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9篇)

2024-01-10 05:20:02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教法建议 篇一

1、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通过对示意简图的阅读得出结论: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2、讲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教师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从已知的知识入手──温故引新。

(2)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

(3)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建议把“动动手”的活动在此时进行,既可以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学习的内容。

(4)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5)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

(6)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7)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举例:今天印刷出版的速度)

3、学习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插图的观察和史料的理解,对指南针的发明过程(战国、北宋)、指南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指南针的应用(北宋)、传播(南宋)的过程作出解答。

4、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汉代的司南模型时,首先指出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它的发明是人类从靠天辨向到以物辨向的历史飞跃,并为简单实用的指南针的制作奠定了基础。第二,提出设问引导观察: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时,带着下列问题进行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在思考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既了解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又能加深对科技发明是时代的产物的认识。

5、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并用计算机大屏幕显示另外提供的资料。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两材料都说明指南针已成为船舶航行辨别方向的护身法宝。“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它的传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通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感知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想象,并适时地插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讲述。

6、学习火药的应用和传播,首先要明确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第二,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出示材料:

“开庆元年(1259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宋史·兵志》

由学生依据材料描绘突火枪的外观、制造时间、结构及燃放时的特征。突火枪是古代的一种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竹管射击火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第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至阿拉伯和欧洲。第四,大家动脑筋,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比较金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的原理是否相同。

7、学习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后,不仅要能够分类概括,还要掌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建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重大历史意义的认识。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通过大屏幕出示资料)英国近代科学家培根的精辟论述: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们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师寄语】

学习灿烂的宋元科技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基础识记:(小组合作交流,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1.(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北宋时(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是:(          )、(          )。

(3)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

3.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          )的特性,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        ),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时期,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3)传播:由(      )人传入欧洲。

意义:                                              。

(4)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5)火药的应用:(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6)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        )、(        )。

4、沈括可郭守敬:阅读课本74页小字,概括沈括和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贡献。

三、【合作探究】

1、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根据自己对培根这段话的理解,试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2、列表概括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四、【典型引导】

1.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五、【课堂小结】

1、是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

c、各族人民聪明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升

2.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个“当时”是指:(        )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3.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4.生活在南宋的读书人,要想印刷精美的书籍,他会采用的印刷方式是(        )

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    c.刻竹简    d.手抄

5.有很多发明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发现和实践,那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        )

a.化学实验中发明的        b.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的

c.两军交战中发明的        d.过节时燃放爆竹发明的

6.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了欧亚世界闻名的进步    d.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衰落

7.“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这是史书对我国古代一次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载。起义军使用火箭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

a.东汉末年  b.隋朝末年  c.唐朝末年  d.元朝末年

(.二)、连线题

沈括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                          著有《梦溪笔谈》

郭守敬                         编辑《授时历》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材料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七、【.教学相长】

收获

困惑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三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XX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三、宋词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派别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 四、元曲(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五、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六、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七、小结(略)八、作业:课后作业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四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以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古人创造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学、绘画、史学成就,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确立向古人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四大发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自学指导】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的发明,

和         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北宋的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

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       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         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          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          、         、         等。

4、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             、

和              。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生活在       的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        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        顺序,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四、宋词和元曲:

1、宋词的发展:兴起于      ,繁盛于      ,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

2、杰出词人及其成就:

姓名 生活时代 代表作 作品风格

苏轼

(苏东坡)

李清照  《声声慢》、

《漱玉词》

辛弃疾

3、元曲由       和        组成。元朝剧作家中,最著名的           ,他的代表作是悲剧《            》。

五、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        画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

2、北宋张择端的《               》,描绘了北宋      的繁荣,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3、元代著名的画家是           ,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        ”。

4、宋元时期的书法盛行           。“宋四家”是指         、          、          、        。元朝著名的书法家是            。

