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优秀5篇】

2023-06-01 08:04:33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致橡树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方法: 篇一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目的: 篇二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致橡树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具体研习

1.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教学过程: 篇四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教学课时: 篇五

1个课时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致橡树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致橡树教案】相关文章

致橡树教案(9篇)10-12

语文《致橡树》教案最新6篇09-29

致橡树教案(优秀8篇)08-25

《致橡树》教案优秀5篇01-12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54 1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