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迹优秀3篇

2023-11-13 10:08:46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典型事迹》,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典型事迹 篇一

由专业人员设计、专业公司生产的“正规农机”,真正用在地头时,为什么不如一个个体木匠的私家打造?

进入2009年,**县农民**,已经是草坡村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在一个小范围内“小有名气”了。“**牌”农机在田野里得到大面积使用;在农民眼里,他俨然是造福乡间的大能人。

为了省气力木匠造出“种玉米机”

从根子上讲,**并没有那么神圣。他研制成的玉米播种机和玉米铲茬机,当初就是为了他自己省劲。

**今年45岁,是**县青城镇草坡村一个典型的农民:小时候调皮捣蛋,学习不好,念完7年级辍学回家务农,18岁跟舅舅学木匠手艺,一年多出师,他成了一个木匠。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做木匠则能挣不少钱。怎么能少花时间去种地,腾出空来做木匠给两个儿子多挣点钱呢?**就想了:做一种机器,能自动播种,不就省出时间来了?

青城镇位于**县东端,离邢台不远,只是比邢台地势高,这里最常种的大秋作物是玉米;**就想自己弄个种玉米机。

1996年,**开始自己琢磨、制造播种机,当年做出来一台,试了试,不能用。没做成功的**接下来怎么办呢?他采取了一个比较韬晦而从容的做法:把不能用的机器藏进家,不向别人声张,白天忙该忙的事,晚上空闲时自己一个人做改进。他不着急,但也不放弃,就这样磨。到1999年,“改进版”的播种机终于做出来了。“99版**牌种玉茭机”放进地里试了试:能用。从此,**家就用他的这个机器种玉茭了,当然,其间也根据使用情况在逐渐改进,以使其效率更高,而且,他的机器还能自动铺塑料薄膜。

造福众乡邻5年卖出约1600台

**家年年用这么个东西种玉米,种得快,一边种,还一边自动苫薄膜,这终于引起了同村和邻村人的欣羡。20*年,草坡村村民贾占斌和新庄村民李纪民非要**给他们也做一台!

不过**对此反应并不积极——他没想过靠卖机器赚钱,他只想自己省点力气来着。

但本乡本土的人,人家还这么认可你的“发明”,**又不可能不替他们做。**想出一个既保险又不得罪人的办法:**没钱,也没工夫专门做机器。谁要买,谁就先出250块钱用来买料,然后**替他做。做成了,能用,算买家的,500块钱卖给他。如果不能用,算**的,250块退给人。

**告诉记者,前两三年许多人来买机器,他都是这么做的,但没有一次做出来不能用。“好了算你的,不好算我的”的制造承诺让他的信誉度大增;到2007年,来买的人越来越多,他已经不可能再走他坚守的“业余”制造的路了。他只有雇上七八个人,成批量地购进材料,集中某段时间大量地做,才能完成“订单”。这时的“赵木匠”,再做专业农民兼木匠已经很难。自然而然的发明,自然而然的劳动分工,让他必须成为一个为更多农民造福的机械工人。

自20*年至今5年时间,**已卖出约1600台玉米播种机,购买者遍及晋中东六县,尤以**、昔阳为最。每卖一台,**都在小本本上记下买主名字和应付款项,付清钱后,在名字中间画一个道道。记者看到,在**卧室的五六个本本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道道!

今年春天,**地区进入玉米播种期后,该县的播种机市场呈现出显着的单极化格局:传统的专业卖农机的“公家摊子”县农机局所占份额极小:其所售**某公司“农哈哈”玉米播种机仅售出8台;而草坡村木匠**做的玉米播种机,市场占有趋向极大化:已卖出100多台。从**县城向东,特别是松烟镇以东的农田里,大量正在作业的播种机都出自**之手。看着路边白花花的覆膜玉米地,**告诉记者,这些地中,除过那极少数的地膜露出部分显得较窄的外,凡是那较宽的,都是他的机器种出来的!他还能数出每个村子现在共有几台他做的机器。

在新寸村,王婵锁夫妇正在使用**做的机器种玉米。王婵锁说,用**做的这个机器种玉米,垄距宽窄、铧犁深浅好操控,下籽匀,出苗齐。尤其便利的是铺膜功能。用他这个简单装置,一边播种一边就把膜盖上了,人工再压上几锹土即可。而以前人工铺地膜,种下玉米后还得好几人再折腾好几天。

平均来说,使用这种播种机种玉米,比起原来人工撒种、人工覆膜,效率提高四五倍。原来一个地方的玉米播种期要持续十几二十天,现在几天工夫就都种完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工被节省出来。

专业厂家的农机为何卖不过“木匠造”

**的播种机随处可见,而来自一些专业厂家的“正规农机”,记者在七八十公里的道路旁边田地里却只见到两三台。

买“正规农机”有国家补贴,买**的东西没补贴。为什么农民还都买赵式机器?厂家出的播种机哪点儿比不上**的?

