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

2023-09-25 07:39:44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虎知道整理的5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拔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IT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二、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二)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三)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三、密码与权限管理制度

1、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控制代码,也是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容易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发现或怀疑密码遗失或泄漏应立即修改,并在相应登记簿记录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人等内容。

3、服务器、路由器等重要设备的超级用户密码由运行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不参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人员)设置和管理,并由密码设置人员将密码装入密码信封,在骑缝处加盖个人名章或签字后交给密码管理人员存档并登记。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启用封存的密码,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由密码使用人员向密码管理人员索取,使用完毕后,须立即更改并封存,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4、系统维护用户的密码应至少由两人共同设置、保管和使用。

5、有关密码授权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有关部门负责人须指定专人接替并对密码立即修改或用户删除,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

2、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3、任何非应用性业务数据的使用及存放数据的设备或介质的调拨、转让、废弃或销毁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逐级审批,以保证备份数据安全完整。

4、数据恢复前,必须对原环境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有用数据的丢失。数据恢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数据恢复手册执行,出现问题时由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技术支持。数据恢复后,必须进行验证、确认,确保数据恢复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数据清理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确认备份正确后方可进行清理操作。历次清理前的备份数据要根据备份策略进行定期保存或永久保存,并确保可以随时使用。数据清理的实施应避开业务高峰期,避免对联机业务运行造成影响。

6、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数据管理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制定转存方案,根据转存方案和查询使用方法要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通过有效的查询、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转存的数据必须有详细的文档记录。

7、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本公司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设备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送修前,需将设备存储介质内应用软件和数据等涉经营管理的信息备份后删除,并进行登记。对修复的设备,设备维修人员应对设备进行验收、病毒检测和登记。

8、管理部门应对报废设备中存有的程序、数据资料进行备份后清除,并妥善处理废弃无用的资料和介质,防止泄密。

9、运行维护部门需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发现病毒及时清除。

10、营业用计算机未经有关部门允许不准安装其它软件、不准使用来历不明的载体(包括软盘、光盘、移动硬盘等)。

五、机房管理制度

1、进入主机房至少应当有两人在场,并登记“机房出入管理登记簿”,记录出入机房时间、人员和操作内容。

2、IT部门人员进入机房必须经领导许可,其他人员进入机房必须经IT部门领导许可,并有有关人员陪同。值班人员必须如实记录来访人员名单、进出机房时间、来访内容等。非IT部门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中心对系统进行操作。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操作时,经IT部门负责人批准同意后有关人员监督下进行。对操作内容进行记录,由操作人和监督人签字后备查。

3、保持机房整齐清洁,各种机器设备按维护计划定期进行保养,保持清洁光亮。

4、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必须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拖鞋。

5、机房内严禁吸烟、吃东西、会客、聊天等。不得进行与业务无关的活动。严禁携带液体和食品进入机房,严禁携带与上机无关的物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有腐蚀等危险品进入机房。

6、机房工作人员严禁违章操作,严禁私自将外来软件带入机房使用。

7、严禁在通电的情况下拆卸,移动计算机等设备和部件。

8、定期检查机房消防设备器材。

9、机房内不准随意丢弃储蓄介质和有关业务保密数据资料,对废弃储蓄介质和业务保密资料要及时销毁(碎纸),不得作为普通垃圾处理。严禁机房内的设备、储蓄介质、资料、工具等私自出借或带出。

10、主机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和业务操作用PC机等。在计算机机房中要保持恒温、恒湿、电压稳定,做好静电防护和防尘等项工作,保证主机系统的平稳运行。服务器等所在的主机要实行严格的门禁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主机故障,根据业务应用要求及运行操作规范,确保业务系统的正常工作。

11、定期对空调系统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如风量、温升、湿度、洁净度、温度上升率等)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通过实际测量各项参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机房空调的正常运行。

