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浪费粮食的建议优秀9篇

2024-04-28 12:39:52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接触并使用倡议书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倡议书可以激起更多的人响应,在最大的范围内引人们起共鸣。大家知道倡议书的格式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壶知道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9篇对于浪费粮食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节约粮食的方法和措施 篇一

一、面对大旱不屈服,

创造丰收新佳绩

自2009年以来,连年大旱给我省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旱灾发生范围由常年的30余个县增加至近100个县;受旱区域由山区、半山区向坝区延伸;受旱面积由常年的300万亩左右上升到近1500万亩;受旱时段由冬春旱为主向秋冬春、冬春夏连旱发展;受旱作物由一年生的粮经作物扩展到多年生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干旱影响的产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伸;旱灾损失由常年的数亿元扩大到近年的数十亿元。四年全省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达到7347万亩次,1311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累计396亿元。但在艰难困苦面前,全省上下不屈不挠、排难而上,奋力保持了农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奇迹般地创造了四年大丰收的辉煌成绩。

(一)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1634万吨,增产45.7万吨,增长2.9%;2010年,粮食总产1650万吨,增产17.1万吨,增长1%;2011年,粮食总产1755.6万吨,增产105.6万吨,增长6.4%;2012年,粮食总产1827.8万吨,增产72.2万吨,增长4.1%;四年年均增长2.4%,连续迈上330亿斤、350亿斤、360亿斤三个台阶,实现历史罕见的连续10年粮食增产,稳居全国粮食产量第14位,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重始终稳定在3%以上。

(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09年至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为8.6%、17.3%、19.5%、14.7%,连续迈上了4000元和5000元两个台阶;4年累计增幅达到74.6%,比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幅59.1%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幅66.3%高8个百分点,呈现了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同期省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农民收入增幅的可喜势头。

(三)特色经作大幅增长。2012年,全省糖、胶、茶、咖、菜、花、果、油、桑等主要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和产值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29%、86.7%。其中,咖啡面积134万亩居全国第一、产值18亿元,分别增268%、216%;橡胶面积820万亩居全国第一、产值96亿元,分别增25.4%、90%;甘蔗面积520万亩居全国第二、产值100亿元,分别增11.9%、125.2%;茶叶面积580万亩居全国第二、产值71亿元,分别增15.1%、179%;蔬菜面积1235万亩,产值285亿元,分别增41.1%、90%;蚕桑面积150万亩居全国第三、产值22亿元,分别增25%、46.7%;花卉面积70万亩,产值266.8亿元,分别增33.7%、51.6%;水果面积535万亩,产值101.5亿元,分别增23.4%、147.6%;油菜面积445万亩,产值28.8亿元,分别增31.1%、51.7%。

(四)肉类总产稳定增长。全省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由2008年的12%提高到35%。2009年至2012年,生猪出栏分别达到4334.8万头、4600万头、4991.9万头、5201.3万头;肉牛出栏分别为300万头、315万头、330万头、345万头;肉类总产量分别为458万吨、486万吨、521万吨、539.4万吨。2012年,全省新增国家生猪调出大县5个,总数达到31个,居全国第五位;居民人均有肉达到117公斤,是全国人均有肉量60公斤的近两倍。

二、依靠科技抗大旱,

转变方式夺丰收

为什么四年大旱还取得了四年大丰收的喜人成绩?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鼎力支持,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全省大干水利等因素之外,关键的一条是最大限度地依靠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加大先进实用抗旱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打赢了减损失、保增产、促增收这场硬战。

(一)依靠科技措施,稳定种植面积。只有稳面积才能稳产量。四年来,我们始终重视依靠科技措施来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一是推广间作套种。引导农民大力实施粮粮、粮烟、粮油、粮菜、粮蔗、粮果等间套种技术,“把天拉长、把地拉宽”,大幅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了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发展间套种面积13443万亩次,累计增加粮食播种面积1300万亩次以上,确保了全省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二是实施“三干”播种。在山区、半山区大力推广应用干土、干肥、干种的玉米“三干”播种法。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玉米“三干”播种1500多万亩次,确保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三是推广水改旱。为确保水田不因干旱撂荒,对水源难以保证的雷响田、台田、梯田等田块,改种玉米、马铃薯等旱粮作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滑坡。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实施水改旱576.8万亩,玉米面积从1900万亩增加到近2200万亩,新增粮食17万吨以上。

