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教案(优秀9篇)

2023-08-28 22:22:52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错过》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错过》教案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3、,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 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激情导入

(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中的一段台词,有条件的可播放视频)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摆在眼前,可是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电影中的孙大圣,因为错过了一段纯洁美好的爱情而后悔不已,当代作家刘心武对“错过”这一现象也有他独特的感受,并写了一篇杂文《错过》,我们来看看他感受如何?

2、出示导纲,了解作者和文体。

(二)合作互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阅读障碍。

(小提示: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 2、小组合作,提高效率)

2、找出本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思考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结合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可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先概括各段段意,再根据内容归纳)

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第1~2段)  提出问题  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 (第3~6段)  分析问题  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部分(第7~13段)  解决问题  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第14~15段) 总结全文 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

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3、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举例论证:第2、5段

对比论证:第7、8段和第9、10段

比喻论证:第14、15段

4、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推荐给大家,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时间)

例如:

(1)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2)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 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3)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 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 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 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前者含蓄,有文采,后者直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 三)导学归纳

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也叫杂文,作者辨证地论述了对“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强调人们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 “错过”变成 “过错”。启示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面对“人生的终点”。

( 四)反馈训练(根据时间,可全做,也可让学生任选一题。)

1、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 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 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2、你能从记忆库中挑选出对待“错过”的正反事例吗?

正:坦然面对错过,抓住机遇,成就事业。

如鲁迅弃医从文、成为文坛泰斗。比尔﹒盖茨抓住机遇,成为世界首富。

反:一味错过,身败名裂。

如李煜放弃当词人的机会去当皇帝,成了亡国之君,宋徽宗放弃当书法家的机会去当皇帝,成了金国俘虏。国民党放弃国共和谈机会,最终逃到中国台湾。

3、你有过“错过‘的经历吗?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找你能用文中的话语来勉励自己吗?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

七、布置作业:课外收集关于错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故事等。

如:“当你为错过太阳而一味哭泣,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过有思,善莫大焉”“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八、课后反思

结语:

错过河流

那就要收获高山

错过森林

那就要收获草原

错过了书写人生的第一页

那就要在下一页

记下最美的篇章

《错过》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人们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2、语言鲜明、生动、含蓄。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在生活中自己错过的一些事以及自己是如何对待的,引入课文中作者的观点。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共15段组成,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三、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提出问题部分,作者摆出哪些事实?

明确:

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四、学习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明确:

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小结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犹豫、斑斓、颟顸、渊薮、情愫、侥幸、惆怅

二、学习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是从几个层次来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7~8段):"意识到错过"与"没有意识到错过"正反对比,强调突出"意识到错过"的意义。

第二层(第9~11段):具体阐述如何正确对待"错过"。第9段分析如何正确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第10段分析如何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这两段也形成了正反对比,强调对不同的"错过",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第11段,用设问句开头;用两个"立刻"强调速度要快;批评那种意识和行动迟缓的现象。

第三层(第12~13段):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这一层是对第三部分的小结。

三、学习第四部分

思考:课文第14~15段,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4段,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第15段,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四、探究活动

1、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明确:

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2、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讨论、交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五、小结

这是一篇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文章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 设计。

《错过》教案 篇三

《错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能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情感目标: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要学会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要学会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人生有许多的错过,我们该如何面对,今天我们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他对待错过又是怎样的人生体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音生字词

狂澜 (lán)    渊薮(sǒu)       憬(jǐng)悟        贻(yí)误

斑斓 (lán)    驾驭(yù)        情愫(sù)  惆(chóu)怅(chàng)

侥(jiǎo)幸   颟(mān)顸(hān) 滞(zhì)涩   咀(jǔ)嚼(jué)

2、合作朗读

老师朗读1-2段;

两个学生分别朗读3-13段;

全班朗读14-15段;

朗读要求:

(1)  读准生字词;

(2)  注意语速、语调;

(3)  思考:作者认为该如何对待错过?

