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优秀8篇】

2024-01-19 11:07:16

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优秀8篇】。

太平天国运动 篇一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矛盾空前激化

2、激化了阶级矛盾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兴亡过程:

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定都天京(与清朝形成局面)→

北伐(由于,最终失败)和西征(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时期)

→天京事变(的转折点)→重建领导核心(提拔、指挥

军事,让总理朝政)→天京陷落(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的

提不出切合的革命纲领

滋长思想,争权夺利

三、治国方案

1、前期:(1853年冬颁布)

土地分配:按和平分土地

财产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

②目的:满足农民得到的愿望,建立四同两无社会

△“四同两无”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愿望,否定了土地制度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

2、后期:(1859年颁布)

向学习,以治国,官吏由选举

①内容发展,奖励

开设学堂

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的设想

这一设想在当时未能,其根本原因:中国民族和民族尚未产生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它具有哪些新的时代特点?

①反封建同时反

②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的设想

③遭到了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农民战争的

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

△随堂练习——《全品》第11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1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②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分析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利用自制教学课件或者教材提供的地图,由学生整理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②《天朝田亩制度》:利用教材21页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其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难点分析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必须讲清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会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拜上帝会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①洪秀全为什么能受西方宗教影响?②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的哪些思想?③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④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在出示材料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教师精练出“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两个方面。再提问学生: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有什么特点?②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重点: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②《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教师首先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指导学生参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三、《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和“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需就以下三个问题提问: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三

高三历史组

教学目标 :(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制度》。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

教具:《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永安封王表》、《全盛时期军事斗争简表》

课前提示:(1)阅读教材;(2)通过《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掌握太平天国重要的军事活动;(3)正确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作用和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 :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民族矛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至1850年,两广水灾、旱灾、虫灾不断。(直接原因)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特点:受《劝世良言》的启发,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把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将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号召力。

(2)主要理论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结合课后“阅读与思考”共同分析“洪秀全的思想跟《劝世良言》有哪些本质区别?”

2、传教和发动群众  其最早的信徒冯云山(洪的同学)在广西紫荆山组织拜上帝会,逐步形成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的领导核心,至1850年,桂平等10多个县建立拜上帝会,成员超1万。

3、  金田起义:1851年初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1、洪秀全东乡称天王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其历史意义突出地表现为:建立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

(1)整顿军纪  (2)清除奸细  (3)分封诸王(P20)《永安封王表》

——其历史意义突出地表现为:建立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复述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重大事件。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问:《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它?

(1)主要内容:

A、土地的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土地的分配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 产品的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爱私,物物归上至”

产品的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评价:A是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B、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中的“均田”等平均主义的思想,突出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要求,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统治的思想结晶。极大地鼓舞了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志。

C、无法真正实行的主要原因:客观上,处于紧张的军事斗争中,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来推行经济改革方案;主观上,当时的社会生产是在个体劳动和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如果采取绝对平均的方式,废除私有制,取消商品流通,势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亦无法调动;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私有制存在的阶级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

2、军事斗争:太平军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当前形势:要推翻清、必须北伐;要巩固天京;必须西征;要断绝财源,必须东征

(2) 出示《全盛时期军事斗争简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填表:

名称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结果及意义

北伐

西征

东征

A、 北伐的失利:

时间:1853——1855;目的:推翻清;领导人:林凤祥  、李开芳;

失败原因:A、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不足;B、未能发动当地群众予以支持;C、面临北方严冬的恶劣条件;D、清军的围攻。

意义:A、深入清统治中心地区,成摄敌人;B、为西征和东征创造条件;C表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大无畏精神。

B、 西征的胜利:

时间:1853——1855          目的:巩固天京大本营

主要人物:赖汉英、石达开

结果:攻克安庆、九江、武汉重镇 ,鄱阳湖大败湘军

C、 东征的胜利:

时间:1856      目的:断清财源,充实自己

人物:秦日纲;         结果:夺取扬州,两破大营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的社会危机。洪秀全顺应历史潮流,创立拜上帝会,发动了反清的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太平军顺利进军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也存在违背社会规律的空想性。太平军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打击了清王朝,巩固和扩展了革命实力。太平天国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思考题:马克思在1853年写的《中国和欧洲》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余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段引文中所说的“汇成强大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斗争事件?为什么说:“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是“英国的大炮”?试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 能力方面的:(1)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 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设计太平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2. 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上星期规定的演讲范围是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生:(一般情况下,请两位同学演讲。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带着刚才同学们议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