12、计算机机房后备电源(UPS)除了电池自动检测外,每年必须充放电一次到两次。

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篇二

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已逐渐完成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在得到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信息安全隐患,档案丢失、管理系统被攻击的情况屡见不鲜。从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着信息技术不均衡、管理规范制度缺乏和专业信息安全人才缺乏的情况。要从制度上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进行规范,然后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够建设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起来。目前,我国各行业、各级部门已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逐渐转为信息化管理,然而由于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还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以及信息安全监督体系。因此,在档案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只有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及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才能建设有效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

一、国内档案管理信息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档案管理已逐渐由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转为信息化档案管理,而相对于传统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给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档案工作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并且需要长期乃至永久进行保存,因此其中的信息泄露、损坏的风险很大。在纸质档案管理年代,档案信息安全的建设工作也较为单一,档案损坏、丢失的渠道也较为单一,因此,只要管理流程规范且执行力高,那么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档案信息安全威胁。而互联网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完成信息化,人们在获得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安全威胁风险,信息流失的渠道、方式不断增多,如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跟不上,则会使档案信息面临巨大威胁。2.响应我国信息安全保障政策。近年来,我国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愈加重视,高度逐渐提升到战略层面。鉴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均早已成立专门的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机构,我国也在20xx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随后在20xx年2月27日成立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信息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xx年8月28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以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增强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建设网络强国发挥积极作用。档案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充分响应了国家号召,是档案信息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3.有助于提升国民信息安全意识。档案管理的工作涉及每个公民的方方面面,在公民进行求学、求职、升迁等各种事务时,都牵扯到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公民在进行相关事务的操作时,也会充分地感受到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用户。同时,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加深国民对档案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长此以往,就会逐渐提升国民信息安全意识。这对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事业也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1.信息技术不均衡不完善。一般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都较为简便,在信息安全方面采用的技术也较为基础,主要有:数字认证、证书签名认真、密钥认证、防火墙、加密技术以及访问权限管理,在这些技术防火墙和加密技术又是最常被使用的。加密技术是指档案管理部门通过特定的加密指令,对受保护资料进行隐藏,同时禁止未授权的访问者下载和阅读资料,从而起到了保护信息安全的作用,而防火墙技术则可以自由灵活地管理端口,禁止身份不明的IP地址访问,阻止非法入侵,从而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在一定时期内,上述技术对档案信息安全十分重要,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已相对滞后,档案泄露、丢失等信息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当面临破坏性强、规模大、传染性强的恶意攻击时传统技术就更显无力,20xx年5月比te币病毒爆发,学校成为“受灾重地”,大量档案被恶意加密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此类蠕虫病毒以及跨站脚本病毒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重大威胁,这就给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及规范的信息安全制度。我国关于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制度还不完善,在过去主要依靠《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条例》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来规范档案信息安全,但是针对互联网网络管理的法律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规范。因此各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档案管理时缺乏顶层设计的引导,同时又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档案信息安全的环境异常复杂,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在制定信息安全相关制度时就缺乏技术以及法律上的支持,导致了相关制度一方面无法对信息安全工作起到行之有效的规范,另一方面也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档案管理需求。此外,我国对于信息安全意识的普及力度还不够,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安全意识,这主要体现在:(1)不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档案管理人员个人信息的泄露容易导致档案访问权限的改变,进而可能引起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损坏。(2)档案信息管理规定执行不严谨。档案管理人员对管理条例不够重视,执行不严谨,如下班时不按规定关机、离开工作岗位时不锁屏加密等等,这些行为都会给档案信息安全埋下隐患。3.缺乏专业的档案信息安全人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对简单,档案信息安全风险也较为单一,不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互联网素养及互联网信息安全知识。但如今的档案管理已逐渐完成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档案方式已不适合信息化环境,而又由于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快,这就使得档案管理要求与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产生了落差,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互联网素养及信息技术能力,使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风险。而未来随着档案管理系统逐渐的更新和发展,缺乏健全的培训系统则会使得这种落差越来越大。另外,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较少,通常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也造成了其档案管理能力的缺失。

