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得毕业论文(精选9篇)

2024-01-18 14:58:36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药学得毕业论文(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药学系毕业论文 篇一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 坐过严重超载的难民船,那是一种几十个人、上百人挤在一起的小木船; 为躲避日军的轰炸, 一天要跑几次防空洞, 那是一种成千上万人挤在一起、阴暗潮湿、几乎要窒息的山洞。我人生真正的启蒙教育,是在进入重庆南开中学以后, 在那里我懂得了什么是允公允能, 什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那里我参加过反内战、要民主,反饥饿、争温饱的示威游行, 还上街擦皮鞋为灾民募捐; 在那里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那里,1951年7月,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200万知识分子参军的号召, 我毅然走进了军事干部学校,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上述经历奠定了我的革命人生观――立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材, 爱国家,爱人民; 学习为本, 与人为善; 既不阿谀奉承, 奴颜媚骨,也不自甘落后, 锋芒毕露。

在军事干部学校,我被随机分配到非常陌生的军医大学药学系,不知道学什么?干什么?加之在同班同学中我的文化基础较低,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学习,但因学习勤奋,讲究方法和效率, 善于抓纲,善于归纳, 因此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记得学习最艰苦的是有机化学,而我又是课代表,压力很大, 就不断钻研,把每一类有机化合物用图表形式,综合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如此做法,将大篇大篇的文字简缩为一张图谱, 一目了然,便于理解,便于记忆; 晚自习就做小教员,辅导困难同学, 把老师的讲解用自已消化后的语言告诉同学, 既解决了大家学习中的难题, 又促进了自我学习的提高。四年学习我从不搞低效率的疲劳战, 课外活动时间或节假日总是活跃在球场上, 我认为运动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 运动可以增强体力,恢复疲劳, 还可提高思维的敏锐,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并使我终身受益。1955年7月毕业时,我是全班近六十名同学中的三名优等生(全部课目均为5分)之一。

学习工作向前看

1958年我走进了医院大门, 第一个感觉就是临床知识太缺乏,难以与医师沟通; 第二个问题就是学的俄语用不上, 图书馆内的参考文献绝大多数是英文, 俄文药学杂志仅有一种, 面对两座拦路大山,我选择了知难而进,而不是畏缩不前, 一方面认真抓好医学基础知识的补课, 从生理、病理、生化、微生物到内科学等,一门一门学习,学习中做到不耻下问, 努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这样学习既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因尝到甜头更刺激我的学习欲望, 即使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人人都不敢去图书馆,而我照去不误,成为全院点名的3个又白又专的人物之一; 另一方面抓紧一切机会学习英语,我感到没有英语这个武器,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是万万不能的,我在中学学的一点基础上,学完了陈琳教授主播的英语初级班和中级班,始终坚持做练习、背单词,背词组,平时阅读英文文献,练习翻译,把《国外医学分册》作为不见面的老师进行校对, 一方面学到许多新知识, 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翻译技巧和阅读能力;以后又参加了院办日语班学习, 开学时有六、七十人, 老师要求十分严格,每考一次就淘汰一些,经过一年半艰苦学习, 结业时仅剩八个人, 我咬紧牙关,总算坚持到最后,通过了结业考试。从此,在我的努力下,图书馆又增加了十多种日文医药杂志, 真使我受益匪浅, 因为日文杂志多系专题集中发表,图文并茂, 归纳性很强, 读完一期即可将有关专题的最新进展尽收眼底。

读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真正体会到学而知其不足,或学无止境,当我退休离开办公室时, 我写的读书卡片装了整整一麻袋。那是几十年的心血积累。当然,现在有复印机,收集资料非常快捷。

在医院工作几十年, 医院药学的各工种我均干过,调剂制剂,药检分析, 采购库房, 参加会诊等等。工作中要求做到眼勤,手勤,脑勤,经常搞点小革新,提高质量和效率。我特别重视与临床的沟通, 六十年代就创办了《临床药讯》, 定期举行科内、院内各种讲座, 积极开展与临床紧密相关的科研, 带头撰写论文等。 八十年代初,当我懂得什么是“临床药学”后, 我曾下决心用3年时间达到全军、全国先进水平, 要使海军总医院在全国、全军蓬勃发展的临床药学热潮中占有一席地位, 这个愿望终于得到实现。我和全科同志一起获得各种奖项20余个, 发表各种论文近300篇, 在院内排名仅次于实力雄厚、设备齐全的神经外科。药剂科的学术地位得到充分肯定, 我个人也获得“活字典”的美誉。

当好学科带头人

药剂科是一个既管物又管人的单位,要管好物就要先管好人, 科内未经正规培训的干部,分期分批都送出去上学;购药的回扣除上缴部分外,都用于购置计算机和装备情报资料室, 增添本科专用书刊, 注重科室的学术建设,如当时在全国药剂科订阅《Scrip》(世界药物新闻,周刊)和《Drugs》的仅此一家; 每年安排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或北京职工医学院药学系学员的实习和毕业论文, 这是相互提高的最佳方式。作为科主任决不能像有的人所言: 科主任要用大脑的右半球做学问, 用左半球去赚钱, 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科主任就应是学科带头人,就要全身心投入药学事业, 随时关注学术动态,把握最新知识,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我要求自己先做到这些再去要求他人。五十年来,我发表的文章以新、快、实著称,突出时代感和实用性, 当新的药物或新的理论苗头刚出现就紧紧跟上,其目的不是追求时髦,而是要使药学人员尽快掌握走在医师前面, 或至少与其同步,积极领导新潮流,如国际上刚出现喹诺酮的苗头时,我就发表了第一篇较全面介喹诺酮类药物的文章;此类事例还有:第一篇H2受体阻滞剂的文章; 第一篇非离子造影剂的文章; 第一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文章; 第一篇关于抗菌药的序贯疗法; 第一篇循证医学与临床药学相关的文章;第一篇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文章;第一篇作用于靶蛋白酶的抗肿瘤药的文章等, 均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带头作用, 也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在我所作的各种学术报告中, 也体现出上述特点, 即尽力追求新颖, 追求完美。记得2000年,一次应邀在西安向二百余位医师作关于“抗菌药新进展”的学术报告, 大会主持人为全国著名学者, 他在总结时说:“今天我们在一家五星级的饭店,邀请了一位五星级的专家, 作了一个五星级的报告”, 我顿时感到无比的欣慰,认为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当然,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 也是我们医院药学工作者的荣誉。

与人为善彼此双赢

五十年来,我的成长与所获成绩,都是我的师长、前辈以及同道们谆谆教导、热忱帮助的结果,我将永远感谢他们并铭刻在心里。在处事待人方面做到不卑不亢, 与人为善,能帮助者,不论其是干部,还是职工,是经理,还是医药代表均一视同仁, 诚心相待,解人之忧, 因为我本人也是在大家帮助下才有今天, 事实上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不少企业的领导或医药代表成了我的好朋友, 即使在我退休以后,或他们升了“官”,成为总监、大区经理、总经理,我们仍然是好朋友,而不是那种“人一走茶就凉”的关系。“与人为善”是我做人的准则,首先,表现在尊重别人,尽管药剂科主任权力不大,但也绝不以权压人,更不能仗势欺人;其次,要诚信相待,能办多少就说多少,不耍嘴皮子或光说不办;再次,要多出好点子,不要出馊主意,更不能挑拨离间;我坚信每个人的历史都是自己写的,而功过是非则是要由他人评价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人人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 对待有限的生命,毫无疑问首先是要珍惜生命,但更重要的是要使生命尽可能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而不要虚度年华,既然党和人民要我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我就要把毕生精力投入到这个事业之中,由不懂到懂得,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全靠自觉和勤奋, 他人是替代不了的。我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睡懒觉;平常节假日都用于我的学习、写作或外出讲课, 只有春节长假日才是我休息、玩耍的时间; 要想做成几件事,就必须尽力做到“无须扬鞭自奋蹄”。以前学习、写作累了就换体力劳动休息,如干些家务活,做饭炒菜、洗衣服, 总之不要浪费时间, 因为我从小就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 ,改革开放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也是这个道理,退休前如此, 退休后更是如此, 我认为退休只是换了战场, 并不意味着从此要躺下身子睡大觉了。我退休的第二天就有人请我主持撰写《中国进口药手册》, 我愉快地接受了此任务,一共出版3版; 与此同时,在国家非处方药办公室(当时称筹备组)的一次筹备会议上, 到会同志一致盛情推荐我参与并负责组识领导具体技术工作,考虑到这是一项国家的、开创性的工作, 虽然我也不太懂此任务的内涵, 但却是发挥我聪明才智的好机会, 仍然是像在职那样, 团结大家, 善于学习,善于工作,工作带动学习, 学习促进工作, 不断总结提高, 至今坚持干了十年,SFDA领导赞扬我们是国家非处方药分管工作的奠基者; 在学习方面,至今我是退休干部中,唯一一个仍然坚持定期去图书馆的人,遇到出差、节假日也一定要补上,我选阅的中、外必读的约20种期刊,期期不漏(阅后作暗记,否则不是重复就是漏读),始终紧跟医药发展的步伐,绝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否则, 对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读不懂,更谈不上什么与时俱进了, 毛主席诗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当然, 我也只是初步实践了一点, 回想起来还是尝到了不少甜头。

