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优秀11篇】

2024-04-26 12:09:25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壶知道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优秀11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语文小石潭记 篇一

一、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

二、重点、难点:

1、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新课讲授:

1.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当权派同流合污。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a潭记》《钴a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2.文言字词注音:

卷石(quán)参差(cēncī)寂寥(liáo)摇缀(zhuì)隶(lì)

悄怆(qiǎochuàng)m尔(chù)倘(yǐ)(kān)

翕忽(xī)幽邃(suì)坻(chí)

3.朗读课文:

4.文言词语总结: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倘唬(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5.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玉、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越响声,(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看到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岩石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和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到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而又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的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没有别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就题字离去。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6.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水尤清洌)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指明了小石潭的方位。小丘,即前一篇游记《钴a潭西小丘记》中说的小丘,是小石潭方位的参照物。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水声悦耳,引动了作者的好奇,当然要去看个究竟。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是寻到小石潭的经过。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后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设下伏笔。水尤清洌,循声而来,直写潭水,极其自然。尤字,是拿它与前篇的钴a潭相比。

第二层(全石以为底到本段结尾)写小石潭的概貌。全石以为底,着意突出了一个石字,又暗含了一个小字。近岸,卷石底以出形成坻、屿、、岩,真是造化奇特,令人感到神妙无比,再抬头环顾潭的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在轻风中参差披拂的景象,不仅使人感到小石潭的神奇,而且深感它的秀美。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石潭中的游鱼和潭的水源。也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洌,又暗示了石潭之小。空游无所依也贴切地描绘了鱼儿的动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写静态,m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动态。从这动静交错的描写中作者刻意抒写了鱼儿的欢乐,似与游者相乐。人迹罕至,幽深寂静的环境,竟透出如此盎然生意,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短短的几十个字,把物态、物情、感受全写出来了。

第二层(第3段)写潭的水源。潭西南而望写水源方向。抬头远望,这一层是由近及远地写。斗折蛇行,北斗横陈,静态,蛇行蜿蜒,动态。明灭可见,写远望那溪流时隐时现的景观。其岸势犬牙差互,用几个字扩展一笔,写出了溪流的岸势。而溪水来路迷离扑朔不可知其源,更使人感到又有一层神秘。文句虽短,但韵味隽永。

以上两幅图画,一幅是潭的近景,一幅是潭的远景,写得都极为真切。

第三部分(第4段)写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照应了开头的隔篁竹,又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深深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感情,反映了当时很压抑的心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写了他离开小石潭的原由。这一句是曲笔;并非是作者的游兴已尽,实在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不能不赶快离开这儿了。从这层意思上,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深沉的痛苦。

7.问题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①游鱼的倘徊欢及m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②小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倘徊欢和m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8.小结: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初二语文小石潭记 篇二

【走进作者】

柳宗元(773年-8),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原文及翻译】

①【全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②【翻译】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本文导航1、首页2、重点字词3、重点句子4、文章梳理、思想5、练习题

【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坻:水中高地。屿:小岛。: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倘徊欢倘唬捍舸舻难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本文导航1、首页2、重点字词3、重点句子4、文章梳理、思想5、练习题

【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本文导航1、首页2、重点字词3、重点句子4、文章梳理、思想5、练习题

【文章梳理】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答: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答: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m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中心思想】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本文导航1、首页2、重点字词3、重点句子4、文章梳理、思想5、练习题

【课堂检测】

1、该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唐朝著名__________。

2、注音:

篁洌()翕()邃()坻()

3、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__________;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A、闻:隔篁竹,闻水声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犬牙差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依:)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初二语文小石潭记 篇三

初二语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小石潭记》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过。

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7.乐:玩乐。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认为。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3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的艺术手法

《小石潭记》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小石潭记》练习题 篇四

《小石潭记》练习题精选

《小石潭记》学案

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一、基础知识

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⑵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⑵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⑵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7.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8、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9、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景物描写逼真,说一说作者描写游鱼和潭水抓住了什么特点?

11、这篇文章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第四段的景物写得幽深凄清,也与作者贬官后那种孤寂凄凉抑郁的。心情一致。 是找出文中一例其他的情景交融的写法,试做分析。

四、拓展延伸。

1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五、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六、达标测试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篇五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2.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1.D

2.C

3.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4.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初二语文小石潭记 篇六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坻chí 屿yǔ

kān yí然 翕xī忽 幽邃su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卷石底以出 卷:翻卷。

(3)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 斗:象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

(6)不可久居 居:停留。

(7)隶而从者 隶:随从。

(8)m尔远逝 m尔:忽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 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m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段背记知识

默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一段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篇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

篁(huáng) 佩(pèi) 洌(liè) 坻( chí )

屿( yǔ ) 佁(yǐ) 翕( xī ) 邃( suì)

寥( liáo )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kān)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 看见 ⑵隔篁竹 竹林