3、文章具体论述怎样对待“错过”,这也是我们急需想知道的,请你找到对待错过的语句。

生读文本,明确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能含笑地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

生答:习惯、品味;把握人生的最关键的;……

三、吟诵涵咏,合作探究

(一)品析关键词——习惯

品读1——6段,说说为什么要去习惯“错过”?

出示文句:

(1)  是的,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2)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

(1)  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2)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

(2)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引导朗读,探究答案:

明确:因为大小错过不少;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是人生的经纬线。

(二)品读“品味”

1、引导学生读第7-13自然段思考:品味错过的方式有哪些?

出示关键文句:

(1)没有意识到错过,……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2)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1)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遇到,……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2)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1)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

(2)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探究明www.huzhidao.com确:要意识到错过的存在,不同的错过用不同的品味方式,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使错过转化为掌握 。

2、品读以上句子,你能发现这些句子在句式上、语言上(人称的使用上)的特点吗?这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思索后明确:

(1)整散句结合。整句结构均匀、铿锵有力;散句表达灵活,清新隽永。 于句式的变换中,看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

(2)运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像是与读者道出涓涓细流般的告诫。

(三)吟诵涵咏,体会——把握人生最关键的

1、试赏析以下句子: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定的到站。

生答: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生答: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2、这样生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话语,确实耐人寻味。放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生答:总结全文,深化主旨,使论证更具严谨性。

四、回味总结,细数感悟

我们细细分析,不过难发现,我们对待错过的态度决定这我们人生的成败。随着作者的含蓄隽永的文笔中,我们懂得了要习惯错过的存在,要在品味咀嚼中升华成一种憬悟,进而把握住最关键的最美好的机遇、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习惯——品味——把握,这是符合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的,这种认知规律是逐层在深入。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说说你的人生中有哪些错过?你又是如何面对的呢?学了本文,是不是对你面对错过时,有不一样的人生领悟了呢?

五、诗歌赏析,心灵回音

在作者心目中错过是一种美丽,因为意识到错过可以使我们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来看一首小诗,相信心灵在激荡之余,定会产生回音。请仿写

《错过》教案 篇四

《错 过》简案

清潭中学 周春华

导入:用学生的错过的经历导入。

整体感读: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待“错过”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赏析品味:

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品评。

要求:

1、想一想你所品评的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找出你所品评段落中用的较为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句进行评价、分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品评的段落,使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

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 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 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区别“错过”与“过错”:

1、 从词性上看,“错过”是名词,“过错”是动词。

2、 “错过:是一种行为,“过错”是一种结果。

3、 如果说“错过”带给人的只是遗憾的话,那么,“过错”就是扎在人心头上的一根刺。

各抒己见:

赵刚在上初三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三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赵刚听说初三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

如果你是赵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老师寄语:

错过  收获

错过河流

那就要收获高山

错过森林

那就要收获草原

错过了书写人生的第一页

那就要在下一页

记下最美的篇章

课后学习:

摘录文中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

《错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

1、 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2、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3、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上高中时,我家离学校比较远,因此我是一名住宿的学生,平时在家的时间的较少,只有在周末才能和家人相聚,可我周末却很少待在家里,现在想来当时真错过了享受亲人对我关爱,父母也应我而失去了许多表达爱的机会。相信同学们也都曾错过某些东西,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呢?相信作家刘心武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我们知道,作家对于人生会有比常人高出一筹的认识和理解,阅读他们优秀的作品,就好似在倾听他们的真诚道白,会让我们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3.正音

贻(y )误 斑斓(l n) 颟顸(m nh n) 渊薮 (s u) 惆怅(ch uch ng)

驾驭(y ) 咀嚼(j ju ) 憬悟 侥(ji o)幸 滞(zh )涩 情愫(s )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4.分析课文:

一、边读边想:

1、错过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是有机会再相遇还是一去不复返,机不在来呢?要求学生讲清理由。

2、你知道能意识到错过有何意义吗?

