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论文【最新10篇】

2024-03-25 12:13:5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壶知道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风险管理论文【最新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风险管理论文 篇一

一、货运险理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货运险理赔工作,对外部来说,是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合同承诺,必须提供的经济补偿行为;对内部来说,是保险公司做好赔付、以尽可能少的赔款支出获取企业利润的经营行为。此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保险人理应重视理赔工作,理赔人员更应兢兢业业做好理赔工作。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当前的货运险理赔工作中存在着下述问题。

(一)错赔。“错赔”是指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本不该赔偿给被保险人而错误地给予赔偿的行为。其表现形式有:1.易损易破货物出险后,对保险合同中已约定的途耗或免赔率,保险业务人员在赔款理算时应扣除而未扣除;2.对货损把握不准,其货价计算是否应包含增值税、运杂费,被保险人未发生相应的增值税、运杂费损失而给予赔款;3.保险公司向未取得被保险人授权委托书的人支付赔款。

如,温州某经营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了全年货物运输预约保险,货价的确定方式是货价含增值税。xxxx年5月12日,温州某经营公司将ABS树脂473T(货价355.7万元)、聚丙烯185T(货价102.77万元),交由浙宁581号船从温州运往广东汕头。下午4时,浙宁581号船途经洞头县境鸽尾礁海面发生触礁,致使全船货物沉没。温州某经营公司即向保险公司提出货物受损536.41万元的索赔要求。

此次受损失的ABS树脂355.7万元和聚丙烯102.77万元,合计458.47万元,是温州某经营公司的转手卖出价;加17%的增值税额77.94万元,总计为536.41万元。

从预约保险协议来看,货价的确定方式是货价含增值税,温州某经营公司从保险公司得到77.94万元的增值税额赔偿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保险公司如果支付这部分增值税赔款,笔者认为就属于“错赔”案件。因为温州某经营公司购进这批货物时产生有增值税的进项税额,而这批货物如果顺利运到广东汕头送达收货人仓库,收到货款,才能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而该批货物在运输途中已发生灭失,不可能产生销项税额。从表面看,此批货物受损,会导致其相应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无法收回的经济损失。然而,实际是其原产生的进项税额,可以在投保企业的连续经营中得到抵扣。投保企业不会因这批货物的受损而导致增值税额的损失。

(二)惜赔。“惜赔”是指保险人对保险合同应负的责任范围、赔偿限额的大小等,作出不赔偿或不足额赔偿的决定,以小于被保险人的实际经济损失赔偿赔款的行为。其表现形式有:1.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未约定途耗或免赔率,出险后保险人才认为易损易破物品应有合理的途耗或免赔率,便在赔款理算时予以扣除;2.保险业务人员对疑难责任的认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该赔而不赔;3.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责任涵盖的范围不明确,发生损害事故后,保险人拒绝承担本该承担的赔偿责任。

如,某玻璃经销商店向保险公司投保公路货运综合保险,20片汽车挡风玻璃的保险金额为启运地货价40000元加运杂费2000元,系足额投保。保单上启运地为济南,目的地为杭州,未提及途耗。启运后的第二天,装载汽车挡风玻璃的汽车发生翻车事故,导致运送的汽车挡风玻璃全部破碎。某玻璃经销商店即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受理后,认为玻璃属于易损易破物品,本应有合理的途耗,通常是5%的途耗率,在赔款理算时就将42000元赔款扣除2000元。

笔者认为:此案例是典型的惜赔案件。保险合同是保险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既然保险单上未约定途耗率或免赔额(率),那么在赔偿计算时就不应该扣除途耗或实施免赔。

(三)滥赔。“滥赔”即通常俗称的赔案有“水分”,是指理赔人员专业技能差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导致保险公司无意或故意赔偿给被保险人超过其实际损失的赔款。其表现形式有:1.在清点受损货物时,增加损失货物的数量;2.在查勘定损时抬高受损货物的损失程度;3.赔款理算时对该扣除的残值未扣除;4.保险双方对某些保险责任的理解产生分歧,保险人为了与被保险人继续合作,放弃理赔原则而承担本不该负责的赔偿责任(如人情赔款、关系赔款等);5.对货运险的险种、险别所包含的保险责任理解不透彻,导致多赔。

“滥赔”案件在自赔案中并不多见,但在货运险的业务中,未超过出险地公司赔权限而由出险地公司全权处理的赔案,出现“滥赔”的较多。如一批小五金货物向甲地保险公司投保了公路货运综合险,汽车行至乙地发生翻车事故,造成不同规格的小五金货物包装破散及遭污水浸泡。投保人即向保险公司乙地的机构(即出险地公司)报案;出险地公司理赔人员对不同规格的受损货物不是耐心地清点、核实,而是粗略估计损失货物的数量及损失程度,有意或无意地放宽损失货物的数量或损失程度,导致“滥赔”。

(四)骗赔。“骗赔”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了骗取保险赔偿金而进行的保险欺诈活动。骗赔案件在投保前均已精心策划,以致理赔时很难被轻易识破。骗赔形式有:1.货物出险后才想到投保,伪装在保险期限内出险;2.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保险标的或保险事故;3.保险货物出险后制造假象,夸大损失程度;4.积压商品投保、低值高保,故意出险骗取保险赔偿金等。

如,某保险公司于2001年3月2日承保了一批保暖内衣的公路货运险,价值71万元,起运地龙游,目的地甘肃兰州。启运后三天,保险公司就接到报案电话,告知承运这批货物的东风大货车在河南省光山地段发生翻车事故,导致车辆起火,连车带货已全部烧毁。从表象看,这起赔案投保在先,起运在后,没有可疑之处。但承保公司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感到有很多疑点,就及时与公安局经侦大队联系,后经多方查实,确是一起因该保暖内衣滞销积压,货主密谋串通、合伙购买廉价汽车装运积压货物,用低价值高保额的办法,恶意制造损害发生的交通事故,试图从保险公司骗取保险赔款的骗赔案件。

二、货运险理赔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二

在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评价以及检查内控的合法性、有效性以及适当性,可以促进其规划组织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在进行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金融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此导致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种类不断增多。如何进一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事项之一。

1.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金融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检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监控力度,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内部审计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运作水平、抗风险能力。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管理与协同的作用。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可以实现实时识别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监管目标,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重点体现在其可以上至企业的机构设置,下至企业的人员配备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的分析工作,是从客观的角度,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与管理。以金融企业经营的实际利益为基本点,对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与辨别,合理的确定风险防范的有效建议与措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而科学的评估风险,促进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2.内部审计工作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顾问与咨询作用。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于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个部门。这一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正常的环境下进行的必备条件。独立于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保持相对客观的立场,认真的分析存在风险的假设条件,并按照正常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科学的作出审计风险的评估,并可以直接上报到董事会。因此,内部审计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的规避各个部门之间的行为,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发挥顾问与咨询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的观念不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过去控制导向的位置,无法及时的完成向现代审计工作的转变,致使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动的承受审计风险。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评估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事项的发展目标完成,风险评估速录不清晰,无法将全面的审计报告与制定的审计计划与风险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次,部分企业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与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因此,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无法进行一定的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失去了一定的存在的意义。