(三)依靠科技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是减轻干旱损失、拓宽增产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我们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发展冬季农业。有效利用冬春时节宝贵的水资源,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开发模式。滇南热区重点发展冬马铃薯、冬大豆、冬早蔬菜、鲜食玉米;滇中地区重点发展优质小麦、啤饲大麦、鲜食蚕豆、精细蔬菜;滇东北和西北地区围绕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低热河谷区,重点发展冬早蔬菜和冬马铃薯。2012年,全省冬季农业开发面积从2009年1975万亩增加到2342万亩,增加367万亩;产量从1231万吨增加到1466万吨,增加235万吨;产值从149亿元增加到263亿元,增加114亿元,亩均产值达到1122元,较普通小春作物平均增加近700元,增加近175%。二是发展晚秋农作物。充分利用烤烟和玉米生长后期余水余肥余膜,抢抓秋末热量足、土壤墒情好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晚秋玉米、马铃薯、蔬菜、秋豆等秋冬时令作物种植,有效提高夏秋降雨利用率,减少水肥投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促进农民收入增加。2012年,全省晚秋播种面积达1174万亩,比2009年增加4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80万亩,增加286万亩;粮食综合平均单产达112公斤/亩,比2009年提高了6公斤。三是调整农作物播种期。为避开旱情最重的2至4月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主动调整作物播期,推广小春避旱种植,尽可能避免“苗等地”、“苗等水”等问题。2009年以来,推广早播油菜100万亩,早播蚕豆600万亩,甘蔗改春植为冬植450万亩,达到了减灾增收的良好效果。

(四)依靠科技措施,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用水是应对旱灾的必然举措。我们主要应用了以下节水技术:一是推广集雨栽培技术。为有效利用雨水,在玉米种植中广泛推广“窝塘”、“灯盏塘”集雨栽培,采取起垄覆膜塘播、沟播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水分流失,增强作物的抗旱保墒能力。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推广集雨栽培3200万亩,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到40%以上。二是推广节水育苗技术。各地充分利用有限水源,采取集中育苗、工厂化育苗等方式,推广漂浮育苗、塑盘育秧等技术,变大面积抗旱为小面积保苗,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解决了干旱对播期的影响,确保播种面积不因种苗受到影响。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集中育秧育苗400多万亩次,烤烟集中育苗育秧比例达到100%以上,水稻达到50%以上,蔬菜达到80%以上、玉米达到30%以上。三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各地重点在蔬菜上推广喷灌技术,在花卉、水果、中药材等作物上推广滴灌技术,在玉米等旱粮作物上积极推广简易滴灌技术。2012年,全省推广各类喷滴灌160多万亩,建成各类节水设施农业200多万亩,每年平均节约用水约3亿立方米。

(五)依靠科技措施,增强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发展物质条件,是抵御干旱灾害、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实施了以下举措:一是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截至2012年底,全省累计投资132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169万亩,改造后增加耕地面积12.68万亩,全省高稳农田面积达到3800万亩,实现全省农民人均1亩的目标,为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机械。2012年底,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与2009年相比提高20个百分点;农机作业面积达7624万亩,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机械灌溉面积分别达3385万亩、104万亩、427万亩、1541万亩,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69%、500%、200%、98%。水稻、马铃薯、玉米机械作业化水平实现零的突破。农机作业的范围也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养殖业拓展,由耕、播、收向农产品加工延伸,服务领域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三是科学防治次生有害生物灾害。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积极推广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大力推广运用黄蓝板、物理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开展化学防治,切实加强干旱引发的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增强了减轻灾害的能力。

(六)依靠科技措施,转变养殖方式。畜牧业是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按照“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的思路,依靠科技加快推动养殖业发展。一是推广耐旱优质牧草新品种。实施草地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做到科学减畜和以草定畜。2009年以来,推广紫花苜蓿等耐旱优质牧草12万亩,实施草原禁牧2731万亩。二是开展节水养殖。按照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把推广节水设施改造作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年来,改建、改造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119个,改建、改造标准化猪舍311.3万平方米;建沼气及污水处理池51.5万立方米、排污沟217千米,建微生物发酵床及堆粪区2.8万平方米,累计安装自动饮水设备上万套。目前,规模生猪养殖场、肉鸡场、蛋鸡场、奶牛场饮水自动化已达到100%,比传统的水槽喂水,节约用水超过50%。三是发展干清粪工艺。摒弃原有的水冲粪、水泡粪工艺,大力发展干清粪工艺,减少养殖用水。目前我省规模化肉鸡、蛋鸡养殖场和大型的生猪养殖场已全部采用了干清粪工艺,节约用水超过70%。四是推广雨污分流。按照“先大后小,先示范再推广”的原则,在规模养殖场积极推广雨污分流示范工作,目前全省153个万头猪场已全部实现了雨污分流。无害化节水养殖技术的普遍推广,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减少了动物疾病的传播,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同时,为了切实依靠科技措施保生产保增收,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几年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30亿元以上。用于粮食科技措施推广的资金也在逐步增加,仅2012年省级财政投入科技增粮资金3亿多元。这确保各项科技抗旱措施落到了实位、发挥了作用。