农民们说,正规厂家的玉米播种机,一个是贵,即使补贴了也仍然贵,比**的机器贵三四倍;第二个,最主要的是这种看上去很漂亮的机器,基本上不适用,不实用。

**非常得意地告诉记者,由于他做的机器是完全依照当地农村实际需要来做的,“从公家买的机器”在适应性上根本就无法和他的机器相比!他举了几个实例:

现在厂家出的播种机,基本都是要用四轮拖拉机带的,这就是个大缺陷:**区土地形状不规整,净是“圪劳劳”、“仄愣坡”或马鞍型、凸字型的地形,四轮车挂上播种机,通长就达4米,在这些地形上,它要么跑不到,要么就是被架起来,都会导致种不上,种不上就得人工补,很麻烦。四轮车的重量重,比手扶拖拉机重得多。它把土都轧死了,很难出苗。**做机器时早就考虑了这一点,他只选择两个轮子的手扶拖拉机作动力,重量轻,跑得灵,沟沟坎坎都能到,还因价格低补贴高而用户广泛,哪一点都占了优势。

现在市场上的正规播种机,动起来速度都比较快,好像效益提高了,其实正好相反。农家出身的**很清楚老农们讲的一个道理:稳种稳种才能出齐苗。**要求手扶拖拉机以慢三挡、慢二挡的速度来带动玉米播种机,每小时仅播种1.5亩左右,但这种速度下籽匀,不会漏播,出苗率极高,效果反而比跑得快的机器好。

此外,**还观察到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农村,机器不怕简陋,真正操作起来,是越简单、越直观越好。因为这样,出了故障农民才能看到是哪里的问题。越是把机器密封起来,坏了越麻烦。**的播种机,装种子的轴和轴上做的孔,下种子的“咽喉”部位等都是暴露着的,用的人能看见玉米籽一颗一颗地种下去,心里充满了踏实感。

**还很细心地把他的机器主要部件基本都做成易拆分、易替换的。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见过某厂家产的一款农机,在钢轴上弄个槽,把轴承镶死在里面,一盘小轴承坏了,整个机子都报废。他认为农民受不起这样的损失,他要尽量延长哪怕是一个简易农机的使用寿命。让他高兴的是,就是20*年最早卖给本村的那台种玉米机,到现在也还在用着,没有坏!而他专门为颗粒大小不同的玉米种子、不同播种株距而设计制作的不同的下籽空心轴,则被有各种需求的人陆续买去,和原机器上的空心轴随意调换。**又增加了不少收入。

**的玉米播种机卖860元每台,而今年**农机局进的一款玉米播种机,刨除国家补贴30%,还要卖到2400元。农民们会怎么选择就很明显了。

农民认可不行需要证书来检验真理?

现在的政策好,农民购买农机国家都有补贴。但**造的农机尽管很受欢迎,却享受不到任何补贴。他到县里的科技和农机管理部门都打问了,人家告诉他,要补贴,得有专家认证的“证书”。而请专家来出“证书”,需要钱。

**的农机在晋中东部县份卖得“哗哗”的,在成千上万亩农田里使用了四五年了,**为此颇感自豪;但自从他去年冬天打听到证书和补贴的关系后,他才有点明白:在这里,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证书才是。农民说怎么怎么好都不管用。

今年1月份,**从**县农机局领到1万块钱。这笔钱是省财政通过省农机局拨下来的,属于农业机械科技发明资助款。但**拿到的并不是资助款的全部,**农机局还留下两万多。

典型事迹 篇二

一、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科研工作

在我校,学校领导一贯重视教育科研,并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时刻关注学校科研的发展。把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统筹安排成立科研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业务校长负责科研管理工作。

(一)教育科研纳入了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我校领导明确地将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德育建设等一起列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我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年度计划中都把教育科研作为专项重点工作来抓。在我校新的五年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把我校建设成为教师是学者型教师、学校是研究型学校。

