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规培训材料(最新3篇)

2023-12-21 12:40:3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企业合规培训材料》,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企业合规培训材料范文 篇一

关键词:培训;改进;新模式;教材

作者简介:李小煜(1976-),男,河南鹤壁人,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信息中心,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51-02

电力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发电企业装机容量不断攀升,近几年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陆续投入商业运行,技术水平高、技能水平强、个人素质高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受到电力市场的青睐,人员流失已经成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在招聘和挽留高水平专业技术与技能人员的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自己现有人员或新进人员的培养,如何更高效地对人员进行培训,也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课题。

一、电厂检修人员现有培训情况

电厂检修人员构成包括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检修人员、转岗人员和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培训教材一般是专业书刊和讲义、设备说明书和发电企业编制的检修规程与规章制度。电厂检修人员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交流培训、岗位培训、仿真机培训和自学。本文就人员构成、培训教材和培训方式展开说明,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来发现现有培训工作中的不到位的方面,并运用科学方法和发展观进行应对,提升电厂检修人员培训效率。

1.电厂检修人员的构成和对于培训的不同需求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检修人员而言,他们工作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对于工艺标准和质量有比较明确的认知和把握,在熟悉工艺流程和日常工作程序后基本就可以开展工作,培训着眼点应放在对现场生产过程熟悉、工作开展程序和流程、项目专题培训以及个人技术和技能水平提升方面;对于转岗人员来说,他们对生产过程和工作业务有所了解,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稍弱,培训着眼点应该是理论培训、工艺标准和规范以及日常工作业务中的标准化操作;对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其理论基础相对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对现场系统和设备的认知偏弱、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经验,为此培训的着眼点应是现场设备布置、功能和常见故障以及解决方法,应更注重培训的层次和递进性。

2.电厂检修人员在培训中使用的教材和应用中的不足

一般来讲,电厂检修人员培训中常常使用的教材包括专业书刊、培训人员编写的讲义、发电企业编制的检修规程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等,这些教材有其先进性和独特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专业书刊的特点是专业性和理论性强,对于原理和机理知识阐述很详细,但一般与现场实际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对于具体问题和非通用性问题涉及不够;培训讲义是培训人员针对某个系统或者某个课题完成的阐述性资料,内容包括系统构成、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一般受授课时长、培训人员的经验、接受培训人员的整体素养等因素限制,细致性和全面性难以得到保障,讲义的内容也很难得到及时更新;设备说明书一般由生产厂家完成,更多反映的是通用性问题和常规问题,另外由于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度不够,在培训中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3.电厂检修人员在培训中采用的培训方式和局限性

电厂检修人员在培训工作中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交流培训、岗位培训、仿真机培训和自学等。

课堂教学是由发电企业和高校或研究机构联合举办,通过课堂授课、讨论、实际操作训练等手段,提升检修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课堂教学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提供大量信息、满足多人参加培训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具和其他教学设施、为教员与学员之间提供了较广泛的讨论空间。但由于一般课堂教学远离现场,学员对现场设备和系统的情况与故障认知感不强,也无益于学员实际操作水平的提升。

交流培训是发电企业安排检修人员到其他发电企业进行认知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通过培训熟悉同类型机组本专业工程程序和先进方法,能够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先进工作经验,但缺乏实际操作机会,深入度不够。

岗位培训是通过跟踪学习或者在合格人员监护下执行某任务,通过对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现场见习、观察专门安排事件,并在合格人员的指导下按规定方法进行培训和评价。岗位培训可以直接接触系统和现场设备,很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生产技能和先进的工作经验,目的明确、方法有效,但也存在缺乏足够理论支持和标准化作业规范等问题,同时也受到教导人员个人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限制。

随着仿真机技术的成熟,利用搭建的仿真机作为培训平台已经不再是运行人员的专利,检修人员可以通过仿真机平台掌握系统编程和维护的相关方法,但是毕竟不同于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训练方法和培训内容受限较多,缺乏深度有效推进的可能。

自学是通过对教材和讲义的学习来实现个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学习目的明确。但自学缺乏有效的支持手段,对于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把握度不高,受限于个人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二、对电厂检修人员培训新模式的探索

通过对电厂现有培训体系中的受训人员、培训教材、培训方式的分析,发现现有培训体系中存在不少问题,也说明了其中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检修人员构成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可通过改进培训管理、优化培训教材和调整培训方式来实现培训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1.改进培训管理

