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赛新闻稿(通用4篇)

2024-01-14 15:54:54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新闻稿,新闻稿如何传播新闻稿营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稿件的传播与效果监控。我们该怎么写新闻稿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篮球赛新闻稿(通用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篮球赛新闻稿 篇一

2007年12月份,练舞完全告别从事了五年的职业化自由撰稿人身份,全身心投入到筹备一家篮球主题文化酒吧。由于娱乐行业涉及的诸多行政审批程序繁琐而漫长,练舞不由自主在08年的春天陷入一种比较悠闲的生活状态,每天差不多就是打打球看看书钓钓鱼,倒也不失为难得空闲品味人生。时间多了,自然就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间,于是又拾起了几乎熄灭的残念,开始了新一轮的篮球知识修炼。

尽管吃篮球饭,练舞其实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与所有球迷一样,是靠热情与自学去一点一滴接触篮球。这一切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个时代的练舞很年轻,孜孜不倦地迷恋在电视转播的NBA比赛中,并从每一场比赛的转播与现实生活的篮球实战中去琢磨或者验证一些东西。然而,不是科班出身的野球路数,毕竟存在知识的局限性。以俺为例,虽可把NBA六十多年的历史如数家珍,学院派的基础却有所欠缺,于是俺曾在几年前尝试写Mail给北京体院与上海体院的校长,希望谋求一个能够在篮球课堂旁听的机会,无奈邮件犹如石沉大海,想必校长大人公务繁忙,根本没可能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复邮件。近期,由于酒吧筹建工作的需要,有幸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上海体院篮球学院的老师,俺便郑重其事提出定制一份课程的要求,包括篮球发展、训练知识、技战术基础理论等课程,这一切让练舞有机会系统化接触基础篮球的很多东西,按照很多年前小学课本上的一句话形容,叫作“一块海绵扔在水里”,潜台词就是近似于贪婪地吸收知识――这是俺梦寐以求的一次机会。

与职业篮球教学者攀谈,发现很多东西的确是自己平日容易忽视的,也发现俺对很多赛场理论的教学观点并不认同,便与老师经常就一些有争议性的东西进行讨论。某一次讨论中,俺们的话题停留在了中国篮球的发展目标上,俺一肚子牢骚不吐不快,说了一句:“如今中国篮球的发展,政绩工程当道,某一场大赛的排名就代表中国篮球发展或者没有发展么?真正考核一个国家篮球水平的指标,应该是民间基础篮球的普及,若随机抽十所中国高中篮球球队与十支美国高中篮球球队打10场对抗赛,中国的十支球队能赢得其中5场,这才叫篮球水平提高,其含金量远远比一些国际大赛的前八名要真实得多。”

这种观点,很显然在篮球行政主义者眼中属于大逆不道,因为,行政主义色彩极强的篮球运营者,认为国际大赛,譬如世锦赛或者奥运会的篮球名次极度重要,而练舞的观点恰相反,认为民间篮球普遍水准提高远远比浮云般虚名的大赛名次有更强的说服力。这种意见分歧的出现并不奇怪,某种意义来说,该分歧必然存在,也是体育篮球行政体制与市场需求体制冲突的必然体现。目前,不论足协篮协还是其他竞技运动,最终的话语权和运作权都掌握在政府手中,负责该项目运作的政府官员,必须用在任期间的大赛名次来彰显个人政绩。“名次”才是硬通货!无法把矛头指向那些同样在受体制钳制的行政官员,因为他们一样身不由己,他们能证明自己工作的最强硬手段就是在国际大赛拿到理想名次――这种情况,很类似于如今教育学家们所抨击的应试教育弊端,却又一样类似于进退两难的泥潭:谁都清楚分数不是衡量学生实际能力的唯一准绳,可谁能有本事让“千军万马独木桥”的考试升级制度产生根本变化?在如今的中国篮球体制中,也浮现该类问题,很丑陋,却难抹杀。