三、再接再厉强科技,

力促农业谱新篇

旱灾是云南自然灾害之首,继四年连旱之后,今年又发生冬春连旱。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我省新的旱灾难以避免。而且,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靠科技,农业抗旱更离不开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扭转云南农业“小旱小灾、大旱大灾,年年遭灾、年年抗旱,等雨栽种、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必须切实加强科技抗旱工作,进一步发挥科技在抗旱减灾和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务必以更强的意识、更大的气魄、更实的举措、更多的投入,狠下功夫谱写科技进步、科技抗旱、科技兴农的崭新篇章。

(一)在总结推广上狠下功夫。事实表明,我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科技抗旱措施,抗旱减灾效果突出,增产增收作用明显。要认真总结近几年积累的科技抗旱措施,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特别是对一些适用范围广、影响重大的间套种、地膜覆盖、避旱种植、水改旱、耐旱品种、“三干”播种、集中育秧育苗、集雨栽培、节水养殖等抗旱技术,要狠下功夫总结推广,让这些抗旱技术在红土高原上遍地开花结果。

(二)在研发储备上狠下功夫。需要指出,当前我省科技抗旱支撑能力总体还不够强,必须加强新的抗旱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和人才引进培养,不断提高我省科技抗旱研发水平。重点在良种培育、栽培技术集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循环农业等节水型农业科技关键领域开展攻关,实现新的突破。积极开展集雨、节水等防旱工程技术研究,推进农作物耐抗逆机理、种植模式、种植结构、灾害应急与风险管理研究。重视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让众多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

节约粮食 篇二

1、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2、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3、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4、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5、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6、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7、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8、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9、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10、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11、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12、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13、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

14、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15、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16、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17、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1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0、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21、《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22、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23、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24、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25、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名人名言)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26、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27、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28、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29、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30、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31、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32、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节约粮食的方法和措施 篇三

第一条为支持粮食企业开展粮食经营,提高经营效益,促进粮食流通,加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粮食流转贷款管理,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粮食流转贷款是指农发行向粮食企业发放的用于其自主经营收购和调入粮食所需资金的贷款。

第三条粮食流转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执行政策。以执行国家政策为前提,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和扶持“三农”政策;

(二)控制风险。以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为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

(三)择优扶持。在各类粮食收购企业公平使用信贷资金的政策基础上,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信贷支持和管理方式,对资信状况好、效益好、风险低的企业予以优先扶持;

(四)全程监督。将企业资金(包括粮食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运动的全过程纳入信贷监督范围。

第二章贷款对象、种类、用途和条件

第四条贷款对象。凡在农发行开户的粮食经营企业均属粮食流转贷款对象(以下简称借款人),包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含农垦系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落实原有贷款债务、继续从事粮食经营的购销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和转化企业,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粮食经营资格的其他各类粮食企业。

第五条贷款种类和用途。粮食流转贷款按用途可划分为粮食收购贷款和粮食调销贷款。其具体用途是:

(一)粮食收购贷款。用于解决按政策法规规定具备粮食收购资格的借款人直接从粮食市场收购粮食的合理资金需要。

(二)粮食调销贷款。用于解决借款人从其他粮食经营企业购入(含进口,下同)粮食以及粮食副产品的合理资金需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和转化企业、其他粮食企业的粮食调销贷款需求,仍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办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办法》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他粮食企业贷款办法》的规定。

第六条贷款条件。借款人申请粮食流转贷款,除具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信用等级达到规定标准,具体标准由省级分行确定。

(二)具有与申请贷款相适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包括在粮食经营过程中能够做到“购得进、销得出、不亏损”;或者能够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抵押、质押、保证)的;或者具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或者具有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等。借款人自有资金和风险准备金的具体比例由省级分行确定。

(三)已借贷款的本息按期偿付,未能按期偿付的,已落实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无违约行为发生。

第三章贷款期限、利率及方式

第七条贷款期限。粮食流转贷款期限,原则上根据借款人粮食经营周期、还款能力和农发行的资金筹措能力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

借款人对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应在贷款到期10个工作日之前向开户行书面申请贷款展期,并提出展期理由、期限和还款计划。对购进的粮食尚未销售,或已经销售但销售货款在正常结算期内尚未回笼的,经审查同意后可办理展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借款合同确定的贷款期限。担保贷款申请展期的,应由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出具同意担保展期的书面证明,保证人不同意展期的,应另行提供保证人。由上级行审批的贷款,按相关规定办理贷款展期。粮食流转贷款展期,总行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贷款利率。粮食流转贷款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或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相关利率。利率浮动按总行相关规定执行。

贷款的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贷款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执行新的期限档次利率。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使用的贷款,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

第九条贷款方式。粮食流转贷款一般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对资信状况较好,能确保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借款人,或者具有规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或风险准备金的借款人,可以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第四章贷款办理