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 这对每个人都是如此,如何把握人人均等的有限生命和时间则大不相同,我的体会是合理安排,珍惜每一分钟,该干什么就专心致志干好什么,凡事都要用心去做,做学问要用心,出去玩也要专心,玩他个痛痛快快,我努力争取在同样时间内加倍产出,唯一方法就是提高效率,力争事半功倍,工作、学习、生活三不误,为此要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并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切忌凭一时热情,拖泥带水,那是什么事情也搞不好的。如我出差较多,就带上稿件或文献资料,在机场等侯时间审稿、阅读;在撰写文章或阅览文献时旁边放着轻音乐,既减轻疲劳又陶冶心情。

退休快十年了,除继续发挥余热参与国家药物分类管理工作外,利用长假日和老伴一起走出国门,看看外面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我们到过香港、澳门地区,到过新、马、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欧洲八国,南非,埃及,韩国和朝鲜,我个人还两次赴美学习考察,不仅使我们大开眼界,还学到许多知识,如每当看到电视台播放我们曾去过的地方就倍感亲切和骄傲。至于谈到学车和开车,这得先感谢党的政策好,否则是不可能的;此外,要有信心,有勇气,国外许多老头、老太太开车,国内女士开车的也不少,他们都是我的榜样,学会开车生活空间更大,也更加多彩, 当然,也实现了我从小的一个夙愿,非常高兴。

借此从医五十周年和恰逢七十寿辰之际,谈了不少心得体会,可能让人感到有报喜不报忧或自我吹嘘之嫌,恳请大家包涵。当然,也借此机会向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师长、同道以及亲朋好友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药学系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 药学;计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01-02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harmacy talents

MENG Qing-li1, LIU Zhi-gang2, LU Xiu-lian1, WU Yi-hang1, ZHOU Yi-feng1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2.The Ankang Hospital of Hangzhou Police, Hangzhou 311113,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ultiv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 "pharmacy talents. It mainly talks about how to buil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bject system, build the unique activities after class, perfect mechanism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how to build an excellent teachers' teamwork group. And all of these are the effective model for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alented men of pharmacy.

[Key words] Pharmacy; Measurement; Talents cultivation

当今世界是以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特征的时代,高等院校传统药学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与时展格格不入,从单位用人很多而关键岗位无人可用,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难题,不难看出,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究竟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校特色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开展特色药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药学专业本身是化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大多在医学院校开设,或者专门成立药科大学,起初也是专门针对医院或制药企业需求开设。近年来随着行业门类的增多,药学的培养方向也逐渐拓宽到很多领域[1],如,掌握生产全过程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熟悉市场规则的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把握医院药学发展方向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熟悉医药法规的政府监管人才的培养等。生物技术领域是近几年兴起的新领域,药学专业也有涉及,如新出现的生物制药专业方向,目前,药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多元化已成定局。此外,就业形势也是日趋严峻,全国大中专院校开设药学专业的不下三百所,而且还有日益增多的态势,药学人才供求将趋于饱和,我校的药学专业要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发展壮大起来,就是要在抓住学生基础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注重特色人才培养[2~4]。

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我校药学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特色,认真开展特色药学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到国家检测检疫行业单位(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调研,分析了行业发展前景和国家亟需检测人才的趋势,并邀请行业专家充分论证,确定本校药学专业的特色要体现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这一方向,本文将就如何开展药妆品安全检测特色药学人才培养逐一剖析。

2特色药学人才的培养

2.1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3大课程平台,课程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等3大教学类型。科学的课程体系就是要合理安排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体现特色的课程体系还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实现“平台+模块”的特色课程结构体系,具体体现在:

2.1.1公共基础课程继续原有课程不变,包括思想政治、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体育等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养成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

2.1.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按照学科门类培养,使学生得到本学科的基础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涉及化学和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保持不变,另外开设了皮肤性病学作为药学专业新方向――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向的医学基础课程。

2.1.3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既要体现本专业特点,又要坚持灵活的专业方向,追踪科学前沿和实际应用价值。除原有方向性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分析、中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不变外,另增加了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两门课程作为药学专业“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新方向课程;还增加了生物芯片技术作为生物技术前沿课程,在新药研发和疾病控制方面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

2.1.4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药妆品检验综合实验、药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4个部分,其中“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和“药妆品检验综合实验”是为了与药学专业发展方向――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保持一致。另外,为了延长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增加就业,我们将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提前在6个学期内完成,既提高了毕业实习的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避开了学生找工作高峰期,可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

2.2 增设课外教学活动模块,注重特色人才培养

课外教学活动又称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我校修订培养计划时特别增设的一个教学活动模块,要求学生必须获得所要求的最低学分,为我们开展特色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2.1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获得2个学分,其内容包括科研实践、学科竞赛、论文专利发表、学位论文、综合性创新性实践课程等。我们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当中,仅2007年就获得了校立课外科技活动项目2项,分别为《化妆品中激素类成分的快速检测》和《化妆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检测》,涉及学生15人,既结合了药妆品安全与检测的专业培养特色,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2课外社会活动模块课外社会活动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获得1个学分,其内容包括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利用寒暑假,我们组织学生赴浙大药业、云和食品药业公司和日晖药业有限公司参观熟悉工艺,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此外为了对学生进行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特色培训,还带领他们赴宁波市药检所参加实践,了解药品安全性检测知识。总之,利用课外活动开展药学特色教育,已经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药妆品安全与检测领域的竞争实力。

2.3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课程体系做到完善合理,只完成了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要想让它正常运转,发挥作用,还需要有效的管理,除了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正常管理外,我们药学系还规定,定期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讨论课程进度、学生接受程度、课外科技活动进展等问题,对药学专业特色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为培养高质量特色药学人才提供有效保证。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教育服务

鼓励本系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度,发扬传、帮、带精神,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对中年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外出学习和交流<www.huzhidao.com>机会,同时聘请知名医药企业和国家质检部门的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使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为有效开展特色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计量、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完善努力才能完成,包括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特色鲜明的课外活动模块、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总之只要管理到位、措施得力,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聂国胜,续敏。 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20-121.

[2]陈欣,江滨,史录文。在我国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的初探[J].中国药事,2007,3:208-209.

[3]龙亮。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华夏医学,2007,3:581-582.

[4]陈福民,申玲。深入开展临床药学[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00,134.

[5]李庆利,王凤杰。药学大学生近期就业态势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105-106.

[6]姚晨,祝秀香。药学本科生毕业去向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50-51.

药学毕业论文论文 篇三

用的中度和深度血液稀释,更要求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排除大量的水分,保持患者体

内液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因此利尿剂在体外循环中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甘露

醇作为一种渗透性利尿剂问世以来,在医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应用于临床的各个

领域。根据以往的文献,在体外循环转流中,甘露醇主要作用于患者的肾脏,新的

研究结果表明,甘露醇对脑、肺、心、胃肠道、红细胞及自由基、一氧化氮也有一

定的作用。本文试对近几年来甘露醇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甘露醇的药理学特点和作用机制

甘露醇为一种己六醇,分子式为CH2OH(CHOH)4CH2OH,分子量为182.17。甘露

醇可以自由从肾小球滤过,且肾小管重吸收有限,在药理学上无活性,在人体内不

代谢,也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故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过多的水

分向血浆转移,因此在临床上较大量的使用[1]。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甘露醇可以

一次性加入到预充液中,容量为预充量的5~20%,24小时用量可达0.5~3mg/kg。

Fisher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成人体外循环的预充液中加入30g甘露醇,比加入

10g的对照组在术中、术后利尿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还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甘露醇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由于为高渗溶液,故快速注入后,可使血浆容量迅

速扩张,并使动脉平均压、心排量、心率、心律、冠脉血流量、左室舒张末压增加

,外周阻力降低。同时由于有阻断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还可以直接扩张血管。少

数病人偶尔会出现类似过敏反应;主要的禁忌症为肾脏疾病出现严重的无尿、明显

的肺淤血和肺水肿、严重的脱水及颅内出血等。当患者肾功能不全、心衰及肺充血

有进一步恶化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甘露醇。

甘露醇对机体的影响

1甘露醇对肾脏的影响:

随着体外循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体外循环过程中对肾脏的损伤减小。

但若患者在术前就表现出肾功能不良,长时间的体外转流,常温下的低血压时间过

长,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症,均可引起术后肾脏的损伤,甚至导致急性肾衰。Rig

den等报道,大约5%的儿童及1~2%的成人患者在开心手术后因肾功能衰竭而需作透

析,其中有大约50~60%的患者死亡[2]。引起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是体外循环期间

长时间对肾脏低流量的灌注、术后的低心排,还包括新生儿肾脏的未发育成熟、溶

血和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等。甘露醇对肾小管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水的重吸收,也间