之所以突然会谈到这个话题,完全是因为动笔前看到了一则新闻,提到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抽签小组对手,按照惯例,媒体又一次把中国队的小组对手作了一番评判,并且定论称中国抽到了一支下下签。看到这则新闻,俺哑然失笑:这不正是“政绩工程”观点的换位重演么?何谓上上签?何谓下下签?自然,小组赛对手的强弱将决定中国男篮是否有机会获得奥运会名次,可名次又有什么参照意义?若手气够好抽到了“上上签”,中国男篮一路顺风顺水获得既定名次,若手气不好抽到了“下下签”,中国男篮披荆斩棘仍然无法突围,这两种结果的不同,难道就足够用以衡量中国男子篮球项目的实际水平了么?或者说,中国男篮实际水平的评判,原来是要靠些许运气才能决断?

2006年8月,男篮世锦赛小组赛的生死战中,比赛结束前5.8秒,中国队75比77落后于斯洛文尼亚,以小组赛的胜负规则衡量,中国队在06年世锦赛的路走到头了。随后可以推论的是,按照中国特色,差不多教练组成员就该准备自责检讨,而主帅尤纳斯很可能就得准备卷铺盖。峰回路转的是,王仕鹏突袭前场,用一个不可思议的压哨三分球完成逆转,把比分定格在78比77,从而令中国队死里逃生获得小组出线权。显然,拯救了中国队的王仕鹏理应获得英雄的待遇,可讽刺的一幕也在未来48小时内连续献演:从中国篮协到诸多主流媒体,态度全都一百八十度转弯,开始盛赞中国男篮在世锦赛的优异表现,理由就是中国男篮杀入了十六强。

篮球赛新闻稿 篇二

我外语系在运动会期间积极响应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参加运动会,遵守纪律,服从裁判,保持卫生,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工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积极为本次运动会作出贡献,由此申请学校体育道德风尚奖。相关事迹汇报如下:

(一)纪律

1.我系认真组织外语系学生参加开、闭幕式,参与率达100%。 2.运动会期间外语系各班级阵容在大会规定时间要按指定地点就坐,教室、寝室不留人,严厉要求学生不准出校门,不准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等场地活动。运动会期间外语系学生进出校门必须遵守大会作息时间,不准迟到、早退,并由纪检部点到和整理。

3.运动会期间外语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禁止运动员服务员服用兴奋剂等违禁药物。

4. 外语系运动员遵守社会公德、文明参赛,未出现横穿比赛跑道,穿越栏杆,围观赛点,不服从裁判,不服从管理等违纪行为。

(二)场地卫生

1、外语系各班在看台按划分的场地坐好,并实行场地承包制保持卫生清洁。

2、每半天运动会结束后各班卫生委员必须待学生会卫生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外语系安排学生干部检查。

(三)宣传报道

外语系动员全体学生关注赛事,积极写宣传报道。并在各班要求设宣传报道员若干人,积极为运动会撰写宣传稿,报道本班、本年级取得的成绩和好人好事,报道工作人员裁判人员认真工作情况及运动会期间所见所闻。

我们坚持新闻稿做到准点准时准确。运动会结束后,我外语系新闻稿录取数量遥遥领先。

(四)运动员

1、外语系服从本单位和大会统一领导,不违规违纪,不脱离组织擅自行动。

2、外语系运动员遵守社会公德,文明参赛,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和其他各参赛队队友友好往来,爱护赛区公共卫生和财物,勇于同不良行为做斗争。

3、外语系运动员在比赛中作风顽强,组织纪律观念强,比赛目的端正,勇于进取,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比赛成绩优良,能够体现新时期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4、外语系运动员在比赛中服从裁判员的判罚,听从管理人员的统一安排。