首先,要改进管理水平。对于培训管理而言,需要改变以往单纯“管”的思路,不再简单执行“布置任务”、“检查结果”,要更好地对培训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建立检修员工培训档案,掌握检修员工个人能力、工作经验以及参加培训的情况,并对培训档案及时进行更新。其次,根据掌握的员工相关信息,明确培训方向和步骤、制定培训计划,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培训。再次,采用问卷、口头访谈等形式了解员工的培训诉求,将他们所关心和希望掌握的内容纳入培训范畴,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更大程度上调动检修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最后,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考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或考试,检查近期培训效果,并与培训工作中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实现对培训过程和结果的严格掌控。

2.优化培训教材

在培训中,选择合适的培训教材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教材的各种利弊点,抽取各自之所长,编制符合企业、专业特点并满足现有检修人员的教材是打造新型培训模式的必然需要。新的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涵盖本专业所有设备的专业资料库、记录检修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的日常工作记录、针对专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等相关内容。新的培训教材涵盖各个层次检修人员的实际需要,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对设备的认识性学习,也对有工作经验的检修人员在工作开展时能承担技术手册的作用。

(1)涵盖本专业所有设备的专业资料库。该资料库包含设备概念、设备种类、规格、使用方法、安装工艺、质量要求、选用原则、影响设备运行的因素、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在设备概念部分主要阐述设备工作原理、结构构件、工作方式等;在设备种类部分对设备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进行说明;在规格部分,说明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参数和应用要素;在使用方法部分讲述设备的用途、使用步骤和使用中需要关注的方面;在安装部分主要阐述设备安装中的施工工艺和安装方法;质量要求部分对设备制造标准、使用中对于环境和防护等级有明确阐述;选用原则部分对设备选型、工作方式和设备性能等关键指标进行了说明;在影响设备运行的因素部分,对于设备正常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干扰以及不当操作和系统异常可能对设备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常见故障是设备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让检修人员对设备故障有直观了解;处理方法则对常见故障的处理进行标准化和规范性操作说明,让检修人员可以熟悉标准工作程序、准确把握工作过程和结果。

专业资料库的信息来源于课本教材、工作手册、检修规程和产品说明书,也可将检修人员工作过程中掌握的标准化工作过程在审核后纳入专业资料库,保持资料库的全面性和及时更新。另外,在编制专业资料库时,务必保证文字精炼、插图简明、通俗易懂,让检修人员更容易接受和更好地掌握。

(2)记录检修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的日常工作记录。该记录以表格形式出现,由工作负责人完成,对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班成员、过程分析、完成结果和过程优化方向进行记录。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将近期工作中发生频次高、排除难度大或者需持续关注的问题列入培训课题,并通过过程分析和过程优化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3)针对专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主要记录工作内容、工作中用到的技术和技能点以及工作优化方向,从参与检修工作的人员出发,对工作中所涉及的检修手段、检修效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专人对工作记录卡进行评估和修编,并将满足要求的内容归入专业资料库。同时,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也可以作为评估检修人员技术和技能水平的手段与依据,为专人专项培训计划制定积累素材。

从内容和项目来看,以专业资料库作为培训主教材,以日常工作记录和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作为专业资料库的补充来源,既保证了培训教材的全面性,又实现了对新问题、新标准、新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解决了原有培训工作中教材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3.调整培训方式

从以往培训工作得出的经验来看,任何单一的培训方式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需要针对培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合,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工作经验丰富的检修人员,加强课堂教学和交流培训,加大理论培训力度,让他们更多关注高标准、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在技术和技能方向有所提高;对于转岗人员,加强课堂教学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涉及规范工作和标准化工作内容,让他们更明确工作内容和标准;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专业院校毕业生,要加强仿真机培训和岗位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更快地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水平。另外,通过对新编教材的自我学习和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的编写,将培训和日常工作全面结合起来,从原有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以更好地发挥受训人员作为学习主体的功能定位。在培训中将教材和讲义在培训开始前一段时间内下发到参加培训人员手中,由其对培训内容进行预习,对培训内容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同时将教材和讲义中不能掌握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增强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性,以更好地实现培训的预期效果。

三、结论

在电力系统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得以应用,提升检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势在必行。在现有培训方式和培训教材不能满足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探索新型培训模式就成为发展的必然。通过改进培训管理、优化培训教材、调整培训方式,多管齐下,必然可以实现检修人员培训工作的飞跃进步。

参考文献:

[1]展锦程。电厂人员的培训方式及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01,(3).