接抑制钠离子在近曲小管和髓袢升支的转运,髓质细胞间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使

原有的渗透压不能有效的维持,从而使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甘露

醇使肾排钙、镁和磷酸盐轻度增加。对酸中毒的病人,甘露醇可通过增加尿量排出

氢离子,纠正酸中毒。溶血是体外循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血液破坏造成游离血红蛋白的释放,以及肌肉组织缺血坏死引起肌红蛋白的释

放,造成了对肾的毒害作用[3]。甘露醇可通过独特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即使在体

外循环的低流量灌注过程中也可增加肾小管流量,起到对肾脏保护的作用。Rigde

n等学者报道在20名患儿的体外循环过程中,用0.5mg/kg可明显减少蛋白尿的产生

,并在术后迅速恢复血清肌酐的水平,没有患儿发生肾衰。甘露醇作用于缺血性损

伤的肾脏,可防止肾小球滤过率的进一步减少,并对保护线粒体的呼吸功能,线粒

体对钙离子的摄取和释放以及线粒体的钙超载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作用在细胞水平

均是为了防止细胞水肿[4]。

2甘露醇对脑的影响:

脑水肿常出现在体外循环后。重度的脑水肿会导致术后病人出现精神紊乱及意

识障碍等脑部并发症。甘露醇可以减轻脑水肿[5],减少体外循环术后神经并发症

的出现。但由于甘露醇无法透过血脑屏障,使水分自脑细胞内向细胞外液转移,故

应在小儿体外循环时要慎用,避免过量,造成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甘露醇还可使血

粘度下降和脑血管舒张,从而改善脑血流,保持了脑的自动调节作用。它产生的梯

度性的渗透作用降低了脑的容量和颅内压,使脑的灌注增加[6]。

3甘露醇对肺脏的影响:

肺功能衰竭导致通气延长和气管切开是心脏手术后死亡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

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引起,往往和吸烟有关。这类病人呼吸储备下降,甚至稍微减

少通气量就会对其生命产生威胁。肺水肿会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和肺泡-动脉血氧

梯度增加,这会进一步引起术后呼吸功能的恶化[7]。使用甘露醇可以明显减轻体

外循环后肺组织的水肿,即使对照组使用了白蛋白,肺水肿的改善仍没有实验组好

4甘露醇对心脏的影响:

当应用高渗性甘露醇时,若血浆渗透压达10mOsm时,可观察到:冠脉血流量、

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压及左室心肌收缩力都明显增加。在缺血和非

缺血发作的过程中,甘露醇都可增加冠脉的血流,并最大程度的降低缺血心肌的损

害程度和范围[8,9]。由于冠脉血流量增加与左室功能的改变不相匹配,因此可使

临近冠脉阻力降低20%,这对伴有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来说,发生的机率与范围更

广。目前,对此机制还不太清楚。甘露醇与心得安配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心衰的恢复。在术前,术中甘露醇亦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当今心脏外科领

域中GIK溶液作为一种心肌保护的方法可有效的治疗因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心功能较

差的患者。甘露醇亦被加入到GIK液中,成为心肌保护液的成分之一。在使用晶体

停跳液时,加入甘露醇或葡萄糖,均会导致心肌缺血后心功能恢复的减慢,但甘露

醇的负作用远低于葡萄糖。因为胰岛素会因葡萄糖的使用加剧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反却会减轻甘露醇的损伤作用,而且葡萄糖在体内会被代谢,而甘露醇却不会

。在心肌缺血期间,葡萄糖致使糖酵解增加,虽然这可能被认为是有益的,但由于

是刺激糖酵解和缺氧产生的ATP,而后又降解成ADP,导致细胞内酸中毒,从而致使

细胞内毒性物质的蓄积,进一步增加了细胞的损伤[10]。

5甘露醇对胃肠道的影响:

一氧化氮可以增加胃肠道的通透性[15]。一氧化氮与超氧化物阴离子发生反应

形成过氧化物亚硝酸盐阴离子,这种物质可以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形成较为有效的

氧化酶即过氧化亚硝酸。在正常体外循环过程中细胞内酸中毒会促进过氧化亚硝酸

的形成,一氧化氮会诱导胃肠道的通透性增高。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会被甘露醇降减

弱。胃肠道通透性增高的关键是胃肠道的内毒素能转移到入口或系统循环。内毒素

能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然后触发或加速整个系统对体外循环的炎性反

应。

6甘露醇对红细胞的影响:

红细胞在体外循环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携氧能力,还在于因其在体外循环

过程中由于机械破坏作用,负压吸引,预充液渗透压不当等原因导致红细胞产生破

坏,其内的血红蛋白溢出,增加肾的毒性作用[13]。有研究表明,增加血浆渗透压

,可以增加红细胞对这些因素的抵抗作用,临床证明甘露醇就有明显的效果。

7甘露醇对自由基的影响: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其原因十分复杂。且各种因素之

间又相互影响。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氧自由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的

作用。许多实验已经证明这个观点[15]。常见的自由基的4种形式为:O2,O2枺?/

FONT>H2O2,OH;它们充当着还原剂和间接氧化剂的作用[11]。维生素E、抗坏血栓

盐和甘露醇等均为抗氧化剂,其作用原理为:当心肌细胞,微静脉内皮细胞和红细

胞暴露于氧自由基时,可以明显减少作为过氧化反应底物的脂质,从而减轻对细胞

的损伤。体外循环作为一种非生理反应,无疑会影响体内诸多因子的生理活性,同

时产生对机体造成损伤的物质,包括氧自由基。有学者认为,传统的高氧状态下体

外循环会对婴幼儿心肺产生损害[13]。众所周知,体外循环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导

致氧自由基水平的增加,并且氧自由基会降低体外循环后的心肌功能。而超氧化物

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却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氧自由基对心

肌的损伤,而甘露醇会产生同样的作用[14]。

8甘露醇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一氧化氮是由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钙调蛋白相关酶中的精氨酸合成的。一氧化

氮是一种强效的的血管舒张剂,但同时它也产生非血管效应。例如:巨噬细胞产生

一氧化氮,使其参与炎性反应。在人体动脉应用甘露醇进行预处理可以明显的观察

到甘露醇有抑制血管痉挛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通过一氧化氮的活性和前列腺素介

导的。

参考文献

1李佳春主编。体外循环灌注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2RidenSP,DillonMJ,KindBF,etal.Thebeneficialeffectofmannito

lonpostoperativerenalfunctioninchildrenundergoingcardiopulmonar

ybypasssurgery.Clinnephol,1984,21:148-151.

3HeymanSN,GreenbaumR,ShinaA,etal.Myoglobinuricacuterenalfai

lureintherat:aroleforacidosis?Exphephrol,1997,5:210-216.

4SchrierRW,ArnoldPE,GordonJae,etal.Protectionofmitochondrial

functionbymannitolinischemicacuterenalfailure.AmjPhysiol,198

4,247:F365-369.

onanceimaging.AnnRCollSurgEngl,1989,71:375-380.

6FarveJB,RavussinP,ChioleroR,etal.Hypertonicsolutionsandintr

acranialpressureliquideshypertoniquesetpressionintracranienne.Sc

hweizMedWochenschr,1996,126:1635-1643.

7HloaekCC,SmediraNG,KirbyTJ,etal.Cardiopulmonarybypassforlu

ngtransplantation.Perfusion,1997,12:107-112.

8WillsonJT,CurryGC,AtkinsJM,etal.Influenceofhypertonicmanni

tolonventricularperformanceandcoronarybloodflowinpatients.Circ

ulation,1975,51:1095-1100.

9KyriakidisG.Useofmannitoltoobviatepropranolol-inducedmyocardi

aldepressioninischemiccanineheart.JpharmSci,1980,69:447-451.

10GrechED,BainesM,SteynR,etal.Evidencethatcontinuousnormoth

erinicbloodcardioplegiaoffersbettermyocardialprotectionthaninte

rmittenthypothermiccardioplegia.BrHeartJ,1995,74:517-521.

11BeckmanKB,AmesBN,etal.Thefreeradialtheoryofagingmatures.

PhysiolRev,1998,78:547-581.

12WuTW,ZengLH,WuJ,:awoodpigmentthatprotectsthr

eetypesofhumancellsinthecardiovascularsystemagainstoxyradical

damage.BiochemPharmacol,1994,47:1099-1103.

13MoritaK,IhnkenK,BuckbergGD,etal.Oxidativeinsultassociated

withhyperoxiccardiopulmonarybypassintheinfantileheartandlung.

JpnCircJ,1996,60:355-363.

14CoxDL,RileyB,ChangP,etal.Effectsofmolecularoxygen,oxidat

ion-reductionpotentialandantioxidantsuponinvitroreplicationofTr

eponemapallidumsubsp.pallidum.ApplEnvironMicrobiol,1990,56:3063

-3072.