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寻找并记录)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银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再加以灾荒连年,1846年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沙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而这又是运动的理论论导,所以在这里作了一个补充。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27页节选资料;第33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他和洪秀全一起组织会员捣毁神庙,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三、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

生:(按要求开始操作)

师:(走到同学中间进行讲解;投影:《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在会众的簇拥下快步蹬上高台,在一面黄绸大旗下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

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投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挺进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附近农民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50万大军从武昌出发,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真可谓是“两岸雄兵,旌旗蔽日,战鼓声声;千船战将,帆幔蔽江,乘风破浪。”将士们奋勇向前,沿途清军“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庆,以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势兵临南京城下。

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

1. 内容(板书):

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天下田是谁的?

生:(思考并试图做答)

师:(启发)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30页“凡分田,……,以赈彼荒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标注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

生:(阅读思考后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第30页“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 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这一问题留作课后的思考。

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

四、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www.huzhidao.com←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领导人和进军路线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1. 北伐

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行程几千里,攻克几十个城镇。当北伐军进军北京时,朝野震动。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京中官吏则卷起金银细软,逃迁出城达3万户之多。北伐军犹如惊蛰之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北伐战士征战之艰苦,牺牲之悲壮,可以从书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材料,其他同学体会一下有怎样的感受,同时分析一下北伐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思考并随意回答)

师:(引导后小结)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定数。尽管如此,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北伐的同时,太平军又开辟了西征战场。

2. 西征(板书)

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太平天国又派文武兼备的石达开加强西征军的领导。1855年,鄱阳湖口战役里,太平军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赣大片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长江千里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

3. 东征(板书)

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太平天国又派大将秦日纲东征。不久,东征军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

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

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我们在下一节课里来学习的。

生:(进行课上练习)

【简评】该教案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准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充分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有讲演、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填表、绘图等,做到了形式多样化。执教人将重点主要确定在《天朝田亩制度》上。教师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对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活动做了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教师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教师精辟的归纳、概括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得益彰,使复杂的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迎刃而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五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

(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

课前准备

教师:如有条件可以做成电教课。教师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和有关的影像资料剪辑好,放置在电脑中,并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路线做成闪动状,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查阅洪秀全的个人资料和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播放学生所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迅速迁移到历史课堂中。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为主。所以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及军事上的全盛时期这部分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电教手段,以直观教学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对洪秀全、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或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课前布置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其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导入新课】预备铃响后,通过大屏幕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

●教师:大约在15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发生于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两段材料(电脑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摘自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

●提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1.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的赔款,把负担加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在旧税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税。地方官乘机敲诈勒索,使广大的劳动人民濒于绝境,许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反抗的道路。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由于鸦片走私和五口通商,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老百姓完粮纳税都要用银两,使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正如材料所讲的一样,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广大人民对清政府的统治日益不满。

3.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最终汇集成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是洪秀全。下面我请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洪秀全的事迹。(电脑出示人物像,教师要针对学生所讲做简单的讲评。)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兄都以耕田谋生。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后又自读中国史籍,但不久即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帮助父兄务农。18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但几次到广州,他耳闻目睹了英国的侵略暴行,清政府的卖国和人民的斗争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渐生忧国忧民的胸襟。1843年最后一次科考失败后,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最早加入的是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后,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的牌位砸毁,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大逆不道之举,于是失掉了私塾教师的职业,远走他乡,传播拜上帝教。不久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传教,洪秀全则返回花县,专心从事宗教理论的创作。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1845~1847年间,洪秀全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是他的代表作品。(电脑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他说:“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摘自《中国近代史常识》

提问: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总结: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

教师总结: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

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后,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宣传拜上帝教,组织拜上帝会。1847年信徒已有多人,1850年已超过10000人。加入的主要是紫荆山区的汉、壮、瑶等族农民。他们率众捣毁神庙,砸碎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声势不断壮大。杨秀清、石达开等相继加入拜上帝教,逐渐形成了领导核心。

