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优秀5篇

2023-04-13 08:57:59

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颂扬亲情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然而,在灾难中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感情是震撼人心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师提出:

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4、教师:

同学们可以通过自读,来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认读生字,重点指导“瓦砾 血迹”中“砾”“血”的读音。

3、交流初读收获。

4、鼓励质疑:

从哪儿看出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为什么说父亲与儿子了不起?

三、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1、小组探究:

⑴ “了不起”什么意思?

⑵ 从哪儿看出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⑶ 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呢?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研究,父子“了不起”在哪里,你认为哪里写出了他们的“了不起”,读一读、想一想。)

2、品读重点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⑴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教师相机出示地震资料,从中可以知道这位父亲看到废墟,认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很痛心,心爱的儿子不在了,他失声地喊着儿子的名字,体现他的悲痛。

该怎样读父亲的话呢?(要用悲伤和绝望的语气读)个人读、全班读。

⑵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该怎样读父亲说的这段话呢?(要用坚定的语气读,相信儿子会等他来的)强调“不论”、“总”、“在一起”。个人读、全班读。

⑶ 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就绝望地走了,有些人说没有希望了,救火和警察说有危险的情况下,父亲不停地挖着,而且是“埋头”挖。他多次求人帮助,却被人认为是精神失常。然而这位年轻的父亲不管人们怎么说,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我!”。

⑷ 这位父亲“挖了8小时、24小时、36小时”仍没有。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为什么要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不停地艰难地挖,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指导朗读:此时读的速度要慢些,体现他的艰难。

3、品读重点句,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⑴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很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们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的,也能救大家。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我在一起!”

儿子对父亲是信任的,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动摇过。在死亡面前,儿子表现的自信、勇敢、坚强,而这些都缘于父亲给予他的信念。

⑵ 儿子的了不起还在于他的无私,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却让同学们先出去,要求父亲先救其他同学,而这些又都是因为父亲那富有力量的话。

四、朗读体会,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课文,想想:

你发现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话吗?

2、按照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总结:

是的,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连接着两颗心。父亲和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引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五、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父母为我们做了哪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深情的事呢?

2、组织交流。

3、学生自主选择兴趣作业:

⑴ 写一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

⑵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⑶ 阅读有关表现父爱、母爱的文章。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信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二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1)

(2)

(3)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三

(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目标:

1、检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抓住语言描写感受儿子的可贵品质,进而体会到儿子是从父亲身上汲取了无比的力量,深化“父爱”这一主题;

3、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题,提高阅读能力,进一步感受不同形式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词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大家在课前预习时已经做了《语文快乐园》中的练习,本课的生字词你会写了吗?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翻翻书复习一下,一会儿,我们要听写。

师:大家准备好,我们听写几个词语。(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请认真书写:洛杉矶、混乱、顿时、废墟、爆炸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位同学写得怎么样?(集体检查订正)下面大家对照黑板先看看你自己写得怎么样,然后同桌交换检查。

师:这些词语,又一次把我们拉回到1994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洛杉矶大地震。谁能用简洁的话把你了解到的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说给大家听?如果能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就更好了。

生: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许多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顿时陷入了混乱中。有位父亲赶到儿子所在的学校时,发现那座三层的教学楼变成了一片废墟。他没有绝望,而是一刻不停地挖着,终于救出了儿子。

师:你说得很清楚,也很完整。

二、抓住语言描写,感受儿子的形象

师:从故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父亲的坚强执著和他对儿子强烈的爱。他的儿子阿曼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大家找出描写儿子的部分大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阿曼达是怎样的?

生:他相信自己的父亲。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读出来。

生:(读)“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师出示投影卡)

师:儿子相信父亲什么?

生:儿子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

师:我们听出了儿子对父亲坚定的信任。(板书:信任)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生读

师:很坚定,也很信任。 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从儿子的话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儿子很勇敢。(板书:勇敢)

师: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和阿曼达一起正在那座三层教学楼里上课,突然,整个教学楼开始剧烈地摇晃,你和同学们的身体也随着不停地晃动。轰——厚重的房顶像山一样向大家砸来,倾刻间,所有的人被压在了废墟底下。这时候,你看到的是——

生: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师:你听到的是——

生:轰隆隆的声音。

师:对,房屋在不断地成片倒塌。还有什么?

生:同伴们尖叫的声音、哭泣的声音

师:是啊,这时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很害怕。

生2:很恐惧,很无助。

师:那大家说,七岁的小阿曼达会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他一点儿也不害怕?

生:害怕。

师:是的,他也会害怕。但他有没有被恐惧吓倒?

生:没有!

师:他还不住地安慰同学,多么勇敢!来,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读阿曼达说的话。男子汉,你来,勇敢地说。

师:在那样突如其来的可怕的灾难面前,阿曼达表现出了超乎一般的勇敢、坚强,是什么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生:是父亲的话。

师:父亲的什么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板书:不论……总会……)

(2)你还能从哪句话进一步认识阿曼达?

