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导游词【优秀6篇】

2023-10-06 08:44:21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大足石刻导游词》,可以帮助到您,就是虎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介绍 篇一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看看重庆的名胜古迹,那就是大足石刻。大足有石像70多外,造像10多万身躯,是南方少见的一处规模宏大的石刻群,为什么在大足会集中出现这么石时刻呢?据史书记载,当时,全国各地战争不断,许多达官贵人不堪忍受战争之苦,纷纷举家搬到战争较少的四川,在成都。

大足等地定居下来。渐渐地,大足越来越繁华,因为当地的人们信奉神佛会保佑家人平安。于是各家各户都纷纷出钱,请官府出面找工匠雕刻佛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著名的千手观音。可怕的六道轮回图和安祥的睡佛。位于宝顶山大佛湾的千手观音,刻于南宋时期,是大足石刻的一绝。可以说是石雕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主像千手观音高三米,在观音的背后左。右。上三方,呈放射状雕出1007只手臂,每只手心有一只眼睛,每只手中持一种器物,整个画面如孔雀开屏。同样位于宝顶山大佛湾的六道轮回图刻于南宋时期。佛教认为,一切众生因果轮回之中,做善事者随善业而上升,作恶事者随恶业而下降,如此反复,无有终了。

图中的巨轮,即使在人与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的车轮。宝顶山大佛湾的释迦涅圣迹图(俗称卧佛),刻于(1127)-(1279)时期。这尊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右胁而卧,表情安详,慧眼微闭,怡然自若,显得慈祥宽怀,气度非凡。

释迦涅槃是佛教全部修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听了我的介绍,你对大足石刻一定有了不少了解了。欢迎你来重庆做客,亲自去游览举世闻名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导游词介绍 篇二

“欢迎同学们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大足石刻,这里的文物很多,大家排好队,我们要出发了。”

我们看见了一座吊桥,两边的石杆,上面挂着许多锁,有爱心锁、平安锁、发财所……

“大家来到博物馆,这个黑黑的石头脑袋,就是当年喜欢钱的农民,在一个深山里面发现了石像想哪去卖,但是很大很容易被发现,就把石头脑袋给弄了下来,警方得知,大范围的搜查。一些村民也知道了,帮组警方在七天内找到文物,并抓住了偷文物的小偷。”

“大家看到的正是当年挖出的千手观音,大约有一千多只手,千手观音眼睛微闭,每个手上都有一个小眼睛,有的手上拿着菩萨的水瓶子,有的拿着二郎神的宝剑,有的……金光闪闪,眼花缭乱。”

大家来的是睡佛旁,神话里还说,是因为守护了大地的巨人,被儿女施法沉睡,化成石像,他的一只手放在腰上,一只手放在头下,前面还有保护他的几个村民,上面是施法的仙女,栏外的是个池塘,这条龙吐出来的水漫流在这个圆池里,不知道谁要流那儿。

吁!短暂的一天结束了,这次游览不是让我们吃喝玩,而是让我们多看多了解历史文化知识。

大足石刻导游词 篇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足石刻,我是你们的导游—蒋沁,我将带大家一起游览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大足石刻一共有70多处,总计100000多驱。其中,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宝顶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门山石刻最为著名。大足石刻最早建于宋朝。

然而,我们最为关注的千手观音在宝顶山石刻。千手观音形体匀称。千手观音,它有“千手”一共是1007只手,如孔雀开屏般的漂亮,对了,千手观音身上有金光闪闪的金薄。千手观音的上,下,左,右都伸出纤美的手,手里拿的有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关于“千手观音”有一个漂亮的传说。

有一年妙庄王生病了,到处求医治病,找了很多医生都说无药可治,之后,有一个医生说:“只有亲骨肉才能把病治好。”秒庄王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妙金,二女儿叫妙银,三女儿叫妙善。妙庄王求了两位女儿,都不愿意。三女儿知道后答应了。

佛祖被感动了就给了她一千只手。有一天七个仙女下人间,经过了大足石刻,被这里的千手观音吸引住了,就给了它7只手。千手观音就多了7只手。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千手观音”有1007只手。

