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阅读理解附答案【优秀9篇】

2022-12-14 23:50:11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8分)虎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9篇《《口技》阅读理解附答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口技》阅读答案 篇一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①: 宾客意少舒②: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 曳屋许许声④几欲先走:

【小题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D.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小题4】文章结尾“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用?(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松弛或伸展(2)夹杂(3)拉(4)跑、逃跑

【小题2】D

【小题3】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小题4】不能删。①突出了表演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②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舒:今义,舒服;古义,舒展、松弛等。(2)间:今义,中间;古义,夹杂。(3)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曳“的意思为”拉“。(4)走:今义,一种动作;古义,跑、逃跑。

【小题2】试题分析:A、扳,通“攀”。B、火,同“伙”。C、坐,同“座”。D、无通假字。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虽是即使的意思,指是指出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有时在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语序、省略成份等。

【小题4】试题分析: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口技》阅读答案 篇二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写宾客听表演后反应的语句是

阅读答案: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按什么顺序写的?

阅读答案:文章以口技的表演为线索,按照口技表演的发展顺序(或者时间顺序)

3、选段①②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阅读答案:。1口技表演前3.2口技表演内容

4、写出深夜一家人又睡到醒的句子。

阅读答案: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5、写出由醒到入睡的句子。

阅读答案: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6、文段①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是否可以省略,为什么?

阅读答案:不能,因为本文正是通过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几种简单的工具透露和衬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出神入化的技艺;

《口技》阅读答案 篇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题目。(15分)

口 技(节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2分)

中间: 曳屋: 许许声: 几欲:

【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2分)A.曳屋许许声 B.不能名其一处 C.奋袖出臂 D.群响毕绝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4】指出下面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怎样?(3分)

【小题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你对全文有何感受?(4分)

答案

【小题1】略(见课文下注释)

【小题1】A.拉 B.说出C.扬起,举起D.都,全

【小题1】略。见教师用书。

【小题1】夸张、顶真。作用是突出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小题1】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在内容上深化主题,有力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之“善”。感受意对即可。

解析【小题1】对文言文字词的读音要针对性掌握。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常见修辞,明确各种修辞的作用。

【小题1】文句或文段的作用常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

《口技》阅读答案 篇四

牛玉亮住在北京市西城区煤市街湿井胡同的一个大杂院内,21平方米的小屋,朴素的摆设,身上穿的仍是24年前在前门商厦买的裤子。屋檐下玉鸟婉转低吟,牛玉亮时不时与其“对鸣”,令人感觉一派美好。

牛玉亮每天早上6点起床,起床后,雷打不动地骑自行车到民族文化宫东门外的小山丘上练功。78岁的他仍然“禽鸟百兽一身带,真假难辨惊满堂”,一口气承受60秒的气量。《百鸟争鸣》《纺棉花》等传统节目,每每获得满堂彩。

牛玉亮的老家在北京东郊朝阳区的高碑店村,父亲是卖小金鱼儿的。那时的高碑店村,通惠河河水清亮,池塘边蛙鸣鸟叫,他小时候就爱学这些叫声。

1956年,牛玉亮拜上海杂技团口技表演艺术家周志成为师,并深得师叔孙泰培养。“师父看我长得精神,牙齿也好,特别满意。为什么要看牙齿呢?牙齿是口技的挡风墙,学鸟鸣,牙齿漏风不行。”牛玉亮至今仍有一口健康的牙齿,为了保护牙齿,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作息十分有规律。

在他看来,口技演员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1958年,牛玉亮在芜湖演出,在出早功时发现山上有座庙,庙顶上有只黄莺的叫声特别好听。牛玉亮就跟着这只黄莺学鸟鸣,刚开始时黄莺因为害怕而不发声。随着牛玉亮模仿的声音越来越像,黄莺也和他对鸣起来。“这只黄莺是我的‘鸟老师’,整整教了我8天,每天早上它都会准时落在庙前的树上等我。第9天我离开时,看见它还在那里等我,心里特别难受。”

在牛玉亮看来,口技表演讲究“声有韵,韵传神,神化艺,艺有情”,绝不仅仅是模仿声音。“60多年的从艺经验告诉我,学口技第一要真,就是要有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基本功、真实的知识;第二要准,就是声音要到位;最后要美,用声音把生活的美好展现在舞台上。”