4.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电脑出示起义形势图,闪动金田村。)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电脑闪动永安城。)

5.永安建制

永安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太平天国在此进行各项政权建设,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电脑出示表格。)

永安封王表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和各王的地位,形成天王领导于上,东王总理军政事务,诸王集体决议政事的权力运作体制。

6.定都天京

(电脑出示太平天国形势图,闪动所经地区。)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军事行动中,冯云山、萧朝贵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光荣牺牲,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三、《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贵重物品缴入天朝圣库,日常用品分别收藏在堆栈,或者由典官保管。同时,又制定了供应官兵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制度。太平军中,上至天王,下至士兵,都设有定额的薪饷,都不准私藏财产。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白圣库供给。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提问: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问题。《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又是怎样进行产品分配的?你对《天朝四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圣库供给。

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是矛盾的,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

●提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又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出示材料。)

小弟杨秀清……奉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广,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既遣性将施行。

教师总结:这一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恢复了交粮纳税的做法。它只能根据现实和财政的需要,推行可行的政策。虽然它未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实施,但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必然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太平天国的占领区内,它宣布承认耕者有其田,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大京以后,清政府即在孝陵卫设立江南大营(闪动),企图遏止太平军东下,威胁天京;在扬州设立江北大营(闪动),遏止太平军北上,威胁天京,南北大营遥相呼应。同时清政府调动八旗、绿营军队,对付太平军。在这两年多的军事交锋中,太平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也使清政府认识到仅靠正规军镇压太平天国已不可能,所以清政府命令地方官绅督办团练,协助官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的湘军由此产生。

下面请同学简单介绍你所了解的有关曾国藩及其湘军的情况。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进士,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这支武装的将领和兵勇全是湖南人,被称为“湘军”。特点是以封建宗族、乡土、师生关系为纽带,联结了一批封建士子,全军各级层层相依。这种方法加强了湘军内部的团结,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先例。湘军采用新式武器,又有封建宗法关系联结,其战斗力比以往的八旗、绿营兵强,成为太平军的劲敌。

●提问:面对这样的军事形势,太平天国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请同学看书归纳。

○回答:北伐、西征、东征。

●提问:看书归纳太平天国北伐、西征、东征的目的、领导人及结果。(也可制成表格,由学生填写。)

总结: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闪动北伐军所经主要路线)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进至直隶地区。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东征。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东征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它兴起后在南京建立政权,和清政府相对抗;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标志农民革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显示了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

太平天国运动 篇六

[课堂导入]

《芝加哥论坛报》这样说道:“他们默默无闻地为重塑中国的现代经济繁荣贡献微薄的力量,把幅员辽阔的国家转变成为西方有力的竞争对手。”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备受关注的农民工。这些年来,大量内地农民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教育,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可以说,农民问题,依旧是困扰中国繁荣富强的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那这些农民起义的一般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可以背背李绅的《悯农诗》)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动到底呈现了那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太平天国运动。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讲授新课]

我们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设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段。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板书)

(一)兴起的原因(板书)

1、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

2、 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谁?洪秀全。(洪秀全的有关介绍)

(二)过程(板书)

【过渡】: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教徒自然都要赶去道贺。等大家都吃饱了,喝高了的时候,洪秀全在生日宴会上一鼓动,大家也一附合,于是宣布起义。下面我们根据书上内容,看看其进军过程。

金田→武宣东乡称天王→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 到了南京后,洪秀全不走了。为什么?因为南京好啊,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既可以衣袖飘摇,又可以金戈铁马,适合建都。《金陵图经》上说: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震,故曰金陵。秦始皇至此,他也望到了这里的天子气,始皇的办法是,在南京郊外开挖河流,以泄散王气,并把金陵改称秣陵,这条河就是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孙中山曾这样说过: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更何况这里还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可以背背杜牧的诗)既然这里有王气,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那就在这儿定都吧。

【设问】: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注意从目的、物质财富、根据地等方面引导出)

【设问】: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北伐遭到了失败,西征取得胜利,东征书上没提,我们就不管了,总体上说太平军脱去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太难过进入全盛时期。

【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设问】:太平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颁行比较完整的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现在我们来看看?《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板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太平礼制》 )

