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最新8篇

2023-12-17 12:07:11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职业教育范文 篇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大学生失业;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18-04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供给量迅速增加,在1996~2010年这十余年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了6.24倍。然而,市场对大学生数量的需求却趋于下降,劳动力市场中出现了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次就业率也由之前的93.7%降低到72.7%。结果,至毕业时未能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从2006年开始就已突破百万大关。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本应同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层次也应同本国的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相适应。然而,现阶段我国以订单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正是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原因。于是,学者们大多认为我国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正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相适宜。于是,有人认为我们应该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扩大就业量;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调整教育结构,注重理工科发展以配合当前的产业格局。

从失业问题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缺陷

(一)我国的大学生失业率高吗?

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教育结构调整,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并且生效的,当然也不可能解决当前的失业问题。于是,我们转而从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寻求答案,那就是失业现象本身。然而,我们有一个疑问:当前的大学生失业现象是正常现象吗?表1是我国1996~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和就业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率自2001年以来一直处于70%左右的水平。但是,如果单看失业率而忽略其他,这显然不够客观。相关研究证明,新增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口学历结构的影响十分有限。2001年,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5.60%,到了2009年,这一占比升至7.43%,9年来只增加了1.83个百分点。其原因在于,虽然近年来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居世界第一,但这几百万大学毕业生规模(2009年为611万),与我国庞大的就业人口存量(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数量为7.80亿人)相比,其比例仅为0.78%,这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比例虽无多大实际意义,但过分夸大毕业生失业问题,似乎并不恰当。

(二)我国的高等教育超前吗?

青年人和大学生的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独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1960年以前的韩国以及二战后的日本等国均出现过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造成毕业生大量失业的现象,其原因也大多出于劳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当时的产业结构而出现的“结构性失业”。但是,这些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在短时期内成功摆脱这种困境,并没有特别的摆脱方法和途径,普遍认可的解释就是人才培养为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人才“蓄水池”的作用。而且,“教育先行”的超前意识一直是国际教育界对教育、对经济发展、对摆脱经济困境所优先考虑的战略。值得借鉴的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几乎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日本、韩国这样的资源匮乏国之所以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经济,其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功不可没;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教育普及率更是遥遥领先。而我国1993年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只有5%,直到2010年也不过26.5%的水平。因此,我国的教育发展不是超前,而是落后。

(三)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过剩吗?

自高等院校扩招以来,我国18~22周岁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到2010年仅为26.5%(如图1),而日本早在199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53.7%,韩国大学生入学率由1975年的10%提高到1995年的50%,到2003年更是达到66%。另外,从大学生就业占比方面来说(见表2),即使是与我国相似的国家(如巴西、南非、捷克、俄罗斯等)相比,我国大学学历就业人口占比也是很低的,2009年的数据也仅为7.4%。同样是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的巴基斯坦早在2002年就已达到21.1%,而俄罗斯、美国更是达到了50%以上。可见,扩招也并没有显著改变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还是很低的,大学生人才数量没有过剩,而是太少了。

(四)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根源是什么?

以上的论证足以说明,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而,我们认为失业并非来自教育结构或经济结构问题,其根源存在于教育体制自身的缺陷。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旦出现经济萎缩,毕业生失业率就紧随其后快速上升,甚至比总体失业率还高。高额成本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相比其他类型的就业人员,却没有更多的就业竞争优势?其原因很简单: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不能代表着就业能力,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虽然很多专业有毕业前的实习机会,然而,这种以熟悉业务为目的的短期过渡也并不能培养出大学生应有的职业素养。因而,面对经济波动,大学生失业加剧就成了必然的现象。更为遗憾的是,很多毕业生直到工作以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他所从事的职业或者行业,如果转行成本很高的话,隐性的人才流失就更多。正如很多企业家所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甚至影响其一生。因而,如何使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发现他所喜欢的职业,至少发现他不喜欢的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并没有给大学生太多的提前接触和发现自己兴趣(职业兴趣)的机会。因此,在面对经济波动时,大学生失业就成为必然。

如果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而是更加关注就业与失业的表面问题,那将是舍本逐末。因此,对于如何调节大学生失业问题的重点也就不应该仅着眼于过剩的问题,而应该在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同时,完善现有教育体制,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做好人才“蓄水池”。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从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看人才“蓄水池”的构建

(一)实用技能培训

相比总就业率来说,德国的大学生就业率总是最乐观的。2004年德国的失业率大约为11.2%,其中高学历人口的失业率仅为4%;到了2009年,失业率大约为10%,但大学生失业率仍保持在4%以下的水平,而且德国的就业市场预计在2020年后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但德国的大学生就业却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要归功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德国,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训。众所周知,德国的高等教育以其教研并重的模式和严谨务实的学风为国际教育界所推崇。企业与学校之间的高度依托关系不仅为企业的自身发展和人才储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需要高校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加以重视。因此,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实用能力的培训,并且规定这些实用技能的学分占毕业生所需全部学分的18%左右。这种培训方式深化了就业指导的内容,增加了毕业生工作的附加值,也缩短了毕业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当然,毕业生实用技能培训作为一种国际惯例并不止于在德国实行,其他国家如日本、美国、芬兰、韩国等国均有实施,我国高校也有这种技能培训的课程。韩国在线就业网对国内四年制大学的1 774名二至四年级学生进行 “大学生就业相关培训现状” 调查的结果显示,55.8%的受访者回答“正在参加就业相关培训班”。德国的高等教育至今仍信奉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并严格把关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准时毕业率居世界最低,为19%,如下页图2所示。韩国的大学生准时毕业率则居世界前列,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怀疑。而我国的大学生准时毕业率更是超过韩国,我国大学毕业生能否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率也是个未知数。

(二)体系化的职业教育

日本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其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雇佣制度,即“毕业生一起录用制度”和“终身雇佣制度”。日本企业和政府机关每年对优秀毕业生进行一次统一录用并终身雇佣,这种制度使得日本企业能够长期维持自身的人才“蓄水池,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长期执行,使得日本能够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维持长期稳定的低失业率。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下滑和世界经济的不景气,这种“统一”的制度逐渐变得灵活和多样化。尽管如此,这种制度思想却一直影响着当代日本企业的人才储备观和学校的职业教育观。与德国相同,日本的企业也非常重视与高校合作,并十分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同的是,日本的职业教育是体系化的,是贯穿整个学业生涯的教育。在日本,小学便设立“早起会”,用早课前的时间进行勤工俭学,以培养小学生的职业观念;初中阶段设置“职业科”,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需的职业技能和基础知识;到了高中阶段,教育机构会减少基础课程来增加职业课程的选修科目;在大学,就业课程及职业规划教育则更加细致与专业,如“人生出路和选择”、“职业生涯形成论”、“现代职场论”等相关课程。“就业”作为职业生涯的教育核心贯穿于整个受教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早地准确定位自己,认识自己并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在校期间便可以及早参与相关方面的活动和技能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相关的执业证书等,为以后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政策支持首先表现在各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当今世界不少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是:经济越发达,越重视优先发展教育;科技水平越高,越舍得花钱培养人才,尤其是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共同点首先表现在立法上,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教育形式加以规范和激励,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和持续化。如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私立学校法》、《教育公务员特立法》、《临教审设置法》、《教科书法》等多达几十部法律规范。二是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上,1999年美国教育经费投入高达6 350亿美元,占GDP的7.7%;日本上世纪70年代中期教育经费占GDP的份额超过5%,80年代接近6%,且教育经费增长一直快于GDP的增长;英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2001年至2002年度为5.0%,2003年至2004年度为5.3%,2004至2005为5.5%,2006年至2007年为6%。然而,我国直到现在才勉强将教育投入提升至GDP的4%。

