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钢材订货合同模板 (菁华(优秀8篇)

2024-01-07 20:21:34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2024年钢材订货合同模板 (菁华》,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释义 篇一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9、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0、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礼,与其奢也,宁俭。

1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邦无道,危行言孙。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0、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1、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2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2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6、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37、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9、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4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42、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5、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4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4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8、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49、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0、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6、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5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8、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5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60、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61、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62、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6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5、言必信,行必果。

6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67、敏而好学,不止下问。

68、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6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1、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7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7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7、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7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7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2、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8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85、不迁怒,不贰过。

8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89、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0、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91、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2、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93、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9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9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6、礼之用,和为贵。

9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9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9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0、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释义 篇二

论语十则个人修养的名句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划的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心诚意?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孔子说:“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

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5.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专门苛求别人。

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看见有德才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后并且时常去复习,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

10.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而工作要勤劳敏捷。”

1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13.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

14.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15.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论语个人修养的经典名句

一、言必信 ,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二、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七、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十、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十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十二、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十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智慧之光微信zhzg20xx

十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十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十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释义 篇三

1.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译文】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名句及翻译100句 篇四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1、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篇一 : 《论语》68个经典语句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注释】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注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注释】周,合群。比,音bì(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注释】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会明白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女,同汝,你。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来行走呢?”

【注释】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2)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注释】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1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为仁之)道,就是当晚死去也心甘情愿了。”

1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想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着的是法制,小人想着的是恩惠。”

【注释】怀:思念。 土:乡土。刑:法制惩罚。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其相类似的错误)。”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充分的道理(理由)。”

【注释】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方:规矩,道理,理由。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三年(多年)没有改变父亲的合乎礼仪的规矩,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2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在说话时要谨慎,在行动时要敏捷。”

【注释】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2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4、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是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注释】粪土:腐土、脏土。圬: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诛:意为责备、批评。与:语气词。

25、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注释】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2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注释】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敏:敏捷、勤勉。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注释】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斯:就。

28、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注释】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

3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注释】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2、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注释】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3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中不觉得厌烦,教人中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注释】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3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注释】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3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注释】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音yǔ,角落。

3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3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就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注释】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给学生们。

【注释】文:文献、古籍等。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4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注释】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4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既温和又严厉,威严却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42、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诗经》说:“(要)小心谨慎呀,就好像站在深渊旁边,踩在薄冰上面。”

4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注释】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4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注释】喟:音kuì,叹息的样子。弥:更加,越发。钻:钻研。瞻:视、看。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47、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那个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那里住下来,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注释】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49、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在评价颜渊时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5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5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5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5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老师: 有什么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夫子就说了: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5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5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怨恨。”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使老人能过得安适,使朋友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56、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 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57、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5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60、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61、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6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63、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冉求平日做事,过分谨慎,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6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6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给其他人出谋划策诚心吗?和朋友来往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复习吗?”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好的事情,不帮别人干坏事。坏人则相反。”

孔子说:“看见贤能的人心里想的就要和他一样,看到不贤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啊!”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66、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6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6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被改变。”

篇二 : 论语名句及翻译

论语名句及翻译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1、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论语名句及翻译100句 篇五

篇一:论语经典名句翻译

【原文】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读“lè”,快乐)乎?(《学而》)【直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吗?【意译】有好多朋友从远方到中国来研究学问切磋技艺,不也是让我们感到很快乐的事情吗?

【原文】2.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直译】礼的应用,以和为贵。【意译】我们之所以用最高的礼节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是因为我们认为同世界各国的朋友和谐相处是最可宝贵的。

【原文】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直译】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意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在社会上是怎样可以站住脚的。

【原文】4.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直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原文】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直译】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意译】孔子的志向是:让普天下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普天下的朋友得到信任,让普天下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原文】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直译】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意译】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原文】7.知(通“智”,读“zhì”)者乐,仁者寿。(《雍也》)【直译】机智的人动而不括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意译】一个机智的人乐于自由运动,一个仁厚的人长于保持操守。

【原文】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直译】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意译】一个谦虚的人学习知识从来不会满足,一个敬业的人教诲别人从来不会懈怠。

【原文】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直译】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意译】以道作为前进的志向,以德作为做人的准则,以仁作为行动的凭借,以六艺作为学习演习的内容。

【原文】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直译】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意译】品行好的人光明磊落心胸宽广,品行差的人多行不义经常忧愁。

【原文】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直译】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意译】用不合礼义的方法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好像是天空中漂浮的云彩一样,从不沾边。

【原文】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直译】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意译】战场上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生活中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原文】13.知(通“智”,读“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直译】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意译】聪明的人足以明礼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迷惑,仁德的人足以爱人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忧愁,勇敢的人出自礼仁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畏惧。【原文】1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直译】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意译】年轻人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将来的造诣不如现在呢?

【原文】1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直译】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意译】普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

【原文】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直译】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意译】品行好的人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原文】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直译】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意译】凡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原文】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直译】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意译】品行好的人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品行差的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原文】19.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直译】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意译】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原文】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直译】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好。

篇二:《论语》名句及译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6.朝闻道,夕死可矣【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1.德不孤,必有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3. 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5.三思而后行【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27.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3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3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3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4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4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 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 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4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篇三:论语经典名句翻译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2.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

1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4.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好。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8.“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

2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篇六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0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06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06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06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07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0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07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073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074 当仁,不让于师

07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076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077 三月不知肉味

07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07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80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081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082 过犹不及

083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084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08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86 道不同,不相为谋

087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08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089 虽蛮貊之邦行矣

09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091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092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09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094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09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096 近者说,远者来

097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098 名不正,则言不顺

099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0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2022年钢材订货合同模板 篇七

供方(甲方):  需方(乙方):  甲乙双方就钢材购销事宜经协商一致,订立合同如下:  一、品名、品种、规格、材质、数量  二、质量标准  三、产品单价及总金额  四、交货时间、地点、运输方式及费用负担  五、质量检验及验收方式  六、付款日期及结算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争议的解决方式  九、其他约定事项  本合同一式份,双方当事人各执  份。  供方(甲方):  法定**人:  开户行:      账号:  供方(乙方):  法定**人:  开户行:  账号:

20xx年钢材订货合同模板

论语名句及翻译100句 篇八

1.论语经典名句100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7.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9.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2. 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4.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6.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7.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8.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20.论语经典名句100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8篇《2024年钢材订货合同模板 (菁华》,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2024年钢材订货合同模板 (菁华】相关文章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完整版05-02

酒店订房协议书范文(精选6篇)10-26

退款协议书通用6篇12-03

保洁服务协议书(6篇)09-24

医院供货协议书【最新6篇】09-21

一次性补偿协议书(通用8篇)10-05

待岗协议书通用8篇01-27

答辩状(精选8篇)01-18

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案例【通用3篇】02-24

公司股东会决议书(精选6篇)03-08

148 1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