1、内容:很多,但书上只重点提了两点

《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进步性)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空想性)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

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空想性、落后性)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空想性、落后性)

“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所谓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讲讲农村公社时期事情化和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化堕落的事情以助于理解)。所以说这一纲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三、天国的悲剧(板书)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板书)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板书)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经过(书内容和画图结合)(板书)

3、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板书)

【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这个时候虽然洪教主虽然骄奢淫逸,但还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板书)

【设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4):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但是这已经是回光返照吧了)—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过渡】当然除了在军事做出这些回应之外,为重振朝纲,在洪仁轩的而主持下颁布了《资政新篇》。

(四)《资政新篇》(1859)(板书)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3、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可以作为补充内容)

【设问】:作为中国历规模,斗争水平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 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 篇七

教材内容: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农民起义风气云涌。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民间的宗教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从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并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势,不久天京陷落,中国历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虽然失败但意义深远。本节课即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纲领、意义及教训。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高一新授课,学生对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识梳理和本节课的框架结构的构建,依据教学大纲和历史考试说明,确定本课突破的教学重点是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着力解决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导入本课

【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革命任务和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问】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

【答】是太平天国运动。因为这场运动担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总结过度】对,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但是它兴起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赋予它特殊的使命——反侵略反封建,它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这节课我们去深入学习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2.目标导航

用CAT课件演示下表: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体会”,教师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的具体指向。

了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的原因及过程。

理解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体会

.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3.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首先从宏观上对课本有个大致了解,并构建知识结构,再提炼要点,快速记住主要历史事件。在学生快速阅读和记忆的基础上,用谈话方式解决并用课件演示出问题及答案要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主观原因: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设问】: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

【答】:鸦片战争后,一方面,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另一方面,西方基督教传到中国洪秀全深受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

【探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呢?拜上帝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目的是*清朝统治。

特点: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结合起来。

关系:是一种改造和利用的关系,它根本不同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

说明: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平等的思想,是洪秀全号召人民群众参加反清斗争的理论武器。但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引导学生看“太平天国形势图”,教师并给予适当的解读:要求准确记住金田(起义地点)、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天京(正式建立政权)的位置;掌握拜上帝教活动的地区和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地区。

【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清政府就急于定都天京是否正确?

要点:肯定说:南京是江南重镇,六朝古都,南京附近的东南一带,又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是清朝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地。因此,定都天京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给清朝封建统治势力是一个沉重打击,对各地人民反清起义是一个极大鼓舞和推动。同时,有了比较稳定的后方,避免了以往农民战争中常见的流寇主义现象。

否定说:过早建都,助长了起义队伍内部封建等级思想、保守思想、享乐思想的滋长,为后来天京变乱埋下了祸根;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导致北伐失败,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最终陷入被动并很快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的全盛

【设问】: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答】形势: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

措施:为了巩固政权,*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

结果:①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北方的统治。

②西征的胜利,使太平天国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③天京突围的战斗,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江北、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至此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用多媒体投放图表(一)让学生填表

投放图表(一)

措   施

目      的

时  间

将  领

意         义

北   伐

西   征

东   征

【过度】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在1856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的时候,一场大规模的内乱即将来临,这就是天京内讧,使太平天国运动的由胜转衰。

3.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和失败

(1)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①.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

(教师简述并投影)在天京,诸王模仿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从《天王府》画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从《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画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乐生活。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分别控制军队、争权夺势,分裂的危机愈演愈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终于在1856年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

②天京变乱的经过:

(教师简述天京变乱的经过,让学生简单了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

③天京变乱的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过度】(教师简单的陈述并用多媒体投出)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指挥军事防御A.再破江北大营 , B.三河镇大捷 C.再破江南大营D.李秀成;东征苏南与进攻上海 E.安庆陷落与陈玉成就义。1864年天京失守,标志着天平天国的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①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②原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③教训: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投影图表(二)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          ↓    ↓     ↓                  ↓              ↓        ↓

兴起        ↓   发展    ↓                 全盛            转折       失败

↑          ↓    ↗↖   ↓                  ↑              ↑         ↑

建国号   初步建立政权正式建立政权   巩固政权      元气大伤   政权覆亡

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前期)与《资政新篇》(后期)

1.《天朝田亩制度》(1853)

(1)根源:【设问】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受双重压迫,土地高度集中,是产生的社会根源;明末农民起义已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是产生的历史根源;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自身局限是其阶级根源;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是根本因素

(2)内容:

【设问】:《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过度】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分配方式又是怎样的。

①     土地分配问题: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探究】这里“天下田”是谁的?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要求?从中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答】“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

要求:反映了农民阶级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

认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过渡】:(教师简述)《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

②产品分配问题: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能否实现呢?