其次表现为对就业扶持和创新培养的大力支持。这一方面的共同点仍然表现在立法和资金投入两方面。根据德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高校毕业生有权得到有关就业信息、咨询、培训、进修以及求职期间个人及家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日本有《日本国宪法》、《劳动基准法》、《职业安定法》、《雇佣对策法》、《最低工资法》、《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就业促进法》等建构的一个相当完整的“就业优先”或“以就业为核心”的劳动就业法律体系和公共政策体系。在资金投入上,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和开展创新活动,英国政府提供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业项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释放他们的创业潜能,使他们了解创业过程,获得创业相关技能。美国自1947年哈佛大学开办创业教育以来,经过60 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通过专门设立的国家创业教育基金,创业教育已经在美国形成一个相当完善的社会体系,基本形成了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日本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将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共同研究、共同思考、共同行动。我国虽然也有相关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但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而且覆盖面太小。

综上所述,由于各国的国情迥异,因而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上不尽相同。如德国的教育严谨务实,其毕业生通过短期的技能培训便可适应工作的需要,因而能够长期保持较低的失业率;英、美等国家则由于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而在创新支持上力度最大,也最有实效;日本通过体系化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扶持与引导(“体验式就业”)来维持稳定的高就业率。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与韩国较相似。因而,我们需要的是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国情,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就业促进计划(制度),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失业严重的问题。

从经验借鉴到完善教育体制的政策建议

由北京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中关村人才市场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2009)》指出:“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深层原因”。“就业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等几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我国的教育体系多重视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培养,以至于我国各层次的毕业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难以应对必要的职场社交与人际沟通。如果把现阶段在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统称为“校内知识”,把就业理论、社会文化知识称之为“校外知识”的话,那么,就业能力的高低就取决于“校内知识”与“校外知识”的综合程度。我国的教育体系明显重视“校内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校外知识”的培养。因而,如何将“校外知识”贯穿于教育始终,不仅是解决失业的有效途径,更是解决当前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渗透式职业教育,校外知识引入课堂

将“校外知识”融合到校园教学内容之中,并贯穿于整个学业生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他们强烈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在小学阶段,可以将“校外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启蒙思想穿插在《思想品德》之中,简要介绍关于各种职业和就业的初级知识;初、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渐渐成熟,可以在政治教育中引入人际交往与沟通、职业观、就业观等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职业与真实的生活。高等教育阶段,则完全有必要将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课程,建立职业资格框架,并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就业培训师等作为讲师进行授课,并计入学分。个人能力的培养本是高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因而作为过渡阶段的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理应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应该将此责任推给社会、推给企业。

(二)政府主导,校企合作

日本的经验表明,教育是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承担的职责,其中政府应承担首要且最关键的责任。因此,政府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及创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制定具体的、切实有效的、认真执行的扶持制度。如通过减免赋税的方法鼓励校企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有保障的实习机会;提供易于实施和易于得到的创业基金;广泛建立科技创业园(如西南大学科技创业园,它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以及贷款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创新的观点和发明等。

参考文献:

[1]苏丽锋,孟大虎。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配置状况报告——基于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9):69-74.

[2]潘懋元,吴玫。从高等教育结构看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6):4-6.

[3]陈光,刘颖,李仕明,等。高等教育贡献率研究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3):12-16.

[4]陈武元。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58-68.

[5]李建求。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J].教育与经济,2003(3):33-37.

[6]刘世清,田守花。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专业设置——以上海地区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8-91.

[7]王鲁新。韩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研究,1997(6):65-69.

[8]张文剑,陈复华,谢承义,等。教育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2(1):36-40.

[9]高莉,杨家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背景下的教育结构调整[J].教育科学研究,2012(3):5-14.

[10]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11]邱晓蕾,(韩)李美珠。中国与韩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J].教育与经济,2005(3):53-56.

[12]洪英芳。战后日本吸收“过剩”劳动力的途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3):15-17.

[13]刘敬文。战后日本教育与社会就业问题[J].世界历史,1985(4):39-46.

[14]Shin-Bok Kim.韩国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29-34.

[15]柳屹立,高嵘。美国高等教育对其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1997(3):51-53.

[16]陆璟。韩国:后发国家追赶的典型[J].教育发展研究,2003(2):15-19.

[17]张钰。日本:教育对日本现代化起了主要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3(3):9-14.

[18](韩)贾金英。韩国经济发展中教育的作用[J]. 教育与经济,2005(1):47-49.

[19]张振助。教育和人力资源是立国之本——美、日、韩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3(2):5-8.

[20]张朝然。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及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76-77.

[21]褚静。德国大学生的良好就业状况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合肥学院学报,2006(6):97-99.

[22]周延波,光昕。后危机时代韩国大学生就业对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7):92-94.

[23]林静。德国大学生准时毕业者少[N].光明日报,2003-01-10.

[24]张季风。战后日本失业结构特征与就业机制[J].日本学刊,2000(4):65-79.

[25]余逸群。日本教育先行战略与经济发展[J].亚太研究,1993(5):50-55.

[26]马章良。美国、日本、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92-95.

[27]钱国英。日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4):125-130.

[28]万玉凤。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深层原因[N]. 中国教育报,2009-11-04.

[29]罗瑞峰。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6):28-29.

[30]崔海英,王淑仙,栗蕊蕊。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7-31.

[31]施莉。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9(1):129-130.

[32]吴忠魁,陈朋。四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6):43-47.

[33]刘翠荣。举世瞩目的教育改革——谈目前日本第三次教改[J].现代日本经济,1987(5):52-55.

作者简介: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篇二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统筹发展 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造能力。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株洲市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湖南省的教育强省战略为指南,通过建立职教城来整合利用株洲市职业教育资源,这一举动为株洲市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搭建了一个大舞台,但要最终实现职教城职业院校的和谐共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统筹兼顾。

一、政府主导,合理规划

政府主导是推动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首先,政府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战略重点。株洲市从立足株洲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出发,在坚持做大做强做出株洲职业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制定了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长期规划,明确了株洲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次,政府要合理界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比例,从职业教育分别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推动程度上考量,合理确定进入职教城职校的数量、类型、层次、专业设置比例及办学规模大小,坚持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科类职业院校并存,保证进入职教城职业院校的质量与特色,株洲职教城拟入住的9所职校正体现了这一点。第三,政府还可逐步通过“扶强、合并、转向”等形式,最大程度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壮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

二、注重政策落实,狠抓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

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要真正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文件上。按照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应普遍达到比较高的标准,这个比较高的办学标准,包括校舍标准、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师资力量标准等等。加强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要保证职教城职业院校的高标准,从教育投入上讲,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连年下降的状态,至少要从2008年的6.5%,恢复到1997年13%左右的水平;占“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要从2008年的16.7%,逐年提高到25%左右的水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建立健全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职教经费投入体系。

三、统筹职教资源,促进职教城各类职校的互通

纳入职教城的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层次与类别,如何让这些不同类别的职校摆脱自我为中心,各司其政的办学思想,这就需要通过改变职校目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全面统筹,促使职校之间的多向互通。