第十条贷款申请。借款人申请粮食流转贷款,应当提交正式借款申请。借款申请人已在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的,应对借款金额、贷款方式及本息偿还情况作出详尽的说明。同时应提供粮食流转贷款条件规定的各项资料,特别是能反映和表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及其他保证贷款安全的有关资料。借款人对一个收购季节或一项购销业务所需贷款总量,可一次性提出申请。初次向农发行申请借款的,还应提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规定的具备贷款基本条件的各项资料。

第十一条贷款调查。客户部门应对借款人的借款申请是否符合粮食流转贷款对象范围、所申请贷款使用意向是否符合粮食流转贷款的用途规定及时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对同意受理的贷款申请,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并围绕借款申请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进行重点调查。

贷款调查人要合理确定借款人的粮食流转贷款额度。对借款人申请一个收购季节的粮食收购贷款,可根据企业最近几年同品种粮食同一收购季节的收购量、当前的市场价和企业销售合同及经营发展情况,确定最高贷款额度。对借款人申请一项购销业务的粮食调销贷款,可根据企业正常粮食调入量、当前的市场粮价和企业销售合同及经营发展情况,确定最高贷款额度。

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应对调查情况形成书面意见,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借款人的贷款风险承受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做出评价,明确提出能否贷款以及贷款种类、金额、期限、利率和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并将贷款调查书面意见连同相关附件按规定报相关部门进行贷款审查、审批。

第十二条贷款发放。对经审查、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开户行要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填写借款凭证。借款合同和借款凭证应当使用总行统一制定的文本。采用担保贷款方式的,还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需要登记的,应依法办理有关登记手续;用于质押的动产和权利凭证还应及时交付开户行占有或保管。

第十三条贷款收回。开户行应于贷款到期10个工作日之前,通知借款人筹措资金,按时归还贷款本息。贷款虽未到期,但借款人自愿提前归还,或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应提前收回的贷款,可以提前收回。

第五章贷款检查与监督

第十四条贷款发放后,开户行应对借款人粮食的购进、储存、销售、资金回笼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信贷监督,设立台账反映和监测。

第十五条贷款使用的检查与监督。借款人使用粮食流转贷款应按粮食实际购进进度支取收购资金,并向开户行提供购进粮食的真实凭证;开户行根据粮食购进进度定期核实粮食购进数量及货款支付金额,原则上要5至7天核实一次借款人的购进入库粮食和有关凭证,并与所发放的贷款核对,确保贷款按约使用。借款人以收购方式购进粮食的,收购开始前可发放一定金额的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开户行应在每个收购季节或某项收购业务结束后,对借款人商品粮食库存组织一次全面核查,及时收回节余贷款,并对所发放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在调销和跨区收购业务中,货款结算原则上通过农发行系统内转账进行。对跨区直接收购的,借款人原则上应在收购所在地农发行开立相关存款账户,用于支取收购粮食所需要的现金,收购所在地农发行应提供现金服务,并协助开户行监督借款人的资金使用。属于委托收购的,受托企业原则上应选择收购地农发行开户的企业,收购地农发行要积极配合收购企业开户行对受托收购企业实施信贷监督。

借款人自有资金参与收购的,应先使用自有资金或其他可支配资金包括销售定金、预收货款等,后使用农发行贷款。

第十六条粮食储存的信贷检查。。开户行应将借款人具有所有权的全部商品粮库存纳入监督范围,并按仓掌握借款人库存粮食的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及变化情况。对于借款人将原粮加工为成品粮再销售的,开户行的库存检查应由原粮延伸到成品粮。信贷人员要定期查库,具体查库间隔时间由省级分行确定。对账实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占用农发行贷款的,应督促借款人限期落实弥补资金来源,对不能如期弥补到位的,应采取相应的信贷制裁措施,直至全部收回贷款。

对异地储存的粮食,开户行可直接实施信贷监督,也可委托储存地农发行实施监督。开户行应定期对异地储存商品粮进行检查,发现企业有违规操作或有虚假行为的应予制止纠正,停止异地储存业务。省级分行应加强对异地储存商品粮业务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粮食销售的信贷监督。粮食销售实行出库通报制度。借款人销售库存商品粮食应及时向开户行通报,具体通报方式、方法由当地分支行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户行应根据借款人出库通报,对企业销售的粮食及货款结算等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借款人粮食销售货款的结算方式与结算期限,监督货款回笼归行。对逾期未回笼的,要查明原因,督促借款人采取措施清收。

对企业采取移库异地销售方式销售商品粮的,开户行与销售地农发行要共同配合加强监督,掌握移库异地销售情况。

对粮食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联营的,可以视同企业有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合同对待。但开户行要协助借款人审查加工合同的合法性,按联营合同约定加强出库环节的监督,并相应延伸对粮食加工环节、产成品库存及销售环节的监督。产成品销售出库时,粮套购销企业或加工企业需提交合法有效的销售合同,并分期分批向开户行通报出库情况。