企业合规培训材料范文 篇二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项目

1 前言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随着我国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建筑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仍会持续下去。因此,建筑企业要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其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粗放式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尤其是施工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这对维持或扩大建筑企业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2.1 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成本占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60%以上,因此做好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对提高施工过程的绩效、控制施工项目成本、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1.1 材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材料采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采购流程没有优化,就有可能导致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因此,优化整个物资材料的采购流程,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承包商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其次,企业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减少订货周期,并可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第三,企业内部须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材料能及时、准确的供应。

2.1.2 材料供应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供应的精细化管理,一般应做到:①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按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领发料,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②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保证材料消耗信息准确,从而确保施工中实际材料成本能核算准确。③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为成本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资料。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材料浪费。

2.2 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过程控制是整个管理活动中不确定因素最多、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地制定预算成本、合理的确定计划成本,并将目标细分,企业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2.2.1 建立三维目标成本责任制

所谓三维即时间维、要素维和部门维。首先,以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量,参照预算定额,分解成本计划,由此形成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根据施工进度确定月度、季度和年度成本目标;其次按照成本构成的要素,以各分部分项工程为单位分别计算工、料、机的成本;最后根据项目经理部各管理岗位的岗位细则,将目标成本分解到项目部各分管领导、部门和个人。

2.2.2 控制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利润,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因此,控制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是成本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要控制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首先要确立控制标准,以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的标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其次,要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记录,并绘制实际成本图,以工序为基本单位,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并以此来衡量控制绩效。第三,当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出现偏差时,应分析偏差程度以及对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然后对偏差进行纠正。

2.3 施工人力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的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如何对人进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3.1 项目部人员精细化管理

首先,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即包括项目管理决策层(负责从总体上把握施工项目的施工生产和成本管理)、中级管理层(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项目决策层的施工、管理决策)、劳务作业层(包括施工队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其次,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即先计算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量。最后,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

2.3.2 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

据有关资料显示,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对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则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即:①建筑企业应针对员工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编制培训计划。如对项目经理的培训,应偏重于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培训;对施工班组长、技术员等基层管理者的培训,应偏重于技术技能的培训,兼人际技能的培训。②应建立一套适合建筑企业自身特点的培训体系,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如可结合项目进行定点、定期培训,把培训和施工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培训知识面,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员工不用离开工作岗位也可以接受培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2.3.3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建立施工项目的成本考核制度,包括项目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成本管理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考核。①对目标成本完成情况的考核。②对责任成本完成情况的考核:一是由公司考核项目经理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成本计划的编制和落实情况及成本管理中贯彻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的执行情况;二是由项目经理对各个中级管理层进行考核。

在建立考核制度时,应考虑到:一是制度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对称性;二是奖惩的额度要尽可能地明确化、具体化;三是激励制度要透明化,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员工了解。

2.3.4 加大员工创新激励强度

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化与创新性的结合,因此在对人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企业应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诱导其动作动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使员工努力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一般,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制度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对称性,奖励要能够兑现,惩罚也要能兑现。②激励额度的确定性,奖惩的额度要尽可能地明确化、具体化,避免区间化。③企业制定的激励制度要公开化,要尽量让每一位员工了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很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时间损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由于精细化管理涉及的面很宽和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类型、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因此,要想在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应针对不同经营方式的工程项目,结合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运用不同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先国。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企业合规培训材料范文 篇三

关键词:铁路桥梁;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1 绪论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参与铁路桥梁工程实施各方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桥梁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也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

近凡年来,随着国际标准的推广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桥梁施工企业纷纷运用统计过程控制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工作。[1]目前我国桥梁建造的质量管理控制水平正逐步提高,但是在桥梁施工中,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行深层次研究问题,比如桥梁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与施工企业现状结合等。所以,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己成为制约我国桥梁建造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桥梁施工企业如何增强质量控制能力,如何提高和保障桥梁质量就必然成为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热点课题。

2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铁路桥梁施工应加强的方面

(1)教育和科研是提高行业水平、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达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都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建筑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从事教育和培训计划、方针的制定,专业资格的审定,建筑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等。

(2)注重专业人士的培训,对专业人士的技能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既要懂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依法能够处理工程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基础的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对建筑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水平的测试,培训的课程主要包括了建筑业的各个工种,同时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提高人员的素质保证工程质量。

(4)注重学习型建筑企业的塑造,加大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以知识更新的方式促进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5)高等学校教育对于建筑业发展的响应性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表现。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高层次技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专业教育保证,为形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才需求提供不竭源泉。

3 铁路桥梁施工质量因素控制分析

由桥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桥梁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加强质量控制,提高项目质量意识的重要性,走质量兴企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2]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设备、环境、工艺”这五大方面。因此,加强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

3.1 人的控制

人是直接参与桥梁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是被控制的对象,因此要将操作误差减小到最小化;作为因素控制的主动因素,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桥梁施工过程中人的主导作用。