1. 同一层次职校的互通

建立职教城开放的高职教育体系,即高职在办学体制上应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学校为中心”。对于城区同一层次的职校,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来优化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根据各职校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培养任务的分解。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类职校并存,文科类具有基础文化课优势,而理工类具有实践课与专业优势,那么就可以把文化课的教学任务交给文科类职校,而理工科类职校只负责承担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任务。需要进行一定实践操作训练的文科职校其实践内容可由理工类职校来承担。这种联合办学模式可根据专业需要采取“1+1+1”即专业基础课、实践课、顶岗实习各一年,或者其他模式。总的来讲,对于同一层次职校来说,通过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补的形式来加强相互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避免相同资源的重复采购与设备的闲置及利用率低下。

2. 不同层次职校的衔接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提升而来,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所以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有很多天然的相承、相通之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实了中职与高职是可以很好衔接的。要让中职与高职能有效衔接,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首先,改革职教城高职教育招生方法。城区高职可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进行单独招生,把好新生入口关,这是确保高职特色的重要一环。其次,统一课程标准,保证高职教育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数以千计,同一课程在不同情况下深度、广度又有差异,衔接的难度较之普通教育大得多。城区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与高职的衔接效率。建议组织专家研究制订统一的中职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入学考试标准以及相应的考试大纲,并以此来规范中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这也是中职与高职衔接的重要依据。再次,实行城区中高职“一盘棋”的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互通的主观能动性。第四,施行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实现中高职能力的有效衔接。中高职可协同专家、行业协会通过共同协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与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教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中职的应届毕业生,如能成功获得学历证书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则有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对于中职往届与社会在职人员,也可为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提升创造条件。

3. 全面推行学分制,实行职教城区职校学分互认

实行学分制,允许职教园区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跨校、跨专业选课,实现职校之间学分互认。通过学分互认,打破学制限制,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由于中职学制不规范导致生源质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高职由于生源差异给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所带来的困扰。职校通过统一规定学生修满一定学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及完成相关的技能操作即可毕业,这样就摆脱了学校、学制的限制,实现了学制的灵活性。

4. 畅通职业教育连接渠道,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层次

职业教育应打破原有的“上岗技能教育”与“终极教育”模式,畅通职业教育中“中专―大专―本科”连接渠道。职教园在做强做大做出一定规模的高职与中职前提下,可让部分特色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职院,使职校生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能获得与普高生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四、成立职教协会,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职教城职教协会既是一个协调职教园各院校之间关系的中间机构,也是一个推动职教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部门。职教协会成员可由市教育工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职校领导、社会知名人士、教育专家、合作企业代表等组成,他们一方面负责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法规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当好“智囊团”,另一方面也为引进职教资源,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做好“外宣部”。

五、优化环境,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我们要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办职校的环境,给企业以宽松的政策,以双赢为宗旨,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办学的积极性。职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企业,我们一方面要迎合株洲“工业强市”的需要,为株洲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足数量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得为“走出去”开辟渠道,我们要做强我们的特色职校与特色专业,能够让它们立足株洲,辐射湖南,走向全国。通过我们的特色引进市内外行业企业的资金,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强做大职教产业,达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持续和谐统一。对于株洲市内的一些知名企业,比如: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等等,我们要通过政府中介,鼓励一些专业对口职业院校与他们达成长久合作办学协议。

另外,为实现园区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最大化利用,当职教城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并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时,可考虑成立职教集团,对职教城职校进行集团化运作,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企业参与的方式,创新资源重组机制,最终达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职业院校的高度共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DB/OL].中国网,2010-03-01.

[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

职业教育范文 篇三

【关键词】整合 职业教育资源 发展职业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66-02

一 百色市职业教育的现状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辖区基础条件差,石漠化严重,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广,贫困人口比例大,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全市现有中职学校30所,其中自治区属职校3所,市属职校27所,市属职校中有公办职校17所、技工学校2所。12个县(区)的职业技术学校中,有6个县职业学校与市直职业学校和区级示范性职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市属中职学校校园面积2188.7亩,建筑面39.42万平方米,图书61.38万册,教学、实训设备总价6717.6万元;专任教师857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654人,学历合格率为72.3%,其中专业课教师519人,“双师型”教师294人。目前,市属中职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达41374人,市属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为0.79∶1。

二 百色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部门条块分割管理;(2)专业设置不当、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3)招生秩序混乱,生源严重不足,县级职业学校步履维艰,生存困难;(4)经费投入不足,点多面广,成效不佳;(5)缺乏特色,无品牌专业,办学吸引力不强;(6)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

三 百色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工作情况

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工作初见成效

2010年以来,把人口规模不到30万人口的那坡、乐业、西林、田阳等县的职教资源进行初步整合,均获得了一定效果;相继取消辖区内6所小型的民办职业中职学校学历办学资质,转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组建了一批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点;2011年将百色市城区3所中职学校合并,组建了百色职业教育中心,今后还计划将2所职业学校合并到职业教育中心。百色职业教育中心重组得到了国家及自治区财政的重点扶持。

2.教育扶贫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中作用显著

第一,开办“百川励志班”取得阶段性成果。201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自治区发改委、百色市人民政府、百川慈善基金会4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百色市正式启动国家教育扶贫试点项目,开办“百川励志班”,将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指导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和百色市人民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百川慈善基金会依托大型企业的资金募集和就业平台优势相结合,以百色市籍生态脆弱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适龄学生为主要对象,采取以“1+1+1”为主、“2+3”为辅的职业教育扶贫模式,通过中央、自治区及地方专项财政和慈善机构的资金支持,使受助贫困学生达到“接受职业教育并优先就业,带动家庭脱贫致富,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最终实现“教育—就业—移民”。该项目计划在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由广东百川慈善基金会投入资金1000万元,每年资助500名生态脆弱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适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三年共培养1500名贫困生成功就业。“百川励志班”承培学校为田东县职业技术学校,第一期2011年8月开班,共471名学生,第二批2012年8月开班,共400名学生,目前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二,以点促面,全面扩展教育扶贫试点项目工程实施范围。在2011年成功开办“百川励志班”的基础上,百色市得到国家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在广西右江民族商校成功开办了“巾帼励志班”,2011年第一期招收350名学生,2012年第二期招收400名学生。除此之外,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的“506特困村助学班”,2012年招收学生300名,百色农校的“好男儿自强班”招收学生400名。

百色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工作初见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教育扶贫项目,贫困学生得到了实惠,切实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了贫困学生的流失,使贫困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有出路,成效显著,成为了全区职教工作的新亮点。

四 整合百色市职业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1.纲领性文件所提供的政策性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各县(市、区)政府要统筹辖区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使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重点办好部级和自治区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这些纲领性文件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供了政策性依据。

2.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现实意义

百色市各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一是有利于形成职业教育的整体合力,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二是有利于争取项目和资金、统筹发展经费,减少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为创建部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奠定基础条件;三是有利于发挥集团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把百色市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四是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百色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五是有利于净化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实现中职招生的统筹管理,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五 整合百色市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1)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订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依法督促足额拨付到位;(2)要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以及招商引资、社会捐助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教育融资体系;(3)要强化组织领导,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提供软环境和经费保障。