大家好,我叫魏金满,从现在起大家可以叫我魏导,今天我们来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在重庆大足县内,距重庆市区约160公里。是足石刻之乡。县内有唐、宋以来的。石刻作品70余处。造像达5万多个。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大足石刻兴起于唐代南宋时期达到鼎盛,以摩崖造像为主,是中国仅有的儒、道释三教造像并陈的石刻群。是大足石刻雕纤细、清透、潇洒、柔和、以其丰富的内容,宠大的规模和精湛的艺术,在宗教艺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

现在我们来到最有名的宝顶山石刻。石刻内容丰富,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千手观音”。

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像,这里有一个关于千手千眼观音漂亮的传说。大家有兴趣听吗?请听好啰!

古时候庄王有三位漂亮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里尽心侍候父母,唯有妙善从小虞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天神。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妙庄王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后来,有一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全药才能治好。他没有办法,只好求助妙金、妙银,但两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知道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为父亲全药治玻果然,妙庄王的病体不久就康复了。

今天时间有限,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见,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卫生,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希望大家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光。

大足石刻导游词介绍 篇四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旅游观光。我是今天的导游员XX,下面就由我和大家一同去亲近大足石刻吧!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距主城区220公里,大足县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是中国石刻艺术之乡。有俗话说,北敦煌,南大足。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所有石刻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创于初唐,盛于两宋,延续至明清。是集“佛,儒,道”三教之大成。以大量民族化,生活化的实物和文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民间疾苦,伦理道德,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丰碑。

我们现在所在的宝顶山石刻更是石刻中的精品之作。它始建于南宋淳熙6年,由一代大师赵智凤主持修建。赵大师5岁出家,十六岁往四川学习密宗大法,三年后学成回家,为了能将深奥难懂的佛经教义宣传下去,于是主持修建了宝顶山石刻,历时七十年,终于完成。宝顶山石刻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以大佛湾为核心,并且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通过养鸡,牧牛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来表现深奥的佛经教义,让佛祖菩萨走下神坛,走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无论是它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还是它的思想内容,还是工程设计以及雕刻技法,都将大足石刻推向及至,所以后人有上朝娥眉,下朝宝顶一说。

大家请看这就是以问法为主题的圆觉洞。大家请看这尊雄狮,张开大口,它象征着佛祖说法犹如狮子大吼,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圆觉洞高六米宽九米深十二米。是大佛湾最大的洞窟造像。分列两旁的是文殊,普贤等十二位修行圆满的菩萨。在我们正前方的是三身佛,从左到右依次为报身佛,法身佛,应身佛。这个洞窟表达的意思是这十二位菩萨在修行成佛之前,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正轮流跪在佛祖前面求教。就如我们现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一样。

圆觉洞有三绝。一绝就是在采光上,大家请看这个天窗,光从这里射进来,正好照在问法的这尊菩萨身上,一下子就突出了主题。

二绝是洞内的排水系统,每当下过大雨,就可以听见丁冬丁冬的声音,但您也只能“只闻其身,不见其形”,为什么呢?大家请往我指的方向看去,这里刻着一条长龙,龙身就是排水的管道,雨水流出龙头,滴到下面这个老僧钵盂中,再流过老僧的手臂,最后通过脚下的暗道,排出洞外,大家是不是都在感慨真是巧夺天工呢?先别忙感慨了。大家请再仔细的看看两边菩萨的衣着是不是十分的华丽?您看啊,身上的袈裟柔和的舒展开来,行云流水一般的搭在了座台上,就有如一阵微风吹过一样。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就是第三绝。

说完了三绝,我再给大家讲讲更为难能可贵的地方,圆觉洞并非天然洞穴,在没有使用炸药的情况下全靠雕刻家们凿出这个洞,而里面的菩萨也并非在外面雕刻好再搬进去的,都是直接在里面雕刻完成,这就足以体现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术。

好了,对圆觉洞的讲解就到这里如果您还意犹未尽,那现在有十分钟的自己参观时间,一会儿我们就在这里集合前往我们下一个景点。

大足石刻导游词 篇五

今天我将带大家去游览美丽的大足石刻,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足石刻神秘的风采吧!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共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十万多躯,其中尤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岩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北山,即古龙冈山,共有290龛窟。但由于今天的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游览了,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去细细游览。

