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同步训练【优秀5篇】

2024-01-15 11:27:23

下面是壶知道可爱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治水必躬亲》同步训练【优秀5篇】。

《治水必躬亲》同步训练 篇一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           )

(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       )

(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        )

(4)布袍缓带(缓带:        )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4分)

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     )  以情动人(          )

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     )  错落有致(          )

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鞠躬尽瘁(           )

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举世闻名(       )

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3分)

5.填空。(3分)

《治水必躬亲》选自《         》,作者    ,    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        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      ,而且要     。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3分)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

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读选文,回答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8.给下边的字词注音。(2分)

潴(  )  躬(  )  胼(  )  胝(  )

9.解释下边的词语。(4分)

(1)执一:

(2)掌故:

(3)相度:

(4)咨询:

10.翻译下边的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1.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3分)

12.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3分)

第二部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4分)

⑴子无敢食我也。(无:         )

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

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遂:          )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

14、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

⑵虎以为然(  )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15、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⑶兽见之皆走(  )

16、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4分)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  )

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  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17、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3分)

18、分析句子中词语的古今词义。(4分)

⑴子无敢食我也。子:古义       今义

⑵兽见之皆走。走:古义         今义

19、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4分)

20、片断写作练习:(30分)

海瑞是我国著名的清官,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为官清廉的人,请叙述关于他(她)的一件事,注意记叙的要素要交待清楚。

1、(1)泥:拘泥(2)潴:水停聚的地方(3)穷:追究到底(4)缓带:宽束衣带(5)如是:像这样 2.(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3)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3、①真实情况;情感②事理;情趣③亲自;身体④成功;全 4.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5.履园丛话;钱泳;清;治水必躬亲;海瑞;躬亲;清廉 6.c 7.①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②廉洁奉公、造福百姓。(意近即可) 8.略 9.(1)固执一端,不知变通。(2)古代的典章、制度。(3)观察和测量。(4)访问,征求意见。 10.(1)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2)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12.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13.⑴不⑵违背⑶于是,就⑷害怕 14、⑴b⑵a 15、⑴a⑵c⑶d 16、⑴a⑵c 17、狐假虎威 18、⑴第二人称,您;儿子⑵跑;行走 19、这篇短文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20、略

《治水必躬亲》同步训练 篇二

1.《治水必躬亲》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粗字。(1)于掌故    (2)穷其(3)后事可举   (4)历山川3.文中是如何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的?(要扣住相关句子回答。)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①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州徐庶无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②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生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手?”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注释:①比于:与……相比。②先主:刘备。③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1)亮耕陇亩_____________(2)将军宜枉驾之_________(3)先主器_______________(4)时人莫许也___________5.从“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中,可以看出先主具有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两人的不同身份和“先主”三顾茅庐的事情去品析。)6.写出选段中所包含的一个成语,然后写出两个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履园丛话》  清朝  钱泳2.(1)拘泥 (2)事理 (3)成功 (4)亲自3.用“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4.(1)亲自 (2)拜访 (3)他、徐庶 (4)它、指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件事。5.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6.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单刀赴会  大意失荆州  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

《治水必躬亲》同步训练 篇三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言大意。

2、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2、海瑞简介

海瑞,明广东琼山人。明代嘉靖举人。曾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力主严惩贪污,病逝于任上。谥忠介。著有《海瑞集》。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三、疏通文意

弄清主要词语意思。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 缓带:宽束衣带。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参考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四、理解内容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落石出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五、探究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明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五、小结

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道理简明,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六、布置作业

作者邮箱:

《治水必躬亲》同步训练 篇四

基础题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潴(    )    胼(    ) 胝(    ) 逸(    )

2.辨字组词。(4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6分)

(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

(2)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

(3)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

(4)非相度不得其情(    )

(5)非咨询不穷其致(    )

(6)而随官人役亦未免尝横索一钱(    )

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5.下面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

(    )

a.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画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茅塞顿开。

b.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我又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带般的长城,顿觉心旷神怡。

6.加粗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a.

b.

c.

d.