2.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本着跨县协办、优势互补的原则,对邻近的县实行联合办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集团优势。(1)以自治区级重点中专学校建设为目标;那坡、靖西、德保三个县以靖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西林、隆林、田林三个县以隆林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平果、田东两个县以田东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乐业、凌云、田阳、右江四个县(区)以百色市职教中心为平台,组建新的职教中心,整合后的其他县职业技术学校转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2)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以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建设为目标,重点发展百色市职教中心,结束百色市无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的历史。(3)专业设置以服务百色市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打造有特色的品牌专业,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3.整顿和规范招生秩序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规范招生行为、严明招生纪律,按照“政府主导、学校自主、各负其责、规范行为”的原则有序规范地推进招生工作。

4.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办学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政、行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职业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改革管理和服务方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教师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师评估、监督、考核机制,依法履行中职学校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流动调配和考核督察等管理职能。学校要力所能及地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营造一个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构建一支文明和谐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依法执教,依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要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6.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把“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学校的管理者要通过制度建设、情感渗透、教育沟通等途径,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建设富裕、幸福、充满魅力、生态、和谐的新百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百色市“十二五”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百政办发〔2011〕137号

职业教育范文 篇四

今社会职业教育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大,但是大多数人都在从事着职业工作,其中只有少部分人会主动接受职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面对这种矛盾,应当积极实现职业教育向乐业教育的转变。通过转变,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教育,从而缓解这一社会矛盾。

从黄炎培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中可以认识到“有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有业”即有一正当职业,可以通过自身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乐业”的概念则更加丰富,即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深化对职业的认知,了解其价值,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当大多数人都已经实现“有业”之时,向“乐业”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乐业教育,学习者可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并将外在感知变成自身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价值观,以此来指导行为。当认定自身工作有价值之时,就已经实现了从“有业”向“乐业”迈进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如果职业教育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准备从业者认识到自身未来工作的价值,就实现了从“职业教育”向“乐业教育”的转变。在承认自身工作价值的基础上,职业工作者便会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体现于“情感”之中,即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价值认同,并会采用积极的态度来学习相关知识。这种“认知内化于价值、体现于情感”的教育目标实现方式,可让学习者通过对“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内化,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情感”来进行活动。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之所以不大,是因为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职业教育”转变为“乐业教育”不仅可以让职业工作者更为全面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同时也会让其在情感上实现转变,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工作、生活。这对社会上从事职业工作的人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对自身工作有着正确的认知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向乐业教育的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乐业教育不仅可以使有业者乐业,也可将原本陷于泥潭之中的职业教育解放出来,提升其吸引力。这便可以从根源上缓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大,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从事着职业工作的这一矛盾。因此,职业教育应是乐业教育,乐业教育应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篇五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提供支撑。

向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规模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要求,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讲话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改革办学体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会上讲话指出,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不断完善职业培训政策,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代表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六部门作会议总结。会议由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主持。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上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转方式、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出新贡献。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会前,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理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更好地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会议强调,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有序推进体系建设。要结合编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步规划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抓好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学生“双证书”、部分本科高校转型等制度建设,在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改革上加大力度、取得突破。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全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三是创新职业教育管理。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督导评估制度。四是着力促进协调发展。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统筹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五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好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作用,发挥好行业组织的指导、评价和服务功能,发挥好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

会议要求,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抓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和国家制度着眼,系统谋划职业教育。要选择部分地区、领域和学校开展试点,为改革提供鲜活经验和典型标杆。要分解落实任务,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努力在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要加强舆论引导,推动形成宣传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新闻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关负责同志向中外记者介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情况。

鲁昕指出,这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国家的重视前所未有,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部门的协作前所未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服务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服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鲁昕表示,职业教育在改革中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坚持服务大局;二是坚持就业导向;三是坚持育人为本;四是坚持多元办学;五是坚持分类指导;六是坚持示范引领。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之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发展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必须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一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二是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三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四是要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健全就业和用人保障政策。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评估,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十年1.2万亿:助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2005-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万亿元。在中央财政的引领下,地方各级财政持续强力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国家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尚方宝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一是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年均增长18%。据初步统计,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3450亿元,比2005年的939亿元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达18%。二是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5%。2013年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2543亿元,比2005年的426亿元增加2117亿元,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率达25%。三是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大幅度增长。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为9320元,比2005年的2410元增加了6910元,增长了近3倍;高等职业学校为9959元,比2005年的2959元增加了7000元,增长了2倍多。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增长了3倍以上,如湖南省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2005年仅为1387元,2013年超过9000元,增加了7000多元;江西省高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2005年仅为1200元左右,2013年超过了1万元。

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教育部、财政部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对于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导向作用。据统计,2004-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各类专项资金1113亿元,支持了四大类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有:(1)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004-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78亿元,支持建设了455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7-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1亿元,引导和激励各地对职业院校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3)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011-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0亿元,支持全国976所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1810个专业,惠及在校生人数61万人,全面提升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4)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已经立项建设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应用化工、作物生产技术等4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是示范引领项目。主要有:(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近100亿元,分三批重点支持了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2)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6亿元,分两期实施,重点支持建设了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条例 篇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及其相关管理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职业教育应当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支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促进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组织妇女、帮助失业人员、扶持残疾人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具体工作。

教育、劳动保障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第六条行业组织应当根据职业教育规划和本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制定行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本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对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职业教育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九条本省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适应,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相联系,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十条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实施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

第十一条职业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或者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

第十二条职业教育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的办学体制。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举办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依法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给予指导和扶持。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举办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帮助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培训按照规定享受政府培训补贴。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规定接纳残疾人入学。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

第十七条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可以按国家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境外组织和个人在我省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拓展面向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专业,开设和选用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的课程和教材,并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第十九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培训任务,组织实习实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培训证书。

第二十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训。高等职业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训。

第二十一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建设或者联合建设与教学规模相适应的实习实训基地。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为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在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相对集中的地区,鼓励建设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

第二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对上岗实习的学生应当安排指导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条件,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

企业事业单位安排未成年学生实习,应当执行国家对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等信息服务。

职业学校应当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推荐工作。

第三章职业教育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教育、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变更举办者、名称、层次、类别、地址,或者分立、合并,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六条申请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

(二)学校、机构章程;

(三)学校、机构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四)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七条审批机关收到设立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申请后,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期限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办学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布。

取得办学许可证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当依法登记。

第二十八条审批机关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其审批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名称、地址、举办者以及办学层次、性质和规模等。

第二十九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变更举办者或者分立、合并、终止,应当依法进行财务清算,并向审批机关提交符合法定要求的清算报告。

第三十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终止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有关机关应当收回其办学许可证,销毁印章,注销登记,并监督处理好善后事宜。

第三十一条职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录取学生,不得歧视妇女和残疾人。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不得虚假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应当报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二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配备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职人员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同时评定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应当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实行教师定期到企业事业单位实践的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和有专长的人员到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兼职任教的,其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并将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可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经设区的市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职业学校所设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的,其毕业生在校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参加中级及其以下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的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六条从事技术工种的职工,上岗前应当经过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应当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第四章职业教育的保障

第三十七条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保障职业教育经费。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经常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示范职业学校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培训以及支持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等。

第三十九条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和扶贫资金,可以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第四十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对接受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学生收取学费。收费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职业教育的收费项目和标准。

第四十一条企业投资举办各类职业学校,按规定享受城市教育费附加返还的优惠政策。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将其列入成本开支,用于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的职业教育。

第四十三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鼓励境外组织和个人对职业教育资助和捐赠。

纳税人向职业教育捐赠的,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十四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举办经费、财政拨款、学费收入、资助和捐赠等应当用于职业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