15UnnoN,MenconiMJ,FinkMP.Nitricoxide-inducedhyperpermeability

ofhumanintestinalepithelialmonolayersisaugmentedbyinhibitionof

theamiloride-sensitiveNa+-H+antiport:potentialroleofperoxynitrou

药学毕业论文 篇四

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1]。病程超过二年以上的面瘫为晚期面瘫

[2],其治疗一直是一大难题,至今没有十分理想的方法[1~4]。

1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回顾

晚期面瘫的治疗可分为非动力性和动力性治疗二大类。

1.1非动力性治疗

是治疗晚期面瘫的传统方法,临床上较为常用,对患者静态畸形的改善效果肯

定,主要包括筋膜悬吊、真皮悬吊、组织代用品悬吊等方法[1,5]。其

中阔筋膜悬吊是非动力性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不适宜作动力性

治疗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晚期面瘫。

1.2动力性治疗

主要有肌瓣移转术、神经移转吻合术、跨面神经移植术、肌肉游离移植以及近

年开展的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术,通过手术获得面部表情动态下的对称。

1.2.1肌瓣移转术:

1908年Lexer及Eden首先将咬肌和颞肌分出肌瓣,分别移转到上、下唇及上、

下眼睑来矫正面瘫畸形。Gillies则应用颞肌及其筋膜移转治疗面瘫,效果肯定,

60年代至70年代被广泛应用[5],目前仍有使用。Anonson等[6]

于1986年开展了舌下神经袢神经肌蒂移位至面肌的临床应用。曾祥宏等[7

]利用副神经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肌瓣转位来修复面瘫。肌瓣移转术

方法较简单,凡不适宜做复杂手术的病例可采用此术式[2]。

1.2.2神经移转吻合术:

适用于损伤面神经的近中枢端无法吻合,远心端神经具备吻合条件,而且面部

表情肌无明显萎缩者[1]。Drobnik1896年最早应用副面神经吻合治疗

面瘫[1,2,5],舌下面神经吻合是由Korte1903年首先报道的

[1,5]。其它尚有采用膈神经、舌咽神经、下颌神经运动支的神经移转术

[8]。神经移转术后,面部肌肉运动是与移转神经原支配肌肉的运动相伴随

的,而且只能是一种粗大的、混合的、大块性质的运动[8],所以现在已

较少应用。

1.2.3跨面神经移植术:

由Scaramella1970年首先报道,适用于面部表情肌无明显萎缩或表情肌严重

萎缩选择Ⅱ期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术的Ⅰ期手术[1]。Alain等

[9]主张该术式分二期进行,以此来防止疤痕阻碍神经的再生。该术式的优点

在于患侧表情肌接受来自健侧面神经的再生纤维,与健侧表情肌连动,面部表情比

较自然,有整体性。

1.2.4肌肉游离移植:

Thompson[10]1971年首先应用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来治疗面瘫,手

术分二期进行,效果较满意。Thompson认为第Ⅰ期的供肌去神经支配是手术成功的

先决条件。此方法不用行血管吻合,手术简单,适用于晚期面瘫面肌已萎缩者。其

不足之处是必须依靠受区肌肉才能使供肌获得神经再支配,故应用受到了限制。

2显微外科技术在晚期面瘫治疗中的应用

2.1分二期手术的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

第Ⅰ期手术为跨面神经移植,第Ⅱ期为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肌肉移植。该方法

于1976年由Harii等[11]首先报告,其后逐步得到推广,近十余年得到

了较快的发展。1989年Terzis等[12]利用胸小肌修复面瘫。他认为胸小

肌有理想的形态,足够的体积和双重的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和胸内侧神经),可允

许面上、下部独立运动,是最为理想的供肌,最适用于小儿面瘫。曹谊林等[

13]采用相似的方法对10位晚期面瘫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后测得肌电活动,

6个月肉眼可见肌肉运动,达最好效果需一年。O’Brien等[14]与Hari

i同样也利用带血管神经的股薄肌游离移植行面瘫治疗。他认为股薄肌容易切取,

后遗症少,可以分成几个节段发挥不同功能,是较好的供肌,但术后较臃肿。Ued

a等[15]采用带神经血管的股薄肌或背阔肌游离移植治疗4~15岁的儿童

面瘫,结果移植肌肉的初次收缩时间较成人早,功能恢复也较成人好。而且患儿生

长过程中,未发现受区面部任何变形和供区的任何功能障碍,所以推荐使用肌肉游

离移植治疗儿童和年轻病人。

2.2带血管神经肌肉一期游离移植

分二期手术的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效果满意,但需分期手术,增加病人痛

苦。王炜等[16,17]1989年首次提出了超长血管神经蒂肌瓣移植一

期治疗面神经瘫痪的概念,使一期手术成为可能。手术以背阔肌作为供肌,选择其

远侧薄的节段,这样可保证有14~17cm长的神经血管蒂,称为超长蒂背阔肌节段肌

瓣移植。为使肌瓣变薄,可切除节段肌瓣部分脏层,称为节段断层肌瓣[1,

2]。该术式的解剖学依据是[18]:背阔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胸背动

脉,该动脉约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方分为内、外侧支,入肌后

再分出节段动脉,胸背神经的段神经与段动脉伴行。由于移植时蒂长要14~17cm,

因此血管蒂要从肩胛下动脉起始处切取,同时常常需将段动脉向远端肌肉内进行解

剖分离。该术式的特点[1]:(1)把二期手术改为一期完成,缩短了治疗

周期。(2)变整块肌肉移植为节段肌瓣移植,可根据需要灵活切取。(3)把不带血管

的跨面神经移植改为带血管的移植,有利于移植神经的生长和修复。(4)变全层肌

肉移植为断层肌瓣移植,使肌瓣变得更薄。该方式以后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并有所

改进[3,19,20]。江华[21]、孙百强等[22]

利用拇展肌作一期游离移植修复面瘫,也取得了成功。

2.3多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

带血管神经游离肌肉移植的肌瓣多为单神经蒂,只局限于面下2/3的表情修复

,远不能恢复表情肌的多向性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多根神经及肌肉的移

植开展了全面修复术式的研究[4,23~27]。运用的肌肉有腹直肌、

腹内斜肌以及背阔肌和前锯肌的联合移植。这些术式是利用同一肌肉的不同神经支

配,将肌肉分成二个肌瓣或二块邻近肌肉共血管蒂而神经支配不同,以此来恢复面

部不同部位的表情。其优点是多血管神经蒂,可行全面修复,但手术较复杂,创伤

较大。

应用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术后可出现自主的,较为对称、

自然的表情运动,被多数学者认为是迄今为止治疗晚期面瘫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具有其它术式所没有的优越性,是晚期面瘫治疗的发展方向。但该方法手术范围及

难度较大,必须具有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相应的设备,在基层医院较难推广。对

年老体弱不能承受该手术者不适宜。

3问题与展望

3.1表情恢复不全:因为表情肌的神经支配远较骨骼肌丰富,各部位表情肌纤

维方向都不同,其表情运动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单靠一、二块供肌是无法代替所有

的表情肌的[25]。而且神经再生时有可能发生迷路和错位,使面部协调

对称的动作受到影响。这将是今后面瘫研究的一个方向[19]。

3.2尚无理想的供肌:尽管目前使用的供肌有多种[1,16],但都或

多或少地存在着欠缺,没有完全达到理想供肌的要求[1,22],这也是

许多学者专家仍在努力的方向。

3.3移植肌肉的萎缩:主要原因是手术时缺血、创伤及吻合的神经血管不足以

支配和供养移植的肌肉等,所以有人主张采用较大的供肌[11],但又易

造成术后臃肿。相信经过不断地积累和研究,一定能找到合适比例的移植量。

3.4术式的选择:一期或二期带血管神经的肌肉游离移植,这二种术式究竟哪

种更为合理,效果更好,临床应如何选择,尚有争议。Terzis[12]认为

一期手术血管神经蒂长,神经生长速度慢于肌瓣终板的萎缩,等神经长到终板,肌

瓣已萎缩。但临床的结果并非如此,一期治疗的效果也较为满意[3,16~

19,22,25,26,28]。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由于超长

的神经蒂伴有血管供养,使移植易于成活,加速了神经愈合过程[16,28

]。(2)一期法再生神经轴突只需通过一个神经缝合处,减少了瘢痕效应对动力

源神经的量和质的不利影响[28]。(3)节段性断层肌瓣的移植是一种带

有靶器官的神经移植,此类移植能产生一类诱导神经定向生长,并营养和促进神经

生长的活性物质[2]。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这二种术式对比的基础研

究的报道。今后可以动物为模型进行全面的、基础的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术式提

供理论依据。

除了以上提到之外,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相信神经和肌肉亦可

在体外获得培养,到时即可免除供区的手术。基因技术是目前发展得最快的技术之

一,如果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来治疗面瘫,无疑会达到更完美的效果。[HT10.]

