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戴望舒原文及赏析(优秀2篇)

2022-10-28 03:56:22

《夕阳下戴望舒原文及赏析(优秀2篇)》由壶知道为您提供,希望可以在【夕阳下】写作方面,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篇一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戴望舒等。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他的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他的《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赏析: 篇二

这首《夕阳下》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描写的是一个寂寞者的形象。诗歌中的“我”即为主要意像,“晚云”、“溪水”等等即为氛围意象,无疑是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现出主意像在这样的`氛围中的情怀。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诗人,更何况是生于锦绣江南的戴望舒。对爱的渴望,对人事的本能疑虑,使青年诗人的每一行间都充满着一种或柔情或忧虑的调子——在他人看来或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在戴望舒的自身却确乎是真实可感的。

诗的前两句具象描绘——“晚云在暮天上撒锦,溪水在残日里流金”,很显然是李清照那首怀旧伤今的名词《永遇乐》头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碧”的化用,李词接下来是一设问:“人在何处?”《夕阳下》的诗句仿佛是这个设问的某种回答:“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像山间古树的寂寞的幽灵。” 首节即把全诗那种凄凉冷戚的基调确立。尤其是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显得太过凄苦悲凉。随后的两节,回到对凄清的具象环境的刻画。先是远山以哭泣来哀悼白天的结束,与之对举的是落叶以飞舞来欢迎即将到来的暗夜,然后是荒冢,幽深地、神秘地含着多少迷人的故事,连老树枝头的蝙蝠都着了迷,它们“缠绵琐细”地谈论着,顺着晚间泛起的水雾向“我”传来,仿佛“我”的思绪也被引向了那荒冢中的故事。 最后一节回到主人公“我”这里来,当幽深的黑夜从天边袭卷而来,“我”(我的思绪)并未被黑暗吞没,“我”还独守着寂寞,一种说不上是忧愁,亦说不上是欢快的寂寞。通读完全诗,最敲击人心灵的字眼是“寂寞”。这世上,有的人为“寂寞”忧愁;有的人为“寂寞”欢乐;而诗人仿佛是用一种非常感性的视角在享受“寂寞”,又用一种理性的思索在品味“寂寞”,这是面对寂寞的个性超脱。幽夜偷偷地从天末归来这两句最为典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2篇《夕阳下戴望舒原文及赏析》,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夕阳下戴望舒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夕阳下戴望舒原文及赏析5篇04-26

夕阳下戴望舒原文及赏析【优秀3篇】02-14

夕阳下戴望舒原文及赏析【通用2篇】10-06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180 16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