⑶如鸣佩环 好像 ⑷心乐之 以……为乐

⑸水尤清洌 格外 清澈

⑹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动词 而 ,表承接,不译

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翠蔓:翠绿的茎蔓 蒙:覆盖 络:缠绕 摇:摇动 缀:连结

⑻参差披拂 高低不平⑼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大概 左右

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向下 映

⑾佁然不动 呆呆的样子 ⑿俶尔远逝 忽然

⒀似与游者相乐 嬉戏,逗乐 ⒁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⒂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寒:使……寒

悄怆:忧伤的样子 幽: 幽静 邃: 深远

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 凄清,冷清 停留 副词,就 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 连词,表顺承,不译 离开

⒅隶而从者 随从 跟随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全唐文》,作者_柳宗元_,字__子厚__,唐代__河东 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 四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全石以为底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俶尔远逝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鱼_,实为写__水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抒情、议论,是属于 散文 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③、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C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C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 /可 百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 竹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听见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游览的先后顺序。 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特点:清、澄。写法: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好处: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似与游者相乐”。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凄清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进行赏析?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将此诗句融入其中更好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8、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幽静_特点,写出了自己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的感受。

1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__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21、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游鱼、清澈的水

22、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乐、悲(由乐到悲)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2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九、对比阅读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悄怆幽邃(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A.乃记之而去 而伯乐不常有

B.盖竹柏影也 盖一癞蛤蟆也

C.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乃记之而去 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如鸣佩环 ”。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

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共同情感: 被贬官后的悲苦孤寂

更多相关文章共享:

1、小石潭记艺术手法

2、小石潭记的教学反思

3、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小石潭就的写作特色

5、《小石潭记》原文与翻译

6、《小石潭记》中考阅读

《小石潭记》练习题 篇八

《小石潭记》练习题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心乐之(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⑤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⑧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下列加粗的词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B.皆着空游无所依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其岸势犬牙差互

5、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____。

②作者被贬为____________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____________。

③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④文中用____________写溪流的形状;用____________写溪水的情态;用____________写岸势。

6、翻译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

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6、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7、本文在第2自然段写了潭中小鱼的哪些景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象?

8、《与朱元思书》中有几个句子描写的景象与本文所描写的清水和鱼儿的景象十分相近,你能默写出来吗?

9、“小丘”在小石潭的哪个方向? ( )

A、西面 B、东面 C、南面 D、北面

10、文中哪句话最能证明小石潭“水尤清冽”?

11、作者在描写小石潭中景物时,有近观,有远望。近观时写了哪些景物?

12、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中的气氛,又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凄苦的心境的一句话是:

参考答案:

一、1.D chù 2、B(大约有一百来条)

3、①作响 ②对……感到高兴 ③表示对数量的估计④映 ⑤忽然 ⑥深 ⑦凄清,冷清

⑧或现或隐

4、B

5、①《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唐 文学家 ②永州 《永州八记》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清冽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6、(1)(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3)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久留,就题字离去。

二、1、柳宗元 子厚 唐 韩愈 唐宋八大家

2、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3、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 写水。

4、略

5、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6、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写了鱼的动态和静态景象,既紧承上文进一步突出了“水尤清冽”,又通过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的主观感受,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这种淡淡的喜悦,又与后文“凄神寒骨”的感受形成反衬,从而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哀怨的心境。

8、水皆飘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9、B

10、皆若空游无所依

11、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篇九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该文选自,作者,唐朝著名。

2、注音:

篁洌()翕()邃()坻()

3、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A、闻:隔篁竹,闻水声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犬牙差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依:)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幽邃:)

⑸隶而从者(隶:)

6、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8、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却又无处不在写。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0、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

⑵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11、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写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二.阅读理解、分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②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15、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似与游者相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柳河东集》;柳宗元;文学家

2、(huang2)(lie4)( xi1)(sui4)(chi2 )

3、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4、B

5、⑴向西⑵凭借,依靠⑶像狗的牙齿那样⑷寂静得使人忧伤⑸跟随

6、愉悦;抑郁忧伤

7、潭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

8、游鱼、阳光、影子、水、水

9、CFG

10、玉制的装饰品;环绕;清澈;凄清;大约;可以,能

11、日光……不动;俶尔……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2、D

二、

13、①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②(游鱼)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4、①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②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意近即可)

15、①“鸣佩环”比喻“水声”的嘹亮。②“空”,意为空中,比喻水的透明度。③不是比喻,“似”表示作者的猜想。

16、一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二段:写潭的水源。三段:写潭四周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17、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篇十

关于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然不动

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

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B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D尔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篇十一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略

3.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4、(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5、C

6、B

二、

1.略 2.C 3、略 4、略

5、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略

10、D

【初二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合家欢乐家庭范文(精选6篇)10-22

儿童大脑急转弯10到12岁经典8篇10-21

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最新5篇)10-04

180 23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