意识到错过可以使我们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没有意识不到错过就意味着灵魂堕人颟顸的渊薮。

3、对待不同类型的错过,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

在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冷静而成熟地驾驭。在对待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细细咀嚼苦果,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悟)仅醒悟了还不行还要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多半还可以化错过为掌握。(追)

板书(悟)———(追)——(掌握)。

读7—11小节(7,8男生读 9,10女生读,11齐读)

总结:在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冷静而成熟地驾驭。在对待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细细咀嚼苦果,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有时虽然错过但可以奋起直追,多半可以化错过为掌握。

二、讨论感悟:

读12、13小节,思考“错过”既然是“有所失”为何不仅“要习惯它”还“要品味它”。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

人生充满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但错过自有意义,当你错过的是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就可以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和把握力”;当你错过的是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这种由悟——追——掌握的过程值得回味,所以必须品味错过。板书:错过多 习惯品位

三、精读分析。

读14、15两小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把人生比喻成“奔驰的列车”,那么把“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预定的到站”又比喻成什么呢?

“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人生有一些错过不要紧,但不要错过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2、“在人生的终点上,含笑地说……”会让你回忆起哪篇小说的主人公曾讲过类似的话?

保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着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保尔他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是因为他没有错过人生最大的追求——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3、鲜花还需绿叶的点缀才显娇艳,最后一段中鲜花﹑绿叶各有所指,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绿叶指小的错过,鲜花指人生道路上的收获,这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人生就是由错过与不错过构成经纬线,万无一失不可能特会使你的人生显得平淡,无一把握则会是你的人生毫无意义。

学生朗读全文。

总结:

最后我用一句名言来概括全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错过月亮和星星。”

四、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

悟——追

错过多 习惯品味

把握关键机会 含笑到达终点

《错过》教案 篇六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四、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

(2)收集整理作者刘心武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

(3)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交流自身"错过"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名言欣赏 结合实际 导入  新课

1、 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走近作者--刘心武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师稍作补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 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可以议论;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

引论:1--2段

本论:3--6段

结论:7--15段

5、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

6、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

7、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板:第2、5段:事实论证

第7、8段和第9、10段:对比论证

第14、15段:比喻论证。

(四)、精要段落研读,品味其哲理。

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

(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

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五)、探究活动。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六)、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学生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的品质,获取人生的体验。)

(七)、梳理巩固。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八)、练习设计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错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错过"为题,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 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 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错过》教案 篇七

lqsh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3

三。教学难点 :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

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入  新课。

(二)简介作者,学习字词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声读文,思考:

一。提出问题: 开头两段的段意?

二。分析问题: 第三至六段的总领句?

三。解决问题: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的两个关键词?

四。总结全文: 归纳中心?

2.小组探究交流

3.集体研讨 (板书设计 )

一。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

二。 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三。 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四。 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

1.重点探究第14﹑15段: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法指导: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2.自选探究其他语段: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 回忆自己或他人“错过”的事情,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2. 从你的记忆库中挑选出正确对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

作者邮箱:

《错过》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3

三。教学难点 :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

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入  新课。

(二)简介作者,学习字词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声读文,思考:

一。提出问题: 开头两段的段意?

二。分析问题: 第三至六段的总领句?

三。解决问题: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的两个关键词?

四。总结全文: 归纳中心?

2.小组探究交流

3.集体研讨 (板书设计 )

一。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

二。 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三。 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四。 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

1.重点探究第14﹑15段: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法指导: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2.自选探究其他语段: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 回忆自己或他人"错过"的事情,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2. 从你的记忆库中挑选出正确对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

《错过》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 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有人生历程的真正意义何在 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请同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错过》一文的内容

2、请简要谈谈你听读本文后的感受。

(四)请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做批注。

1.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2. 要引导探究到如下几点: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 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学生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看法,讨论、交流,不求答案的准统一性。)

(五)“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同学们,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有过“错过”的体验吗?面对这种种“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呢?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成长故事。

(六)小结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9篇《《错过》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错过》教案】相关文章

错过刘心武阅读答案【优秀3篇】09-03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秀6篇)03-07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09-19

《印度》教案(优秀9篇)03-04

初中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优选教案精03-14

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优秀10篇)10-03

八年级下册语文 全集【优秀3篇】09-25

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8篇09-19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09-22

科学技术的成就【优秀8篇】07-25

47 1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