民办职业学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出资人可以依法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回报。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对职业教育经费进行审计。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投资审批、建设用地、土地置换、税费等方面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排资金为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提供补助,动员社会力量为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提供资助。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为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可以在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采取减、免学费等方式,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完成学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五条、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批机关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成绩不合格者颁发学历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二)擅自变更举办者、名称、层次、类别,或者擅自分立、合并的;

(三)虚假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的;

(四)挪用、克扣办学经费的。

第四十八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超标准收取费用的,由价格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九条教育、劳动保障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中、、,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篇七

7月31日,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深化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广西自治区主席陈武在签约前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领导进行座谈。根据协议内容,到2018年广西将初步形成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民族地区率先初步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人社部举行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

8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暨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开营仪式。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人社部领导向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及其技术专家团队颁发了奖金,向参赛贡献单位代表颁发了纪念牌。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主持会议。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以“技能强国——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参加第41届、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选手、国内技工院校优秀学生代表以及港澳青年技能人才代表将参加夏令营活动。

教育部召开加快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座谈会

7月22日,教育部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北京召开加快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座谈会。会议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加快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意见;通报了教育部在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就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更多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研讨。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教育部召开开放大学发展座谈会

7月29日,开放大学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研讨了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基层电大现状与问题等内容,探讨了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的思路与举措。

中央财政下拨6.58亿元支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

日前,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补助资金6.58亿元,比2012年增长9.81%,主要用于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所需的学杂费、住宿费、技能鉴定费、生活补助费以及转业士官待分配期间管理教育(含培训)、医疗补助等。2010至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补助资金24.64亿元,年均增长13.06%。

教育部出台《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6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师厅[2013]5号)。《管理办法》指出,项目以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为目标,开发周期为3年(2013年-2015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具备条件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具体包括88个专业项目和12个公共项目的成果。

人社部启动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推荐工作

8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推荐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单位候选个人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60号)。本届表彰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00名全国技术能手,表扬100家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80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

职校生首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8月3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8部委和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南京开幕,职业中专学生首次参与该项比赛。

预告

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贸易行业对话活动将于11月中旬举行

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贸易行业对话活动定于2013年11月16~17日在天津举办,会议期间将举办外经贸行业指导国际贸易类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途径、职业教育国际贸易类专业校企合作成果交流、外向型区域经济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多场专题对话。

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类3项课题通过鉴定

日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13年7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由曲阜师范大学杜以德主持的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研究》,由温州大学杨彬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型组织构建与企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基于温州地区企业教育改革的实证分析》通过鉴定;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贺星岳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因成果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而免于鉴定。

机构

中国职教学会主办推进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座谈会

8月21~22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推进职业院校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座谈会在云南召开。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纪宝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出会。会上,纪宝成会长就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四点意见;王扬南副司长介绍了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云南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等作了经验交流。

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成立

7月8日,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在京举行成立大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郑树山、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宣布了“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领导机构成员,确认了33个城市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了《“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宣言》,审议通过了《“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章程》和《“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2013年工作方案》。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7月31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京举行全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到会祝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郑树山,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等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中国成教协会张昭文常务副会长、高教社苏雨恒社长代表双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成人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全媒体形态资源的研究、建设与推广,中国成教协会网络学习服务平台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成人继续教育研究等领域,通过共建合作平台、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合作。

中国革命老区职教联盟筹备会召开

7月5日,中国革命老区职业教育联盟筹备会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召开,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等来自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的高职院校参加会议。会议就组建中国革命老区职业教育联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研讨。该联盟拟搭建红色文化育人平台、红色旅游协作平台、就业创业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实现革命老区职业院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多方合作、科学发展,促进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满足革命老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学校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在西安挂牌成立

近日,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学校由陕西省戏曲学校、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和陕西省艺术学校合并而成,首批开设戏曲表演、舞蹈表演、电视节目制作、音乐表演、装饰艺术设计等5个专业,计划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人。

长春市机械制造职教集团召开2013年会

日前,长春市机械制造职业教育集团2013年年会在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召开。会上,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和双辽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长春职业技术学校与公主岭职业教育中心,吉林工贸学校与永吉县职业教育中心签署了城乡中职学校牵手合作协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课程建设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论坛活动,并举行了长春市职业教育第一家技能导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泸县建筑职业中专牵头组建泸州市酒城建筑职教集团

8月16日,由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牵头,联合3所泸州市内外高职院校、11所中职学校、1个行业协会、54家建筑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泸州市酒城建筑职教集团正式成立。泸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涛与四川省建设人才开发促进会副秘书长伍兴潮共同为酒城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揭牌。集团是泸州首家建筑职教集团,将进一步整合师资、设备、技术、信息,助推建筑产业发展,实现校企共建共赢。

企业

一汽-大众奥迪奥迪职校项目

8月22日,奥迪职业学校项目在北京奥嘉世茂奥迪城市展厅正式。一汽-大众奥迪将通过奥迪职业学校项目深入推进SGAVE项目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施。奥迪职业学校项目的培训内容包括车辆的保养和维护、发动机机械系统、管理系统、整车电子系统、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底盘系统的检测和维修技能等。参与奥迪职业学校项目,并学满课程的毕业学员,一汽-大众奥迪将联合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举行招聘活动,确保通过毕业考核的学员都能进入奥迪经销商网络工作。通过毕业考核的学员,将与奥迪经销商社会招聘渠道的员工具备同等的维修技工认证资格。

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与白城职院校企联合办学

近日,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与白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并举行白城职业技术学院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实训基地揭牌和一汽吉林冠名班授牌仪式。

广东白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与安阳职院联合建设 “航空紧急救援专项人才培训基地”

7月16日,广东白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与安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设的“航空紧急救援专项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成立。该基地首批计划招收直升机飞行员、机械师、救援人员、航空医疗人员等。

各地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出台

日前,贵州省制定出台了《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系统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根据规划,贵州将按照依托园区、校企建管、财政奖补、公共使用的思路,在贵阳市建设公共实训基地40个左右,其他市州建设5个至8个符合当地产业结构特征的公共实训基地。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设备配置和实训教学环节达到国家标准。

福建推进职业院校服务企业

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企业八项措施的通知》,要求职业院校采取到大中型企业办班、在学校为小微企业集中办班的形式,积极承担企业职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任务。文件提出,支持小微企业集聚区域的职业院校发挥实训设备、教师等资源优势,为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的小微企业提供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以及技术改造升级等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及工艺问题,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河南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要求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坚决杜绝推荐有可能危害学生生命及身心健康的任何顶岗实习劳动。

2013年吉林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

7月29日,2013年吉林省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围绕近年来开展社区教育的工作经验,结合社区教育工作情况,实施下一步工作计划的保障措施等进行了经验交流,并讨论教育为社区服务的新措施。

湖北与新疆博州政府签约对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7月30日,湖北省教育厅与新疆博州人民政府签订对口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协议。根据协议,湖北省教育厅支持湖北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与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湖北省将面向博州中职生,实施湖北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构建“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的中高职衔接体系,增强博州中职办学优势。湖北省教育厅还协调省内有关职业院校按照“一对一”“多对一”模式,对口支援博州中职重点专业。

上海今年起试点招录和培养“120”急救专科医生

日前,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招录和培养“120”急救专科医生。今年由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首批招录、培养70名定向“临床医学院前急救3年制专业专科生”,培养经费由政府“埋单”。首批临床医学(院前急救)专业采用按需培养的模式,由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和各区、县卫生局(医疗急救中心)提供需求数,招录学生采用定向培养、入学签约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经本市统一考核获得上岗资格证后,担任120急救机构院前医疗急救随车医生。