5、外语系运动员坚决反对兴奋剂和任何违禁药物,同时无任何弄虚作假行为。

综上所述,我外语系[!]符合体育道德风尚奖标准,特此申请。

外国语言文学系

篮球赛新闻稿 篇三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稿件格式

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运动会通讯稿

微微的风,远远的地方吹来一阵微风,夹着轻轻的私语。侧耳仔细听,那是同学们的加油声,裁判的枪声,就像一种音乐,为我校第xx届运动会伴奏的音乐。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这些自然的声音都不及一声枪响令人震惊,似乎身体里的血液都为之沸腾。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绚丽的梦理,像每一个传说里的英雄一样,把梦想和汗水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注定的时刻。加油啊,二(3)班,我们或许会忘记童年生活的美好点滴,但我们不会忘记操场上有你那矫健的身影。通讯稿件格式

篮球赛通讯稿范文

(通讯员:张萌)10月22日下午,明伦校区篮球场上彩旗舞动,锣鼓喧天。随着冠亚军的决出,河南大学男子篮球联赛在历时半个月的赛程中圆满落下了帷幕。作为本次比赛的参赛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团委高度重视,篮球队在院领导、团委老师、教练及学生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本着以“为院争光,展现国际教育学院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为中心,前期积极宣传、组织,聘请专业教练,认真训练备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敢打敢拼,最终取得6胜3负的战绩(老区第四),为国际教育学院争得荣誉。通过本次比赛,培养了队员敢拼搏、不言败的意志品质,同时提高了大家团结协作的思想观念,打出了学院的气势,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由于队员较年轻,比赛经验不足,最终未能进入决赛,但这次比赛磨合了队伍,为我们找到自身差距提供了帮助,为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奋斗。

知识竞赛通讯稿范文

20xx年5月3日,xx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组织部组织前往xx与社区团支部的同学围绕“重温五四,展望世博”知识竞赛。开展了一场新颖的爱国知识竞赛。

篮球赛新闻稿 篇四

2007年5月3日晚,拥有1536万读者群的欧洲体育杂志联盟(ESM),在经过了认真协商和法律验证之后,正式接纳《体坛周报》成为其亚洲唯一的官方合作媒体,接受《足球周刊》成为ESM集团的正式会员。

此次《足球周刊》“入欧”,不仅能使《体坛周报》在欧洲媒体中树立形象,扩大《体坛周报》在欧洲的影响力,更能从联盟中获得更多的宝贵资源,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从长远来看,占有国际第一线的报道源无疑是《体坛周报》发展的战略方向。

《体坛周报》的全球化战略思想

《体坛周报》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能持续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了全球化战略思想。《体坛周报》也一直以这个强劲的竞争壁垒远远地抛离了身边的对手。全球化的意义是广泛地交换和利用资源,具体来说,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做国际体育报道,利用国际体育资讯资源;二是利用全国的资讯,提高报道特别是国际体育报道的水平。其全球化战略思想分为独家的国际体育报道、强大的驻外记者团队和境外的众多合作媒体三个方面。

1 独家的国际体育报道

《体坛周报》在创立之初,内容上就确立了以足球为主的国际体育报道策略,在我国体育迷中有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喜欢国际体育,特别是国际足球的体育迷占绝大多数。在《体坛周报》财力还不雄厚时,它们在报道国际体育时虽然也是通过整合新闻,但其手法对当时的专业体育报纸来说处于领先地位,相比起擅长做国内足球报道的《足球报》和受诸多因素制约的《中国足球报》,《体坛周报》的编辑们尽可能收集资料,开创了欧洲五大联赛射手榜、每场比赛精彩速递等较受欢迎的栏目。在当时互联网还不普及之时,许多体育迷就是靠着《体坛周报》获取了第一手的国际体育资讯。