第十八条货款回笼的信贷监督。借款人粮食销售货款应全额存入农发行,并首先全额归还贷款本金及当期应收利息,剩余部分应与借款人协商,在收回部分其他不合理贷款及欠息后由借款人自主支配。借款人到期贷款未偿还的部分,应及时采取风险补偿措施,从借款人风险准备金或处置抵押(质押)物收回,属于保证担保的贷款,要及时向保证人追偿。

对资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的借款人,开户行可根据借款人要求,允许其将回笼货款继续用于粮食收购或调入等经营活动,在合同约定的贷款期限内周转使用。对实行贷款周转使用的借款人的具体资信标准由省级分行确定。

第十九条加强对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分析。信贷人员应定期调查分析借款人经营情况,及时掌握借款人经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

第二十条加强对粮食供求状况及价格走势的分析。开户行应通过对粮食供求状况及价格走势的分析,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指导企业有效规避贷款风险。

节约粮食 篇四

我相信有很多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是粮食。粮食,这不起眼的两个字,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没有粮食,人就不能生存。

但现实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历历在目。每当你走进学校食堂吃饭,就会发现许多人在浪费食物:有的人看见饭菜很难吃,没吃两口倒掉了,有的人甚至连看都不看就直接倒掉了。有一次,我们在饭店吃饭,看见隔壁那桌大鱼大肉,可不一会儿,人都走了,许多菜还没吃掉,也没有打包,看着服务员把菜统统倒掉时,我的心很酸,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哎!可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人啊!记得有次早上上学快要迟到了,我就把妈妈买的早饭随便吃了两三口,就想走了。妈妈见了,严厉地批评了我:“你知道吗,这些粮食得来不易啊!夏天,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耕耘,经过辛勤的劳动,在秋天终于有了收获,这些米饭都是这样得来的。现在城里的孩子过上了好日子,你竟然如此浪费。你要从小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珍惜每一粒米饭。”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批评,我羞愧地把剩下的早饭全吃了。现在想想,感觉自己真不应该,没有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感受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生产的艰难,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

东门中学五年级:鄢钰

节约粮食 篇五

我给你们写这份提议书,主要想告诉大家,我们要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就会读这首诗,但是,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有想过要在生活中珍惜粮食呢?

五十年多年前,我国曾经历过一场悲惨的粮食饥荒,我们的祖辈,遭受过缺少粮食的灾难。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太幸福了,从来没有为衣食住行担忧过,但我们也常常处在浪费状态中。

就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班开展了“节约粮食”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们阅读了几篇报道文章,其中,《饥饿非洲,2500万人食不果腹》告诉我们:一家农民在极度饥饿困境中苟延残喘,他们已经没有了站起来的力量和信心,只是静静地坐着、躺着或半躺着,醒着,睡着或半睡着;他们已经没有力气挪动一下,哪怕是眨一下眼皮,伸一下手指,动一下嘴角都显得力不从心;他们的眼神里投射着鬼魂般阴冷恐怖的光芒,几乎是“回光返照”了;他们已经仅仅剩下一张皮和一副骨架,死神,已悄悄地向他们走来了……这是多么让人恐怖和同情的场面啊。

我再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粮食情况:我国是人口大国,而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人均值的1/4。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250万人,所以更要珍惜粮食,重新提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

听了以上的数据,也许有的人毫不在乎,会说我家又不缺粮食,每天大鱼大肉有什么可担心的。唉,唯有挨过饿的人才能明白饥饿的痛苦。同学们,让我们将心比心吧,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却不懂得珍惜,多可悲啊。想想非洲和亚洲饱受战争的孩子们,他们和我们是同龄人,可他们没吃又没住的,有一碗白饭吃可能已经十分满足了,为什么我们吃饭时还要嫌三嫌四,不吃这不吃那,挑食得不得了?

同学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不要再随便浪费粮食了,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并不难,只要认识到节约粮食绝不是一件小事,认真从自我做起,人人节约粮食就会成一种新的时尚。节约粮食是件大事啊,我们的心里要建立一种价值观――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对于浪费粮食的建议 篇六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1

学生发言: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初二(2)班的王靖阳。今天我要发言的主题是《世界粮食日,节粮在良时》。

本周六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围绕粮食浪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重要日子。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浪费吗?浪费,指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不合理使用的一种行为和现象。比如我们在学校时,每天吃午饭时,是不是有浪费行为,比如添了饭却没有吃完,盒中仍有许多剩饭剩菜,偷偷地把它们倒进垃圾桶里,再放好饭盒,或者没有吃完就直接放好饭盒,这些行为都属于浪费。或许有人不以为然,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浪费和受饿的情况。

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近十分之一,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儿童连饭都吃不饱,面临着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缺乏带来的各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因为饥饿和疾病,几乎每15个儿童中就有一人活不过5岁,每年约有5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

在了解了这些数据以后,你们对平时因不想吃或不喜欢吃而随意处置的那些食物,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吧。你随意浪费的这些粮食,在有些人眼中,便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

我倡议,每一位同学都给自己立下个约定——学校午餐光盘行动,杜绝浪费从我做起。要有“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的契约精神 ,在此我呼吁同学们从每一餐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当然作为一名学生,同样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比如:1、购买食物时,要注意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食品原料的成分、是否过保质期,不能购买三无产品。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3、不到校园周边购买无证摊贩处的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同学们,生命的美好从健康做起,身体的健康从食品安全做起!我今天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2

教师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惜粮食不浪费,减少餐厨垃圾少交费》。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校每天产生多少餐厨垃圾吗?学校每年需要为此支付多少餐厨垃圾清运费用吗?