(3)评价:

【设问】: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教法探讨: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会使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特征是?(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中国历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过渡】: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⑴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问题四:《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问题五:《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绝对平均主义)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为什么?(超越了人民的觉悟)

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过渡】: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2.《资政新篇》(1859)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2)、内容:①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突破了封建专制政体)

②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政策)

③文教: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文明生活方式

④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设问】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答】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先进阶级)这是根本原因,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评价:

(教师要求学生把《资政新篇》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分析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进步性:这一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教师点明洪仁玕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也不代表农民阶级)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方向。

局限性: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因而未能在农民群众中引起广泛影响;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加之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施的客观条件,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4)比较《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

第一,二者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是互相矛盾的。《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实际上主张发展私有制。

第二,提出的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定都天京后不久,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在天京变乱后,处于衰弱时期。

第三,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不是农民实践的产物,而是洪仁玕接触西方文化后的设想,不具备实施的社会条件。

第四,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的蓬勃发展;《资政新篇》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未能付诸实行。

从上面的比较可看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比起“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的轨迹。

四、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探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怎样的新的时代特征。

【答】。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到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都受到西方影响。

(3)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农民战争的峰

(4)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5)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4.探讨作业

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及其领导人洪秀全的评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推动历史前进的爱国运动,洪秀全作为正面人物和农民革命家应予以肯定;另一种意见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认为洪秀全是一个“灾星”、“邪教主”、“暴君”。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呢?洪秀全在历究竟起过什么作用?

【思路】对于前一种观点教材中多有介绍;对于后一种观点,需要查找一些资料来加以解释。对洪秀全的错误,我们应当正视,但要从当时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苛求于前人。神化洪秀全固然是不对的,但鬼化洪秀全更加荒唐。因为那种把他贬斥为“邪教主”、“魔鬼”来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也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洪秀全伟大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结论。

太平天国运动 篇八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测 试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下列不属于洪秀全理论来源的是                                     (      )

a.西方基督教义      b.农民平均主义     c.佛教思想       d.儒家思想

3.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永安建制②创立拜上帝会③金田起义④定都天京(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4.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                                (      )

a.太平天国起义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b.使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     d.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6.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      )

a.北伐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     b.进入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西征军战无不胜

c.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东征军和西征军汇合摧毁了江南大营

7.1853年太平军西征,主要是为了                                     (      )

a.推翻清朝统治    b.充实太平天国经济力量

c.断绝清政府财源   d.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8.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促成这次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条件不包括

(      )

a.拜上帝教宣传的平等自由思想对广大人民有很大号召力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太平天国政权始终严格遵循人人平等、平均的原则d.太平天国的战略指挥基本正确。

9.太平天国运动中有这样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的出                                            (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10.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

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b.洪秀全本人的腐朽变质

c.统治阶级的内讧不可避免    d.太平天国隐伏着失败的危机

11.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c.③④

12.关于《资政新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b.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c.迫于形势没有实行             d.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

1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4.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1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6.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      )

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       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二。材料题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妖”是指什么?

(2)“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事?

(3)洪仁玕分析的天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认为正确吗?说出理由。

(4)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bcd    6—10  bdcba    11—16  cbcbcd

二。材料题

(1)“妖”指清政府。

(2)洋人助妖指外国侵略者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不正确。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天平天国失败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4)启示: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或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相关文章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优秀8篇)12-26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优秀9篇】04-16

太平天国运动(精选6篇)03-04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09-19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秀6篇)03-07

《印度》教案(优秀9篇)03-04

初中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优选教案精03-14

八年级下册语文 全集【优秀3篇】09-25

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优秀10篇)10-03

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8篇09-19

47 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