谈到口技的历史,牛玉亮如数家珍。近代的口技代表人物是“百鸟张”张昆山,在老北京天桥上,张昆山的《百鸟争鸣》曾是一绝。“百鸟张”之后,就是牛玉亮的师爷尹士林。20世纪30年代,尹士林把口技变成了视听艺术,打破了以往“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的表演方式,走出了八尺屏障,走上了舞台。新中国成立初期,牛玉亮的师父和师叔通过巧妙运用麦克风,实现了用口技模仿汽车、火车、飞机、大炮等的声音,扩大了口技的模仿范围。

20xx年,口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xx年,牛玉亮担起了传承人的担子,也开创了口技“循环运气法”和“循环发声法”,为口技表演开发出了大量气源和声域。

牛玉亮介绍说,口技之难一在先天,二在后天。口技发声要用到口、齿、唇、舌、喉、前腭、后腭、软腭、小舌,这些缺一不可,一般人不用来发音的器官都要用来发音,这需要一定的天赋。除了天赋还要靠刻苦的训练。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病痛也时常找上身来,半年里经受了两次手术的他心里唯一惦念的就是不能让口技失传。牛玉亮招收了13位徒弟,“练口技辛苦,家庭条件好的孩子都不愿学这个,他们大都没有固定工作,收入全凭不定期的表演,而演出一多就保障不了学习时间。”

现实让牛玉亮有强烈的紧迫感。“还有太多东西没有教给他们,我着急啊!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把所有的技艺教给徒弟,让口技永远传承下去!”20xx年3月份,他陆续写了32年的《中国口技》一书终于出版,为徒弟们,也为社会留下了一部权威的口技教学材料。

为引起更多关注,也为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牛玉亮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级非遗口技展演”中,展演于20xx年7月6日、7日在天桥剧场进行。一个月的准备时间,13位来自不同省市的徒弟被召唤回来,师徒吃住都在一起,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牛玉亮精心指导徒弟们排练,在创新上“大做文章”。他创作了不少新节目,像口技情景剧、口技民俗舞蹈、口技小乐队、口技沙画表演等。在一个名为“草原情”的口技节目中,牛玉亮的徒弟们同时模仿苍鹰、百灵、牛、羊、马等动物的'几十种叫声,并与马头琴和呼麦结合起来,听罢让人感动落泪。

“让更多的人热爱口技,让这门延续两千多年的艺术传承下去,这是我永远的心愿。对我来说,口技比生命还重要。”牛玉亮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牛玉亮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起床后,雷打不动地骑自行车到小山丘上练功,他不吸烟不喝酒,作息十分有规律,表现了他良好的生活习惯。

B.牛玉亮在芜湖演出,在出早功时听到一只黄莺的叫声特别好听,就跟着这只黄莺学鸟鸣,表现了热爱生活,认真向大自然学习的精神。

C.牛玉亮经受了两次手术后,心里唯一惦念的就是让口技艺术代代相传,于是出版了《中国口技》这部权威的口技教学材料。

D.牛玉亮和师父、师叔通过巧妙运用麦克风,模仿汽车、火车、飞机、大炮等的声音,表现了师徒们在口技艺术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精神。

E.徒弟们在《草原情》中将苍鹰、百灵、牛、羊、马等动物的叫声与马头琴和呼麦结合起来,让听众感动落泪,表现了牛玉亮艺术创新的成功。

(2)牛玉亮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本文是怎样介绍口技大师牛玉亮的事迹的?请简要回答。(6分)

(4)作为一名口技大师,牛玉亮的成功必有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表现了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分析不全面,还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传承口技艺术的精神。C项,“于是……教学材料”错,文中说“20xx年3月份,他陆续写了32年的《中国口技》出版”。D项,“牛玉亮和师父、师叔通过巧妙运用……”分析不当,原文说“牛玉亮的师父和师叔通过巧妙运用……”。

(2)①生活俭朴。他住在21平方米的小屋内,穿着24年前买的裤子。②口技表演水平超群拔类。他表演的口技节目,每每获得满堂彩。③平易近人。他和徒弟们吃住在一起,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可抓住文中有关牛玉亮的描写进行归纳。住在21平方米的小屋内,穿着24年前买的裤子等,可以归纳出“生活俭朴”;表演口技节目,每每获得满堂彩,可以归纳出“口技表演水平超群拔类”;和徒弟们吃住在一起,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可以归纳出“平易近人”。