精讲透析

掌握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区别司马迁的《史记》

诗词鉴赏

【思维拓展】

你最喜欢哪位词人?你能写出他(她)的一首词吗?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五

点击::第一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图书馆、网上多渠道获取信息,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及向世界的传播,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的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2、教法选择

教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阅读指导法

学法:阅读、讲述、归纳、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法

3、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准备:

(1)自制活字印刷品、指南针的材料。

(2)复习本章前面四节课和第一章第七节、第八节隋唐文化的内容,尝试探究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3)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其中之一就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欧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远洋航行,1497年-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 2、“指南针是哪国人民发明的?” 3、“指南针是我国人民在什么时候发明并应用到航海上的?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印刷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67页第二段并回答问题。

2、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建议把课文70页“动动手”的活动在此时进行,既可以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学习的内容。

3、后来活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展?王桢还有什么贡献?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4、请同学们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5、想一想,印刷术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68页第一段并回答。

2、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它有哪些缺点?

多媒体演示司南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3、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多媒体演示指南针的模型及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4、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古人是如何发明火药的?火药有哪些用途?它是怎样传人欧洲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68页第二段并观察与思考题相关的插图回答问题。

5、宋元时期,主要有哪些火药武器?

多媒体演示“突火枪、火箭、火炮”。

教师补充: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

6、想想看,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分析问题。

7、三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

标志性的成就,但它们都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吗?

教师补充:三大发明有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多媒体演示培根、马克思有关四大发明的观点,以便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四、沈括和郭守敬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课上由2~3人讲述,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引导学生回忆宋元的历史发展,得出: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都是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从中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巩固练习: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问题1并回答:不会,因为船上装了指南针。

回答问题2:中国人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掌握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基础知识。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尝试自制活字印刷的过程,然后分组讨论研究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得出答案。

雕版印刷的缺点:费工、费时、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所以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历史的需要。

活字印刷的优点:突出两个“变”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学生回答:木活字、套色印刷以及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等;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学生回答: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回答:战国时期我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回答:由铜盘和磁勺两部分组成;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缺点: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没能广泛使用。

学生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回答: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事业;其优势是体积小,磁性大,转动灵活,便于广泛使用。

指南针的其它使用方法:军事、生产、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航空、探险、勘探、旅游等。南宋时,与中国在海上频繁贸易的阿拉伯人把指南针带到近东地区,约十二世纪下半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成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用途: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等等。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

学生回答:突火枪、火箭、火炮

回答: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学生回答:不是,此前还有雕版印刷、司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学生活动:课上由2~3人讲述沈括、郭守敬的故事,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预期效果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以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为突破点,将中国史融入世界史中,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起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体验自制泥活字、排版、印刷工序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亲身感受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学以致用。

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相关的历史材料,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大家动脑筋,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并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

引导学生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从教科书、材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以有效的突破难点。

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回忆已学知识,便于学生从前几课中提取有效信息,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六

课题名称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能力目标探究三大发明的过程。情感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重点、难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过程和方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制表格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

a教学风向标、  四大发明的应用及其给我们今天带来的影响。  发扬古代劳动人民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b板书设计   第13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毕生发明印刷术 2、  活字材料的改进 3、  套色印刷术和转论排字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  战国时期司南道北宋指南针 2、  火药的发明 三、四大发明个传播及其意义 四、沈括、郭守敬 1、北宋沈括 成就:《梦溪笔谈》、“十二气历” “石油”名称 2、元代郭受敬 成就:《授时历》(365.2425天)开凿通惠河 课时小结:   思考: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  c、各族人民聪明  教师活动 1、  指导复习、提出问题。温故引新 2、  展示:(投影) 文明的勃兴(先秦)----昌盛文化(秦汉)---承上启下(三国南北朝)-----文化高峰隋唐)---灿烂繁荣(宋元) 3、  引导阅读、分析课文 4、  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讲故事   5、  指导探究:   6、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今天的印刷业有了什么发展?   7、  课时反馈   8、  小结:学生活动 1、 探究印刷术,回答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和不便的地方? 例:一本书需要,XX年,13万块版《大藏经》 2、思考、回答: 活字印刷术有那几道工序? 宋元时期印刷术还有那些发明? 3、讨论、回答: 四大有那些?它们的影响有那些? 4、其它科技发明: 阅读、回答、讨论 5、参与课堂自制表格 6、布置作业、完成课标 7课堂反馈 8试一试:  自己刻字(肥皂、木板、土豆、胶泥等)课后记本课知识零乱,复杂。利用表格授课效果较好。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七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72-74页“导入框”、课文、插图和“动脑筋”内容,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其发明的时间、应用及外传的情况?(可组内讨论)