游客朋友们,我们即将游览宝顶山了,请大家注意脚下台阶,以防摔跤。宝顶山石刻共有13处,造像数以万计,其中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大佛湾、小佛湾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150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像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词,主要造像有:“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等等。在这些雕像中,最著名的是“千手观音”。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这尊佛像面前,大家请仔细观看。这尊观音形体比例匀称,肌肤线条柔和,脸庞圆润,略呈微笑形,神态动人,再加上衣带飘舞,服饰华丽,给人飘飘欲仙之感。“千手观音”是一个非常壮观的雕像,她的1007只手如孔雀开屏般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手里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大家觉得棒不棒?哈哈,小朋友都点头了。

关于“千手观音”雕像,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大家想听吗?那好,就听我慢慢道来:从前,有一个妙庄王国,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大女儿妙金,二女儿妙银,三女儿妙善。妙善从小一直信佛,妙庄王想给妙善找一个富人做丈夫,妙善不愿意,妙庄王很愤怒,硬是把她嫁给了富人。妙善在婚礼前一天,逃了出去,在一座庙里做了尼姑。妙庄王无论如何劝,妙善也不回家,妙庄王一怒之下也不管她了。几年后,妙庄王得了一种怪病,全身奇痒无比,有人告诉他,要治好此病,要用亲骨肉的一手一眼。无奈之下,妙庄王去求妙金,妙银,但她们都不愿意。妙庄王只得去求妙善,妙善听了之后,毅然献出了一手一眼,她的孝心感动了佛祖,佛祖给了妙善千手千眼。从此以后,妙善成了千手观音。

接着我们再去看看“九龙浴太子”吧。它是因地制宜建筑的典范,此地以前是一个缺口。山水汇集于此,终年不息。工匠们并不消极的引水而去,而是先将水积于卧佛上面的池塘,再用石头把缺口垒起,打上九龙和释迦太子,然后通过暗道,流水有节制地从最大的龙嘴里缓缓吐出,沐浴金盘中的释迦太子。这里工匠们巧妙地利用了特殊地形,解决了排水问题,使佛像静中寓动,表现出高超的园林景观建造技艺。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更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好了,今天的大足石刻之旅就到这儿了,希望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回忆,朋友们,下次再见了,BYE—BYE。

大足石刻导游词 篇六

圆觉洞

在圆觉洞的洞口外侧伏卧着一尊雄狮。狮子造像在国外是呈自然状态的居多,而在我们中国,它蕴涵的人的意识和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多一些。它在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子吼,能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是大佛湾内最大的洞窟造像。在洞壁的两侧俨然整齐地排列着文殊、普贤、普眼等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他们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正轮流跪于佛前请示,佛各别作答。这一问一答记录形成的《大方广修多罗了义圆觉经》便是这窟造像的经典依据。

在道场的正前方刻着结跏而坐的三身佛。在三身佛前长跪着一合掌菩萨,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这尊化身像的处理是比较别致的,如果没有他,就不易表达主题,而流于一般的说法构图了。而且,从任何一个座位上搬下一尊菩萨都会造成整窟造像内容和构图上的不完美。因此,匠师们大胆立意,多打一尊像在中间,以示十二位菩萨轮流问法。同时,为了突出“问法”这一主题,匠师们还刻意把进口的甬道拉长,并且处理得外小里大,形成狭梯状,使洞内光线暗下来,然后在洞口上方开一扇天窗,由天窗射入一束强光,把观众的视线引到佛前长跪的菩萨身上,正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巧妙地点明了“问法”这一主题,同时又烘托出窟内斑驳陆离、别有洞天的神秘气氛。人在洞内随着视觉的逐渐适应,周围的菩萨便在淡薄微明的光影中浮现出来。随着光线的折射、扩散,菩萨和山石竹林,祥云缭绕的背景之间,还会产生出丰富的明暗层次来。高明的艺术家们就这样巧妙地调配光影,借助观者的心理感受,创造出了一个梦幻般的佛国仙境。