(3) ①大量引用牛玉亮的语言,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世界。②运用第三人称介绍传主的事迹,不受时空限制,把事迹介绍得有条有理。(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可从语言特点、人称运用等方面考虑作答。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考虑,用牛玉亮本人的语言,便于直接展示传主精神世界;从人称的角度考虑,运用第三人称,便于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事迹介绍得有条有理。

(4) ①从小爱好蛙鸣鸟叫,对口技有着浓厚的兴趣。②训练刻苦,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到小山丘上练功。③得到名师培养,他拜口技表演艺术家周志成为师,并深得师叔孙泰培养。④在艺术上有求真求美的强烈愿望。⑤在艺术上不断创新。他精心指导徒弟们排练,在创新上“大做文章”,创作了不少新节目。 (8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进行总结。如牛玉亮从小爱好蛙鸣鸟叫,对口技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早上到小山丘上练功,雷打不动;拜口技表演艺术家周志成为师,深得师叔孙泰培养;在艺术上有求真求美的强烈愿望并不断创新。

《口技》阅读答案 篇五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 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一 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酌声起,妇拍儿亦浙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会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_________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徽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只写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也可以结尾,为什么要再写一遍道具(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会:适逢,正赶上。②绝:消失,停止。

2、①宾客们心情稍稍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

3、B

4、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5、答案:从文章结构上来看,是首尾呼应;从内容上来说,是从道具的十分简单来反衬口技艺人表演技艺的精湛和高超。

6、示例:一张巧嘴乱真假

(意思对即可)

《口技》阅读答案 篇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②两儿齐哭。③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⑤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加粗字。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______________

(2)曳()屋许许声 曳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们全都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挥着衣袖,伸出手臂,两腿直抖,几乎打算提前走掉。

B.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改变脸色,离开座位,张开衣袖,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的样子,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跑走。

C.客人们全都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直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D.客人们没有一个不脸色煞白,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抖得站不稳,好几次准备提前退场。

3.用文章的原句回答问题。

(1)从“忽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四日之家突遭变故,气氛骤然变化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由内景转为外景,表现人们惊恐万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接着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纷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描写声响的复杂,赞美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文中第③④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第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并且通过听众以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从描写了口技表演者技巧的精妙绝伦。

参考答案:

1.(1)jiān、夹杂;(2)yè、拉

2.C

3.(1)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2)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3)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排比、双重否定、侧面

《口技》阅读答案 篇七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课内语段阅读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

犬吠____几欲先走____

2.释词

间____奋____俄而____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2.表明口技不是靠其它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其目的,全在于赞美表演者技艺之高。 3.全文紧扣表演的“善”,既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正面突出口技表演的“善”,又用众宾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善”;既有作者简要的评论,画龙点睛地赞美口技表演的“善”;又有意味深长的开头与结尾以道具的简单来反衬口技表演的“善”。

1、①fèi ②jī

2、①夹杂 ②扬起,举起 ③一会儿 ④哆嗦的样子 3.①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②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③又夹。

4、“变色离席”是写神态,“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所以不矛盾。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6、……泼水声‖……名其一处也‖……几欲先走。第一层写口技表演,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作者的议论;第三层是宾客的反应,是侧面描写

《口技》阅读答案 篇八

文言文阅读。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下列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不知木兰是女郎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儿含乳啼声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举世闻名

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众宾团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粗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1)不一会儿,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儿子睡觉的声音也渐渐的停止了。

(2)忽然有一个人大叫:“起火了。”丈夫起来大叫,接着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叫。

4.写听众的反映。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5.突出了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口技》阅读答案 篇九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满坐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横线上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擅长。②通座,座位。③夹杂。④跑 。

2、略

3、不能。这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9篇《《口技》阅读理解附答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口技》阅读理解附答案】相关文章

口技阅读答案优秀7篇04-23

口技阅读答案(精选3篇)03-09

口技阅读理解附答案10篇04-23

《口技》阅读答案参考优秀7篇04-17

《口技》阅读附答案精选5篇03-23

文言文《口技》阅读及答案(通用8篇)03-07

《口技》阅读答案(最新3篇)02-07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180 2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