三、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设

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对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建立,要以保证档案信息安全为最终目的,从技术的角度上保证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可追溯性、真实性以及可控性。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而档案信息安全的目标则是不变的,因此为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必须不断对技术进行更新,从深度、广度上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不能简单地依靠防火墙和数据加密的技术,而要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予以技术上的保障,针对可能发生的信息安全风险有针对性地选择技术。物理信息安全技术:防水、防震、防火以及防电磁辐射等技术。系统安全技术:保证操作系统安全无漏洞以及定期进行检查审计。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容灾、应急响应等。网络安全技术:最常使用的是防火墙技术,预防上还有病毒扫描技术,当威胁信息安全时间发生后即采用病毒隔离、物理隔离等技术。用户安全技术:用户安全技术主要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主要有数字签字技术及身份认证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需要长时间进行保存,因此在进行技术体系建设时应着重选取偏向真实性、保密性的技术,在上述技术中数据备份、数据容灾以及数据隔离等技术需要重点关注。此外,在进行技术体系构建时不能完全照搬,需要针对各自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如南方地区就要在物理技术上注重防潮和防水措施,保密级别不一样的单位也要选择不同等级的信息安全措施。2.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的档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也能让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目前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不同行业、不同级别之间的档案管理工作也不尽相同。国家层面没有给出较为完善统一的管理方法供管理单位执行参考,各省市也鲜有专门对档案管理信息安全出台相关规定规范,现有的规定规范也是针对于档案的保密、安全工作,且较为简单。现如今我国在档案风险预测、应急响应,以及事后抢险方面的法律还不健全,应首先从顶层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进行设计。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在缺乏顶层设计的引导下,要自行对档案管理信息安全工作进行规定规范。在制定规范时,首先要遵循标准化原则,标准化能够减少档案管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复性,同时也能够提升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因此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时,一定要标准化先行。3.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人才体系建设。优秀的档案信息安全人才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根本,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以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培养信息安全人才,如: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所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商业培训和信息安全教育普及工作等。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在人才队伍培养上要注重两点,一是现有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对于现有管理人员,要将培养纳入管理考核体系,让管理人员对信息安全知识培养起到足够重视。二是在引进人才方面,一方面可以招聘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其他部门建立人才共享联盟,借用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单位帮助自身进行信息安全建设。

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篇三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与互联网电子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电力企业也无一不例外。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也得到了质的飞越,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不安全的隐患,例如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骇客入侵等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从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其次分析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现状,最后,针对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问题提出管理措施,推动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管理对策

一、提升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开始重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除了企业信息的基本管理和运营之外,还需要将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行、用户参数、用电情况、物资系统、财务系统等方面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当前虽然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并构建了网络架构、配备了硬件设施,但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仍然面临着信息数据统计、系统自动化控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1]其中信息安全及信息管理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更是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是电力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物理基础,除了信息系统结构和应用系统之外,电力企业还面临着用户管理问题、外部病毒或骇客入侵等威胁。一旦信息系统受到攻击或者出现漏洞,那么电力系统可能会出现局部地区断电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导致用户的权益受损,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区域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因而,如何针对内部、外部安全威胁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制定合理的策略影响到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更会对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二、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着互联网入侵的严峻挑战

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步伐,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电力信息数据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传递,使得电力企业之间的往来越来越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互联网信息在给电力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电力信息数据在通过电子媒介传递时就会在计算机网络上留下痕迹,如果这些数据一旦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篡改的话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电力安全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失。现阶段由于我国互联网管理制度的不成熟,使得电力企业信息时常面临着网络骇客和不法分子入侵的严峻挑战,阻碍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对信息安全管理防护措施面临很大的困难

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包含了对变电设备信息系统、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电力传送信息系统和发电厂信息系统等信息管理,其具有分布范围广、层级分明和数据规模庞大等特点,这也是电力企业对于此类信息数据管理困难的原因之一,再加上一些域内和域外网络骇客的攻击,从而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防御系统和防护措施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这就需要电力企业系统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强对于电力系统各个阶段信息数据的管理工作,如果一旦出现重要电力数据的泄露或者入侵将会给我国电力企业安全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电力企业的互联网科技技术支撑与后勤信息保障技术有待加强