随着网络的发展,《体坛周报》及时改变了整合国际体育新闻的策略。为了获得更多的国际体育采访资源和主动权,2002年,《体坛周报》冒着极大的风险,以一年450万人民币合作费用与《队报》、《马卡》和《米兰体育报》结盟。虽然费用高,但是换来的是学习机会和合作机会。从此以后,“独家”成了《体坛周报》国际体育报道的关键词。如今在《体坛周报》中的国际体育报道一半以上的稿件都是独家专稿,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体育明星成为了《体坛周报》的独家采访对象。

2 强大的驻外记者团队

初期《体坛周报》以建立海外特约记者网络来实现国际体育稿件独家供稿,先后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南美各国设立了特约记者。到了2000年,网络已经比较完善,驻意大利的董希源成为了第一位海外专职记者。之后程征、李森、王勤伯、克韩、滨岩等先后成为驻外记者。这其中有《体坛周报》外派的王勤伯和克韩,而大多数都是侨居国外的特约记者。

他们不但成为了《体坛周报))的国际体育新闻独家采访团队,还为《足球周刊》供稿,另外,他们还担负着与国外媒体联络的重任。促成此次《足球周刊》“入欧”的关键人物滨岩就是Ⅸ体坛周报》与西班牙《马洛卡报》的联络人。

3 境外的众多合作媒体

《体坛周报》与《足球周刊》在这几年中与众多境外媒体的合作关系是其他体育专业报纸所不可比拟的。西班牙的《马洛卡报》、法国的《队报》、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德国的《踢球者》、法国《法国足球》,西班牙《足球先生》等知名境外专业体育媒体都与体坛集团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多名境外记者成为《体坛周报》和《足球周刊》的特约供稿记者。随着《足球周刊》成功“入欧”,《体坛周报》在未来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国际知名专业体育媒体的资源。而同时,《体坛周报》也将以优质的国内体育新闻为境外媒体进行资源交换。

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如何赢得新生受众群

《体坛周报》的全球化战略固然受到众多体育迷的认同。但是《体坛周报》在未来也有隐患。如何赢得新生受众群将成为《体坛周报》未来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今全球化战略主要是建立在国际足球的报道上,但是在我国学生群体中,喜爱篮球的体育迷越来越多,而且在网络时代下,许多上世纪80年代后、90年代初出生的小体育迷更习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他们觉得网络完全可以成为报纸的替代品。

面对以上情况,《体坛周报》的未来困难重重。《体坛周报》的篮球报道实力远远不如国际足球报道,甚至在竞争对手《篮球先锋报》和《篮球报》的夹击下不占优势。而且《灌篮》和《NBA时空》等精美的篮球杂志给《体坛周报》带来了不少压力,虽然前段时间《体坛周报》也推出了《扣篮》杂志,但从市场占有上看,还不能和《灌篮》等相比。

在西方,不少著名报纸开展“报纸教育工程”,他们投入大量资金,与大中小学合作,将报纸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的习惯。在经历受众变迁后,《体坛周报》应对NBA报道投入更大力度,而且要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在高校进行相关活动,扩大其在高校的影响力。

2 国内报道不能放

虽然全球化战略是《体坛周报》如今的核心战略思想,但《足球周刊》“入欧”也证明了《体坛周报》同样承担着为境外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国内体育新闻报道的任务。2008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体坛周报》必定要为其合作媒体提供信息。因此在国内报道,特别是奥运会报道这一块,《体坛周报》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做好。

3 利用资源的同时更重视学习

【篮球赛新闻稿】相关文章

篮球比赛的新闻稿(优秀4篇)11-12

篮球赛新闻稿最新5篇11-12

中学运动会通讯稿(优秀5篇)09-20

雷锋精神的新闻稿(最新5篇)09-21

运动会比赛新闻稿(优秀5篇)09-19

业务技能培训新闻稿优秀8篇11-18

文明礼仪讲座新闻稿(精选7篇)10-22

小学生新闻稿通用9篇10-21

篮球赛新闻稿(精选10篇)01-18

公司会议新闻稿优秀8篇09-22

181 4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