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景阳冈》【优秀3篇】

2023-04-02 08:29:10

《景阳冈》是人教版《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课文,该文作者是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课本剧《景阳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课本剧《景阳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如何、但凡、请勿自误、踉踉跄跄、一饮而尽”,理解带词语。

2、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如何、但凡、请勿自误,踉踉跄跄、一饮而尽。

2、默读课文,按“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提示把课文分成四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3、自读勾画“喝酒”中人物言行的重点句子,批注体会,你认为这部分内容刻画武松(  )特点。

4、自读,勾画“上冈”中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子,批注感受,这部分内容刻画了武松(  )特点。

5、默读“打虎”部分,你认为这部分写了(  )(  )(  )三个层次。这部分内容刻画了武松( )特点。

二、练习提纲

1、同步迁移练习:同步同读222页《林冲棒打洪教头》。

⑴ 本文主要写了事,刻画了林冲(  )特点。

⑵ 联系上下文解词:

拔草寻蛇──

依草附木──

2、读写结合练习:

⑴ 从《等待》《我心灵的一座桥》《我忘不了她(他)》《大家都夸他(她)》中选一个题目写一个人。

⑵ 通过二、三件事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心理深读深悟,体会人物特点

1、喝酒(言行)→豪迈倔强。

2、上冈(行动、心理)→勇敢无畏

3、打虎(行动):

⑴ 三闪猛虎。

⑵ 棒打猛虎。

⑶ 拳打猛虎。

(机智勇敢)

三、回顾全文,梳理归纳人物特点

豪放倔强、机智勇敢。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课本剧《景阳冈》 篇二

【教学目标】

1、品字析句、诵读感悟研读全文,感受武松形象。

2、研读发现作者刻划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3、激发阅读兴趣,引导研读名著。

【课件准备】

课件一:“武松打虎”影片片段(2分30秒)

课件二(词句):

第一组:

1、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3、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

第二组:

1、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3、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4、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第三组闪躲(用“闪”好在哪里?)

课件三:武松下冈遇“虎”影片片段(30秒)。

【阅读准备】学生在课前大致了解《三国演义》或初步浏览其中的一些章节。

【教学过程】

一、读影片说感受提炼研读专题

1、师出示课题(课件界面)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课件一),学生欣赏。

2、师要求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师巡视,请三位学生把赞扬字写在黑板上,鼓励不同意→www.huzhidao.com←见的学生写在黑板上。

(生可能会写:“勇、猛、智、神、威”等。)

3、师提示学生用“武松真(  )啊!”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武松的赞叹之情。先请在黑板上写赞字的同学说,教师适当指点,再让所有学生自个儿尽情地说一说后。师点击:“这些字中,哪一个最全面最概括地赞扬了武松?”生比较后认为是“神”。师随即用红笔板书“神”。全体学生赞“武松真神啊!”

二、围绕专题自主研读交流点拨感悟人物形象

1、师顺势提出研读专题: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来?用笔读课文,(默读、点划)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研究研究准备告诉大家。

2、学生各自研读,教师巡回了解自读情况。

3、学生班级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例举:(教学流程以学生的交流随机而定)

⑴ 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师点击:况且这酒是“透瓶香”“出门倒”并出示课件二第一组,请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要求说得让听者动容信服。两三位学生说后,请说得好的同学板书“酒量惊人”。

⑵ 胆量过人。生交流补充后出示课件二第二组:

①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②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③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④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师生讨论交流。生板书“胆量过人”。

⑶ 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训练读第11自然段:

① 生自个儿读读第11自然段,要求读出动作词。

② 师读“大虫”生读“武松”,随机提示“情况紧急,武松动作要快、有力”。

③ 学生自由结对朗读。

④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两对比赛朗读。请读“武松”力量大比较到位的选手板书“力量超人”。

⑷ 机智胜人:

从武松三次“闪”读出“机智”或“机敏”。几生说了个大概后,师点击:“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生答)“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好?用“闪”对表现武松形象好在哪里?仔细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结合上下文,小组讨论后交流。[当交流到:

① 必须“闪”:

师点击: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感受当时情况紧急的气氛:(“忽然起了一阵大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那大虫……大虫……大虫……”)

② “闪”是有目的地消耗大虫的力气:

师点击:那是以守为攻,伺机反扑,此为大智。

③ 学生说得不着边际或只是重复他人观点:

师点击:“闪”与“躲”对表现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师生小结三“闪”表现了武松“机敏胜人”并请一生板书,全体学生自个儿诵读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体味武松的“机敏”。

……

4、学生小结、教师勾画(板书)、提升认识。

三、反扣专题研读想象探究新的发现

1、师导语过度: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老虎被武松“制服”?(生争论)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2、师点击:假如你是导演,拍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的情景会拍哪些细节?(生想象表述)师板书“挨”。

3、出示课件三“下冈遇‘虎’”。(欣赏根据原著改拍的电视剧)鼓动学生为自己的精彩想象鼓掌。

4、师请学生谈谈对武松形象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生交流,师引导并板书“人”。

5、师小结:

《水浒》作者施耐庵刻划武松形象,既写出了武松的“神”又写出了武松只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作者写人既写得形象传神又写得真实可信。

四、激趣延伸引导研读名著

在《水浒》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划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当然也可以是武松),写一个作者描述的人物怎样的“神”又是怎样的“人”?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研读报告。

【板书设计】

武松

神人

勇智  猛 威爽

酒量惊人  胆量过人

力量超人  机智胜人

课本剧《景阳冈》 篇三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师:话说梁山好汉武松在阳谷县地面不听店家劝告,连喝十八碗酒,执意上得景阳冈来,岂知这一上山,于武松倒无大碍,而景阳冈上那称霸一时的吊睛白额大虫可遭了殃了。

1、师:我们已经运用快速默读法了解了武松打虎的经过。

出示:

欲睡虎出──虎攻闪避──急打棒折──按虎猛打──断棒补打

生齐读。

师:那么武松打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英勇,机智。(师板书)

师:让我们来一睹打虎英雄的风采吧。(播放武松打虎有关录像)

2、师:电视把武松的英勇表现得可真是淋漓尽致,想不想换种方式,用朗读把武松的英勇形象再现出来?打开书本,快速默读8至12小节,你觉得那一小节写得最为惊心动魄,最能反映武松英勇机智?

