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读书故事(通用4篇)

2024-01-20 21:49:41

古代有许多名人读书是很刻苦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作过顽强的斗争!如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整编的古代名人读书故事(通用4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 篇一

孙敬“悬梁”《汉书》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另:( 《太平御览》中的《楚国先贤传》也有记载:“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

“梁”:指房梁。

苏秦“刺骨”《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股”:指大腿。

车胤“囊萤”《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练囊”:把布煮得洁白柔软做成的布袋。

孙康“映雪”《孙氏世录》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清介:清正耿直。

买臣“负薪”《汉书·朱买臣传》

≤www.huzhidao.com≥

朱买臣“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常艾薪樵,卖以给食: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艾:同“刈”,砍,割。

李密“挂角”《新唐书·李密传》

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蒲鞯: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逮:到,及。(邻舍烛光照不到匡家,只好“凿壁偷光”。)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篇二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天,杨时同—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篇三

在东汉时期,有一个知名的政治家,他叫做孙敬。孙敬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勤奋好学,经常把自己锁在屋里面不停地读书。每天他从太阳刚升起就开始读书,一直读到天黑,有的时候还会废寝忘食连饭都不吃了。孙敬每天读书的时间特别长,有的时候特别疲惫了也不会休息,但是时间久了身体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时候就特别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觉,害怕影响自己学习,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众所周知,在古代时期,男人的头发都跟女人一样特别长。于是孙敬找来了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一来,每次只要他读书读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时候,头只要稍微低一点头,这根绑在房梁上的绳子就会立马狠狠地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样,这样他马上就会清醒了可以继续学习。

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 篇四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面的人八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来比喻人们的刻苦自学的态度。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优秀7篇)02-17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经典」优秀5篇10-04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合家欢乐家庭范文(精选6篇)10-22

180 20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