参考文献

1.王炜,主编。整形外科学(上册).第一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0

6-825

2.王炜,祁佐良,陈守正,等。面神经瘫痪外科治疗301例回顾。中华整形烧伤外科

杂志,1997,13(6):439-442

3.郝立君,夏双印,王洁,等。选择性超长神经血管蒂背阔肌跨面游离移植Ⅰ期治

疗晚期面瘫。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4,5(4):191-192

4.邬江,徐达传,钟世镇。多神经蒂的腹直肌瓣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中国

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4):252-254

5.黄渭清,李森恺,凌诒淳。晚期面瘫整形外科治疗的历史问题。中华整形烧伤外科

杂志,1998,14(1):59-61

6.AnonsonCK,etal.Preliminaryobservationsafterfacialrehabilitati

onwiththeansa

g,1986,94:302

7.曾祥宏,徐达传。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为蒂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中国临

床解剖学杂志,1992,10(4):272-273

8.周琪。神经替换术治疗面神经瘫痪。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7,21(3):

141-143

9.Alain,GangBoBo,facialnerveanastomosis

in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Apreliminaryreporton10cases

.BriJPlastSurg,1980,23:195-201

10.ThompsonN.Autogeneousfreegraftsandskeletalmuscle.Apreliminar

yexperimentalandclinicalstudy.PlastReconstrSurg,1971,48(1):11-2

3

11.HariiK,OhmoriK,ToriiS.Freegracilismuscletransplantationwit

hmicroneurovascularanastomoses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

Aprelimineryreport.PlastReconstrSurg,1976,57(2):133

:auniquemuscleforcorrectionoffacia

lpalsy.PlastReconstrSurg,1989,83(5):767-776

13.曹谊林,张涤生,王德昭,等。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胸小肌移植治疗晚期面瘫。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6(3):182-184

14.O`BrienBM,PedersonWC,KhazanchiRK,

offacialpalsywithmicrovascularfreemuscletransfer.PlastReconst

rSurg,1990,86(1):12-22

15.UedaK,HariiK,AsatoH,

combinedwithcrossfacenervegrafting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

ralysisinchildren.PlastReconstrSurg,1998,101(7):1765-1773

16.王炜,张涤生,杨川,等。跨面吻合血管神经的背阔肌移植一期治疗面神经瘫痪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9,12(3):155-157

17.王炜,张涤生,杨川,等。超长蒂节段肌瓣移植Ⅰ期治疗晚期面神经瘫痪。中华

医学杂志,1992,72(11):680-682

18.赵莉,苗华,王炜,等。背阔肌节段肌瓣移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

剖学杂志,1992,10(2):83-86

19.杨川,蔡佩佩,董佳生。带神经血管肌束移植术在晚期面瘫修复中的应用。中国

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5,9(2):84-87

20.UedaK,HariiK,YamadaA.Freeneurovascularmuscletransplantation

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usingthehypoglossalnerveasa

recipientmotorsource.PlastReconstrSurg,1994,94(6):808-817

21.江华,郭恩覃,季正伦,等。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拇展肌移植一期修复晚期面瘫

.中华外科杂志,1992,30(7):420-422

22.孙百强,金理正。带蒂拇展肌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研究。中国临床解剖

学杂志,1999,17(2):138-139

23.UedaK,HariiK,YamadaA.Freevascularizeddoublemuscletransplan

tation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PlastReconstrSurg,1995

,95(7):1288-1995

24.邬江,钟世镇,徐达传,等。前锯肌和背阔肌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3):173-175

25.祁佐良,王炜,徐达传,等。多血管神经蒂腹内斜肌瓣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中

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7,15(4):254-256

26.王庭家,徐达传,钟世镇,等。多血管神经蒂腹内斜肌瓣修复面瘫的解剖学基础

.中国临床解剖学学志,1999,17(1):22-24

27.HataY,YanoK,MatsukaK,

bytransplantationoftheneurovascularizedfreerectusabdominismuscl

e.PlastReconstrSurg,1990,86(6):1178

药学毕业论文 篇五

期起陆续有各地区的银屑病调查报告。上海(1974)调查454005人,其患病率为0.

217%;南京(1974)以函调方式调查102849人,患病率为0.28%;河南(1980)调查

105545人,为0.37%;黑龙江(1977)调查17806人。为0.84%,一般北方高于南

方。国外报告:美国患病率为0.51.5%之间,英国为1.6%。

银屑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与遗传、感染、

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经精神因素和免疫异常等有关。中医认为多由脾肺湿热

、复感风湿热邪、蕴于肌肤、致局部气血运行失畅;或因风寒外袭,营养失调,瘀

久化燥,使皮肤失其所养;或因七情内伤,气血壅滞,久郁成于瘀所致。

本病的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常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

可见到发亮的薄膜,剥去薄膜有点状出血。皮损形态不一。临床上有寻常型、脓疗

型、关节炎型和红皮病型四型。

银屑病的治疗目前大多只能达到近期效果,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传统医学采用

辨证施治的原则,均有一定的疗效。本病的治疗有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两大类。

一、银屑病的局部治疗

1蒽林(Anthralln)

它的作用机理是(1)Swanbeck等证实其能抑制DNA的合成,马圣清等证实惠林

对表皮细胞的DNA复制及分裂指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继发抑制乌氨酸脱浚酶,

经其治疗后,使银屑病患者表皮中聚胺水平恢复正常;(3)抑制葡萄糖6磷酸脱氢

酶及脂氧合酶;(4)使cGMP/cAMP比值升高,从而调节表皮细胞分裂;(5)抑制钙调

素;(6)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及免疫抑制作用。

根据恿林对银屑病和正常皮肤的透皮速率不同,Runne通过同体分侧对照观察

短时间(10.20分钟)涂高浓度(1.3%)恿林软膏的效果比24小时涂0.10.2%软

膏好,皮损消退时间比后者提高6.8天。

恿林可与皮质激素合用。Lidbrint等在用意林UVB疗法的同时,第一周每天

外用氯倍他素次,第二周隔日1次,第三周每3天1次,第四周1次,26例中18例临床

痊愈,其平均消退时间为2.5周,显著少于对照组。

2.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抑制表皮内DNA合成及有丝分裂活动的能力。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通

过调节脂皮质素(Lipocortin)和IL1来实现的。

局部外擦,1日l2次,或隔日1次,用药时要掌握用量,按身体不同部位对皮

质激素吸收多少的比例,来确定每日用量,不宜擦之过厚。

3.焦油类

能抑制DNA合成,常用的有煤焦油、松馏油、糖馏油和黑豆馏油等,浓度一般

为510%。目前仍被认为是治疗本病的良好药物。煤焦油与紫外线(360nm)联合应

用可抑制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DNA合成。因此两者合并应用,可治疗顽固性银屑

病。

4.光化学疗法

光疗有日光疗法和紫外线疗法两种,均有一定疗效。

1974年把有光活性的补骨脂素(呋喃香豆素)加上波长320400nm的长波紫外线

(UVA)照射的药物和光联合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化学疗法,也称为补骨脂素长波

紫外线疗法(PsoralenUVA,PUVA)。目前已有多种皮肤病应用此法,而银屑病则是

其中重要的一种疾病。局部疗法大多以涂敷TMP(三甲基补骨脂素)或8MOP(8甲氧

补骨脂素),然后再以UVA照射进行。银屑病的近期痊愈率在5080%之间。

国内的报告也肯定了PUVA的疗效。张国威等报告34例寻常型银屑病接受PUVA治

疗,其中23例皮损消退90%以上,采用维持疗法的缓解期为1.536个月,平均13

个月。

在应用光敏性中药代替8MOP来治疗银屑病方面,国内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

了可喜的成效。在一个多中心的研究中,以中药白芷提取物代替8MOP治疗了159例

寻常型银屑病,痊愈者达47.2%,皮损消退90%以上者达22%,两者合计为69.

2%,皮损消退70%以上者为20.8%,消退50%以上者为4.4%,治疗一个月以上

无效者(皮损消退不到50%)为5.5%,其疗效与8MOP+UVA治疗相仿,而副作用则

少得多。

总之,PUVA治疗银屑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其有效性已被确认。在银屑病的

治疗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5.其他

(1)氨甲喋吟霜

根据张国毅等报告,外用氨甲喋吟霜治疗银屑病54例(顽固性斑块型),有效率

为83.3%(对照组37.0%)、显效率48.1%(对照组9.3%)、治愈率7.4%(对照

组0),结果表明外用0.1%氨甲蝶吟霜治疗银屑病有效。

(2)喜树碱

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抑制皮损中分裂较快的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使棘层细