自从改革开放将市场化经济形式引入国内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到了迅猛发展,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电力企业对于信息数据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一些大型企业也纷纷建立了专门的计算机安全信息管理部门,加强对企业电力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也使得市场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优化国内市场信息管理人才的分配。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对于后续信息数据的技术深度分析和测评管理存在很大漏洞;第二,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部门进行专业信息数据分析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对相关信息数据不能做出及时分析和管理造成大量有效数据的流失;第三,由于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人员的流动比较频繁,造成信息安全部门缺乏应有的稳定性,导致后勤信息保障技术跟不上电力信息数据的更新。

三、加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

优化电力企业的内部信息安全数据管理结构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加强对于内部信息数据安全管理结构的建设,合理规划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分配工作,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权责统一。同时也要组织稳定性和专业性强的信息安全队伍,加强对于信息数据系统的安全监测工作,对于不同模块、不同层级的数据信息设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构架,保障电力企业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科技进行安全有效的传输。

(二)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防护预警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数据保护工作,就需要增加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合理利用,开发研制本企业的信息安全传输中预防泄露程序,设计严密的内网信息传输路径,安装隔离强化系统加强对入侵外网信息的监督预警机制,并制定合理的危机解决方案。例如,20xx年榆林地区某电力企业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电力信息数据的传输安全,聘用了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团队作为该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研发和设计了一套强化隔离外网信息入侵的防盗预警程序,防止企业信息的泄露和预防骇客和不明身份人入侵。[2]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要加强对企业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为信息数据传递建立相对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同时也要求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信息管理人员的责任于意识,能够对于相关信息数据的修改、变更做出及时的更新管理。[3]设立安全的信息传输密码程序,保障企业信息数据传递的安全性,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向着更加科学化、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科技时代的到来,需要电力企业在实现数据信息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传播环境,才能更好的预防电力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军军,赵明清,李辉,冯梅。企业信息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xx(10).

[2]李文武,游文霞,王先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xx,39(10):140-144.

[3]朱瑜庆,张根保,任显林。标准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xx(02).

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篇四

1医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暴露的各种网络安全隐患

以C/S为架构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已经实现了对医院各个部门的广泛覆盖,大量联网的计算机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运行,已经与患者在医院就诊的众多环节相联系,导致各类业务空前依赖网络。各大医院,依靠互联网实现了联接,并实现了和医保之间的联网,促进了医院网络越来越开放,这样就使得发生网络攻击、感染病毒的几率显著提高,要是网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势必会使得医院上下的管理与医疗工作遭受影响,使患者、医院均蒙受无法估计的损失。医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集中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三大方面。就系统安全来说,具体涉及操作系统安全与物理安全、还有应用程序安全;数据安全涉及数据防护的安全、数据本身的安全;在网络攻防手段与技术等显著发展的影响下,网络安全越来越复杂、多样,新旧安全威胁同时存在。通常而言,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四大方面,即技术、物理、应用服务、产品。受人为操作出现错误或失误、自然灾害、各类计算机攻击行为影响,造成的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运行,都属于物理方面;研发设计的信息产品有一定的缺陷存在,或者引进使用、日常维护信息技术,受某些非自主、非可控性影响,产生的安全隐患,都属于技术方面的;软件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应用程序中,被植入恶意代码或隐藏后门等带形成的安全威胁都属于产品方面的;网络终端与网络实现连接以后,面对的各种安全问题,像非法入侵、病毒感染、违规操作、间谍软件等,导致主机遭遇劫持、系统网络中断、数据被破坏或直接、医疗信息被窃取泄露、病人账户隐私遭到盗窃等,均属于应用服务方面。

2新形势背景下应对医院网络安全问题基本策略

医院网络安全会直接影响到医疗业务能否正常开展,构建一个能够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想实现信息网络环境安全、稳定地运行,一定要把握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三大方面之间的有效结合。

