小组检查时,就要齐心协力,争取好成绩。

(二)出示三句话:(课件)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请小组分读三句话。

(生读这三句话)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发现肖老师为什么要选这三句话?

生:因为三句都有“窟窿”

生:因为生字就藏在这三句话里。

(自由朗读这三句话,齐读。)

三,研读,弄清“亡”和“牢”

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一会小组交流。你得找出证据,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把它划下来。提醒大家,证据可能不止一处。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师巡视小组学习,作适当的点拨。

汇报:

生:“亡”是丢失的意思:我是从“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证据的。

师: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有读好。

(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

师:要读准“圈”、“叼”等字。“亡”不是“死亡”吗?

生:是羊被叼走,他丢失了羊。

生:“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看什么呢?”齐读句子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有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生:“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生:一直都是说羊丢了,没有说羊死了,可能羊还没有死呢。

生:(齐读)“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小结:现在大家认为“亡”是什么意思?

生:齐回答“丢失”。

师:“牢”是什么意思?

生:“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牢”是“羊圈”意思。

师:“补牢”就是“修羊圈”。

生: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说修羊圈就是“补牢”。

师;(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按照刚才的方法,把丢羊的句子和补羊圈的句子找出来,自由练读。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在读这则寓言的时候,老师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师:请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请默读课文,思考)

生:我知道羊圈破了个窟窿。“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生:我还知道街坊劝告,他不听。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师: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还应该读出劝告的语气。

生:应该读出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

师:街坊对养羊人这样关心,可养羊人呢?

生: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指名读,评议。)

师:可以看出养羊人的什么态度?

生:可以看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生:养羊人心里想:羊丢了,就算了,羊圈也不用管了。

生:养羊人想一只羊也不算什么,丢了就丢了。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评议。)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生:他不听劝告有丢了一只羊。

生: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有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生:养羊人又丢了一只羊。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师: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讨论交流)

师: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生: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师: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生:不能,因为他要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生: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师: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生: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指名读)

师: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生: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羊了。

生: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羊了。

师: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生:因为修好了样圈就不会再丢羊了。

生:因为已经丢了两只羊,不能再丢羊了,不然羊会丢光的。

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生: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师: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明理

师:我们说过,学习寓言除了读懂故事,还要读懂道理,刚才知道丢羊补羊圈,那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丢失了东西要找出原因。

师:仅仅是丢失东西吗?

生:如果……

师:养羊人因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损失了羊。

生:要乐于听别人的意见

师:光听意见就行了吗?小组交流交流。

生:丢失的东西不要等丢失了才懂得珍惜。

师:怎样能使珍贵的东西不再丢失?生:做错事要及时补救,以后就不再错。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的作业本散了,但是为了不让作业本再继续散,我就用订书机把作业本订好了,作业本也就没有散了。

生:这几天我感冒了,妈妈让我去看病,我以为是小病,就没有去医院看病,昨天就发起烧来,为了减少病痛,我早上去看医生,买了药,吃过后,现在好多了。

师:幸亏去看病了,不然会引起大病的。

师: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生:(齐读)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复述故事

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劝告帮助,如果你是养羊人,会对街坊做什么?

生:谢谢、道谢

师:把你的同桌视作街坊,你向他道谢。

(生相互视作街坊,道歉)

师:咱们来一起合作表演:

(师饰街坊,学生饰养羊人。)

生:我会送一只羊给你。

师:你为什么送羊给我?

生:你帮助过我。

师:我帮助过你吗?我热心助人,忘了做过什么,你帮我回忆回忆。

(置换角色:师饰养羊人,学生饰街坊。)

师:复述故事之后道谢。同位模仿老师那样练习道谢。

(再汇报生生之间道谢)

七:作业

(出示生字词)

1、单独出示生字词能把它读准确吗?