胞增殖减慢和角化不全消失。综合国内局部外用资料共226例,其中临床痊愈79例

(占34.96%),显效64例(占28.32%),有效44例(占19.47%),无效39例(占17

.25%)。1/3以上病例临床痊愈。局部外用时未见全身不适。但有用药部位疼痛

、皮炎、色素沉着等。

(3)维甲酸

0.0250.1%维甲酸脂外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急性和亚急性皮炎。但浓度降

低后其随之降低。且维甲酸在制剂中不稳定,故其外用治疗受限制。近年来与皮质

激素联合外用可减少刺激,提高疗效。

二、银屑病的内用药治疗

1.中医中药疗法

按简易辨证法血热型和血燥型辨证诊治

(1)血热型

治宜清热、凉血、活血或佐以散风、解毒、祛湿。常用药物有生槐花、紫草根

、赤芍、白茅根、生地、丹参、鸡血藤。

(2)血燥型

以养血润肤、活血散风。常用药物有土茯苓、鸡血藤、当归、威灵仙、生地、

蜂房。

张志礼等(1974)报告200例中171例为血热型,29例为血燥型。治疗结果:126

例痊愈,71例基本痊愈。陈桂芝(1979)报告50例,血热型36例,以凉血清热熄风败

毒为主,服以白茅根、生地、紫草、生地榆、当归、赤芍、鸡血藤、白蒺藜、金银

花、连翘、板蓝根、陈皮、甘草。血燥型14例治宜养血润燥、活血散风。服以当归

、赤白芍、川芎、鸡血藤、麦冬、首乌、胡麻仁、威灵仙、海风藤、土获苔、甘草

。人均服50例。痊愈31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1例。随访结果:半年内复发

者9例,1年内复发者13例,2年内复发者4例。丁履伸等(1980)将176例分成血热型

和血燥型治疗。前者用金银花、丹参、赤芍、紫草、防风、蝉衣、白企、槐花、柴

胡、黄苓、蚕衣。后者用土茯苓、生地、乌梢蛇、白菜藜、蜂房、白藓皮。结果:

总有效率93.7%,痊愈100例,对痊愈的69例随访15年,有43例复发。朱仁康(1

983)将236例分成血热风燥型和血虚风燥两型。前者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服以土茯

苓、山豆根、草河车、白藓皮。后者治宜滋阴养血润燥,佐以清热解毒。服以生地

、玄参、丹参、麻仁、苦参、山豆根,总有效率94%。刘玉梅(1986)将小儿银屑病

40例分为血热和血燥两型。血热型用桔梗、山豆根、甘草、连翘、丹皮、玄参、麦

冬、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白鲜皮、生地、芦根、蒲公英。血燥型上方去芦根

、大青叶、板蓝根,加黄耆、当归、茯苓。结果临床痊愈32例,显效4例,总有效

率为95%。

●活血化瘀疗法

根据《医林改错》“肌肤甲错…,血府逐瘀汤主之”。提示皮肤粗糙起鳞屑为

血癌证侯之一,可用活血化瘀方法来治疗。上海华山医院在70年代动用平肝活血方

、祛风活血方、乌梅活血方、养阴活血方等治疗银屑病有良好效果。

根据传统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风邪外侵,结聚肌体,郁久化热,热人营卫,导

致营养失调,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郁,久而血虚血瘀,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内

外合邪而发病的观点,刘承煌(1988)应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的消银散(由黄耆、

生地、当归、丹皮、红花、银花、栀子、萆解、白鲜皮、荆芥组成)治疗本病,结

果临床痊愈2例。基本痊愈20例(90%以上皮损消退),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15

例。

谈善庆等(1990)用复方丹参注射刘203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

日治疗40例,总有效率76.5%。王自彬等(1988)报告用大枣丹参片,总有效率为

91%。华山医院及扬州地区人民医院用虎杖甙治疗本病,其有效率分别为70.3%

和64%。马宽玉等(1992)报告用生地、生槐花、玄参、大青叶、紫草、乌蛇、丹参

、赤芍、丹皮、生甘草等组成的地花消银汤治疗银屑病,结果总有效率为94.3%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1978)用雷公藤片治疗100例,有效率61%,刘西珍等(1

982)报告治疗3例关节病型银屑病(其中2例伴脓疤性皮损)。2例临床痊愈,1例皮疹

大部消退,关节症状也消失或明显减轻。上海华山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

究所等用雷公藤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免疫调剂

这一类为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和制剂。

1.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

综合国内TF治疗本病,观察例数较多的上海市银屑病防治研究协作组(81例),

济南军区总医院和福州市皮肤病院(各40例),共161例总有效率为71.43%。

2.维甲酸

叶伟等(1955)报告应用近年开发的第三代维甲酸衍生物芳香维甲酸乙酯(R012

6298)成功地治疗42例,其显效率3个剂量组分别为100%,100%及90%。白玫等

(1994)报告用依曲替酯(Tigason)治疗11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结果ll例中9例治疗(

81.82%),2例好转(18.18%)总有效率为100%;有报告用依曲替酯治疗各种类

型银屑病199例,痊愈63例(占31.7%),显效93例(占46.7%),有效25例(占12.

7%),无效18例(占8.9%)。尤以脓疤型和红皮病型疗效为佳。寻常型有效率也达

91%。

3,抗肿瘤药物

江苏省工人医院皮肤科(1975)报告用氨甲喋呤(MTX)2.57.5mg口服1次/日

连续6天,停23天再服共治4例,l例原发性脓疤型和2例皮损广泛的寻常型银屑病

显效,4例均有副反应。唐鸿洲等(1975)报告,共治50例,有效率达96%。四川医

学院(1976)报告用间隙口服疗法,有效率85化。

其它有乙亚胺、争光霉素、平阳霉素、丙亚胺、羟基脲等均有好疗效,但副作

用也大。

4.环泡菌素

对银屑病有快速、显著的治疗效果。廖万清及吴绍熙等报导和综述了环抱素A

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严煜林报告口服环孢素A治疗9例银屑病小结,提示其对银

屑病有良好的疗效。

5.硫氮磺胺嘧啶

Gupta等(1989)报告用本药每天3g治疗32例斑块状银屑病共8周,均以有效率显

效。作者于1990年又报告用双盲法治疗50例慢性中度到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其中2

3例为给药组,27例为安慰组,治疗8周,观察疗效。给药组完成8周治疗者17例,

其中7例(41%)显效,皮损好转6089%,7例(41%)有效,皮损好转3059%,3例

(18%)无效。安慰组仅1例有好转,22例无变化,4例加剧。Farr等(1988)报告每

天2g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34例,有23例关节炎临床好转,占67%。

6.抗凝血药物

华法令(Warfarin)、藻酸双酪、肝素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

7.皮质激素

强的松、强的松龙等系统用药的副作用及长期用药的危险性则已是众所周知,

故以略。

8.内分泌疗法

本组大多是长效避孕药,如复方炔诺酮、氯地孕酮等。据文献报导,本组药物

使用方便,且无严重副反应,临床效果以复方炔诺酮较佳。蒋勇华(1984)报告用复

方炔诺酮、炔雌醚共治18例,临床痊愈7例,好转9例,无效2例。

9.其他

吴保昌(1994)用多烯康治疗Zumbusch型脓疤性银屑病2例均达此临床痊愈。Ke

计ler也报告了用多烯康治疗Zumbuschl型l例。

参考文献

1.刘承煌主编:《银屑病的临床和研究》上海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

1版。

2.张国毅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3):132。

3.马宽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5(3):19。

4.淡善庆,[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1):27。

5.王槐三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89;18(1):42。

6.叶伟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6):362。

7.白玫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3:134。

8.廖万清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2,21(2):77。

9.吴绍熙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0;19:91。

10.严煜林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4):199。

11.吴保昌,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4):201。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篇六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1]。

1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药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

2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概括起来,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

3.1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PC不仅涉及药物治疗(实际提供药品),而且涉及每个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光决定是否用药,而且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药师必须综合、分析信息,根据与其他服务人员交谈所获得的信息、病人情况、疾病类型和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拿出用药方案。

3.2综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3.3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PC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4]。

3.4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5]。

4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4.1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普通药师”、“临床药师”、“供应药师”、“药房药师”和“制剂药师”。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6]。(与国际接轨监管药师将从卫生系统分离,专门从事药品的检验和有关药品法规的检查与执法)

5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医院虽然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但仍停留在实验室或信息资料收集阶段,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6我国实施PC的障碍[4~6]

6.1观念上的障碍

6.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PC,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药师传统工作是面对药物,一下改为面对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应关心照顾各种医疗机构中病人的药物治疗,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6.1.5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时间不足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历、提供药物咨询、开展药物监测、建议调整和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在给药后24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人员编制限制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8%,这样原本人手就少,更无力进行费时费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员中,缺少提供PC必备的临床知识、交际能力、工作热情、自信心和业务素质。目前主要是药剂科主任和骨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稳步开展PC工作。

6.2.3工作场所有限PC工作,登记病人病历,向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收集用药信息等活动都需要在治疗病人现场,这就必须在各病区都要设有PC药师的工作场所。

6.2.4技术条件有限虽然许多自动化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启用,但严格地讲,还没有完全适合开展PC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使用,此外,目前,医院的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2.5劳动报酬得不到补偿和回报药师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规工作更多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药师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投资无法收回,难保此项工作的长久坚持下去。

6.3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医疗分属不同部门,药剂科也将药师分为制剂、调剂、临床,各司其责,互不相干,而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PC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简述电脑无纸化管理及局域网加以实现)。

