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3篇】

2023-06-10 02:43:25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其英文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一起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案例!欢迎查阅!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活动玩法: 篇一

1、教师出示装有果奶,酸奶,钙奶等瓶子的小篮子,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送牛奶》

2、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小朋友,来来来,我给妞妞送牛奶,鲜奶,酸奶和钙奶。味道香来营养好。”重点发准“来,妞妞,牛奶”等字音。

3、请一幼儿手拿篮子送牛奶,边走边念儿歌,念完后站在某一幼儿面前,然后将篮子也交给他。交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

4、开展游戏2-3轮后,教师发出指令“妞妞来了”,幼儿将篮子里的奶瓶送给妞妞,并大声说:“妞妞,这是你的。奶。”妞妞说:“谢谢你!”然后在篮子里再装进奶瓶,游戏重新开始。

5、当送牛奶的幼儿念完儿歌时,必须站在某一幼儿前,将篮子交给他,然后交换位置。

6、在听指令“妞妞来了”后才将奶瓶取出给妞妞。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二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加减法也是刚开始学习。为了巩固加深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动手能力,已有经念和数学水平设计了这节活动。帮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 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习新课。

、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

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

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如:一个小朋友要买铅笔和饭碗,售货员就要收取他6元钱,1+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6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物体列出6的加法,减法算式,口述应用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操作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交流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呈现儿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www.huzhidao.com←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优秀6篇】04-1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3篇)04-10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4篇11-2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4篇】10-2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7篇09-2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3篇)09-07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6篇09-0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0篇)08-0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9篇】07-0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06-26

37 1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