造成人员操作误差的原因主要有:缺乏相关质量意识;操作时麻痹大意;违

反标准操作规定;操作技能低下、未熟练掌握技术,对工作单一所产生的厌烦情

绪等。

(1)预防和控制措施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加强劳动教育培训、职业健康教

育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人员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

激发劳动热情。

编写翔实的操作规程,加强对工序专业的培训,颁发技术操作合格证,特种

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作业。

(2)加强检验工作,增加检验频次

通过对工种间的人员调整、丰富工作经验等方法,减少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根据具体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的角度出发,全方位的控制人的使用。

(3)广泛开展小组活动,促进人力资源的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在桥梁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特殊作业人员指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人员、质检人员、试验和测量人员、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工、桥梁装吊工等特殊岗位和工种人员、特殊岗位人员桩基础作业、电焊作业,重要岗位人员,新上岗人员等的质量培训工作按如下条款办理:①特殊作业人员、特殊岗位人员按规定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且通过资格考核和鉴定认可后方可上岗;②重要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项目部或工区工程部、安质部等职能部门对特殊工艺安装、施工、操作必须按照施工工艺要求经过强制性培训后方可上岗。新进人员岗前培训项目部或工区应组织对新录用员工和特殊过程操作人员进行以质量意识、作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岗前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2 材料的控制

3.2.1材料质量控制的原则

(1)掌握c材料相关的基本知识:①熟练掌握与材料相关的质量管理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②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特性、质量控制标准和主要质量衡量指标;③了解常用材料的质量检测方式方法和对抽样的要求。

(2)材料质量控制基本要求:①材料进场时要通过检验其质量保证符合规定;②各种材料进场后妥善保管,避免发生质量变化;③材料在施工现场进行再加工必须符合相关规定;④了解主要材料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对材料的处理方法。

(3)评审选定合格的供货商,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质量要求,通过督促、帮助等方式保证供货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3.2.2 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进厂检验制度

(1)要对材料的外观、尺寸、形态、数量等进行检查。

(2)检查材料质量是否具备证明文件。

(3)检查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4)要对主要材料进行抽样监测。

(5)要对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

3.2.3 新材料的使用

新材料的使用还应当满足以下三条要求:(1)新材料应当是生产或研制单位的正规产品,其产品质量标准应达到所要求合格等级;(2)新材料在进行使用前必须事先通过实验和鉴定;(3)使用新材料,应当首先通过设计单位和桥梁施工单位认可,并办理书面认可手续。

3.2.4 常用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毫无疑问的是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3]因此,必须建立起材料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立以材料和产品为中心的材料质量责任制。把好材料质量关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材料采购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桥梁施工材料的基本性能具备特殊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及时掌握材料价格信息,招标时供货厂家的相关信息。按照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桥梁工程正常施工。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3.3 设备的控制

机械控制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加强对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项目,建立好设备关键部位的日点检制度,对桥梁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要进行重点控制。为此,要求桥梁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制度以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

采用首件检验的制度,核实设备的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构配件和设备进场后要设置材料标识牌;对于各类测量仪器,试验设备、张拉设备等,须按规定做好计量检校工作。

3.4 环境的控制

环境,指桥梁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和现场污染程度等。影响桥梁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的环境、劳动环境等。

预防与控制措施:(1)根据桥梁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桥梁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桥梁施工现场环境,尽量保持材料的堆放有序,道路的畅通,工作场所的清洁整齐,为确保桥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2)桥梁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铁路桥梁施工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有利的环境要利用好,不利的条件要考虑到,重点在于预防和防治,防治的措施一定要得力有效。

3.5 工艺的控制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预防与控制措施:(1)做好样板工作,严格按合格的样板检验。加强技术业务培训。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2)桥梁工区总工程师对工区各部室和技术人员、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3)通过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为了提高桥梁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

4 结束语

通过对各个因素在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过程中所产生影响的分析,针对桥梁施工企业应注意的题和相关环节,提出了桥梁施工企业对各因素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这几个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建忠。 项目质量管理[J].建材建筑装修,2000,16(1):6-7.

上面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企业合规培训材料》,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企业合规培训材料】相关文章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精选310-28

白求恩的事迹(通用9篇)11-16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优秀3篇)11-15

先进集体申报材料(精选4篇)09-19

年轻干部座谈会发言材料【精选5篇】10-14

个人自我剖析材料(最新3篇)11-25

新时代铁路榜样典型事迹2022(优秀6篇)10-02

感动中国劳模先进事迹(优秀5篇)10-16

先进个人推荐材料【优秀6篇】11-23

现实表现材料范文(优秀5篇)12-02

179 18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