6.4.2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6.5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如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科管理条例)。推行PC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简单介绍国外有关法规如医院药师拿出用药方案错误使病人残废要负法律责任,把药师的职责、任务,地位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即考察开展PC的真正价值,药师应当参与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标准,明确规定合理用药适应证、剂量和应该达到的治疗效果。

6.6行政领导方面障碍

开展业务活动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员、场所、仪器设备、活动经费的投入,PC的开展增大医院财力投入,且无法收回。当然随着法规、制度等的出台,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开展PC绝不是药师或药剂科人员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必须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首要的关键是药师下临床要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医生可能是反对药师直接干预病人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护士也会对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不适应。一个单位临床药学开展成功的,这方面障碍会大为减少。但如果一个医院的领导能充分肯定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责任,重视PC活动,对医院其它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不了解这一点就免不了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

7PC势在必行[1,4]

PC在我国虽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虽然目前尚无实施的条件,但PC已得到药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1)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2)医院传统供药模式改变;我国制药工业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加之医院药剂科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3)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头上,人们需要PC,PC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PC,理解PC,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适应PC,为在我国施行PC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营造让PC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8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许多药学领域的领导者已经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计划和实施使药房从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的转化[7]。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参考文献

高世嘉。药学发展的新阶段——药师监护。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97

唐镜波。药学监护的发展与策略。中国药房,1995,6(1):7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69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

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中国药房,1998,9(6):283~285

唐镜波。药品管供用的监督指导一体化。中国药房,1998,9(5):198~201

杨樟卫,张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药学实践杂志,1998,16(1):5~9

药学毕业论文 篇七

关键词:肾虚老年病肾精肾气

随着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以每年3.2%速度增长,今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突破1.3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我国将成为一个老年型国家。因此,加强和完善对老年病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长期以来,一直有许多医家在探讨衰老的原因与机制,并提出了100多种不同的衰老学说,众说纷云,虽各有其理,但究其根源,肾虚是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

一、肾中精气,主宰人生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人出生后,由于"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肾中精气不断充盛,促进着幼儿骨骼及智力的发育,进而化生出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天癸",男子产生精子,女子月经来潮,具备了生殖力。因此,当肾中精气充足时,精力充沛,骨坚牙固,耳目聪明,毛发润泽,二便自调,从而提高了生命质量。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逐渐转向衰退,"天癸"的生成减少直至耗竭,生殖能力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从中年而转入老年,出现骨枯髓减脑空,身矮背驼、腰酸耳鸣、齿摇发白等老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脏衰,形体皆极。由此可见,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故虞抟曰:"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失"。(<<医学正传>)

二、多脏虚损,肾衰为主

人的脏腑、经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五行生克挂钩,肾与其他脏腑紧密联系,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维持机体的平衡调节。肾阳的温煦,肾阴之化生是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与血液化生、循环,津液输布的重要保证。人到老年,肾中精气渐衰,精不足则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充,可致阴亏血少,诸脏、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使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失常而致病,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气血阴阳亏损。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正如金元许叔微曰:"肾经虚则乃至五脏六腑衰极而渐至肾"。因此肾衰是致病之本,而多脏虚损是老年人发病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观察亦表明,中老年脏腑辨证属肾虚者可高达80.4%。调查自然人群中医虚证中发现,其肾虚患病率排在首位。不仅如此,老年人肾精逐渐衰竭,真气逐渐耗散,五脏日益虚弱,各种虚损性疾病蜂至,气机衍滞,升降失司在所难免。如若再受外邪侵袭,精神刺激,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则会使脏腑功能衰退加快,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发生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一系列病理表现。导致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异常,耗伤机体的正气,加速机体的老化。临床上可见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老年性痴呆、肿瘤等疾病,有时可?共∏榉⑸蟮钠鸱?甚至酿成危重症情威胁生命。

三、补肾益精,延年祛病

人体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是肾气盛衰的演变过程。进入老年,体质状况发生显著变化,诸脏腑功能多为脆弱,表现为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易于发病,易于传变,脏腑精气易损而难复,其中以肾中精气衰少为根本。因此,对于老年病的治疗应重视护养正气,老衰久病,补虚为先",使脏腑机能振奋,体质增强。但单纯滋阴填精,不仅药之甘味,难以化成肾中精血,而且精血不生,反易成阴凝之邪伤伐元气。若纯使用壮阳之品,或获一时之效,但势必耗损精血,使虚损益甚。故必须采取补肾填精,助阳化气之法,使精生气,气生精,精气充足,从而推动脏腑功能,达到神聪形健,益寿延年之目的。

然而,老年人的特点是"五脏俱虚",因此,对于脏腑虚损的治疗既要立足于老年人肾虚精亏之全局,又要着眼于脏腑病变之局部,只有把补肾法与调养五脏相兼顾,才能更好地发挥的作用。由于肾与五脏是一种相互资生的关系,所以通过调养五脏气血,可以达到治肾之目的。

四、扶正固本,慎施戕伐

老年病以本虚为主,"两虚相搏"之机遇甚多,最易招致邪侵。老年病又以慢性、危重病症多见,脏腑功能虚弱,气化不力,血行不畅,痰湿凝滞,邪易聚而难散,出现正虚不能胜邪,虚实夹杂之证。正虚遭邪侵,邪滞更伤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邪结不祛则正气难复。但治疗之法不可与年青体壮之人同日而语,老年疾病无论何证,都难以承受攻伐。此时治疗上尤以重视正气,老年人之正气,皆刻刻固护。因损之极易,培补甚难,但不可过。一般应在扶正的基础上进行祛邪,如活血化瘀,化痰利湿,通腑泄浊等,这样有利于病邪的消除,有利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但补时必须结合老年人的体质,针对病因,审因论补,切忌滥补,最忌广络原野,以求中的的做法。治病用药以防攻邪伤正,扶正恋邪,稍有偏差,使虚者更虚,实者更实,遗祸无穷。正如<<灵枢。本神篇>>所说的要"知其气血虚实,谨而调之也。"宜缓缓调补,长期渐进,抓主要矛盾,中病辄止。有些老年慢性病也不可急于求功,认准贵在守方,切忌变法、变方过频。年迈之体,辩证要准,立法要稳,选方要精,用药要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对症下药,多可起力拢千斤的作用。

五、注重养生,延缓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称人的寿限为"天年",指出"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尚书。洪范>>亦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然人到中、老年时期,由于肾气衰退,精气内虚,出现了无法抗据的生理性衰老过程,许多老年病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进而促进衰老过程。要延缓衰老的过早到来,就要平时注重养生。盛如<<类经>>所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于精。"

1.调摄机体人体脏腑机能活动常受精神意志影响,孙思邈说:"老人之性,心恃其老,无有藉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忽有所好,即须称情。"情志过激,能引起脏腑气机逆乱而产生种种病变,因此要十分注重调神(心理卫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而有时,恬詹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凡治身者,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也"(<<类经。卷三>>)。同时要陶冶自己的性情,例如要丹青书画,习书楷字,或吟吭高歌,使精神安逸行畅,如孙思邈所云,善养性者"性即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2.动静结合动是指运动、活动,静是指休息,放松。进入中老年,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备急千金要方>>)应注意劳逸结合,尤其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肢体,流通气血,例如晨操、打拳等活动。做到以静为主,兼以运动,动静结合,使我们人体各组织细胞得以整复,延缓细胞衰老,保持肾之精气充实,却病延年。

3.适度饮食人之寿命与肾气关系密切,但肾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脾胃论>>)老年脾胃虚弱更为突出,由于胃肠功能的减退,不宜暴饮暴食,不宜偏嗜五味、生冷、肥甘之品,不宜食用不易消化的硬性食物(如油煎食品)。清。曹慈山<<老老恒言。饮食>>中说:"大饥伤脾,大饱伤气。益脾借于谷,饥则脾无以运而脾虚;气转于脾,饱则脾过于实而气滞。故先饥而食,可以给脾;食不充脾,所以养气。<<素问。生气通气论>>也云:"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4.慎应寒暑寒暑是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又是导致疾病的一大因素。人上了一定年纪后由于肾气衰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急性较差,极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更伤肾气,引发疾病。<<灵枢。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养生不逆其时,真气内守,腠理致密,邪无由伤人。"

5.补摄营养营养之补因人因时而异,孙思邈说:"四十岁以上须服补药,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即用药物补益肾之精气,延缓衰老就成了与积极保健方法相辅相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抗衰老药物除了具有治疗疾病作用外,还有针对老年人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和阴阳容易失调的特点,分别用补气益血、调补肝肾、滋阴壮阳药物以达到强身保健、益肾固精之功。值得一提的是,中药不仅可作补药,也是很好的营养食品,如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补肺健脾、固肾益精的淮山药等可做菜吃,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总之,衰老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退化过程,其根本决定于肾中精气之盛衰。近年来,对肾虚实质和中药(如人参、黄芪、鹿茸、杞子、巴戟天等)抗衰老机理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具有抑制导致衰老的“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和调节微量元素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可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敖拉哈,老年医学与保健,1999;5(2):51

2.赵伟康,中药延缓衰老的作用特点与研究途径,迈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98

3.罗仁,钟洪,疾病人群的虚症特点,辽宁中医杂志,1996;23(4):154

4.彭铭泉,中国药膳大典,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116—130

5.袁锦柏,老年医学与保健,1999;5(2):49

InvigoratingofkidneyEssencetoCureDiseaseandProlongOne’sLife.