如果说这个洞内的采光把大家引入了一种幻化奇妙的境界,那么它的声响效果则是为这种境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每当一场大雨之后,步入洞内您就会听见“叮咚叮咚”的水声。但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这是古代工匠师把排水工程和艺术造型进行了巧妙结合的缘故。大家请看,在靠山的右壁上,刻着一条长卧的龙,这条龙的龙身便是窟顶的排水渠道。在龙头下面刻着一位高擎钵盂的老僧。下雨之时,雨水从窟顶的岩隙渗透下来,通过龙身汇向龙头,再通过龙嘴滴入老僧的钵盂内,并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老僧持钵的手臂是镂空的,水通过他镂空的手臂往下流,然后通过石壁上的暗道和大家脚下的水沟排出洞外,形成一个周密完整的排水系统,真可谓巧夺天工。我们现代人搞的排水工程大多比较简单呆板,而古代的艺术家却能巧妙的把简单呆板的工程与所有的装饰布景融为一体,让它隐藏于山石云彩,神龙吐水的图案之中,这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融合,它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们深厚的艺术涵养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另外,这个“叮咚叮咚”的滴水声在洞内所产生的那种奇妙的音响效果,加上迷蒙的光线和温差因素,会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一种身心清凉,万念俱息的感觉。那份外的宁静和深幽能让你真切地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古代的艺术家们很擅于创造典型环境,他们刻意在此营造出一种氛围,让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信徒都有置身佛国仙境的感受。

整个窟内的造像,可称为宝顶石刻艺术之精华。菩萨们头戴的花冠精巧玲珑,大都为镂空雕刻,她们身挂的璎珞细珠,历经八百多年仍然粒粒可数;她们身上的袈裟舒展柔和,如行云流水一般搭在座台上,极富丝绸的质感,看久了之后,就象微风徐来,亦会“满壁风动”一样。下面的石香案,也被处理得极富木质感,达到了乱真的地步。这里的造像从形象到神韵,到意境都被表达得细腻而准确。十二位菩萨个个端庄典雅,风姿飘逸。她们柔和的目光,微微后收的嘴角以及弥漫于脸部,那洞察一切的浅浅微笑,无不透露出她们内心的恬静优雅,显示出她们超凡绝尘的气质。她们脸部的肌肉丰满细腻,具有童颜肌肤的质感,就好似在细润的肌肤下有血液在缓缓流动一般。她们的轻沙薄裙、璎珞飘带都随着身体的起伏转折而微妙地变化,她们整个形体结构所表现出的那种优美的韵律感令人陶醉,可以说,古代的艺术家们赋予了这些冷冰冰的石头艺术的生命力!

另外,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洞内的所有造像都与大地浑然一体。圆觉洞并非是一个天然洞窟,它是匠师们在坚硬的岩壁上一锤一锤凿出的洞。八百年前,匠师们的工具非常粗陋,当时又没有爆破技术的广泛运用,这样人工一锤一锤凿出这个精美的洞窟,必须要求工匠师除了具有高度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之外,还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行。我想,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让工匠师们创造了奇迹。

圆觉洞是古代艺术家们超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技艺的结晶,它不愧为是“宝顶山石刻艺术之冠”。

正觉像

这尊造像手结外缚印,头上有“平顶金刚印”,据考证,是赵智凤的老师柳本尊的成佛像。在佛头顶的两道毫光之间,刻有柳本尊的居士像。

在正觉像之右,有一通碑,名为《重修宝顶山寿圣寺碑记》。碑上追叙了大佛湾石刻的来历,简介了赵智凤的生平事迹。

碑上载:“传自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七月十有四日,有曰赵智凤者,始生于米粮里沙溪。年甫五岁,靡尚华饰,以所居近旧有古佛岩,遂落发剪爪,入其中为僧。年十六,西往弥牟,云游三昼。既还,命工首建圣寿本尊殿,因名其山曰“宝顶”。发弘誓愿,普施法水,御灾捍患,德洽远近,莫不皈依。凡山之前岩后洞,琢诸佛像,建无量功德……。初,是院之建,肇于智凤,莫不毕具……”