生:“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出示投影卡)在这个回答之前,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生:“出来吧!阿曼达!”

师:从“颤抖”这个词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父亲太累了。

师:是啊,父亲一刻不停地挖了38个小时,能不累吗? 你还能读出什么?

生:父亲很激动。

师:父亲终于确定儿子还活着!多么激动。还有什么呢?(生答不出来。)请大家看书上的插图:所谓的“安全的出口”真的很安全吗?

生:不安全,随时可能倒塌,废墟中的人随时都面临着危险。

师:这也是父亲声音颤抖的原因。来,谁来当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这句话?

生读

师:父亲经过了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多么激动!此刻,他唯一的念头是让儿子尽快脱离危险,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中。(有感情地)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来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阿曼达,当安全洞口被打开,当一丝光射了进来,当父亲冲你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生:马上冲出去。(众笑)

师:你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很好。让我们听听阿曼达是怎样说的?

生读阿曼达说的话。

师:听了阿曼达的话,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生:阿曼达,你真勇敢,我很佩服你。

师:我听出了你由衷的敬佩之情。谁还想说?

生:阿曼达,你很有爱心,你真了不起。

师:(板书:爱心)说得好。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读读这父子间的对话,你的朗读就代表你的理解。我当父亲,谁来当儿子?(师生分角色读)还想读吗?谁想读父亲?谁读儿子?

师:这对父子马上就要相见了,父亲是多么激动,多么急切!而儿子却把先出去的机会让给了同学。是什么让他有这样可贵的勇气和爱心呢?

生:是父亲说的话。

师:又是父亲这句话。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儿子想到了这句话,父亲也想到了这句话。还记得在哪一段吗?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感受到了父亲非常爱他的孩子,一想到孩子在等着他,就有了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不停地挖着,挖着

生2:感受到了儿子非常信任父亲,他知道父亲一定会来救他。因为他相信父亲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困境中,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才把他们父子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我们读读这句让父亲顽强执着、决不放弃的话!(生齐读)让我们读读这句给了儿子无比的信心,坚定的勇气的话!(生齐读)让我们读读让这对父子彼此信赖,心息相通的话!(生齐读)在生死关头,这句承诺,这句话,顿时化为一种不可摧毁的力量,这就是——

生:爱的力量。

师:是的,这是一种伟大的不可摧毁的爱的力量!(师板画: )

师:是爱创造了奇迹,地震中的父与子终于经受住灾难的考验,重逢了!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他们重逢的喜悦吧!(师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部分)最后一句让我们一起来读。再幸福一些,来!(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的深情朗读,让我又一次重温了那感动人心的父子之爱、父子情深,也让我想到了《语文快乐园》中的一篇描写父爱的好文章——《父爱没有力学》请大家默读这个故事。

附:父爱没有力学

他是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是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一个玻璃跳棋弹子,如果从十万米的高空中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一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

他说:“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幻想能够把高空掉落的东西稳稳地接住,即使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

那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忽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他的妻子惊惶失措的告诉他,他们那先天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四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顶边缘要练习飞翔。

他的心一下子就悬到了嗓子眼,他一把推开椅子,连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赤着脚跑出去了。他赶到那座楼下的时候,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惊恐失措地站在那里。他的女儿穿着一条天蓝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缘,两只小胳膊一伸一伸的,模仿着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

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孩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起跳了。很多人吓得“啊”的一声连忙捂住了自己的眼睛。看到女儿像中弹的小鸟般正垂直下落,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紧紧抓住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色的云已重重地砸在他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狠狠地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喀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躺了两天了。他的脑子还算好,很快就清醒了,可是下肢还打着石膏,缠着绷带,周身的疼痛让他倒吸冷气。他那些焦急万分的学生们对他说:“你总算是醒过来了,你站在楼下接孩子实在是太危险了,万一……”

他笑了笑,看着床边安然无恙的女儿和泪水涟涟的妻子说:“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的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师:故事读完了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紧紧抓住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蓝色云朵迎了上去”从力学角度看,这样做的危险是什么?

生:从楼顶跳下来的女儿,会对他产生很大的伤害。

师: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样做的危险?

生: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色的云已重重地砸在他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狠狠地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喀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师:谁再来读读,读出这惊险的场面?

生读

师:作茧自缚为研究力学的专家,他明明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接住女儿?

生: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师:父亲的话做了最好的回答。让我们把父亲的话完整地读一遍。

四、感受生活中的父爱

师:说得多好,只因为有爱,我们的父亲就可以无私地为我们付出一切。同学们,也许从出生到现在,你都没有感受到父亲那种无微不至的爱。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在平日的生活中,父亲为我们做了哪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的事呢?