ShengHuiFeng,MingLiang,LiHe,consultantQinLiangFu

ShanghaiSecondaryMedicalUniversity,RenJiHospital,Shanghai(200001)

药学毕业论文 篇八

展,发病率明显增多。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治疗进展做一综

述。

1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认为该病总是进展

性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

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改变活动方式、应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

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

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

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

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

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

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

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

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

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

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

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

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

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

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

)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

,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

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

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

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

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

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

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

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优点[1.2]。

2手术治疗

2.1手术指证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

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

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

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

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

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

两类。

2.2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

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

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

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

不理想[1.2]

2.3有限减压方法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

、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

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

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

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

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

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

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

,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

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

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

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

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

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

%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

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

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例两平面解

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

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

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植骨融合问题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

。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

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

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

,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

骨融合术[1、2、6~11]

2.4.1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

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

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

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

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

,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和C

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

,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

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

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

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

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

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

[1]。

2.4.3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

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

切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

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小关节去除过多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

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

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

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

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脊柱内固定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

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

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

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

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

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手术疗效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

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

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

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

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

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

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

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

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

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

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

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

症状[1]。

2.7.2其他因素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

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

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

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

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3结论

尽管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解剖异常、临床症状和自然发展过程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许多治疗方法的科学性仍未得到充分的证实。理疗、药物治疗和硬膜外激素

封闭的疗效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

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

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非手术治

疗对大多数病人减轻症状仍是有效的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相关的自然发展过程仍需

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其方法仍需要改进,以提高对其相关的自然发展过程的认识

近年来,倾向有限减压的术式,以保留脊椎后部稳定成份,降低短期并发症,

但是,由于狭窄复发和邻面狭窄的发展,产生远期失败率却较高。对腰椎管狭

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和滑脱时,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减压术后同时行融合术

是妥当的。减压后行椎弓根短阶段固定,可提高融合率,避免了长范围固定。最好

的方法是选择对病人有利的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这仍是有待继续研

究的课题。

作者简介:张功林(1954-),男,甘肃人,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显微外科,脊柱

内固定,电话:(0931)8975286

参考文献:

〔1〕SpivakJM.Degenerativelumberspinalstenosis[J].JBoneJoint

Surg(Am),1998,80(7):1053~1066.

〔2〕GarfinST,HerkowttzHN,MirkovicS.Spinalstenosis[J].JBoneJo

intSurg(Am),1999,81(4):572~586.

〔3〕DeenHG,ZimmermanRS,LyonsMK,

leranceonthetreadmillinpatientswithsymptomaticlumbarspinalste

nosis:ausefulindicatororfunctionalstatusandsurgicaloutcome[J]

.JNeurosurg,1995,83:27~30.

〔4〕RydevikBL,CohenDB,KostuikJP.Spineepiduralsteroidsforpatie

ntswithlumbarspinalstenosis[J].Spine,1997,22:2313~2317.

〔5〕SandersonPL,GettyCJ.Long-termresultsofpartialundercutting

facetectomyforlumbarlateralrecessstenosis[J].Spine,1996,21:1352

~1356.

〔6〕McCullochJA.Microdecompressionanduninstrumentedsinglelevel

fusionforspinalcanalstenosiswithdegenerativespondylolisthesis[J

].Spine,1998,23(20):2243~2252.

〔7〕SatoK,KikuchiS.Clinicalanalysisoftwo-levelcompressionoft

hecaudaequinaandthenerverootsinlumbarspinalcanalstenosis[J]

.Spine,1997,22:1898~1904.

〔8〕FischgrundJS,MackayM,HerkowitzHN,etal.Degenerativelumbarsp

ondylolisthesiswithspinalstenosis:Aprospective,randomizedstudycom

paringarthrodesiswithandwithoutinstrumentation[J].Spine,1997,22:

2807~2812.

〔9〕FoxMW,OnofrioBM,HanssenAD.Clinicaloutcomesandradiological

instabilityfollowingdecompressivelumbarlaminectomyfordegenerative

spinestenosis:Acomparisonofpatientsundergoingconcomitantarthrod

esisversusdecompressionalone[J].JNeurosurg,1996,85:793~802.

〔10〕McCullochJA.Posterolateraluninstrumentedlumbarfusion:Asoft

tissueenvelopetechnique[J].Spine,1997,22:397~422.

〔11〕GrobD,JumkeT,DvorakJ.Degenerativelumberspinalstenosis:Dec

ompressionwithandwithoutarthrodesis[J].JBoneJointSurg(Am),1995

,77:1036~1041.

〔12〕AirakssinenO,HernoA,TurunenV.Surgicaloutcomeif438patient

streatedsurgicallyforlumbarspinalstenosis[J].Spine,1997,22:227

8~2282.

〔13〕KatzJN,LipsonSJ,BrickGW,etal.Clinicalcorrelatesofpatient

satisfactionfollowinglaminectomyfor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

osis[J].Spine,1995,20:1155~1160.

〔14〕AtlasSJ,DeyoRA,KellerRB.TheMainelumbarspinestudy,partⅢ.

1-yearoutcomesofsurgicalandnonsurgicalmanagementoflumbarspinal

stenosis[J].Spine,1996,21:1787~1795.

〔15〕KatzJN,LipsonSJ,LewRA,etal.Lumbarlaminectomyaloneorwit

hinstrumentedornon-instrumentedarthrodesisdegenertivelumbarspin

alstenosis.Patientselection,costs,andsurgicaloutcomes[J].Spine,19

97,22:1123-1131.

〔16〕PostacchiniF.Managementoflumbarspinalstenosis[J].JBone

JointSurg(Br),1996,75:154~164

〔17〕WhitecloudTS,DavisJM,OlivePM.Operativetreatmentofthedege

neratedsegmentadjacenttoalumbarfusion[J].Spine,1994,19:531~536

.

〔18〕FrazierDD,LipsonSJ,FosselAH,etal.Associationsbetweenspina

ldeformityandoutcomesafterdecompressionforspinalstenosis[J].S

pine,1997,22:2025~2029

〔19〕KatzJN,LipsonSJ,ChangLC,etal.Sevento10yearsoutcomeofd

ecompressivesurgeryfordegenerativelumbarstenosis[J].Spine,1996,2

1:92-98.

〔20〕HernoA,AiraksinenO,SaariT,etal.Surgicalresultsoflumbars

药学毕业论文论文 篇九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对其它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今年伊始,教育部和财政部以教高2007年1号文件,正式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共20条,是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目的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2号文件第9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过去05年1号文件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上升到“高度重视”,可见重视的程度显著增强。探讨新时期普通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也已成为高教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工科专业面临的、共同关注的问题。两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一、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提出的“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部提倡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相吻合的。但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缺少足够的亮点来支撑,例如: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就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冲突。

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最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加之有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不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如何,造成了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2.招生规模与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矛盾。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设计经费不足,试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不少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感受工程设计实践的机会,在设计中很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

3.学生重视不够。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其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能否有创新,能否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取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能否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对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整合的新专业,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在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3]-[7],结合淮海工学院实际,建立了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安排。

由于药厂的特殊性,制剂车间为洁净区,非生产人员不能进入,学生很难进入制剂车间实习,只能参观非洁净区车间,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加上学生又要提前落实就业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毕业环节教学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对毕业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和顺序的调整,在时间上,将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调整到第8学期进行,与就业相结合,待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车间实习,提高了实习的针对性,达到良好实习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第8学期调整为7~8学期,拉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但学时数不变,学生在第7学期利用原来的实习时间进行查阅资料,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方案,写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在第8学期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工作交叉进行,避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学习与就业两不误,达到“双赢”。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我们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教师科研课题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教师拿出部分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经费问题。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两年来,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确立了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的修改和编写。我们通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把关;教师通过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书面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了解课题的国外研究趋势及动向,通过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始终在监控情况下运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2-123.

[3]朱世斌。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9.15,(3):7-8.

[4]马凤余,彭代银,王键。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1.20,(4):16-18.

[5]余国琮。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增刊):17-19.

[6]柴诚敬。面向21世纪,加快制药工程新专业建设步伐[J].化工高等教育,2002,1:5-8.

[7]柴诚敬。高等制药人才应具备的素质[N].中国医药报,1999.5.11,(7).

【药学得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药学毕业论文10篇03-25

药学优秀毕业论文(精选9篇)03-12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优秀3篇】02-19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02-07

药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5篇】01-12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通用4篇)11-05

药学毕业论文(优秀3篇)11-05

药学毕业生论文【最新10篇】09-12

药学系毕业论文最新5篇07-02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精选7篇)06-07

178 20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