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直接反映赵智凤生平事迹唯一的文字资料。此碑为明洪熙元年,大足儒学教谕刘畋人所书。它是研究大佛湾石刻造像来历的一块极为重要的史料碑。

结束语

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份,在我国这块以佛教信仰为宗教信仰主流的土地上分布很广,几乎各地都有。但究其造像目的,则多是秉承统治者的旨意,为发愿祈福,以供瞻仰而造,所以造佛和菩萨像的居多,造经变相的很少。而赵智凤苦心营建大佛湾的目的是为了要“阐释教义、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所以,在造像的选材、布局上,他有意识地将佛教教义系统地贯穿起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宣传。

第一龛刻“护法神”以示道场森严;接着开宗明义,以“六道轮回图”阐述佛教核心教义;以“广大宝楼阁图”为众生指明解脱之道;以“华严三圣”展示修行之果;用“千手观音”表示智慧普照、法力无边;以释迦的一生来展现“究竟涅槃”的最高境界;用“孔雀明王 ”来表示诸毒不浸。这几组造像是对众生实行佛教信仰的教育。然后,以“毗卢道场”中的毗卢佛说法为纲,次第演绎“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表现父母育子和佛行孝之德;中间穿插“雷音图”借大自然的威力来强化孝道;然后再诱人以天堂之乐,骇人以地狱之苦;天堂与地狱之间以“六耗图”为界,以示天堂、地狱仅一念之差,教众生缚心猿锁六耗,早升极乐免坠地狱。这几组造像是对众生实行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然后再以“牧牛图”表示领会佛法,调伏心意;以“圆觉道场”表示修得菩萨之果;以“正觉像”表示修行圆满正等正觉。这几组造像是告诉众生修持实践的过程。所以,有人说大佛湾如一部气势连贯、图文并茂的佛教基础理论教科书。观者只要一龛一窟细细读过,对佛教的基本教义就可了解不少了。

赵智凤耗费了毕生精力,把他超度苦难、救治时弊的大愿倾尽在了这山谷的浮屠世界之中。而要完成这些巨幅大作,需要的不仅是艺术家们博大的胸襟,非凡的天份与深厚的功力,其严密的构图还需要艺术家们具有科学家的精细,需要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融合。这里的造像从形式的设计到施工,从内容的筛选到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科学思想与审美情趣的结合,凝聚着古代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智慧,从而使大佛湾成为浓缩宋代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也使大足石刻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

总的来说,大足石刻开凿于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晚期,掀起了我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次高潮,被誉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大足不仅有规模宏大、意象万千的宝顶山石窟,也有美神荟萃、形若画廊的北山石窟,仙风道骨、神系完备的南山道教石窟,释踪仙迹、佛道合一的石门山石窟,还有稀世罕见,可谓凤毛麟角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石篆山石窟。它集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纳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一炉,博采兼收,推陈出新,开拓了中国石窟艺术的新天地。凡是目睹其风采的人无不为之赞叹折服。一位外国领导人曾这样说:“这个地方刻有丰富的中国历史,这个地方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大足石刻不管在精神感受、意识联想,或者在实体接触和形象观赏等各个方面,都能让您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教育和真的启迪。透过它的光华,我们能看到蕴藏其中极为丰富的智慧和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精神!

在宝顶山大佛湾内多处刻有赵智凤的誓言: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可见其艰苦卓越之志。他用一种入世的精神,创造了他伟大的佛教事业,如果今天我们能遵照这种矢志不渝、勇往精进的精神来创造我们明天的事业,那么,我们的民族一定会不断走向强盛,我们的祖国一定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大足石刻导游词》,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虎知道的价值所在。

【大足石刻导游词】相关文章

大足石刻导游词【精选12篇】04-12

“大足石刻”导游词优秀4篇02-12

大足石刻的导游词【优秀3篇】02-09

游大足石刻导游词【精选8篇】09-25

大足石刻导游词介绍【优秀7篇】09-07

大足石刻导游词优秀5篇08-07

大足石刻导游词【最新6篇】06-21

大足石刻景区导游词 大足石刻旅游词(优06-13

大足石刻导游词【优秀9篇】05-21

最新大足石刻导游词介绍 大足石刻导游05-07

166 3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