仅枣庄路校区,每天就产生1920余升餐厨垃圾,用240升的大号垃圾桶装满8桶之多,每桶餐厨垃圾清运费88元,每年支付9.5万余元,且垃圾数量有逐渐增多之势,可见,在第39个世界粮食日即将到来之际,提倡“爱惜粮食不浪费,减少餐厨垃圾少交费”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我做起,从每一顿饭做起。

目前,我们确实不愁吃,但就我国的偏远山区来说,还存在着许多不能像我们一样想吃啥就吃啥的学生,要在2030年实现全人类无饥饿的奋斗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因此,让所有人吃得饱,实现零饥饿是我们每个建平实验人都应自觉肩负起的一份责任。

为了响应“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的主题活动,也为了全面落实李百艳校长用父母心办教育的思想,真正实现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本学期开始,学校要求学生午餐每天都有老师陪,并且真正做到了师生同餐。

为了把“爱惜粮食不浪费,减少餐厨垃圾少交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此,我还想给大家一些建议:

1、养成爱惜粮食的意识。吃饭时以光盘为荣,力争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不倒剩饭剩菜。希望挑食、浪费的现象一天天减少,也希望教师餐厅的剩饭剩菜也越来越少,形成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的新风尚。

2、养成敢于管理的意识。看到别人有浪费的现象,敢于主动提醒或指出,做个节约粮食、减少餐厨垃圾的有心人、践行者。

节约粮食 篇七

在餐厅里吃饭,看到有许多同学将吃不完的馒头、蔬菜等食品倒掉,我不禁想到:这是一种多么浪费的行为啊,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一定要把“节约粮食”这一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现在餐桌上白花花的馒头、花卷、油饼等,都是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把种子种在田地中,给予他们适量的水量、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在炎热的夏天,太阳如火红的一把火,照满了每个角落,燃烧了人们的身体,农民伯伯依然顶着烈日在田地中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让禾苗拥有一个舒适、自然的生活空间!

转眼间,到了秋收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和蔼可亲的笑容,一望无际,看到田野中那红彤彤的高粱、已笑红了脸,那棉花的嘴巴露出了雪白的牙齿,远远看去,像刚下过一场鹅毛大雪,一层接一层,白雪皑皑,那田中的稻子,也笑折了腰,还有那金黄色的大豆,也堆满了山,仿佛在与它的姐妹们说:“喂,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你们看,我们籽粒饱满!这就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成果。”

时间如流水,寒冷的冬天已来到,但农民伯伯仍未休息,还要给土、翻、浇、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拥有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营造出更好的皮肤,为来年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了餐桌上丰富的食物。而现在我们在餐厅吃饭时,有些同学因馒头的黑、白,而扔之地下,也有的因菜的胃口不适而倒掉,当你自己在做这件事之前,有没有想这些菜的来之不易!如果不亲身经历,浪费粮食的人永远都不会懂得的!在如今的地球上,有多少人因没有粮食而饿死啊!

节约粮食吧!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初中初二(7)班

节约粮食的方法和措施 篇八

关键词:粮食生产安全;农业节水;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3.3;F7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704-04

所谓粮食生产安全是指粮食的数量和质量能得到保障,以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粮食生产通过采取“坡改梯、高改矮、单改双、常规改杂交”等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并正在向小康迈进。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未来粮食生产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依赖于土地资源的经营和管理及农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更依赖于水利、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及抗灾减灾水平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其中发展农业节水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国是农业灌溉大国,也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之路。只有走农业节水之路,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民生需求。

1 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1 耕地量减质降,人地矛盾突出

耕地面积减少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耕地面积逐步减少。1957-2001年,全国耕地面积累计减少2 000万hm2,按我国农业生产力现有水平计算,相当于减少粮食产量2.7亿t[1]。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新增人口700万左右。人口增加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就会增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耕地质量不高且有下降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有耕地中,有近25%的土地不适于耕种。15°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4%以上,且耕地中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缺素严重。因重用轻养和片面强调“占补平衡”致使耕地质量下降并趋于恶化[2]。耕地污染且日趋严重,目前我国至少有1 300万~1 600万hm2土壤受到农药污染,有587万hm2耕地受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污染,还有大量耕地被达不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所污染[3]。

