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论文(通用4篇)

2024-01-01 17:45:03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经济学基础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经济学基础论文 篇一

1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①运用精炼的数学语言陈述经济学研究中的假设前提条件,使人一目了然。

②运用数学思维推理论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观点,使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性更强。

③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让论证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2常见的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具体运用举例

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运动着,对种种不同量的假设与推测,是许多科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在经济分析中,对成本、价格、收益等经济量的关系研究,就要用到基础数学方法,来构建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找出该问题的函数关系。常用的经济函数有:单利与复利、多次付息、贴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等等。

在经济问题中,经常会用到变化率的概念,而变化率又分为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平均变化率就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之比,就像我们经常用到的年产量的平均变化率、成本的平均变化率、利润的平均变化率等等。而瞬时变化率就是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即当自变量增量趋于零时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边际函数。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有: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边际需求等等。在我们的边际分析中,讨论的函数变化率与函数改变量均属于绝对数范围内的讨论。在经济问题中,仅仅用绝对数的概念是不足以深入问题并分析透彻的。例如:A商品每个单位价格为10元,涨价1元;B商品每个单位价格为100元,也涨价1元,两种商品价格的绝对改变量都是1元,哪个商品的涨价幅度更大呢?我们只要用它们与原价格相比就能获得答案。此时我们就有必要讨论函数的相对改变量与相对变化率,也就是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而常见的弹性函数有: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收益弹性等等。对于商家来说,进行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商家如果离开边际分析而盲目生产,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商家如果离开需求与价格的弹性分析,就不可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这时候就要用到导数,因为导数是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的最有力的工具,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客观的、精确的数据,进而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经济学中的最值在经济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产品最多”、“用料最省”、“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等等。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中有时会归结为求某一函数(通常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例如:在分析收入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假定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最大就会形成收入最大的局面,但是,收入最大时的产量不一定产生最大的利润。而产量为多少时才能取得最大利润,就需要运用导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利用导数解决最值问题的步骤是:求一阶导数,找出可能取得最值的点(包括驻点、一阶导数不可导的点和区间端点),再计算各点的函数值,对其进行比较,哪个最大就是最大值哪个最小就是最小值。经济学中常见的最值问题有:最大利润问题、最大收益问题、经济批量问题和最大税收问题等等。

经济学中的积分“积分学”是微分学的逆运算,积分学的主要经济应用是对已知的边际函数求积分,得出总经济量函数。定积分是求原函数在某个范围内的改变量,是积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自然科学和经济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学中经常用改变上限的定积分来讨论总经济量函数问题。如某商品的价格p是销售量x的函数,此时我们要想计算当销售量从a变动到b时的收益,就需要用到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经济学中的微分方程为了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的规律,常常需要建立某一经济函数和经济变量的导数所满足的关系式,由此而确定所研究的函数关系,从而根据一些已知的条件来确定该函数的表达式。以上一套套路,从数学上说,就是建立微分方程并求解微分方程。具体步骤如下:在相关的背景知识下,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经济问题中的变量和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微分方程;根据具体问题适当的调整假设使建立的微分方程,尽可能地使其接近实际,这样可以相对的减小误差;运用已知的条件和测量的数据,对所建的微分方程中的参数给出相应的估计值;继而分析比较方程中的结果与实际观测之间的差异,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微分方程符合实际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将它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或者预测中;如果微分方程结果与实际观测不一致,就需要重新检查方程在哪出现了问题,以便对方程进行调整修正,再重复前面的过程直到建立出一个经检验符合实际问题的微分方程为止。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有:分析商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商品的销售量、进行成本分析、净资产分析、国民收入与储蓄、投资的关系分析等等。

3基础数学在经济学应用中的局限性

基础数学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计算工具,它可以把实际问题抽象化。而经济学重要的是经济思想。基础数学只有在经济理论的合理框架下去研究分析问题才能发挥它的实用性。因此,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要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经济学不仅仅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的简单叠加,不能把经济学中的数字随意的数学化,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制度、法律、道德、历史、社会、文化等等)。

经济理论的发展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角度,只有从经济学的本质出发,分析、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规律,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在一定条件的假设基础上,辅之以适合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运算,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经济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研究经济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唯一的道路,数学知识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工具之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地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相结合,不要过分地依赖数学,否则会导致经济问题研究的单一化,从而不利于经济学的发展。总的来说,用数学方法和数学运算来分析求解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主流。而个人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购物、贷款、股票、住房、日常锻炼等问题,为了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求助于数学模型,用其做出较理想的决策。可以说数学的引入,给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不敢预测也不敢断言,在未来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数学是否会占统治地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促进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济学范文 篇二

今天的经济学家拥有比前辈们更为广阔的舞

台。他们不仅利用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等传统传播学说的途径,并且更多的人走上了政治家们为他们提供的讲坛。议会、政府机构、咨询公司都看到经济学家活跃的身影。

早在五、六十年前,英国人凯恩斯在其学术思想被世人逐步接受时就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作为英国的代表,他参与了战后多次重要的国际经济会议。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他构建了延存至今的国际经济组织及体系。尽管凯恩斯早已作古,他的学术思想也被后人批得体无完肤,但体现他学术思想的国际经济组织及体系依然在运作。他的后来人越来越积极地参与政治。在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一些国际金融界的风云人物或多或少均有过参政经历。克鲁格曼30岁就成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萨克斯担任了许多国家政府的经济顾问;斯蒂格里茨刚卸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又接过了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重任;费舍尔如今坐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二把交椅——IMF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格林斯潘掌握着美国经济的命脉;索罗斯虽然称不上是完全意义的经济学家,但他以教育家的身份在东欧开办的经济学府正发挥着商人不能发挥的作用。

