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优秀5篇)

2024-03-13 09:09:40

1、做错事就要有负荆请罪的勇气。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找到的负荆请罪(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负荆请罪》 篇一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jing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读一读。(强调后鼻音:荆、卿 前鼻音:蔺)

2、 把生字带入课文中,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注意纠正)随机请同学来读课文。先请一个学生来读,接下来我会请听得最认真的学生接着朗读。

二、初读

1、通过预习,大家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它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随机请学生发言)

① 开头写明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   战国时代。

地点   蔺相如的府邸。

人物   蔺相如:赵国的上卿。

廉  颇:赵国的大将军。

韩  勃:蔺相如的门客。

读一读——结合课前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对:府邸、上卿门客的理解。老师相机介绍蔺相如、廉颇。

② 分幕

a 哪一幕具体讲了“负荆请罪”的过程。学生回答:第二幕。

b 自己读读第二幕,能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吗?

负荆请罪字典中的理解: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

大家知道荆条吗?长着很长的刺,刺上又分出小刺,秋天结果,象豆角一样,扁扁的。荆条在古代是一种刑具。使用粗荆条拧成,到隋朝时定为法定刑,以此击打部位是背、臀和腿。

文中是谁背着荆条去请罪啊?是廉颇。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c 第一幕与第二幕又有什么联系呢?

读第一幕(负荆请罪的原因——什么原因)

③( )人物表情、动作

[ ]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情况(交待事情发生的背景)

为什么韩勃会有这样一系列的变化呢?

a气愤地   那些词可以看出非常气愤的。(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b不满地   为什么这样怕事?

出示: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出示成语:毫不惧怕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寸步不让

请把这些词语放到“想当年” 中去理解,从想当年中,你想到了哪些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请学生来表演渑池之会的片断。

运用这些词来说说你体会到什么?秦王与蔺相如是唇枪舌剑,蔺相如是寸步不让,毫不惧怕。

如何读好?指名来读。提示:想当年还有什么样的情绪在里面?自豪的

指名再来读一读。

c 不解地   指明读,不明白什么?

d 若有所悟  如何理解?(好像有所领悟)一起来读读。

三、精读

过渡:特点  语言对话刻画人物

对,本课最多呈现的就是对话描写

1、让我们一起仔细地读读剧本触摸人物,走进故事走进蔺相如、廉颇。

出示:蔺相如是个(              )的人

廉  颇是个(              )的人

读读课文,填一填。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从文章的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蔺相如——

①深明大义 道理——什么道理?

从蔺相如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分角色朗读

②宽容大度  从课文中哪里体会到的?

2、指板书:

蔺相如:宽容大度礼让廉颇

廉 颇:幡然悔悟负荆请罪 ——为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做到这样呢?因为他们都是很爱国的。板书: 一心为国(横批)

3、发现了吗,不知不觉中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你们也来试试。

一幅幅精彩绝妙的对联,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折射出同学们一朵朵智慧的火花,让我们在走进了廉颇、蔺相如之后,再去演一演,课后准备准备好吗?让我们期待下一节的精彩!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miào)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由于机智勇敢,能言善辨,使和氏璧“完璧归赵”,挫败了秦王假意以城换璧的阴谋,而被赵王由门客直接封为上大(dà)夫。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miǎn)池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yán)席上,不畏秦王的强暴,当众羞辱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欲扩大势力,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与赵讲和。并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廉颇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负荆请罪 篇二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负荆请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60名学生,男生36人,女生24人。学生基础好,喜欢语文课外阅读,喜欢课本剧表演,但创造思维能力差,特别是男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同时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积极主动的习惯没有养好,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鼓励、辅导、练习、启发讲解相配合的策略。

3、教学内容分析:《负荆请罪》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九单元面对错误中的第四篇课文。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6、教学课时: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读题质疑

师:这是一个成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指名说)

2你想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第二幕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教学思路:

(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讨论明确: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

提醒: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也没有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职位:上卿,掌管着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

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没有同学对这句台词的说法提出建议?说好这句台词还要注意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想说说这句话?)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负荆请罪》 篇三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负荆请罪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3、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剧本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剧本?你知道关于剧本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我国古代人物的现代剧本——

二、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请罪”怎样解释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了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三、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解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3、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3)结果怎样?

4、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阅读老师发放的打印材料(人教版教材中的《将相和》一文),再和剧本相互印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二、精读剧本,理清人物特点,把握人物性格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剧本中所描写的三个人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大家讨论。

板书: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韩 勃:冲动

廉 颇:知错就改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2)为什么说廉颇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

三、精读剧本第一幕

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排演话剧

1、分组练习。

2、学生表演。

六、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爱国、顾全大局\www.huzhidao.com\

韩 勃:冲动

廉 颇: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教学反思:

在讲课时紧扣“文章中的人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改变了逐字逐句讲解的惯例,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负荆请罪 篇五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负荆请罪】相关文章

负荆请罪优秀4篇02-06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10-29

《负荆请罪》(最新4篇)05-03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优01-0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精选801-07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最新8篇】09-20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4篇09-19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教案设计01-21

小数乘小数(2篇)09-19

《为人民服务》优秀6篇03-04

44 3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