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优秀4篇】

2023-09-27 08:07:09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卢沟桥烽火》 篇一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rdquowww.huzhidao.com;事变的经过。

3、揭题、释题。

4、导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①拼读;②去掉拼音读;③开火车读;④指名读;⑤齐读。

(2)检查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读;②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4)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三、指导写字。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么比?看图指导理解。

(5)齐读,小结。

五、作业:

1、摘录文中描写日寇及我军的词语。

2、准备复述这一历史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军民英勇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点:复述这一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激发对日寇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魔爪  咽喉  挑畔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

1、学习第二段。

①指导朗读,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②指名评议。

③齐读。

④小结。

要求: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想夺下卢沟桥是真。

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

3、用“  ”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写批注。

⑤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篇二

《卢沟桥烽火》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敌气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执教《卢沟桥烽火》之前,我就先让孩子们自己借助自己所能够运用的外因了解时代背景。课堂上孩子们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切入我上课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在此基础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当然一开始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十分有利。

《卢沟桥烽火》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准确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拟清文章结构思路。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互联网搜索查阅的方法,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再现实历史,帮助加深学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领会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观看卢沟桥图

【网络搜索】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比喻什么?

【网络搜索】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网络搜索】“九一八事变”:

图文:

配乐:《松花江上》(片段)

过渡:“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蚕食、扩张,把魔爪伸向全中国,妄图以泸定桥为突破口,继续扩张势力,将祸及全国……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划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点。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a)出示本课生字词和多音字:

烽火    妄图     伪军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蚕食    挑衅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抱头鼠窜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如火如荼

魔爪(zhuǎ    zhǎo )      咽(yān   yàn)喉

b)、指名读,集体帮助纠正读音

c)、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d)、齐读词语

3、质疑:说一说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的疑难问题?

4、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历史事件?

5、学生读课文后议一议,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据下列小标题,试一试给课文划分段落:

战略要地    激战守桥   发出号召    拉开序幕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4篇《《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观《卢沟桥烽火》有感精选5篇02-12

《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8篇】10-06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10篇07-26

《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优秀9篇03-04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优01-0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精选801-07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最新8篇】09-20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4篇09-19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教案设计01-21

小数乘小数(2篇)09-19

44 2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