自由读、齐读

2、老师再教大家一种学习的方法,除了通过道谢基本把故事讲一遍,现在还可以把生字串起来讲故事。

师示范串生字讲故事

同桌互相串生字讲故事

3、回家向家长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一,目标明确,方法落实,训练到位

学习寓言,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使寓言学习的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亡”、“牢”字意,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二,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恰如其分

这节课环节简练清楚,老师根据这个寓言故事题眼“亡”、“牢”容易产生歧异,引导孩子读故事,探究字意,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这种探究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

三,循环反复,螺旋深化,逐步提高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学习生字、巩固生字与复述寓言故事相结合。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而这些环节并不是简单的重现生字,而是随“课”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谈收获;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亡羊补牢》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如果……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篇三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亡羊补牢”。谁来读。

2、请给“亡”组词,“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解题。

1、自由地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①你说,哦,“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说,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

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读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第一句这句话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种读音是圈quān,圆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

→你说。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

→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

→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练习。

→展示表演读:

→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这位街坊在劝别人,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

生2:街坊的劝说让人感到他非常担心

谁再来当当街坊劝一劝。

→养羊人表演得怎样?

→生1:→养羊人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无所谓,满不在乎的

→谁再来说一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两位孩子还愿意来表演。

5、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开你们的想象

→生1:如果我丢失第一只羊后马上修羊圈,就不会丢失第二只羊了。

→生2:如果我听从街坊的劝告,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3:现在我已经丢了两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丢了,现在得马上去修补羊圈。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对,养羊人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出示最后一段。

自由得读→个别读

→读中点拨,此时的他非常后悔,后悔的句子谁还想读?

→老师也想读(故意去掉“赶快”。)

→生:不能去掉,因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2: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生3:加上“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

→是呀,你看(看图)养羊人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

引读,从此,……。

→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1:老大爷,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你就不会丢第二只羊。

生2:大伯,知错能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生3:你做错事能及时补救,我向你学习。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说,你说。

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作业本散了,应该马上订好,及时补救。

六、复述故事

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一天,他送一只羊给街坊,向他道谢。街坊问,你为什么送羊给我?养羊人就把“亡羊补牢”的事告诉了街坊,如果你就是养羊人,该怎么告诉“街坊”这件事?先自由准备一下。

七、书写生字

1、哪个字特别难写,需要老师帮助的?

哦,“窟窿”,这两个字都是“六”,特别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师范写。

2、生写。

八、拓展

小朋友,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我们来看图说出寓言故事的题目吧,这是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玲玲的画流会。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篇四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不补第二次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亡羊补牢》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后悔”等词语。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么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听过的故事:童话故事《小红帽》、《狼外婆》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开天辟地》还有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胸有成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类故事-----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2、请给“亡” “牢”组词。

死亡(板书:死亡) 监牢

3、、“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师:平时,我们学习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讨论:

(1)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呢?

(2)小组讨论、交流。

A、羊圈破了个窟窿。

B、街坊是咋样劝告他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C、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乎。

D、想一想:养羊人这这时会咋样想呢?

E、同桌分角色朗读。

(3)街坊真心劝告,可养羊人却不当回事。看一看,会有咋样的后果呢?

A、又丢了一只羊。想一想,这个“又”字应该咋样读?

B、指明学生读,教师指导。

(4)指名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说说如果用题目中的两字来概括,这部分讲了什么?(亡羊)

2、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他又是咋样想、咋样做的?

A、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部分。

B、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一说:这个人在干什么?

( 补羊圈)

C、“赶快”咋样理解,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D、养羊人的行动这次为什么这么快呢?

E、想一想,他的做法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F、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这部分又可以用那两字概括?

(补牢)

四、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1、如果这个人不修好羊圈,还会出现咋样的后果?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咋样的道理?

(事情出了错,要及时补救,以避免再错)

3、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同学们,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我们来看图说出寓言故事的题目吧,这是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五、巧设作业 深化情感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亡羊补牢》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亡羊补牢》教案】相关文章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7篇03-18

亡羊补牢教案3篇01-10

故事《亡羊补牢》教案优秀2篇10-25

亡羊补牢幼儿园教案【最新5篇】09-20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优秀9篇09-17

幼儿园大班《亡羊补牢》的教案(9篇)06-27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8篇05-06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04-23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4篇03-06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54 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