2.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质量控制措施。

2.1转变工作观念,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不断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是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经关卡,风险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经营目标。因此,以风险为出发点与核心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金融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企业的管理中,应在实践工作中,转变工作观念,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促进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化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要把参与风险管理计入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清晰的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将风险评估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达到科学发展的目标。

2.2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发展中,无法避免的一项工作,因为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细节中。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在一次工作中将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应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将风险审计的观念以及方法,切实的贯彻实施到具体的工作中,科学的评价企业审计范围内存在的风险。为企业管理者进行重大的投资、债务重组以及重点项目的评估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此外,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出必要的风险评价,明确管理者前后任的经济责任以及企业应采取的必要措施。为金融企业的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设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是金融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企业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独立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从而达到以科学风险管理模式,有效的管理、防范金融企业自身可能发展的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框架;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237-02

1引言

2004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中,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是,由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制定战略及在整个企业中实施的、用于识别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事件并根据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组织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强调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整合,使二者共同成为公司治理的强大工具。内部控制体系中核心环节之一的内部审计承担了监督、评价、检查、报告和改进等任务,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内部审计的定义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列为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明确要求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过程,IIA《标准》确定了风险审计的方向。

2风险管理框架下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前提

在风险管理框架下,要发挥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必须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改变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流程和方法。

2.1以风险管理框架为理论框架

COSO提出的ERM框架首先增加了战略目标,将企业风险的关注点引向战略问题;其次,在内部控制五要素(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的基础上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评估三个要素,与原来的风险评估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过程;最后,还强调风险管理覆盖所有层次,包括业务单元、子公司、分支机构和公司的整体层次等内部控制的全部领域。可见,ERM是一个整合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框架,它关注包括公司治理领域和内部控制环节的一切风险。

IIA通过修改内部审计定义加速了它的发展并使其成为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它是传统审计的发展,赋予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保证的重要任务,因此,应该让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框架直接联系,实现协同效应。IIA《标准》对风险审计的规范和指导,极力倡导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内部审计要在风险环境分析、风险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和控制、风险信息沟通和管理系统监控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2.2以风险管理目标为审计过程的行动指引

全球化、技术更新、资本重组、变化的市场、竞争和管制等因素使企业经营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现代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同时承受相应的风险。不确定性是对价值的破坏或增进,风险与机会并存,管理层把机会反馈到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以便把握住适合的机会。

COSO对企业风险管理定下四大目标:战略目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经营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报告目标——报告的可靠性;合规目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在这些目标指引下,风险管理过程就是要合理保证管理层及时了解企业实现目标的程度。依据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风险导向审计的总目标是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对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评估,将评估的结果反馈给管理层,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其目标基本一致。

COSO风险管理框架扩展了风险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企业管理层控制风险的地位,也提高了风险评估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企业目标分为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内部控制目标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层次。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风险的监控是指对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和运行及一段时期内执行质量的评估,要求在企业风险控制监督过程中取得实效,广泛收集有关经营决策和风险状况的信息,评估各个待审计项目的风险,进而确定审计风险控制策略。风险导向审计的焦点体现在分析、确认和解释关键性的经营风险,使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紧密联系。

2.3采用新型的审计思路

传统的内部审计沿袭“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的审计思路,风险导向审计则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析,对企业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审计目标和相关审计程序,通过实质性测试的结果,结合重要性判断来判断整个企业的风险并最终形成审计意见。

2.4以企业战略为审计起点

企业经营战略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内部审计要把握好企业战略和长远规划,才能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从战略分析入手,按照“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剩余风险分析”的思路展开风险分析,确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它使得审计人员从战略系统观角度对企业保持和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评价,指导审计重点、范围、目标和程序,从系统上改进了审计方法,以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

2.5以风险识别为审计主线

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识别为起点,通过事前分析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的方案并辅之事后总结,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并检查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揭示和报告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建议。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发生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发现风险的过程,了解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将风险识别运用到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识别方法有很多,如环境分析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情景分析法、决策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方法可在风险识别过程中结合运用。

2.6以风险评估为控制手段

在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协助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对执行情况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及时揭示和报告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意见,因此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帮我们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揭示被审计单位财务、经营等方面风险,并重点考虑形成这些财务数据的业务经营及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非财务因素如企业的战略优势在哪里,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是否合理,主要竞争对手是谁,重要客户是谁,人力资源素质怎么样,面临的法律监管环境如何及内部控制制度等。

风险评估的核心是分析性复核的运用。所谓分析性复核,就是以财务资料与非财务资料之间的表面关系或可预测的关系,评估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比率,包括这些比率异动及与预期数的差异,目的是评价业务的总体合理性。在多元因素评估过程中,还要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使风险因素不再独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

3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过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且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

3.1理解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COSO对风险管理的定义是“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从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且反复相互影响,风险管理机制的运作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与经营管理活动交互存在。我们看到,风险和机会有时会互换,也是动态过程,如果把握不好,机会将变为风险,如果控制及时,风险也会转化为机会。风险管理就是帮助管理层有效处理不确定性,规避风险、把握机会,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也决定了风险管理是个动态过程。

风险管理要素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来源于企业经营方式,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例如,风险评估促进风险应对,并影响控制活动,突出信息和沟通的重要性。因此,风险管理是多方向且反复的过程,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3.2风险导向审计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公司治理,协助管理层应对风险、把握机遇,提升企业价值。它以风险为出发点,由传统的事后评价变为全过程的动态反应,为管理层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为公司治理相关措施的有用性给予反馈,并提出建议。所以,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各项管理经营活动整合成一个完整、相互约束和自我改善的体系。它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评估企业的风险水平,把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我国学者黄园园提出,企业管理活动可以划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活动三个层面,风险导向审计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内部审计通过作业活动层面的风险导向审计和自我控制评价了解企业风险状况和管理薄弱环节,进而向战略管理层或管理控制层提出管理建议,在战略层做出决策后向管理控制层或作业活动层提供管理咨询,并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协调作业活动层的改进工作。

3.3风险导向审计在不同风险管理水平的作用过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在于其遵循的逻辑顺序是“目标→风险→控制”,同时根据企业风险评估调整审计战略,确定审计重点,紧密关注高风险的领域,以提供更相关、更符合管理层和董事会需求的确证信息。

在不同风险管理水平下,风险导向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如表1)。在风险暴露阶段,内部审计建立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在风险察觉阶段,内部审计建立在审计风险评估基础上,协助建立企业范围的风险管理方法;在风险确认阶段,内部审计使用管理层的风险评估结果,促进风险管理的战略和政策的实施;在风险管理阶段,内部审计建立在管理层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在风险管理融合阶段,内部审计建立在管理层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

当然,在不同风险阶段,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这种逻辑思路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根据不同的风险水平不断调整审计目标和重点,发挥不同的职能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风险管理框架下风险导向审计的功能得到有效拓展,在促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风险导向审计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为理论依据,改进审计流程和方法,与风险管理机制相融合,其审计模式在不同风险管理水平下应随之相应调整。

4.2建议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与西方内部审计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面临着同样经营环境和风险,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准备,为全面推广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基础。