(二)完善科研的相关制度。

为了强化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确保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发挥政策和制度的引导功能,根据上级教育科研工作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一小学科研制度》《课题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了奖惩分明。每学期开学初的科研会议明确了这一学期的工作任务。老师按照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学校给老师创设了上网学习与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订阅了教育科研刊物。供老师学习阅读。

二、学校科研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展了许多具有又有成效的工作。

(一)积极创造条件参加科研、课改培训

(1)为推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科研的培训和活动。在培训活动中,学校始终遵循“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原则。本着老师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辅导了《如何做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的特点》《什么是研究变量》等内容。这些内容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破除了老师对科研的神秘感。

(2)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带头进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培训

①对教师进行电脑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基础性培训,使全体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都能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工具;

②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主要是进行PowerPoint、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国内外多媒体制作平台使用方法的培训;

(二)加强课题建设,规范管理

对课题建设与管理是科研室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加强了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加强科研课题的规范运作。

1、各课题在立题之后,必须根据开题报告的实施步骤,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作适当调整,但必须记录原因和结果。

2、在研究过程中,所有批准立项启动研究的课题组必须活动3——4次,学校在每学期组织全校范围内的课题交流。同时注意积累有关材料,特别是个案的分析,为结题做好充分准备。学校不定期检查。

3、凡研究进行到半年之时(一般为一学期),必须向学校递交一份阶段总结。

4、县级课题在立项后,凡需作变动的,如修正研究项目名称、要对研究方向或主要内容作调整、要调换课题主持人等,均需提出书面报告,征得单位同意,经科研所同意后,方可变动。

5、监督与督促所有课题正常结题。课题结题时,注意保存全部相关资料,做到一题一档。

6、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要求老师注意积累材料,其末写出论文。

典型事迹材料 篇三

____市政协委员、____镇____村党支部书记____在今年全市“两会”上,就“农村饮水安全和饮用水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存在管网老化问题,亟待改造。”的问题同其他与会委员进行了讨论。他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政府引导、村干部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积极宣传政策,统一思想,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要结合工作实际,创新举措,降低成本优质服务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农村饮水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他的发言得到委员们的一致赞同。

________年4月出生于____村一个普通的家庭,在父辈的教育下,自幼聪明好学,乐于助人。____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独自踏上了艰苦的创业的历程……。____年,在当____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在镇党委的推荐下,在村民们的拥戴下,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当时,一听说让支书,全家人没一个同意的,说句老实话,我也打怵。可咱是党员,既然上级党委信任咱,咱就得无条件服从。并要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为啥?就为了曾在党旗下高举拳头许下的誓言。”回想起两年前被推选的一幕,____激动不已。

“摆脱落后,办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这是____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对村民们的承诺,为此他风雨无阻,埋头苦干,从一件小事实事做起,兑现着自己的诺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望着祖祖辈辈行走的土路,__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倾听群众心声,并亲自带领优秀党员代表到兰江太子塘、宜潭塘湾参观。“同样是农村,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有多么远……”回来后,____带领一班人首先对全村近5公里的主干道进行了路面硬化。在修路的那段时间里,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起早贪黑的战斗在施工现场。面对修路经费短缺的情况,他不计个人得失,先后垫资9万余元。经过两个月的备战,打通了主街道,路基、排水沟全部用砂浆块石砌好,并进行水泥硬化。为了解决500多户农民们的用水难题,他不辞辛苦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项目资金,将村里3000米渠道用水泥进行了砌护。有一次,村里7至9组的变压器坏了,他便从自己家的沙场拆了一台50千伏的变压器下来供组里长期无偿使用。现在,____村老百姓逢人就讲“走路灰尘少了,用水不用找了,____是我们的好干部。”

在____及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____村的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企业达到30多家,甜橙种植、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等遍地开花。上任伊始,为了尽快增加村民收入,他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生产发展状况、调查市场行情,帮助村民找准增收增长点。通过调查发现,农民种植____市场需求大、收入高,远远超过了其它种植物几倍,镇领导亲自抓,帮助村民推广种植800多亩。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典型事迹》,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典型事迹】相关文章

名人的事迹【最新10篇】02-28

名人的事迹材料最新10篇02-27

个人典型事迹材料【最新3篇】01-22

典型事迹材料优秀6篇01-20

优秀事迹(最新4篇)01-20

名人的事迹【最新3篇】11-16

典型事例范文(热门【优秀4篇】11-13

典型事例材料范文300字(8篇)11-13

中外名人事迹优秀7篇08-07

名人的事迹【最新7篇】08-07

179 16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