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的赏析(优秀5篇)

2024-02-28 13:59:53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杜甫《望岳》的赏析(优秀5篇),仅供参考。

原文: 篇一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

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原文】:

望岳①

杜甫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③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④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④决:裂开。

【阅读训练】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尾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4.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9、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10、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1、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1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1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nbs

p;

16、“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17、“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18.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1分)

19.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20、解释词语:造化:凌:览:

21、诗用前( )个诗句写所望之( ),用后( )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22、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

23、( )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

24、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

25、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②会当凌绝顶

28.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0、“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的特点。

3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3、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3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35、远望的句子是( )

36、近望的句子是( )

37、细望的句子是( )

38、表明愿望的句子是( )

39、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 )

40、透过《望岳》中(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1、《望岳》中( )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2、《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3、《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4、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5、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参考答案】

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

上一页[1]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3、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4、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5、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6、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9.B

10.D

11.D

12.B

13、巍峨(高大)

14、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5、“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16、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7、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18、钟、割

19、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有理得满分)

20、大自然跃上看

21、六景两

2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3、齐鲁青未了遮天蔽日

24、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5、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2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7、未了:不尽会当:终要,终当

28、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0、高大

31、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2、“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33、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34、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3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7、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4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3、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

4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篇三

在本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强大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 、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 、六两句写的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千万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让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望岳》 篇四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篇五

1、 李渗.杜甫诗集选:长江出版社,2009年:26-28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0-321

【杜甫《望岳》的赏析】相关文章

《望岳》 原文及赏析(优秀5篇)05-24

杜甫《望岳》全诗详解【优秀9篇】03-30

杜甫《望岳》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03-04

杜甫唐诗《望岳》的原文及注解最新8篇03-04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10篇02-28

望岳文言文及翻译【优秀6篇】02-28

杜甫的《望岳》原文及翻译优秀3篇02-27

《望岳》原文及翻译【通用8篇】02-02

《望岳》 古诗词鉴赏精选6篇12-18

《望岳》古诗赏析精选5篇11-17

180 2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