风险管理论文 篇四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12月实施风险管理的精神患者1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33~68岁,平均(36.42±5.12)岁;观察组患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37~70岁,平均(35.25±6.07)岁。

1.2方法

1.2.1加强护理人员躯体疾病的知识培训

精神患者多为老年人,又多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患者的主诉能力较差,增加了精神科护理的难度。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躯体疾病的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判别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处理低血糖方法等。

1.2.2提升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精神科医护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书写护理记录,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及时、准确、具体”,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将病情及时告知其家属。注意护理记录的存档备案,提高证据意识,强化法律意识。早、晚间护理人员都需要对病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禁品应立即收缴,贯彻一日一小检,一周一大检的工作制度。

1.2.3注重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中毒

对于精神患者,临床主要采用精神疏导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大,对于患有低血糖、心脏病、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患者尤为明显,最为普遍的就是锂盐中毒事件。在对精神患者实行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合理用药与个性化用药,建立护理表格,记录患者用药后的躯体反应。

1.2.4加强“三无”人员的护理

对于警察局与民政局送来的“三无”人员,按照诊疗制度,全部进行艾滋病与乙肝病毒检验,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毒瘾,避免发生科内感染。

1.2.5强化对重点患者的护理

部分精神病史长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伤人、自残的冲动,因此要将此类患者安排在方便观察护理的床位,护理人员每隔15~20min巡房一次,做好巡房记录,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派发问卷的方法调查患者家属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79~60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

3讨论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五

[关键词]企业风险风险触发风险管理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所可能遇到的一切风险,而且还面临着制度转轨时期所特有的风险,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变。企业风险的存在,不仅可能引起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发生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可能由于风险的积聚和传递引起社会总财富下降,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后果。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企业风险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可行、有效的管理对策,尽量避免企业风险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一、企业风险背景

21世纪以来,企业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交易方式已从实物型向信息型转变,虚拟经济、电子商务、数字模拟、信息高速公路等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方式;世界范围或一国之内企业的合并与收购事件层出不穷,企业的生产、交易范围和企业信用体系扩大;WTO等通行的世界商业行业规则在各国普遍推广,跨国企业大量涌现,经济趋于全球化。从国内的形势看,中国正面临向市场经济转型深化的关键时期,企业既要面临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体制问题,如:产权不清、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政府寻租现象严重等,又要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外企业之间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还要面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中所特有的现实条件限制,比如:基础设施(如金融市场、法律体系等)不完善,资源匮乏等。

从企业本身来看,企业风险的载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变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和“物”,即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变化

这些是最通常意义上的企业资产,同时也是企业风险载体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它们变化的趋势是:“财”的形式更趋多样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更加广泛,如果不能有效掌控,都会使企业预期的财物损失加大。

2.法律责任范围扩大

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政府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使得各经济主体的责任和利益更加清晰明确、行为规范性增强。另一方面,入世后,我国商业的运作规则将逐步向国际惯例、国际规则靠拢。因此,企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无论是范围上还是程度上,都有扩大和加深的趋势。

3.信息和技术资源占据战略性地位

知识经济时代所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已经作为一种要素,同技术一道参与到企业的竞争力组成中。技术是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信息就成为企业赢得市场、赢得机遇的核心要素。反过来,信息的缺乏或不及时很可能导致企业发生严重损失甚至生存危机。

4.企业品牌等无形价值凸显

这里所说的企业品牌不仅包括企业本身的声誉、企业的信用,还包括企业的产品、注册商标、专利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知名品牌意味着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与认可,意味着可以创造价值。如果品牌受到损害,企业受到的损害将是长期的,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5.人力资源含义外延

现代企业所应拥有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人力”的存在与否,更主要的,还要考虑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员工等人力要素的身体、心理与文化素质、行为的合意性以及对企业的诚信度等。

今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后三类风险载体在我国企业所面临风险中将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

二、企业风险触发条件

风险载体和风险因素的存在未必一定会导致损失,风险的发生往往存在“导火索”,也就是触发条件。如果可以提早发现、控制或切断这些导致风险发生的“导火索”,那么企业就可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拥有主动权。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同时也将是入世所做的承诺在更基础、更核心的领域兑现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企业风险的触发条件将突出表现为:

1.经济利益驱使的过度竞争

市场供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产品市场价格上升时,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就会选择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进入市场的企业也会增加,生产者数量和产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供给量大量增加。而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扩大规模简单,反之就不易了。当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时,生产投资的短期不可逆性,就必然引起企业要进行“亏本生产”或者开工率不足,资本闲置。从而引起一连串的支付危机、信用危机、企业品牌危机,甚至导致全行业亏损。这种规律在中国的市场上不止一次的表现出来。如:中国的彩电行业仅在1994年到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7次价格大战,其结果是,目前中国的彩电价格已比美国市场低20%~30%,属全世界最低。而目前,这样的趋势又出现在能源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如: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各地小煤矿大量涌现,房价的成倍上涨导致大量投资涌入房地产开发行业,这些利益驱动的过度竞争的危害在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就会有所显现。

2.国际能源价格陡然上升

国际能源价格的陡然上升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对能源行业本身的影响。国际能源价格的陡然上升会极大刺激国内的相关能源行业的生产投入。由于这些行业往往是以采掘业为主,因此单纯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只考虑产出而不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的粗放型经济生产方式就会表现的尤为明显。特别是,当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方式是以当地的GDP来衡量的时候,就会对这种价格引起的生产刺激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对关联行业的影响。能源行业的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各行各业中以这些能源为原材料的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相应的产品价格上升。如果这些产品价格的上升通过产业链上的价格传导机制传递到下游产业,就会导致更大范围的产品价格上升,甚至全社会范围的价格水平上涨,诱发通货膨胀。

3.政府政策的应急性特征

宏观调控是政府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很好的方式,但倘若运用不当,反而容易成为引发企业风险的诱因。我国政府的政策实施往往有应急性的特征,即针对出现的紧急状况而即时出台相应的政策,而当外部环境变化之后,又再紧急修正。这虽然可以称之为与时俱进,但是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企业的生产是有自己的周期和规律性的,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企业的生产投入不可能迅速转变。如果在一个生产周期还没有结束时就遇到政府转变政策,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损失。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政策风险是企业难以控制,难以把握的。

三、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企业风险管理都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防患于未然”是避免社会财富净损失的最佳途径,也是风险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也应主要放在损失发生前的风险规避和控制工作上。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风险不仅仅会给微观个体即企业本身带来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而且通过风险的积聚和传递,还有可能对某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还应该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审视企业风险,引导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企业积极应对企业风险。本文基于风险管理上述两个方面的含义,对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提出如下对策。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危机能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企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有的还会成长为跨地区、跨行业、资产规模大、关联企业多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作用显著。但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因此,企业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风险状况的影响做出评估,力争在损失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同时,企业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状况有所预测,并提前根据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危机预案。