2、沈括、郭守敬生活在什么朝代?他们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试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组内讨论完成)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

2、结合课文“南宋突火枪”、“元代火炮”和导入框“火箭”插图,“动脑筋”:它们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3、教师对自主学习中的第三个问题加以引导,并通过师生的合作规范完成对此题的作答。

(三)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系统总结:

宋元的科技成就:1、活字印刷术

2、指南针      (发明、应用、外传)

3、火药

(五)巩固训练:

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   )

a、3XX年   b、4XX年  c、8XX年  d、10XX年

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3、推测一下谁最有可能使用突火枪(   )

a、蒙恬  b、孙武 c、卫青  d、岳飞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指东西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应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打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材料四 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用它来看风水。”

读后请回答:

(1)我国古代所奉献于人类的四大发明是      、       、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南和指南针所发挥的作用。

(3)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材料中提到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怎样?

(4)材料四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六)当堂反思:

说出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八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知识梳理】

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与

三大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印刷业、航海业和军事上。

一、                  的发明

1、朝代:                           2、发明者:

3、地位: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4、影响:

二、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一) 指南针  (        时期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1、 出现:         时,制成了           ,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2、 传播:       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 影响:为后来                            创造了条件

(二) 火药的使用   ( 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1、       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2、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3、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            、             ,加上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

三、 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石油”这个名称,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同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也在这一本书记载下来。沈括还创制“十二气历”。

2、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他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学习自测】

1、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出现和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5、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教师博客中建立四大发明的专题资料等。

学生准备:准备自制活字、指南针的材料和工具。

教法方法:

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以一组烟花绽放的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导入本课。

二、探究新知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由此引出雕版印刷术,并探讨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活字印刷术的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视频播放完毕,与学生一起回顾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印刷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认识印刷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介绍当代毕升──王选的事迹,进行知识延伸和情感教育。

作为中国人都知道是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而在世界上关于印刷术发明权的争论却从未止息。争论之一:“韩国学者称: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祖先最先发明的。”争论之二:“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只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这两个观点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势必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百度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以到老师提供的网站和老师的博客去参阅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各组得出的结论、个人的看法及由此所想到的。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由此引出指南针。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的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由此联系世界史新航路的开辟,请学生讲一讲欧洲航海家的主要事迹,为将来学习世界史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课前导入的烟花图片,自然过渡到火药的学习。展示早期的火药武器,启发学生思考“火药除了用于军事外还有哪些用途?”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出示古今火箭的图片,通过思考“宋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是否有相同之处?”,认识古今科技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动手体验:

1、活动一:用橡皮、萝卜等自制一些活字,蘸上墨印在纸上。

2、活动二:自制指南针。

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指导。(如果课上时间不充裕,可以把此活动改在课下进行,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有何感想?”

五、课外延伸

学完本课后,把你的收获和感想整理成电子稿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个人空间里,也可以发表在本班的网页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果有疑问,可以登录老师的博客留言,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与探讨。

板书设计: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9篇《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最新8篇】01-18

灿烂的宋元文化(优秀8篇)09-10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8篇】09-20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五石之瓠》10-20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4篇)09-24

职高高二数学教案【优秀3篇】09-29

高二物理教案内容(优秀4篇)09-27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优秀4篇】03-08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最新7篇09-21

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最新6篇10-01

51 26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