生1:有一天傍晚我放学时,下起了大雨。我爸爸只拿着一把伞来接我。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让我自己打着,我怕爸爸淋湿了,就推给他,可爸爸又推给了我。到家后,爸爸全身都湿透了。第二天还感冒了。

师:这样的事可能大家都经历过。父亲的爱就是一把伞,随时为我们遮挡风雨。

生2:去年夏天,爸爸带我到青岛动物园玩。一路上爸爸总是牵着我的手,遇上凶狠的动物他就护着我说:“离远点!”

师:父亲的爱是温暖的手,处处呵护着我们。

生3: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拿来许多练习题给我做。当时是夏天天很热,我不停地擦汗。可过了一会儿,我感觉不热了,我回头一看,原来爸爸拿着扇子在给我扇风。我感到很凉爽,可爸爸的身上满是汗水。

师:父亲的爱是清凉的风,丝丝拂过我们的心田。父亲的爱己融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也许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甚或是冲你痴痴地傻笑,给你一个满怀的拥抱,却流露出不尽的爱。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最值得珍惜,最值得回味,它就是——父爱!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语文快乐园》中的一段话。请大家看30页的快乐导读——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无形,弥漫苍穹;父爱无言,渗透时空。这份厚重的爱,让我们细细体味……请大家一齐读一遍

师:课后作业:课后,建议大家把这篇课文中有关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或段落抄写在积累本上。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不论……

总会……

勇敢、爱心、信任的儿子

(父亲和儿子中间有颗心和一条双向箭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语文课堂 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四

一、写出近义词      安顿 ——(   ) 绝望 ——(   ) 疾步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漆黑(    )    幸福(    )    疾(    )    消失(    )

肯定(    )    绝望(    )    冷(    )    清楚(    )

三、多音字组词

四、《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故事确实非常感人,那么你觉得应该向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学习什么?(50字以内概括)

五、阅读答题。                   回忆中的家(节选)

当我还是个十岁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从那时起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从年市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家里的人,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买两张彩票,或者甚至三张彩票,行吗?”父亲回答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我央求着,父亲摇摇头。我哭了起来。于是他让步了。“行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去赶年集。”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下午到了。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我可以买一张彩票。摇奖的轮盘嘎嘎吱吱地转着。我没中彩。不要紧,车还在,没有人把它赢走……头奖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手里拿着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摇奖的轮子吱吱嘎嘎地响着。咔哒一声停了下来。中奖号正是27号——我赢了。

父亲死后很久,母亲才把当时的真情告诉我……父亲头一天晚上去找房东借了150马克。然后又找摸奖处的人,按商店价格买下这部自行车,并对他说:“明天我带一个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他得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摇彩轮的人手艺很熟练,他非常有把握,想让哪个号码中奖,哪个号码就中奖。

这笔钱是我父亲分很多期一点点还清的……而我当时却很高兴,只有孩子才会那么高兴。因为我的车确确实实只花了40芬尼。

1.文中“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2.文中“我”真的中彩了吗?为什么?

3.这个故事表现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1)、听写词语:洛杉矶、废墟、阿曼达、破烂不堪、塌下来、砸着(为复习本课的词语)

(2)、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二、授新:

1、课文中是如何评价这对父与子的?出示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下起”是什么意思? (抓住关键句,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2、赏析词句、品评父亲的了不起。交流:这位父亲为什么了不起?文中的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

(1)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自己对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2)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是啊!整整36小时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着。这么长的时间相当于同学们上50多节课。然而父亲在这36小时里,只是做着一件事。

同学们试想一下,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这36小时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吃饭、睡觉、休息之类的  )

是啊!以你的生活体验,父亲应该吃饭、休息是吧?而父亲却一直在挖,你为此而感动。还有吗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说明父亲在挖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危险。父亲可能把手划破了,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亲还在坚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得多么艰难啊!父亲这种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那现在为什么没人阻挡他?曾经有哪些人来阻挡他?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引读)人们以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这样连续挖38个小时,但是我们知道这位父亲没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他在等着我!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

3、“为什么说父亲是了不起的?”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父亲的几个自然段,是怎样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的。

学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就是通过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内心世界,体现父亲的了不起,这是这部分的主要表达特点。)(“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几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4、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画面感动了你?

( 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儿子才只有七岁,但他能安慰大家,并坚定地告诉同学们,爸爸一定会来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会抛弃我们不管的。儿子有信心,因为儿子也时刻记着爸爸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真的见到了爸爸,儿子是多么兴奋呀!大家带上坚定和兴奋的心情一起读(学生齐读16自然段)。

(2)“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他终于要见到了父亲,他却自己不出来,让同学出来,他有着保护同学的意识,对同学们很有责任感。)父亲挖了38小时。儿子也就在废墟中苦苦等待了38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还让同学先出去,多么的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阿曼达的敬佩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5、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

(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6、“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为什么反复出现?

三、拓展,感情升华

你还读过哪些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搜集表现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

3、说说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母之爱的事,选一件动笔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决不放弃          坚忍不拔

恪守诺言          舍己为人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训练(最新6篇)01-23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优秀3篇01-15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题的答案优秀401-03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题的答案【精选06-30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54 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