2.转移法律责任风险,降低企业责任损失

鉴于企业面临的法律责任范围越来越广,遭受责任损失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企业应该通过建立法律顾问和专业律师相结合的法律事务体系,适当运用保险等风险转移工具,转移法律责任风险,降低企业责任损失。企业的法律事务体系应是分层次的,对于一般性质的公司法律事务由企业的法律顾问解决,而针对特殊的、专业性较强法律案件则聘请专业律师来解决。企业应该在对自身面临的法律风险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投保、可以投保的责任风险,利用保险工具来转移其责任风险,将自身责任风险成本降到最低。

同时,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和正在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应该注意研究国际商业、行业规则、法律规定的差别,避免由于对规则了解不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强化信托责任,重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曾经在我国极为严重的呆、坏账问题,以及前面提到的政府政策突然转变问题,我们认为都是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尚处在一个信用缺失的阶段。这种信用缺失不仅表现为个人,如管理者、员工对企业的信托责任意识差,而且也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的信托责任意识差。比如:有的资金经营机构或个人擅自挪用客户的账户金额从事其他投资活动。从表面上讲,信用的缺失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信息传递机制。而从本质上讲,其原因是全民信用意识的缺乏,即缺乏“信托责任”。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备、坚实的信用基石,而这种信用基石的建立要靠全社会的努力,要从个人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等各个层次上,保证市场经济中信用的实现。

4.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促进增长方式的尽快转变

在我国企业采取何种类型的生产方式往往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着巨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政府可以给企业创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如:提供优惠税率、给予特别审批等,这使得企业愿意围着政府转,受政府的指挥;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影响着当地的GDP的总量和增长速度,而我国的地方政府和官员考核制度中的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就是当地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和官员、特别是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官员为了获得较好的政绩,鼓励企业尽最大努力提高生产数量和规模,在技术和资本条件有限情况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只能采取高投入的生产方式,以至于忽视了生产的其他方面,形成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除了要从经济制度上加强企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之外,地方政府的官员考核制度也必须要改革。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哈继铭:全球经济面临调整热钱流入楼市趋缓。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1月18日

[2]余东华:中国家电行业的市场集中: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8月

[3]詹姆斯·德阿克:企业的泛风险管理一种动态地处理风险与机遇的系统化策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风险管理论文 篇六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2组,其中A组(164例)男性112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在3-89岁之间,平均年龄(42.6±7.4)岁,包括殴打伤56例,车祸伤49例,意外摔伤31例,其他28例;B组(164例)男性110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在4-90岁之间,平均年龄(43.1±8.6)岁,包括殴打伤54例,车祸伤51例,意外摔伤29例,其他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水平、自身身体素质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A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护理管理干预护理,而B组接受单纯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1.2.1常规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心血管的监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维持,呼吸管道通路的建立,营养液的供给护理以及其他的一些常规护理内容。

1.2.2风险护理管理干预

①护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急诊科护士长要在获得护理部相关领导认可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服务性。通过规范护理制度,要求急诊护士提高急诊护士的风险意识,明确急诊护理的操作目标,掌握在接待急诊患者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之间关于风险、治疗等相关内容的沟通要求,对应性临床操作要做好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签署工作。同时,在制度内容中要设定关于突发状况和救治程序规定,建立应急组合方案,从而使急诊工作过程中的护理行为规范有序,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的持续开展提供完善的规章制度。②急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加强急诊相关护理培训,对护理人员在急救设备操作、急救药品使用以及针对性急救技能方面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并、讲座以及座谈会等。通过相关沟通和座谈,了解本院急诊科护理常见问题,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建立具有急诊针对性的风险护理培训教案。③规范护理相关的病案文件管理。急诊护理相关病案文件主要是指急诊在接待患者及救治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病情走向,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所采取的的相应急救措施记录及相关护患、医患沟通文书,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护理相关的病案文件的建立要建立在准确、严格、可观、及时等原则基础上,医保证所有文件的真实有效。相关护理上级部门要定期对门诊病案及住院部所有患者的病案记录进行审查,针对相关问题采取及时纠正。④加强药品和设备管理。提高对仪器设备和药品的管理,针对急诊设备要安排专业的专门的人进行负责,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保养,记录要准确明了,每天进行清点对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反映,以避免相关的手术器械滞留、操作缺失等现象的发生甚至处理延误。⑤提高护患沟通。通过普及急诊护理知识,强调人性化的护患沟通,加强急诊护士在处理护患关系方面的人性化服务,在忙乱的急诊救治分为中,急诊护士更应该承担起安抚病人和家属情绪,给予耐心、周到的关怀态度,加强沟通,尽量减少嘈杂的争论和冲突,同时提高对患者就医和病情的保密工作,预防隐私外泄造成的事故发生。

1.3评价指标

①护理缺陷和抢救物品完好对比:对比两组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以及抢救物品的完好率;②护理合格情况的对比:对比两组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导管护理合格率、护理病案文件记录合格率、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合格率、护士专业操作合格率、护士医疗考试合格率等;③护理质量对比:主要对比护理基础水平、消毒隔离评分、护理病案文件书写、护士违规操作等。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数据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设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合格情况、护理满意度、缺陷和物品的完好性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A组护理评价结果在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满意度、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导管护理合格率、护理人员的三基考试合格率、专业水平合格率以及医疗考试合格率等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结果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A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在护理基础水平、消毒隔离、病案文件书写以及违规操作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结果组间差异P<0.05。

3讨论

3.1风险护理管理对急诊护理的护理服务效果改善

现在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接受风险护理服务干预护理后,急诊护理的服务效果在各方面结果和评价均有显著改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急诊抢救过程中避免了物品损坏的发生,而且避免了无菌物品消毒问题的存在。同时,通过风险护理管理干预护理,开展相关急诊风险护理培训,护士在专业技术,交流水平,医疗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水平也显著提高,在应用导管护理方面护理服务水平也有满意的改善。同时,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在对就要要求及相关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而急症发作的突发性也造成患者的或家属的焦躁心里,因此,提高护患沟通,加强了医患了解和信任,使患者对急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3.2急诊科开展风险护理管理干预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急诊工作以其专业性强、动态性等特点,面临并发症、急性发作、具体重症病发等实际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给医护人员造成了危险压力的负担。由于急诊科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始终是护士,因此他们面临的职业风险更高一些。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改善急诊护理服务质量,实施风险护理干预,不仅在护理质量上得到改善,对提高医疗机构的信誉水平,加强急诊建设意义重大。同时,通过开展风险护理管理干预,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得到系统化,避免了拥挤的急诊救治过程中糟乱以为风险的发生。另外,通过加强呼唤沟通,急诊医疗更加人性化,是患者或其家属对急诊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洪露 赵金钊 李红梅 单位:德州市中医院

第二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ICU于2013年1月开始将风险管理引入护理工作,将2013年1月~2014年9月风险管理实施后ICU收治的616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37例,女279例;年龄13~87岁,平均(56.8±15.9)岁。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实施风险管理前ICU收治的572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20例,女252例;年龄15~85岁,平均(56.2±15.2)岁。研究期间,ICU两组主要病种构成比相似,医护人员及设施、设备等未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人数、性别、年龄、病种、医护人力资源及设备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下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包括: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成员包括ICU全体护理人员,下设质控员和三级护理巡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件检查、病房管理、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综合质量检查、“三基”考核等各分组;制订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小组及各分组的工作职责、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等。