2.1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是医院网络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使用方法与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立足于实际,确保其科学合理,像操作使用医疗信息系统制度、维护运行医院网络制度、存储备份医疗资源数据制度等,此外,还要对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使得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2安全策略医院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出台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为信息网络系统高效、正常、安全地运行创造可靠的保障。为了保障服务器能够高效、可靠、稳定地正常运行,实施双机热备、双机容错的处理方案非常有必要,关于非常重要的设备,对主机系统供电尽可能使用UPS,一方面有利于供电电压保持稳定,同时对于突发事件防控具有显著的作用;针对主干网络链路,网络架构设计,构建冗余模式非常必要,在主干网络某条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冗余线路,依然可以正常传输网络的信息数据;同时要对业务内网和网络外网实施物理隔离,防止互联网同医疗业务网之间出现混搭,有效控制医疗业务数据利用互联网这个途径对外泄漏,防止外部网成为非法用户利用的工具,进入到医院信息系统或服务器,展开非法操作;为了防止医院的业务信息发生丢失或遭到破坏,非常有必要构建数据与系统备份容灾系统,这样即便存储设备或机房发生故障,也能保证信息系统运行较快恢复正常运行;在权限方面实行分级管理,防止发生越权访问的情况、防止数据被修改,针对数据库建立专项的审计日志,实时审计关键数据,能够实现跟踪预警。

2.3技术手段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复杂,所以依靠技术手段对网络安全防范,也要注意防御措施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对以往被动防护的局面转换,提高预防的主动性。因为医院在网络架构上实行外网与内网相隔离,内网上对在安全要求上,内网的要求相对而言更高,安装的杀毒软件最好为网络版,并成立管理控制中心,能够修复漏洞、对整个网络进行体检、修复危险项、查杀病毒等;将防火墙网关设立在外网和内网之间,对非法用户、不安全的服务予以过滤,能够及时探测、报警网络攻击行为等,对恶意入侵有效防控;还可以通过对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对防火墙存在的缺陷有效弥补,将众多关键点在网络中设置,利用检测安全日志、行为、审计数据或别的网络信息,对网络安全问题及时掌握,并做好应对;也可以对安全扫描技术,扫描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结语

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从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技术手段等角度,对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全面加强。但是医院的网络安全实际上只是相对来说的,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所以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特点,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完善优化,这样才会保障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行之有效,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效率。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

1、计算机的用户部门应保持清洁、安全、计算机设备的良好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危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当本单位非技术人员对本单位设备进行维护时、系统等。、维护,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监督全过程。

计算机设备在送去修理之前必须得到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批准。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如计算机设备使用、启动、关机。

任何人不得用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接口。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应及时向计算机责任部门报告。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处理或从其他单位找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操作。

二 、操作员安全管理系统

(1)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种业务操作应用系统的代码、数据访问的分级控制。

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

代码是根据不同应用系统和工作职责的要求设置的。

(2)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和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由管理层授权。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种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通用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故障恢复的管理和维护等。

3、系统管理员必须获得其上级对业务系统数据整理的授权、故障恢复和其他操作;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的操作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责任人)应及时取消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3)通用操作代码的设置和管理

1、一般操作代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种应用系统的操作要求生成,每个用户设置一个代码。

2、经营者不得将他人代码用于经营活动。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取消他的代码,并及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三、密码和权限管理系统

1、密码设置应该具有安全性、保密性,并且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签。

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以及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

密码分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录系统时设置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

密码设置不应是容易猜到的数字和字符串,如名称、生日,重复、序列、常规数字;

2、密码应每隔不超过一个月定期修改一次。如果发现或怀疑密码丢失或泄露,应立即修改,并将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等内容记录在相应的寄存器中。

3、服务器、路由器等重要设备超级用户的密码被/操作机构否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最新13篇】05-06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04-28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优秀8篇】04-16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用4篇)03-29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优秀8篇02-11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优秀6篇02-09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最新9篇】12-0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模板(通用10篇)11-25

安全信息管理制度(最新4篇)10-27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4篇09-08

176 14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