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参考【优秀3篇】

2024-01-02 12:35:0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诗两首》教学参考》,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诗二首》 篇一

《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先跟贺敬之回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再随徐志摩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上去散散步,好吗?

一、 搜集资料

1、 查阅资料,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2、 理解识记,加强人文积淀。

(1)贺敬之,当代     、      。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      》等,剧本《    》(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      》,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徐志摩     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      》等。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白羊肚(  )    糜 子(   )     荡 漾(   )    青荇(   )

揉  碎(  )    斑 斓(  )   漫 溯(  )   笙箫(   )

2、辨字组词:

羔(   )     糜(  )    窑(  )   畔(  )   箫(  )

恙(   )     靡(  )    窖(  )   衅(  )   萧(  )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1)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 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                       ;“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                       ;“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                       ;“一头扑进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

的心情。

(3)《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                       ;“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                       等复杂感情。

(4)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

a、 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 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 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d、 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5)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                       的感情;《再别康桥》抒发诗人                       的感情。

四、赏析揣摩

1、 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1)你发现《回延安》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如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2、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 《回延安》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

3、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1) 以《回延安》第一部分为例,按座位号为序,诗句接龙

(2) 以《回延安》第二部分为例,男女生对诗(女生读一节,男生接一节)

(3) 摆设擂台:给自己读(或背)的《再别康桥》配上合适的音乐并把它录下来,向小组(或全班)同学挑战,看谁读(或背)得更有节奏、更有感情。

(4) 《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5)、《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

;                    ,                         。

五、探究质疑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读写结合

1、 过一把画家瘾:品读诗句,展开想象,用水彩笔绘出你心中的康桥。

2、 当一个小诗人: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场景,学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一、  2、(1)诗人 剧作家  《放歌集》《白毛女》《放歌集》(2)新月派 《猛虎集》

二  1、dǔ  méi  yàng   xìng  róu    lán   sǜ   shēng

2、羔羊 安然无恙; 糜子 风靡;窑洞 地窖;湖畔 挑衅;箫管 萧条

三、1(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1)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或到延安、忆当年、会亲人、逛新城、离延安) (2)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充分表现延安与我的关系 无比激动  (3)对康桥浓烈的爱  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依恋、无奈、 惆怅 (4)c  (5)回到延安的的无限喜悦、激动、自豪的感情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

四、1(1)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全诗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2)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2、a拟人 b比兴 c夸张、比喻 d比喻

3、(4)例: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五、1、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运用比喻修辞 。榆阴下倒映的彩虹,既可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诗化,也可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

《诗两首》教学参考 篇二

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2

教学目标设计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方法设计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第一步,请学生读熟古诗。第二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古诗的意思。第三步,根据意思背诵古诗。第四步,能够默写出所学古诗。第五步,搜集有关歌颂春的古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关于课后思考练习题。第1题是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成诵中,让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生: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根据教师的问题来理解古诗。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

板书设计咏柳                                春日贺知章                             朱熹碧玉/妆成/一树高,         胜日/寻芳/泗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边/光景/一时新。不知/细叶/谁裁出,         等闲/识得/东风面,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诗两首》教学参考 篇三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 检查预习

1、 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 抽读。

3、 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 抽读、齐声读

三、 学习《咏柳》

1、 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 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 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 交流汇报3、4句:

(1) 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 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 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 解题: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 初读,初通诗意

1、 自读全诗,再抽读。

2、 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 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 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 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 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 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诗两首》教学参考》,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诗两首》教学参考】相关文章

古诗二首(优秀9篇)05-11

《诗两首》学习要点【优秀4篇】05-10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8篇03-06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优秀9篇10-01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优秀4篇)09-18

七年级音乐下册《一二三四歌》教案(优秀09-29

5篇七年级英语下册单元复习教案新目标09-25

七年级历史教案最新9篇09-23

天上的街市(网友来稿)【优秀8篇】09-21

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优秀9篇】09-29

46 26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