(2)识别护理风险: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有计划地开展ICU护理质量检查,检查中重点收集影响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每月召开1次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例会,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护士自行上报护理临界不良事件,分析上一月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汇报检查或护理中发现的系统和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缺点,应用失效模式找出系统和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缺点,对客观存在的、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连续地识别和归类。

(3)构建风险防范体系:针对已经识别或可能潜在的护理风险,组织科室全体护士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查阅文献把握其最新研究进展,在循证护理证据的支持下,构建比较系统且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体系,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法律知识、沟通技巧等内容培训,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建设,人力资源弹性调配,护理团结协作机制,低年资护士导师带班指导制度,重点时段与重点环节管理,高危患者危险因素评估,高警讯药品管理,营造安全病房,仪器设备维护,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等,且该体系应该是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以保障防范体系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4)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在护理风险防范体系下,制定针对风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措施,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对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全程风险管理。在护理风险管理方面,实行“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管床护士一级质控,高年资当班护士二级质控,科室质控小组三级质控;强化护士“慎独”精神,严格落实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操作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护理文书制度等,提高护士风险意识,真正把干预措施和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负性事件

统计研究期间护理负性事件的发生率,包括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负性事件。

1.3.2护理工作质量统计

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1.3.3护理满意度调查

采用统一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风险管理引入护理实践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表明普遍强化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护理风险意识,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及护士沟通技巧有效提升,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事件减少,两组护理负性事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3讨论

20世纪80年代,风险管理被欧美的管理者引入到医院管理中,逐渐应用于医疗、护理及其他事项的管理。医疗风险管理专家认为,临床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都具有风险与效益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而降低人为、组织、系统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ICU患者常同时有多个系统、器官组织在原发病因作用下遭受创伤,病情错综复杂,各种侵入性操作治疗繁多,需要应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因此ICU患者护理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分析既往护理负性事件,并综合文献观点,ICU患者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低年资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或不规范、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重点时段管理松懈、设备缺乏维护、环境因素等。针对护理风险因素,本文观察组在分析既往护理负性事件、护士自行上报风险因素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系统、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体系。如针对ICU患者常见的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本研究在循证证据的支持下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①体位管理:抬高患者床头30°~45°;②气道管理:有创通气压力保持在25~30cmH2O,翻身叩背,清理气囊上分泌物,吸痰(避免进食后30min内吸痰);③营养支持:延长胃管插入深度(8~10cm),肠内营养泵匀速缓慢输注;④镇静管理;⑤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实践表明有效降低了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另外,在体系构建、干预实施过程中,本研究还综合运用了戴明环、持续质量管理等工具,有效保障了系统的及时更新,从而有效发挥降低护理风险因素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可见经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ICU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这与类似文献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如武淑敏报道通过落实三级护理质量控制、识别护理流程潜在危险因素、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分享制度、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与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等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表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实施前,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将风险管理引入ICU患者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保障了患者安全,对ICU及其他护理工作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王飞芳 黄瑛 单位: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

第三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

1产科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1)产科环境复杂。产科人员流动量大,而且母婴同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产科专业性强。产科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产妇和新生儿极易发生多种危险事件,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尤其在判定胎位、接产手法、新生儿处理、产后观察、应急抢救能力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3)实习护生因素。实习护生是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是由于护生对医院环境以及工作程序不熟悉,违反了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实践发现,经验不足和技术不熟练的护生处于是非和风险最顶端。实习护生缺乏有关的护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知识,好奇心较强,经常会不顾及患者的感受。实习护生心理素质较差,多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受到挫折便会心理失衡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实习护生初入医院对患者护理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想亲手尝试而又害怕出错,导致操作成功率低下。实习护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往往不按照护理操作规范操作,容易发生差错。

(4)患者的不配合。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实习护生缺乏信任与理解,不让其给予护理,降低了实习护生的积极性。

2风险管理措施

(1)培养实习护生的风险意识。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护理部组织开展护理培训,重点进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学习医院规章制度、护士职业道德、病历书写规范等规章制度。产科根据科室护理特点进行上岗前培训,讲解产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和注意事项,让实习护生参加科室差错事故案例分析和讨论,教育实习护生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和要求。

(2)严把带教老师准入关。严格挑选热爱教学工作,职业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良好沟通表达能力,工作经验丰富,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要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来担任带教工作。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参加各种教学培训班等,掌握教学技巧,积极开展差错事故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带教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

(3)实行护理风险分级管理。根据实纲要求,结合我院产科实际情况,将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按照风险指数分为高、中、低、零风险四个等级。对于中高风险护理操作,带教老师要评估实习护生的能力,详细告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亲自指导操作;对于低或零风险的护理操作,带教老师在旁边指导,详加观察,让实习护生多加练习。

(4)加强临床带教制度管理。建立临床护理带教的质控和督导制度,带教老师密切注意带教风险监控,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对各种违规、差错现象,要及时进行反馈、查处,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建立带教风险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现风险,立即采用预案,将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5)加强技术和风险培训。带教老师要指导实习护生学会观察和判断病情,针对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要点、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不良反应等,运用典型病例分析和现场模拟诊疗等多种教学形式指导护生。举办产科风险知识培训,分析发生纠纷的护理风险案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6)加强对专业工作的学习。指导护生和低年资护士学会对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判断病情,利用多方位的教学资源,将典型病例与模拟治疗结合在一起,帮助护士更灵活的掌握知识点。教授护生及低年资护士基本的临床要领,加大理论指导及实践操作的教学力度,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等。

3结果

我院自行设计护理风险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表,各考核表满分100分。本组护生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水平较好,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60名,占95.24%;理论知识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58名,占92.06%;操作技能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50名,占79.37%。5小结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可以确保护理带教过程的安全。为此,我科实施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培养实习护生的风险意识,严把带教老师准入关,加强临床带教制度管理,加强技术和风险培训,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好。

作者:胡巧 吴淑芬 洪士璇 单位: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第五篇:产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1.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院方因素

(1)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是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保障,是科学操作工作流程的重要依据,我国大多数医院目前直接照搬国家的护理规章制度,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变通,院方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院的规程,并严格执行。

(2)缺乏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医疗纠纷,但大多数医院在此方面存在欠缺,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没有相应的紧急处理方法,事故很容易进一步扩大。

(3)医院设施设备不配套。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产科护理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经费等原因,部分器械相对陈旧,再加上器械故障维修不及时等都会降低护理工作的水平,产生安全隐患。

(4)护理人员短缺。产科不仅要护理产妇,更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照料新生婴儿,面对什么都不懂的婴儿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时间,可是人员的短缺会造成现有护理人员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延长,得不到适当的休息,疲劳工作容易出错。

1.2护理人员因素

(1)技术不扎实

护理技术如产后观察,乳房护理,新生儿观察,婴儿保暖、沐浴,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等都需要扎实的技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际操作,经验积累才能做到护理工作的及时准确,保证母婴安全。