1.2 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

据有关统计表明,受人口数量的限制,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目前的2 200 m3下降到1 700~1 800 m3,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其频率和影响范围都在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损失增加,需水量接近水资源现有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同时,在地区分布上,水资源极不均匀。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5.2%,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3.5%,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4.8%,而水资源量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

1.3 进行陡坡耕种,水土流失严重

多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在我国山区、丘陵地区及库区,耕地极少,人们为了生存大多开垦陡坡地种植粮食,从而导致了新的水土流失。仅长江流域180万hm2的流域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36万hm2上升到2009年的56.2 万hm2,占整个长江流域面积的31.2%,土壤流失量也由10.0亿t增加到22.4亿t,其中仅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35.2万hm2,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63%,土壤流失量达16亿t,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量的71%,相对于长江流域而言,全国水土流失就更加严重了[4,5]。

2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增产作用

2.1 农业灌溉状况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中灌溉地的比重在逐步提高,灌溉需水量将随之增加,而我国灌溉蓄水量却有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单产由1980年的2 850 kg/hm2增长到2000年的4 590 kg/hm2。根据廖永松等[6]和卢布等[7]的研究,综合考虑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和其他发展条件等多种因素,预计到2020年粮食单产可达5 850 kg/ hm2,粮食播种面积约1亿hm2。灌溉面积上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比重由78%~81%提高到80%~81%,粮食播种面积中灌溉地比重由48%~51%提高到60%~68%。预计到2020年,我国灌溉面积将达到0.63亿hm2[8],农田灌溉净水量为2 362亿~2 432亿m3,假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0,则农田灌溉用水量达3 936亿~4 053亿m3。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预计到2020年,我国灌溉蓄水量不超过4 000亿m3[9]。灌溉需水量与灌溉蓄水量之间矛盾突出。

2.2 农业节水灌溉分析

参照中国工程院和水利部对2030年的供水量分析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预测2020年全国的实际供水能力可能达到6 500亿m3左右,可供水量达6 100亿~6 500亿m3。但是,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新增水源用于农业灌溉的可能性很小,按照《全国节水灌溉规划》中提出的农业用水量增长的约束目标,我国现状灌溉用水量基本维持在3 600亿m3,到2020年农业缺水约400亿m3。

按照陈敏建等[8]1999年预测,到2020年我国灌溉面积将达到0.63亿hm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0.40亿hm2,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农业年节水能力可达400亿m3以上。通过采取各种节水灌溉措施,到2020年将达到节水能力400亿m3,节水量与缺水量基本持平,基本能满足农业灌溉的要求[9]。由此可见,农业灌溉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而要保证农业灌溉,必须要走农业节水的道路。

2.3 水稻节水灌溉的增产作用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水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7.1%,水稻是否能够持续地稳产、高产,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全国水稻生产情况看,北方地区主要是水量不足,南方地区则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北方稻田约有400万hm2,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5%,而供水能力有限,稻区水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南方稻田占全国稻田的85%,水稻灌溉用水量则占灌溉用水量的90%以上,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数省份经常有数十万公顷的稻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因此,推行水稻高效节水灌溉是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必经之路。

多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大力推广了“浅、湿、晒”模式、“间歇淹水”模式、“半旱栽培”模式、“蓄水型节水灌溉”模式等几种水稻节水模式,近年来广东省还初步推广了水稻“沟垅灌溉”模式。水稻节水灌溉不仅能起到增产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与传统的长期淹灌模式相比,“浅、湿、晒”模式、“间歇淹水”模式、“半旱栽培”模式的灌溉用水量可分别降低8%~19%、13%~25%与30%~50%。各种节水灌溉模式一般可增产稻谷3%~8%,灌溉水生产率一般可提高20%~80%。田间节水率可达8%~50%,一般为20%~30%,增产率达2%~10%,一般为3%~8%[10]。此外采用节水灌溉,还可减轻稻田水土环境污染,特别是可减少20%~40%的氮、磷流失和40%以上的甲烷挥发,并有助于减轻稻田病虫害,对于水稻生产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我国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主要途径

3.1 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农业用水结构

各级政府和农业、水利等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各地区水源和作物种植情况进行分析。进行农业生产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水源的供水能力,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对于水源少的地区应选择灌溉用水量少的旱地作物;对于山区尽量限制种植高耗水农作物,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民种植果树、药材等附加值高的特产作物,控制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对于污染比较大的地区,应该限制甚至禁止种植农作物,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改良土壤,以期达到还土地于自然的状态。在水源一定的情况下,要认真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用水计划,加强各用水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式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并严格执行渠系建筑物的防渗要求。最大限度地改善用水结构,力争用最小用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科学制定节水规划,优化配置多种水源