7.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4分)

沙暴像魔鬼,它无情地摧毁前进路上的所有东西;但它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雕塑家”,________这令人惊叹不已。

(    )

a.一些岩石和地面常被沙暴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b.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岩石和地面是被沙暴雕琢成的。

c.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d.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是沙暴。

8.下面句子语气最轻的一项是(4分)

(    )

a.克服困难也是一种享受。

b.克服困难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c.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d.克服困难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9.请从下面六个词语中至少选择四个作为关键词语写一段话,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均可,所选词语出现顺序不限,100个字以内。(7分)

词语:翱翔  魅力  废寝忘食  问津  别出心裁  开垦

10.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两段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2)课文的第二段为了说明问题,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3)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古代像海瑞一样清廉的官吏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概括叙述这个人的主要事迹,100字左右。

综合题

1.请联系课文说说治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2.请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课文论述特色的理解。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zhū  pián  zhī  yì  2.缓和、支援  询问、徇私  嫌弃、道歉  治理、冶金3.(1)固执一端,不知变通(2)随意(3)河流的形势(4)真实情况(5)事理(6)横行勒索  4.(1)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2)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3)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5.c(“别有用心”是贬义词,不能用于称赞别人,应改为“别出心裁”。)6.d(a第一个“狡猾”是贬义词褒用,而第二个是贬义词;b第一个“线索”是指探求问题的途径,第二个是指事物发展的脉络;c第一个“光景”是时间,后一个是指年龄。)7.d(其他语句前后不连贯。)8.a (b是双重否定表肯定,c、d是反意疑问句,语气都比a强烈,a是一般陈述句,语气最轻。)9.选用其中的四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话,保证所写的话表意清楚,语言流畅,内容积极向上。  10.(1)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2)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3)表述清楚即可。

综合题

1.治水的必要条件是躬亲、廉洁。能答出要点,并能正确说明原因,表意清楚,等第是优;能答出要点,并能正确原因,表意不够准确,等第是良;能答出要点,但不能正确分析原因,等第是中;没有答出要点,或答出其中一点,但不能正确分析原因,等第是下。

2.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指出治水与利和义的关系。道理简明,论据确凿,令人信服。能答出要点,并能正确说明原因,表意清楚,等第是优;能答出要点,并能正确原因,表意不够准确,等第是良;能答出要点,但不能正确分析原因,等第是中;没有答出要点,或答出其中一点,但不能正确分析原因,等第是下。

《治水必躬亲》同步训练 篇五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好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远而避怨(    )         布缓带(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于掌故(    )(2)历山川(    )(3)好而恶劳(    )(4)计而忘(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于掌故(    )        (2)非咨询不其致(    )(3)有曲直(    )        (4)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一(    )        (6)必如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风(  )壶知道○www.huzhidao.com(  )        (8)则事不而水利不兴矣(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五、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二)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1)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    )(3)晏子入见,立有(    )   (4)而知人之劳(    )(5)公披狐白之(    )       (6)乃令出裘发粟饥寒(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参考答案】一、zhū  xiàng duó  gōng  zī xún  yì  pián zhī  xián  páo二、(1)泥古不化(2)鞠躬尽瘁(3)好逸恶劳(4)见利忘义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势(4)因此(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6)代词,这样(7)迎着,顶着(8)成功,办成四、c五、(一)1.海瑞 明朝 吴晗《海瑞罢官》2.(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二)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治水必躬亲》同步训练】相关文章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秀6篇)03-07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09-19

《印度》教案(优秀9篇)03-04

初中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优选教案精03-14

八年级下册语文 全集【优秀3篇】09-25

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优秀10篇)10-03

科学技术的成就【优秀8篇】07-25

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8篇09-19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09-22

八年级美术教案最新7篇10-12

47 2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