广东举办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技术指导与培训交流现场会

8月8日,广东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技术指导与培训交流现场会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会议交流学习了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的经验,为该省首批通过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取得玻璃分析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19名职工颁发了证书。

多地结合实际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

日前,宁夏下发《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意见的通知》,对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包括民办学校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三年级所有学生都给予免学费资助。具体的资金来源为,在国家免学费政策范围以内,免学费资金由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按照8∶2的比例共同承担;政策扩大部分所需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全额承担。

日前,大连市出台文件,规定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中职学生。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在原有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基础上,将免学费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正式学籍学生。免学费标准按物价部门核定的学费标准确定。

7月31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秋季起,就读公办中职的东莞户籍学生学费按照实际收费减免,就读民办中职的户籍学生学费在3500元内按实际收费减免,超出3500元部分自付。

国际

尼日利亚针对离校者建立新的职业教育中心

7月6日《大学世界新闻》报道,日前尼日利亚建立了针对青年人的新的职业教育中心,以减轻失业率日益提高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尼日利亚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为24%,青年人的整体失业率为38%左右,而且其技能不匹配现象日益扩大。为此,尼日利亚发起了一些新的职业行动,包括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职业教育中心,中心旨在把青年人培养成自主创业的手工业者,并向其提供国际认可的资格。

澳大利亚高层次职业资格收益更高

7月22日,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CVER)的报告显示,约30%获得职业资格的人在完成学习的6个月内改变了工作的职业或行业。其中,改变工作岗位但仍在相同行业工作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收入和工作地位,而具有较高层次职业资格的青年工人的流动性最强。

卢旺达启动免费职业培训项目

8月4日《新时报》报到,卢旺达国家青年理事会启动一项行动,向18~35岁的青年人提供免费职业培训,从而使其为进入地区多科技术学院作准备。行动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国家的失业水平及失业人数。

东盟国家努力发展多边职业培训合作项目

8月5日相关媒体报道,来自老挝、泰国和越南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通过了一项新的加强三方职业教育合作的项目。根据项目规定,将对来自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工作本位培训,三个国家学生的资格和技能将得到彼此的正式认可。这一项目的目的在于未来促进工人在东盟国家自由流动。

加拿大加强对土著人口技能培训

8月8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对安大略北部的技能发展和培训给予经费资助。该行动旨在对260名土著人口进行培训,为其提供在当地行业实现高质量、长期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政府将与当地的土著人口组织及地方行业合作,提供重型设备操作、钻探机操作、环境监控等工作岗位的培训。

喀麦隆通过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改善职业培训

8月12日“全非”报道,喀麦隆就业和职业培训部与全非发展机构签订一项合作协议,改善针对青年人的职业培训。这一伙伴关系旨在发展工作导向的培训,减轻青年人从培训到工作过渡的压力,其主要目标是减轻失业率,促进青年人实现体面和可持续的就业。

孟加拉强调发展职业教育

8月12日,一项由国际教育与培训政策和合作网络的研究报告显示,孟加拉的教育体系存在一些战略型缺陷,比如,公民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较少。基于此,报告建议孟加拉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从而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职业学历在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受欢迎

8月13日相关媒体报道,一项由多边银行组织开展的研究发现,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大学中最受欢迎的课程都具有明确的生涯导向。比如,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84%的学生选择学习工程、法律、医学和健康科学或IT专业。在这些国家中,企业和工程是最受欢迎的学历课程。

英国短期学徒制项目出现下降

8月15日,英国《继续教育周报》的数据显示,与之前43%的比例相比,2012~2013学年,英国8%的学徒制项目持续时间不到一年。这一比例的下降始于去年政府“学徒制最低年限要求”的颁布,这一规定指出,学徒制应该持续1~4年。对于一些短期培训项目的持续时间,英国企业、创新和技能部指出,这些短期学徒项目主要针对更有经验的工人,并包括对先前学习的认证。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篇八

关键词 UNESCO;技术和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框架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1-0011-07

一、研究背景

在职业教育领域,通过召开相关国际会议、开发和修订相关标准引导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重要工作领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2年,UNESCO就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想法》的报告。1960 年,UNESCO 第十一届大会发表了《建立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规范的报告》,建议UNESCO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规范。1962年,UNESCO第十二届大会通过《技术和职业教育建议书》,这是UNESCO第一份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规范性文件[1]。自此开始,UNESCO非常重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职业教育文件进行修订,并分别于1974年、1989年、2001年、2015年最新版的职业教育公约或建议书。UNESCO对于相关职业教育规范的修订历程,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UNESCO基本以12年或14年为一个周期对职业教育文件进行修订。而且需要强调的是,UNESCO不同时期的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与当时的国际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工作模式及其工作重心都有着密切关联。UNESCO每一次对于职业教育规范文件的修订,都经过广泛的全球范围内的讨论以及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趋势的前瞻性研究,并力图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念范围、目标、政策规划、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等方面为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设性和有针对性的建议。以目前对国际社会仍比较有影响力的1989、2001和2015年的三次修订为例,其分别以1987年、1999年和2012年在德国柏林、韩国汉城和我国上海召开的三次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的结论和会议报告为重要基础,并在会后对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研究和政策人员进行广泛咨询的基础上的。就2015年最新版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建议书》来说,在2012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上就提出,考虑到UNESCO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协定》(1989年)和《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修订建议》(2001年)的相关性和适应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发展新的或再次修订更加合乎规范的工具性文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2]。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UNESCO历次的职业教育文件都标志着经济社会变革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接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有必要将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从此出发,本研究将系统梳理目前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1989、2001和2015年UNESCO的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对其相关内容演变历程进行比较,试图明确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理念和趋势,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和趋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历次UNESCO职业教育政策内容变革特点

1989年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简称《公约》)主要从概念范围、政策规划、体系结构、教学、教师、国际合作六方面对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定[3]。2001年《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修订建议》(简称《修订建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概念范围,政策、规划和行政管理,普通教育中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进入职场的准备,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的项目内容,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继续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中的指导,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员工,国际合作[4]。2015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简称《建议书》)所涵盖的主题包括:范围,愿景和目标,政策和治理,质量和相关性,信息和指导,监测和评估,研究和知识管理,国际合作[5]。

考察三个规范性文件内容结构的变化,其中既有一些一脉相承的内容,更多可以看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拓宽及改革策略的突破与创新。这表现在这三个文件中既有一些共同强调的内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相比来看,1989和2001年的文件主要从职业教育组织实施的相关要素及其性质的角度作出具体规定,而2015年《建议书》的内容则在主题上突出了一些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强调的重要领域。

(一)职业教育概念:从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到更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关于职业教育概念范围的界定是三个规范性文件在文件之首的内容。1989年《公约》指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指各种形式和各种级别的教育过程,除普通知识外,还包括技术和有关科学的学习,以及获得与经济和社会生活部门的职业有关的实用技术、专门技能、态度和知识。2001年的《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术语,其指教育过程中除去普通教育,对于技术和相关科学的学习,获得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中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技能、态度、理解力和知识的教育过程。2015年《建议书》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概念取代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并将其范围界定为“指包括与广泛的职业领域、生产、服务和生计有关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并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可能发生在中等、中等后和高等教育阶段,并且包括可能使人得到学历资格的、基于工作的学习以及继续培训及职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还包括适合国情和当地情况的各种各样的技能发展机会。学会学习、培养识字和算术技能、通用技能和公民技能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组成部分。

