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优秀10篇】

2022-11-12 06:22:20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优秀10篇】》由壶知道为您提供,希望可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方面,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念奴娇·赤壁怀古 篇一

【作者】苏轼【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注释 篇三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⒃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篇四

这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中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旧址时所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就非常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奔腾汹涌;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超凡脱俗,超越古今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哪里,从古至今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首诗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苏轼自有妙招,他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这句话在文中作用极大,既与词题相符合,又为下半段缅怀周公瑾埋下了伏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广阔壮丽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展现于不同感觉的浓墨重彩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胆战心惊、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一下子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成就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半段写周瑜作了铺垫。上半段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欣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是为了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呼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穿戴兵戎,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苏轼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却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自己深感羞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转到悲伤,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词中江山壮丽和英雄伟业这样完美的结合,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丑化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而《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贬低周瑜,把周瑜丑化成一个狭隘嫉妒的小人,是严重违背历史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拓展:《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五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注释 篇六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念奴娇·赤壁怀古 篇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篇八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译文 篇九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诸葛亮)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篇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相关文章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04-1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赏析【8篇03-30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优秀8篇)02-04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4篇01-18

高中念奴娇原文通用8篇01-18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简介(精选3篇)01-12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最新312-31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赏析优秀912-18

《念奴娇·赤壁怀古》古诗词原文赏析(最12-05

《念奴娇赤壁怀古》文言文原文和译文通10-14

180 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