生:9、11两小节。

二、自读自悟,点拨导读

1、师:先请大伙默读第9小节,划出令你感受到武松英勇的句子,然后选你感受最深的一二句认真读一读,把武松的英勇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自读自悟。

2、师:可以读给大家听了么?看谁的读让人一听就能体会到武松的英勇。

生读句1: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出示)

师:读得好极了。他是怎么读的,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他读得很快,“翻身下来”、“拿”、“闪”这几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能像他那样读读吗?

生读。

师:你也读的很棒。不过句中有个词“啊呀”,我觉得可以这样读。(师读“啊呀”)你能听出什么?

生:我听出了紧张。

师:你试一试。

生读:“啊呀!”

师:我们一起读。“武松见了,叫声──

生接读:“啊呀!”

师:紧张却不慌乱,粗中又有细,真乃英雄本色也。齐读整句话。

生齐读句1。

3、师:还想读哪个句子?

生读句2: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出示)

师:“一闪”,读的又轻又快。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这样读可以突出武松武艺高强,行动敏捷。

师:谁愿意也来试试?

生读。

师:学他俩的样,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句2。

4、师:还想读么?

生读句3: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出示)

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出示)请你再读一遍。生读。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感受到了武松敏捷的身手,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5、师:快速默读这四句话,你有问题吗?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

生:为什么武松不向老虎进攻,却一闪再闪?

师:你的问题提得相当有水平。谁能解决?

生:因为老虎非常凶猛,武松要先消耗大虫体力,保存自己的实力。

师:有道理,那么你从课文中有没有体会到老虎的凶猛?你能读好有关句子吗?

6、生读: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师:读出了凶猛。谁还想读?一生读。

7、生:我还找到了这句: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师:是的,进攻的手段有变化,“腰胯一掀”,力大无比呀。还有吗?

8、生读: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巴倒竖起来一剪。

师:从他的读中,能感受到大虫如霹雳一般的吼声吗?

生:应该再响一点,“霹雳”、“山冈也动了”可以读得重些。

生读。

师:真棒!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虎的凶猛。生齐读。

9、师:老虎如此凶猛,英雄怎能硬拼?一闪,一闪又一闪,其实正是武松的智谋所在。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整段话,再一次体会武松的英勇机智。(生齐读。)

10、师:听你们读得有滋有味,我也想试试,可以吗?(师以说书形式读第9小节)

说说你的感受?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读出了武松的英勇,把老虎也读得很凶猛,这样也衬托出了武松英勇。

生:我觉得老师很像《电视书场》中的说书先生。

师:真的吗?谢谢你对我的鼓励。那么你们想不想尝试当一回小小说书先生?

生:想。

三、说书引趣,擂台促读

1、师:刚才大伙说11小节也写得惊心动魄,能突出武松英勇机智的,正好为大家尝试当说书先生提供了机会。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一起讨论研究怎样才能把书说活,把武松的英勇机智通过说书展现出来。请选出小组中最棒的一位,大家一起为他出点子,提建议,必要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动作,把他包装成一流的说书先生。

生自由读、说。

2、师:说书大赛正式开始,众先生踊跃报名。(二生上台)这二位是说书擂台赛的擂主,听书人请注意听,他们那些地方表现出了武松的英勇机智,请你在书上圈出来。

二生说书。

3、师:(出示一学生圈划好的书)你觉得他俩在这些词上说出了武松英勇机智是吗?有补充吗?

生补充,师圈划。

4、师:哪句话你觉得自己可以和擂主比试比试,或者你自信可以超过他,请你根据我们圈出来的,自由练练,呆会儿向他挑战。

生:我觉得这句我能比他读得好。“那只大虫想要挣扎,被武松使劲气力按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

师:你觉得他什么地方比你读得好?

生:“那里肯放半点儿松!”

师:那么你向他学习好吗?(前一生读)齐读这句。

生:我想试试这句。“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师:真的很棒。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我把“铁锤”、“紧紧的揪住”、“使尽平生气力”、“只顾”读得很用力。

师:齐读这句话。

5、师:你们的说书表演尽管只有一句两句,我眼前却已经出现了武松赤手空拳置老虎于死地的情景了。

四、设境促写,说书导读

1、师:武松打死了老虎,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武松下冈后成了阳谷县的英雄,受到了知县大人的接见,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人不称颂武松本事了得,智勇双全。那么受过虎害的乡亲们,受命打虎的猎户,先前小瞧武松的店家,知县大人,还有武松的哥哥,卖烧饼的武大郎,他们见了武松,会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人,模仿他的口气,写两三句话。

2、交流学生所写。

3、师:水浒传中还有一位值得称颂的打虎英雄,知道是谁吗?想听听李逵杀虎的故事吗?

师以说书形式讲述李逵杀虎的故事,至第三只老虎跳出来处戛然而止。

师:欲知后事如何,请君阅读水浒《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3篇《课本剧《景阳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课本剧《景阳冈》】相关文章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纪念白求恩》教案【优秀6篇】09-20

成长的烦恼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09-19

英语教学教案模板英文版【5篇】11-24

国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2篇09-20

54 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