从职业教育概念的演变来看,在多年的发展中,职业教育概念的范围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发展趋势,远远超出了UNESCO最初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义,如UNESCO在1952年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想法》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个人掌握并发展某一具体工作领域所需的知识、技能、理解、能力、态度和信息等,使之具有职业胜任力[6]。总体来看,在UNESCO的引导下,目前国际社会已经普遍接受了职业教育是一种广义概念的思路,即用广义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这一概念来代替技术和职业教育(TVE),正如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职业教育必须超越仅仅培养人们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其需要为青年和成年人提供工作和生活都必需的知识、工具和态度,TVET的概念不仅涵盖“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还包括更传统一些的“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事”[7]。这种广泛性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在教育形式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包括多种不同环境下通过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形式进行的多样化学习。二是在教育期限上,更加强调从终身学习的框架开展。三是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超越培养个体特定职业领域技能的理念,认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包含复杂多样的技能发展领域,这体现在2015年《建议书》深刻体现了超越培养个体特定职业领域技能的目标范畴,强调TVET要有助于为就业、职业、生计和终身学习培养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个政策领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成为个人成长和创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关键要素。四是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提出了发展全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正如UNESCO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在2012年所提出的,“TVET对于个人、经济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摆脱目前方法的限制,把TVET纳入到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扩大教育与培训对于所有社会成员的影响”[8]。

(二)职业教育目标:从明确的社会和个人并重拓展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导向

关于发展目标的表述是每个时代职业教育建议书的重点内容,并对其他部分内容具有重要影响,反映了这一时代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1989年《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应考虑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每个人的充分发展。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在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成为所有国家整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特别要:积极促进实现更高程度的民主化以及整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同时致力于开发所有个体的潜能;培养人们的科学和技术意识,使人类能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建议书》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愿景是通过增强个人、组织、企业和社区的能力以及促进就业、体面工作和终身学习,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及竞争力、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对可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总体来看,UNESCO三个文件在关于职业教育目标的表述方面,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体现在三个文件自始至终都强调职业教育同时对于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价值。但是,在这三个基本目标取向的基础上,2001年的《修订建议》和2015年的《建议书》都对这一目标进行了拓展,2001年强调了促进社会民主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2015年的目标则进一步完善,突出强调了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正如UNESCO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所提出的,我们需要发展一个新的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满足个体和社会需要,并有利于实现社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与培训目标[9]。而在向国际专家征询意见的过程中,很多国际专家也呼吁,TVET发展的作用需要有更多体现[10]。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际层面,职业教育日益被赋予更广泛的社会职能,其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也更加凸显,其不仅要强调对目前发展方式的适应性,还要进一步突出创新性和对于经济社会变革的引领性,在前瞻性的社会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如2015年《建议书》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有助于为绿色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护环境完整性所需的创新办法和技术解决方案。

(三)职业教育政策和管理:走向与经济、社会、就业等更广泛政策的协同一体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

政策规划是UNESCO职业教育文件关注的重要方面,1989、2001和2015年文件的第三大部分都是关于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这表明,积极引导世界各国制定适应性的职业教育政策是UNESCO职业教育政策的核心目标。1989年的《公约》提出,各国同意制定政策、确定战略以及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情况并在他们各自的教育系统范围内为青年人和成年人开办技术和职业教育的计划和教学大纲,以便使他们获得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使他们每个人在社会中得到个人和文化方面的充分发展。2001年《修订建议》这一部分内容的主题为“政策、规划和行政管理”,主要用五方面内容来进行具体阐述:一是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应通过政府、雇主、专业协会、行业、雇主及其代表、地方社区及非政府组织间的新型伙伴关系设计和实施。必须通过这些主体间的伙伴关系创立一个连贯的法律框架,启动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二是建立国家技术和职业教育协调机构,在国家发展议程和教育改革中突出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有效应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四是强调劳动和就业部门、非政府组织、校外教育机构、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到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中。2015年《建议书》提出,会员国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治理结构和宪法规定,制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应与广泛的政策领域相一致,包括教育、就业和政府的总体战略目标,尤其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

从三个文件关于职业教育政策的规定可以看出,1989年文件的侧重点是在教育系统的范围内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了通过多部门合作启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法律框架和战略的思路,而2015年文件则提出了制定与经济、环境等其他领域政策协同性职业教育政策的目标。这反映了国际社会日益以一种开阔的视野看待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渐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领域。正如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改革必然触及多个错综复杂的政策领域,以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制定同背景、更广泛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应更加注重那种进一步聚焦于环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发展目标之间关联的全面分析方法[11]。“强有力的TVET体系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需要综合性和包容性的国家技能战略”[12]。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更加强调从终身性、综合性、参与性的角度开展职业教育治理,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表现在1989年《公约》和2001年《修订建议》都强调职业教育的管理,而2015年《建议书》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治理的理念,并指出,在治理和监管框架方面,考虑建立或加强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吸引相关的地方利益攸关方的治理模式。促进部委间协调并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治理、管理和融资方面的技术、行政和机构能力。

(四)职业教育教学:更加突出对于学习过程和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关键技能培养、工作本位学习和传统学徒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是UNESCO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关注的重要方面。1989年的《公约》提出,各国定期检查技术与职业教育结构、教学计划与规划以及培训方法与教材,以及学校系统与职业界开展合作的形式,以使之不断适应科技进步、文化进步、适应各经济部门就业需要的变化,又可以利用教育研究和教育革新的成果,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2001年的《修订建议》用9个方面对学习过程作出了规定,其中提出,21世纪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要求学习者中心、创新性和灵活性的学习途径,包括对课程进行重新定向,把科技、环境、外语和文化、创业以及快速发展的服务业的要求考虑进来。以此为基础,建议对于理论实践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设备设施以及教学评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相比来看,2015年的《建议书》在学习过程方面,更加重视对于具体学习结果和形式的规定,其中明确提出,除了与职场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学习过程应以基础技能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环境、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该是整体性的,培养通用技能和创业技能、促进健康和工作安全、文化发展、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应促进各种形式的基于工作的学习,包括在职培训、委培、见习培训和实习。应提高基于工作的学习质量,适时辅以基于机构的学习或其他形式的学习。而且,2015年《建议书》明确提出要发展传统学徒制,包括通过吸引农村和城市地区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在小型、微型和家庭企业中提供良好的传统学徒教育。

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最本质要求。从UNESCO文件关于教学的规定可以看出,进一步实现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通用或关键技能的培养,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工作本位学习,大力推广传统学徒制,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五)职业教育体系:融通性、终身性、公平性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追求的永恒目标

除了随着时代变化内容的超越性外,UNESCO三个文件中还有很多一脉相承的内容,这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强调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衔接沟通,如1989年的《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教育计划的横向和纵向连接;2001年的《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成为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自由积极的选择,允许实现教育晋升和融通,包括在技术和职业教育范围内以及在职业和学术教育路径之间;2015年的《建议书》提出,会员国应发展各种途径,便利中等、中等后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过渡,包括灵活的招生程序和指导、学分积累和转移、得到有关当局承认和认证的教程和同等计划的互通。

第二,三个文件都强调把职业教育放到终身学习的框架下理解和实施。1989年《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在开放和灵活的结构范围内,根据终身教育的原则设计。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和为负责任公民作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应通过创立开放、灵活、补充性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指导框架,在广泛的终身教育的政策框架内实施。2015年《建议书》提出,应通过一个全面的终身学习框架来引导、认可和促进各种形式和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该框架应重视让所有年轻人和成人获得相关的工作和生活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创造更好的劳动力市场及社会成果。这深刻体现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TVET的本质是终生学习和全方位学习”[13]的理念。