各级水利、农业部门要摸清本地区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用水制度,对有限的供水条件,应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节水灌溉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各部门用水调配。与此同时,要科学地制定农业用水总量和用水时期计划,在充分考虑农作物需水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工程节水、非工程节水或生物节水等节水措施,力争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地采取多种途径开发和利用水源,并进行最大限度优化配置,大幅度降低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隐患。一是根据本地区的降水规律制定蓄水用水方案,在多雨地区考虑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对于受山脉或高原等阻挡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形雨水资源这一有利条件。二是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水源资源,全面补充地表淡水资源的短缺。对沿海或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地区应尽量避免使用地下水,以免因过量的开采造成新的水资源问题。对于地下水源十分充足的地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配置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使用,且地下水的开采控制在浅层潜水层范围内,确保地下水的补给和循环。三是对于灌溉水源被污染的地区,应联合有关部门,加大防污治污工作,确保在不增加污染范围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合理利用。

3.3 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行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灌溉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提高灌区供水能力。对于水源充足的南方地区,应加大灌溉渠系的防渗衬砌与配套建筑物建设,避免水资源浪费造成工程性缺水。对灌区中的渠系建筑物,水利管理部门要力争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财政投资,切实搞好渠系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努力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各地区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2011年1号文件的号召,按照《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作,加强小型农田灌溉田间工程建设,节水灌溉配套的各项工作,并结合我国目前正在大面积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力争建设一批灌排渠系,加固一批灌排渠系,改造一批田间工程,并逐步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提高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各地要集中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开展节水灌溉特别是高效节水研究,争取在供水能力保障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发和利用一些高效节水技术。在井灌区和其他提水灌区,优先采用管道输水;在地多人少和高效农业地区积极推广使用喷灌、简易移动式喷灌、膜下滴灌等机械化、半机械化高效节水技术;对丘陵地区要进一步推广坡地改梯田技术,提高雨水集蓄利用程度;对旱作农业区要因地制宜推广抗旱注水播种技术;对水稻主产区应加大力度全面推行水稻节水灌溉的不同模式。

另外,要大力推广农艺技术,采取生物节水措施,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能缓解或避免土壤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水的利用率。各地农业生产要根据水源条件,合理确定耕作和栽培方式,大力选育优质耐旱品种,采取深耕松土、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地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要大力推广少耕、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镇压、耙耱、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等措施,减少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施用土壤保水剂和生物抗旱剂,提高土壤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减少作物和土地水分的无效蒸腾和蒸发。

3.4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努力改革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靠行政指令推广和实施农业节水办法是行不通的。因此,要不断建立和健全国家农业节水法律法规,通过强有力的法制手段来实施农业节水办法。具体地讲就是应尽快制定农业节水工作的实施条例、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实施最严格的农业用水与节水管理制度。力争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落实到省、市、县,直至大型灌区。尽快建立水权制度。各地要针对农业灌溉的特点和实际,总结过去几十年农业水价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适合地方特色且切实可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完善用水计量和水费计价办法,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灌溉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行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参与节水的积极性,真正实行谁用水谁管理、谁受益谁出资。在增加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同时,坚持改革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良性的农业节水发展机制;完善以县乡为主的基层农业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抓好节水示范园区建设,并使之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此外,强化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质量检查和监督,真正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1]。

参考文献:

[1] 吴国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探析[J].生态经济,2001(8):22-25.

[2] 邱建军,张士功,李哲敏,等。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生态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6):42-46.

[3] 袁保惠,吕志远,徐 冰,等。污水灌溉的发展与利用[J].内蒙古水利,2004(4):40-43.

[4] 谢培秀。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0(2):12-17.

[5] 熊 鹰, 王克林。 吕辉红。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5):433-439.

[6] 廖永权,黄季焜。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与灌溉需水预测[J].中国水利,2004(1):36-38.

[7] 卢 布,陈印军,吴 凯,等。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潜力的分析预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1-5.

[8] 陈敏建,梁瑞驹,刘玉龙。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水和粮食问题[J].水利学报,1999(1):1-7.

[9] 韩 栋,赵 越,姚宛艳。浅谈我国农业节水与粮食安全[A]. 《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家粮食安全论文集》编委会。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家粮食安全论文集[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224-228.

节约粮食 篇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u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u

拓展阅读:节约粮食的诗句(一)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三国时期】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拓展阅读:节约粮食的诗句(二)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北宋】司马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明】薛u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清】朱用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拓展阅读:节约粮食的诗句(三)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君子以俭德辟难。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对于浪费粮食的建议】相关文章

节约粮食的口号(8篇)04-21

节约粮食的做法和建议(精选10篇)02-04

节约粮食的简短倡议书【优秀5篇】01-07

节约粮食倡议书(优秀5篇)01-01

节约粮食倡议书(通用8篇)11-29

节约粮食倡议书优秀10篇11-28

节约粮食倡议书(精选9篇)11-26

节约粮食用语宣传标语(精彩10篇)11-08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7篇)09-14

节约粮食倡议书【优秀8篇】08-08

172 23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