(2)个人素质不高

护理人员工作不够仔细谨慎,责任心不足,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如观察不到位出现异常未能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发放药物错误或者未能按时发放;更有甚者报错婴儿等事故。

(3)记录文书不够仔细

产科的护理工作记录常常会因为急诊分娩或者抢救新生儿而耽误,再加上护理工作繁琐,基本的文书登记更加不受重视。但是文书是一项关键的评价依据,要做到字迹清晰、时间准确、记录详尽、责任到人,保持文书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文书是最可靠的证据。

(4)医患沟通不顺畅

产科护理的特点不仅要护理产妇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产妇的心理变化,产妇由于特殊时期,情绪相对不太稳定,家属也处在焦虑状态,如果此时的告知、解释不及时准确,不能选取合适的沟通技巧,很容易引起产妇的紧张、恐惧,造成家属误解,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1.3患者因素

部分产妇对于医生的嘱托不认真对待,不按时服药,不遵医嘱,擅自外出,有可能会发生跌倒受伤等意外,有些产妇与家属对医院不信任,"宰客"心理时常存在,抗拒检查,不配合治疗;另外产妇与家属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期望过高,觉得应该事无巨细、百般呵护,容易形成心理落差,产生不满。

2.安全管理建议对策

护理安全工作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对患者的人身安全以及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都至关重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防患于未然。

2.1加强医院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引进应用先进的设备仪器提高了孕产妇的就医保障,同时要对现用设备定期检查测试及时发现问题,以保证设备故障时能得到有效的维修,确保仪器设备数据的科学性,确保诊断无误;孕妇行动不便,因此病房设置布局要合理,走廊过道中不得有障碍物,灯光光线应充足,地面保持干燥,可张贴一些生产相关小常识和鼓励性言语,创造一个安全又温馨的环境。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院方应挖掘本院体制中的漏洞与不足,加强相关护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完善规章制度和各岗位职责,规范护理操作与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可以在产科设立安全管理小组,利用查房、例会、总结等时机展开讨论,交流护理心得,并对护理中的违规操作及时通报,纠正偏差与错误,减少护理风险。

2.3展开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风险意识培训通过讲座、专家培训、网络平台等对产科的护理人员包括实习人员和陪护员进行统一的护理安全、护理卫生法规的教育宣传,制定相关危急重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流程,让全体护理人员能够自觉遵守规定,养成主动维护护理安全的思维模式,提高工作风险预见性。

(2)技术知识培训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培训、参观,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掌握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参加护理急救模拟训练,开展教学分析探讨患者病情,解析护理中的难题,防范护理缺陷。

(3)沟通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说话技巧,时刻注意观察产妇动态,多与产妇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切实履行各项告知义务,做好健康宣传教育,改善护患关系。

2.4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补充护理队伍欠缺,科学安排班次,避免工作过劳。

2.5严格管理护理记录,保证记录清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避免隐匿、修改、销毁记录,提高记录书写质量。结语实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同时对护理人员自身也有一定的职业保护作用,减少护理差错,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作者:赵秀玲 单位:香河县人民医院产科

第六篇: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风险管理

1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方法及职责

通过认真学习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各项条款及第五章卫生部开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本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证急诊普外科住院患者安全,我科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

1.1方法

在护理能力分级管理和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分组管理,实行责任大包干。每名护士主管5~8名患者,负责该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的全部治疗护理工作内容,避免因责任不明确造成疏漏影响护理质量。同时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连续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

1.2职责

(1)根据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要求修订并完善本科室住院患者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估标准,应急预案。(2)落实患者风险管理制度,对住院患者潜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动态的持续的评估,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指导,对已发生的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对本科室全体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及督查。

2包干责任制护士的工作内容

2.1评估住院患者存在的风险

认真填写入院患者评估单,包括入院患者病情评估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记录单、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Braden评分简表、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评估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如跌倒、坠床、压疮、营养,感染、烫伤、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情绪改变等,对常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从患者入院到出院,随患者病情变化,全面的动态的持续的进行评估。

2.2对高危患者进行系统干预

(1)监管病房安全设施定期检查维修情况。(2)签署护理安全告知书。(3)指导安全知识宣传栏的使用。(4)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跌倒、压疮、感染、烫伤等的预防知识。(5)将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的知识以书面形式告知并让其签字,方便反复学习掌握。(6)每个病房的安全及注意事项以温馨提示的形式上墙,以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都能看到。(7)建立高危患者档案,给予危险预警标示,做好交接班,让科室所有人员都了解高危患者并重点观察护理。(8)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9)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并督导。

2.3加强关键期的安全护理

(1)患者术后由手术室返回病房时与手术室护士严格交接班,了患者术中的病情、体位、皮肤、血压等情况。(2)妥善安置患者后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翻身活动(每2小时翻身)的必要性,指导其翻身活动及床档的使用方法,并告知尽量不使用热水袋,采取加盖衣物开空调等保暖方式,取得配合,严格交接班。(3)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半卧位床上活动,第二天床边活动,第三天病区内活动,循序渐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决定活动时间量力而行。(4)合理安排患者肠内外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低血糖;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遵医嘱用药监测血压,指导其活动时动作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5)每天定时通风,减少探视人员,预防感染。

2.4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1)患者入院时即进行心理、认知、家庭、社会支持等的评估。(2)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疾病知识、围手术护理、特殊检查指导时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再评估再疏导。(3)对可能发生心理问题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个性化疏导和护理,制定个性化的防范措施。2.5加强医护沟通责任护士每天跟随主管医师查房,了解医师的治疗方案,护理需要重点观察和护理的内容。同时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感受、要求等报告给主管医师,达到医护一致。

3包干责任制护理的作用

3.1减少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一些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存在护士患者配比不足,护士工作量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和沟通,是医院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行包干责任制后,责任护士对本组患者的病情、安全相关危险因素及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动态的持续评估,全面了解,动态监测,预防在先,提早干预,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加强与医师的沟通后,达到医护一致减少了因为不恰当的解释产生的医患纠纷。2012年我科压疮1例,跌倒2例,感染4例,低血糖2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投诉3例。2013年感染2例,低血糖1例,压疮、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投诉均未发生,为提高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2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

实行包干责任制后,护士的责任心更强,许多工作做到细处,提高了预见性判断能力和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同时专业知识更加丰富牢固,提高了业务知识水平。

3.3达到了“三满意”

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顺应了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关于患者安全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减少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达到了三满意。

作者:李侠 张洪微 颜廷花 单位:青岛市中心医院呼吸科

第七篇:门诊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一、资料与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门诊输液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7~49岁,平均(32.6±3.7)岁;按照RevMan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如下:①加大护理业务学习力度: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是否扎实、操作技术水平是否过硬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参与业务操作示范以及理论知识学习,并及时抽查评估,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并不断强化所学知识,同时应由护理部主管领导负责工作质量评估,并组织年度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考核。②规范工作制度:针对门诊输液室各护理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岗位职责、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查对制度等。定期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水平,并加强医疗安全教育;严格考核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从严把关,及时查明工作错漏并予以纠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予以针对性总结,应善于汲取教训,并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医疗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焦虑情绪改善状况。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恢复以及身心健康状态,护理工作质量历来是医疗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点。而在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其属于最基础的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其病种复杂性较高,且多数患者为儿童和老年人,工作压力较大,节奏较快,在输液过程中一旦有所失误,则会导致护理纠纷、护患冲突甚至医疗护理投诉。所以在门诊输液室护理过程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是极为必要的,其对于减少护患冲突,降低医疗投诉率具有积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以护理知识匮乏以及护理人手不足为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对此,护理管理人员应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安全隐患予以深刻剖析,并给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以有效协调护患关系,维护患者身心健康,最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医疗投诉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而护理工作人员焦虑评分也明显更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在门诊输液室日常护理工作中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输液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医疗投诉率,患者满意度随之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杜浩芸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