第三,都重视为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学习与培训机会。1989年《公约》提出,凡是接受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个人,都不得因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原籍或社会出身……而受到歧视。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要为教育体系内部及其更广泛社区群体中人口提供最大限度的广泛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机会。2015年的《建议书》把公平和机会作为政策规划的关键主题,提出要通过改革和扩大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满足多种多样的学习和培训需求,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并特别强调,应通过减少费用负担和消除其他障碍,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使所有处境不利的群体和弱势群体,包括边缘化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人口更容易获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总体来看,注重向社会不利和弱势人口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会,努力通过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包容与和谐,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三、政策同形与差异:UNESCO政策框架下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特征

(一)在发展定位上,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呈现明显的经济导向特征

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一要求来看,我国主要还是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出发来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具有明显的经济导向特征。这与国际社会注重从个体发展及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存在一定差异。而根据国际社会的分析,新的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文件深刻体现了“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TVET”的理念和目标,其具体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提供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帮助个体实现其理想。正如2015年《建议书》所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有助于促进对人权的理解和尊重,包容和公平,性别平等,文化多样性;有助于增强终身学习和学会与人共处的意愿和能力,所有这些对于社会和经济参与以及实现持久和平、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根据 UNESCO在对2015年文件修订时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的压力仅仅需要视作人类可持续发展更为广泛关注领域的一部分,必须扩大职业教育的关注视野[14]。从这一视角出发,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在这方面,国家主席的重要批示为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他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可以作为我国未来更加全面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逻辑起点。

(二)在形式和概念上,我国更加强调正规学校形式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政策文本来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如《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在这一体系框架中,明确区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为主体的本科职业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而在上述体系框架中,除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外,主要还是以面向学龄人口为主的正规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为主。不可否认,这与我国多年来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传统密切相关。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一直强调一种大视野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理念,正如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在整个国际社会支持获得更多机会、包容和公平、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和平文化的框架下,要在“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等多种环境中向青年和成年人提供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机会”这一广泛的职业教育概念和实施形式相比,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形式和对象上还比较狭窄。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教育体系整体现代化的视野下,从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出发,积极拓宽教育期限、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发展面向不同群体的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才能从整体上增强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公民中的影响力。

(三)在发展策略上,我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政策框架

在具体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上,我国提出了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等举措,其中涉及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加强课程衔接、加强企业参与、完善经费投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将这些内容与UNESCO职业教育文件比较发现,虽然所用语言存在差异,但其中有一些共同强调的内容,这表现在重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衔接,强调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等多个方面。这表明,我国已经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很多关键特征方面形成了与国际社会一致的方向。而且从具体措施来看,我国还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如建立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我国的《决定》也把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等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决定》还提出了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要求。这在UNESCO的政策框架中是没有的,也是我国对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创新。然而,总体来看,我国还应积极借鉴UNESCO政策所倡导的社会对话、私营部门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理念,特别是其所强调的“TVET 应采用跨部门责任制,要求不同部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协调性,确保利益相关者和不同形式的TVET处于一个有效的平衡状态中。”这对于解决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各部门分立的问题,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UNESCO政策框架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愿景与趋势

2015年《建议书》提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为了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变革、扩大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建议会员国按照各国的宪法实践及治理结构采取适当的步骤,使本《建议书》的原则在其境内生效。基于我国与国际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比较,在未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有必要吸收国际前瞻性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的概念、政策、战略、治理及研究方面进行变革,以真正建成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从更加广泛视野出发,确立与经济、社会、劳动力市场政策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创新性、综合性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根据对于UNESCO职业教育政策的解读,建设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可持续发展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以一种更加一体化、注重发展的分析方法发展一种与劳动力市场、教育和环境政策以及能够共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其他相关政策相协调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战略,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国际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而根据国际社会的研究,TVET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得益于更为广泛地融入到整个国家的规划和发展进程中。可以说,TVET是国家发展的一种方式或基本工具,应以补充和促进其他经济或发展计划的方式开展。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协调或与其他部门合作后,TVET计划往往整体上更加成功[15]。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国未来也需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置于更广泛的公共政策视野下,并把其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社会包容等方面的政策相结合,从终身学习、创新性、可持续发展及公民生活幸福的视角形成更加综合性、包容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二)从大职业教育概念出发,建立更加包容、开放、融通、终身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UNESCO政策对于职业教育概念和范围的规定可以看出,把在各种环境和背景下的技能开发纳入到职业教育范围之内,建立一种大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观,是国际职业教育理念发展的基本趋势。正如2015年《建议书》提出的,应鼓励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不论是在公立和私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工作场所、家庭还是其他环境中。应通过承认和核认机制鼓励并酌情宣传非正式学习,不论是自主学习、同伴学习还是通过其他形式进行的社会学习。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也指出,2015年后需要完善和扩大TVET的概念,以便在培养特定职业所需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关键能力,同时让人们普遍了解TVET包含在多种不同环境下进行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16]。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认识到正式、公共的职业教育机构只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还要关注在不同场所、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的技能开发实践,从实质上形成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衔接,从而在根本上建设包容性、开放性、融通性、终身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提高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及开展跨学科和基于数据的研究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在内容的整体性方面,与1989年和2001年的文件相比,2015年《建议书》更加强调从对于职业教育一般发展要素的规定性转向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关键要素。特别是,质量和质量保证、与劳动力市场和职场相关是2015年《建议书》中新增加的主题。2015年的《建议书》更加强调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相关性。其中,关于质量和质量保证提出,应在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明确而可衡量的目标和标准、实施指南和反馈机制以及可广泛查阅的评估结果。关于与劳动力市场和职场相关提出,应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适时利用公开数据,并增强机构能力,以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适应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

职业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和基于数据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2015年《建议书》把研究和知识管理作为单独一部分,特别提出,应通过持续向跨学科研究投资,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基础,以便为大背景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出新的方法和认识,并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信息。

基于如上几点分析,我国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中,也应借鉴国际发展趋势,基于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推进改革创新的要求,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特征和规律,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推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才培养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关注职业教育跨学科和基于数据的政策研究,这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发展水平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6]滕B,李敏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话语演变――基于N-Vivo 的文本分析[J].教育研究,2013(1):139-147.

[2][7][11][13][16]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R].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2012 年5月13-16日。

[3]UNESCO. Convention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Z]. Adopted by the General Conference at Its Twenty-fifth Session, Paris, 10 November 1989.

[4]UENSCO,ILO.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ENSCO and ILO Recommendations[Z]. 2002.

[5]UNESCO.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VET) [Z]. ED/PLS/YLS/2016/03.

[8][9][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的 TVET――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的讲话[J].李玉静,译。职业技术教育,2012(15):38-39.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8篇《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相关文章

2021培养联系人考察意见范本精选9篇10-08

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优秀7篇】10-09

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精选10篇10-09

奖学金导师推荐意见【通用5篇】10-08

个人对公司发展的建议【优秀6篇】09-21

对领导意见和建议优秀9篇10-09

培养联系人培养考察意见精选9篇10-10

就业推荐表院系意见【优秀6篇】10-11

关于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优秀6篇10-08

给企业提意见和建议(优秀6篇)11-20

172 18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