第八篇: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1.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1.1家属探视与环境因素

家属探视时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如刀、剪、绳、打火机、玻璃瓶、有带子的衣物(如鞋带、裤带、皮带)等;或环境管理缺陷,如地面过滑而导致患者滑倒摔伤等不良后果。

1.2患者及特殊治疗因素

1.2.1自知力的缺乏及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常常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精神疾病患者因受病情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伤、外逸等特殊行为。

1.2.2特殊性治疗如约束保护、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和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肢体损伤、锥体外系反应或意识未完全恢复而出现摔伤、坠床等意外事件。

1.3管理因素

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或检查、落实不到位,护士有章不循;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到位;护士长未根据护士的能力安排工作,未做到量体裁衣。

1.4护理人员因素

1.4.1护理人员年轻化年轻护士责任心不强,阅历和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够,粗心大意,对病情观察不细致,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估计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或在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没能及时汇报医生处理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4.2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且操作不够熟练护士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未能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专科理论知识欠缺或知识未能与时俱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情况,如自杀、外逸、噎食、冲动等的应急处置及护理;不熟悉内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缺乏慎独精神。

1.4.3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漠缺乏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未认识到每次护理记录、每项护理操作、每份告知书的签署都与法律密切相关。

1.4.4护理服务缺乏人文关怀护士服务态度不好,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时态度冷淡、言语不妥、动作粗鲁、服务不周到,对患者或家属的要求及建议不予理睬等。

2.精神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改善住院环境努力营造温馨、安全的住院氛围,为患者安排丰富多彩的工娱活动,如下棋、绘画、影视欣赏、手工制作、卡拉OK、打篮球等,改善不良情绪,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尽快融入到病房这个大家庭。同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开展家属开放日活动,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探视注意事项及坚持服药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使患者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积极对待精神疾病患者,深刻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配合医生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2.2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护士必须与患者做朋友,倾听患者的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使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护理活动中还要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提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取得理解,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操作,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2.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精神专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是预防各类护理风险的重要保证。建立危禁物品管理制度,加强危险物品、药品、设备的管理,禁止一切危禁物品进入病房,并且在家属探视完毕后立即检查患者身上有无危险物品及做好病房内的安全检查。同时应严格落实各项护理常规、操作技术,减少甚至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2.4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每位护士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病人的数量,护理工作量,实行合理安排,弹性排班。依据病人病情轻重、护理技术难度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操作技术强的高年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的原则。

2.5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通过业务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在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后及时开展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整改,今后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6重视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护理工作的客观记录。通过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的培训,纠正护理书写常出现涂改、缺项漏填、护理措施及过程记录不全等问题,同时成立病历书写质控小组,每月进行护理记录点评。

2.7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应将患者视为"朋友",自然使其产生一种自由平等、被尊重的心理满足感,使患者心情舒畅,乐于向医护人员表达内心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讨论

综上所述,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各种危险因素随时存在,始终贯穿始终。因此,及时发现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原因,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有效减少甚至消除护理风险,保证医疗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徐丽佳 单位:浙江省嘉善县康慈医院

第九篇: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呼吸内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风险管理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58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风险管理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实施后的效果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风险管理组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为:

1.2.1加强对患者及其疾病的护理管理

(1)在患者的床边按上护栏,以保证患者的安全;(2)将具有威胁性的器具放在患者摸不到的地方;(3)保持病房干净、整洁;(4)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5)对家属访视时间加以控制;(6)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

1.2.2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定时为患者提供准确剂量的药品,嘱咐患者要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要核对患者的资料,以确保患者的用药效果。

1.2.3其他

实行弹性排班制,夜间采用双人值班,假期、周末增加早晚帮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人为或自然突然事件,制订相应应急措施,同时进行模拟演练,做到万无一失。

1.3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的质量、病房消毒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和病房消毒质量要更高,且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更小,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小结

要想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医护人员就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为此,医护人员要结合本科室的特征,及时识别本科室的护理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本科室的护理风险加以管理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为此,本科室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的病房之中,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和病房消毒质量要更高,且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更小,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病房当中,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使其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不断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岚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呼吸内科

第十篇:骨科护理风险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30~82(52.30±8.56)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颈椎病6例,骨髓炎2例。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31~85(53.50±8.12)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颈椎病8例,骨髓炎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①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②心理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其负性情绪,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转归、治疗及患者配合对治疗效果的重要性,以缓解患者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密切护患关系。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及可溶性纤维的饮食,保证人体所需热量的摄入,提高免疫力。④疼痛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镇痛药物。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及时评估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实施相应防护措施,具体如下:①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值班护士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护理安全制度。同时,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讨论,找出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隐患,并提出对应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护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每个月初对上月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②护理风险事件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感染、便秘、跌倒等风险。a.感染:骨科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创伤等侵入性操作易导致医院感染率升高;进行细菌检测,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对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应经常帮助其翻身叩背,促进肺内分泌物和痰液排出,避免坠积性肺炎。b.便秘:部分患者活动量减少,加之手术禁饮食及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造成胃肠功能减退,肠蠕动较慢,引起排便困难;可以给予患者腹部按摩、配合服用药物以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c.跌倒:应加强环境管控,使用环境危险标识,如刚擦拭过的地板可能导致患者摔倒,应放置提示牌;告知家属留陪人,必要时应抬起床挡,以免发生意外;夜间病房开地灯,走廊横向扶手完整,卫生间增设防滑垫、扶手;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鞋子应防滑、合脚;确保轮椅等辅助设备功能完好,定期检查制动性能等。

1.3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感染、便秘、坠床、跌倒。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量表,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60~7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

2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护理工作,是一个持续循环、不断改进的过程。骨科患者由于治疗方式及患者自身病情原因,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较多,因此,骨科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尤为重要。骨科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长期卧床往往是骨折术后必须经历的漫长阶段,而这个时期若护理不当,极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本研究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骨科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风险评估,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风险管理论文 篇七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或其他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依据。在市场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八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4、结语

电力企业QRA是一项涵盖并以安全工程、可靠性工程、风险分析等为基础的综合研究,在不断总结过去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精湛而详细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探索而逐渐形成,可以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根据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电力企业QRA不仅已有良好的技术物质基础,而且电力QRA发展必大有用武之地。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九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职责、作用

一、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表现形式

企业的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并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现代企业风险因素很多,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对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快速发展、行业竞争、资源及市场变化、自然灾害及意外损失等;内部风险是指内部环境对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组织治理结构的缺陷、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组织资产结构的性质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中断、组织缺乏保密意识、泄密事件频发、组织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等。

二、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缺乏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在内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降低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缺乏正确的业务流程,影响管理层识别和评估风险;缺乏风险意识,没有积极、主动、系统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无法进行风险预警,在企业迅速扩张的过程中管理失控;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目标发生偏移;缺乏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工作效率低下;缺乏业务操作规程,存在事故隐患;缺乏对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内部控制失效。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关键程序,分析、确认、揭示风险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

(一)实现企业目标,内部审计有责任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风险日益增大,降低风险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风险管理过程,形成良好的法人治理环境。向管理层提供创造性思维,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通过内控制度的评价,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从而完善企业管理,降低、转移或化解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二)内部审计是构成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建立的各级风险管理组织都隶属于管理部门,不具有独立性,其意见有时会屈从于管理部门的压力,使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在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独立于管理当局,其意见可以直接报送董事会,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企业外部看,外部审计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关注企业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复核、测试,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但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过程不十分熟悉,提供的风险信息不能贴近内部管理,不能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承担责任。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过程更了解,在风险管理方面比外部审计更具优势。

(三)内部审计是风险控制程序的重要补充

内部审计人员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警惕影响企业目标的重大风险。在审计计划阶段,内部审计应考虑企业活动存在的各种风险,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的大小分配审计资源;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发现风险管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审计报告阶段,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防范和监控等方面参与风险管理,报告企业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应对措施。通过落实审计建议,督促企业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

(一)识别风险

识别风险实质上是对风险进行定性研究,收集、整理可能发生的风险,形成风险列表。从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信息管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通常要关注的主要风险有:信息量不足或不真实导致决策错误;信息系统故障或中断;自动付款系统设计存在缺陷,未设计供应商的身份验证控制,不能识别虚假供应商;随意对外担保,存在或有负债;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客户投诉率增高,企业信誉受损;年终未对所有的应收款项进行询证;大宗采购业务未按程序招标,合同签定、付款审批、验收保管未做到职责分离等。

(二)评估风险

评估风险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确认和分析。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分析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风险对实现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定量分析方法是对已被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估计,通过公式:风险值=风险影响×风险概率,计算出风险值。例如,内部审计人员调查了某施工企业四项业务:(1)对外投资350万元,失败的可能性为80%;(2)对外借款1000万元,不能收回的可能性为60%;(3)应收的工程款3000万元,出现坏账的可能性为40%;(4)对外担保金额2000万元,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风险50%。根据前述公式计算的风险损失排序为:(3)1200;(4)1000;(2)600;(1)280。由此可见,第(3)项业务可能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应优先列入审计日程。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得时,应采用定性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的复杂性和困难在于主观判断结果发生的不准确性,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职位的人对同一风险的判断可能不同。比如,上级主管出于整体考虑,认为某部门经营风险很高,而该部门负责人则认为风险已在控制范围之内。采用定性方法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处于特殊的独立地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风险的假设条件,对风险进行评价,提出专业意见。

(三)应对风险

内部审计在识别风险并进行相应的评估以后,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采取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回避风险,即采取措施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例如,在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前,审计人员进行程序评审和合同文本评审,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对合同条款评审,尤其是合同价款、工程材料、工程期限、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保证、工程款拨付、质保金等敏感条款,要经过仔细商榷,杜绝合同管理失误的经济责任。

2、降低风险,即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例如,在签订对外担保合同时,审计人员根据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检查企业是否对被担保人经过详细的资信调查,对被担保的项目是否经过仔细的研究,是否经过民主决策,有无因程序不当造成的连带责任。

3、转移风险,即通过转嫁或与他人共担将风险转移。例如,承包工程垫资和工程款回收。对工程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落实招投标,在签订分包和采购合同时在条款中写明,业主付款后,再按业主付款的比例支付分包工程款和材料款,合理转移风险。

4、接受风险,即风险已经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必采取任何措施。例如,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大额进出口贸易会导致较大的汇率风险,企业一般会采用外汇期货来保证将汇率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企业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向银行贷款等。

(四)防范和监控风险

风险管理部门根据风险性质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内部审计对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评价和检查。评价风险防范措施主要考虑风险的可回避性、可降低性、可转移性、可接受性,检查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充分、得当。例如,审计人员通过询问控制计算机资料室的人员,确定是否有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系统文件;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总要在会计资料文件中表现出来,审计人员抽取一定样本量的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等书面文档,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向客户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审查银行存款对账单以核实银行存款期末余额等,对账户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以检查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等。对于存在的风险缺乏充分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协助企业完善风险反映方案,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管理。企业的经营风险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有可能增大或减小,因此,内部审计要时刻监控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因素的消失或出现而带来新的风险。

内部审计机构促进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过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降低经营风险,为企业的科学快速发展扫除障碍,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增加价值,是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审计探索与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十

(一)转变观念,足够重视风险管理审计关键在于决策者能够提前评定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与判断,提早规避风险。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是在经历了无数教训之后得来的,但教训终究是惨痛的代价,所以烟草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避免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此,烟草企业应当加强风险意识,尤其是审计部门,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进行高效的风险管理审计的同时提高企业工作管理的有序性。

(二)转变理念,构建保障机制烟草企业审计部门采用风险管理审计的方式,理应转变审计观念,确定审计的重点。烟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无定论,也无法完全确定,因此便需要进行评估工作。烟草企业内审部门进行评估时,应当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使得风险管理井然有序。为此,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内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烟草企业应当逐步构建一种保障机制,循序渐进,完善风险管理审计。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然后,配合恰当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最后,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组织体系。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审计人员进行高效的工作,促进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良好运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切实的依据。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今,“人才强国”已经成为一大口号,经济要发展也要依靠人力来维持。烟草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所谓风险,关键在于一个“变”字。倘若风险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把握风险变换,及时发现风险,这些风险管理的审计安排也就成了徒劳一场。所以,企业应当不遗余力地加强人才建设,努力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为风险管理提供人力保障。风险管理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尤其具有风险意识,无论是在人才选拔或是人才培养上,企业都应当注意这个问题。其次,烟草企业应当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促进审计人员的交流学习。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结构,配备审计中各个方面的人才,以期互补共进,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作业。

(四)统筹兼顾,长远发展风险信息难以捉摸,因此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面对存在诸多变化的市场,审计人员应当统筹兼顾,全面看待问题,纵观全局,及时捕捉大量相关信息。但是,也要懂得抓住关键,注意细节,找出重要风险,提炼重点问题。风险管理的审计既要关注企业内部发展,认识企业内部风险,又要了解外部市场变化,注意外部风险;既要知道本部门的问题和风险,又要发现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清楚潜在的隐患。毫无疑问,烟草企业应当统筹兼顾,以期获得长远持久的发展。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烟草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重视风险管理的审计,全面理解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使其制度化,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方向选择。与此同时,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烟草企业应当立足现实,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开展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办法。

【风险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合家欢乐家庭范文(精选6篇)10-22

儿童大脑急转弯10到12岁经典8篇10-21

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最新5篇)10-04

180 22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