经济学家在政治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不仅是经济学家逐渐产生的政治取向意识,更重要的原因是政治舞台上的主角——政治家对经济学家的热情邀请。

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决定着政治家们的命运,而对经济问题的把握,经济学家肯定优于政治家,于是政治家们就乐于让出一些权力,让出一些位置给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许权力对他们并无太大的诱惑力,真正吸引他们的是获得政治家的认同,及提供给他们实践其经济理论的一次最佳机会。尤其是执政政治家的邀请代表着经济学家的理论被扶为正统。政治家对经济的重视,对经济学家的依赖从政府机构设置的变化趋势也能清晰地看出。以美国为例,1946年成立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直接隶属于总统,由总统任命,直接受总统领导。其主要职责是:评估、检查和鉴定政府的经济计划的政策,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向总统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起草总统向国会提交的年度经济报告。克林顿1993年当选美国总统后为振兴美国经济又新设立了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会成员都是资深的经济事务专家或学者。与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相比,国家经济委员会的地位更高,是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平行的机构。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克林顿对经济的重视也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在世界经济中一支独秀的主要原因。这也帮助克林顿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并渡过重重难关。

政治家力邀经济学家加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与政治家相比,经济学家能够具备良好的声誉。作个简单的测试,如果一届政府都由经济学家组成,肯定能获得更高的支持率,而且会赢得“清白”的好名声。政治家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每每在一届政府中一两个不重要职位上安插一两位经济学家背景的专业人士,以起到“净化”政府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学家的频频入阁,并没有改变以往令选民厌倦的政治氛围,反而引发了人们的怀疑:经济学家参与政治会不会依附于某些权贵而失其客观的本性?这种担心是很必要的。经济学家为某些政治势力和经济利益集团出乎寻常的摇旗呐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经济学家一被“政治化”后,那么他就不应被当作经济学家来看待了。现任美国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在1993年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时曾多次强调,在解除金融管制方面必须谨慎从事。但当其成为鲁宾的副手时则成为主张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在两者的默契合作下,美国把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张完全贯彻到其外交政策中去,打开了一个个国家的金融服务市场。在鲁宾辞职后,萨默斯顺理成章地成为美国新一任财政部长。

应该承认,经济学家随角色的转变而转变观点有时是不得已的,履任前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旦身处困难成堆的现场不得不作改变。有些改变对经济学家来说是收获,因为在经济理论的圈子里,经济学家们往往容易想当然。斯坦曾用一句十分精确的话来概括里根政府在野与执政时经济政策主张的巨大反差:“激进的保守主义革命是非执政的保守主义者的梦想,而不是执政的保守主义者的实践。”事实上,的确有一些主张新古典的经济学者满怀信心地到政府就职,最初放松管制的计划末了不仅未实现反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制。相比之下,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掌门人理性预期学说的创立者卢卡斯极为聪明,当记者问如果他被邀请担任政府经济顾问,他会怎么办?卢卡斯简单地回答:“我会辞职”。卢卡斯用自己的言行捍卫着他的学说,也省去了自相矛盾的麻烦。

政治与经济的结合,政治家与经济学家的结合,除了赋予经济学家参与政治的更曲折更丰富的生活外,还产生了贴有政治家标签的经济学。大危机后罗斯福实施的新政产生了罗斯福主义,之后几乎每个美国总统都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经济学。这代表了他们主政时主要经济观点及实施的经济政策。无论成功或失败,其都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的实验。有趣的是,政治强人常能拥有令人难以忘怀的经济学。例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里根主义与撒切尔主义。布什主义的内容现在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已廖廖无几了。还有一年多就要离职的克林顿虽然谈不上是政治强人,但在他执政时美国经济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足以让克林顿主义占有一席之地。克林顿主义已经初具雏形,这就是人们热衷谈论的新经济。

经济与政治日益紧密地结合,会给经济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有许多人发觉今天的经济变得越来越浮澡,越来越热衷于描述肤浅的表象而不是去探索问题的本质。尽管与凯恩斯时代相比,经济学论文中包涵有更多严谨的数理证明,但论证的对象却越来越偏离通货膨胀与失业这两大西方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问题。为数可观的论文把研究的重点投向了金融领域,而其中的相当比例又都在关注股市。飞涨的股市营造出形形关于繁荣经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帮助加热经济。反之,股价下跌,又涌现出加速股市崩溃的文章。这样的经济学不得不令人失望:他们是在寻找经济规律,还是无知地在干扰市场的信号。

经济学的另一发展趋势是其越来越追求的时尚性。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本无可厚非。但由于经济问题的多变及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天生存在的时滞,使得急于求成式的经济评论往往显得幼稚。因为,时尚是经常变换的,对时尚的过分追逐结果往往是被时尚所愚弄。时尚之间的转变不会给经济学研究留有足够空余的时间。想对经济时尚现象有深入的发掘,必须要能忍耐被时尚抛弃的痛苦。有些经济学者凭借他们对经济学的特殊感悟,经常对经济问题作出预测,这也是一种时尚。尽管经常能遇见经济家们的精确预测,但这些精确的预测背后是千百位经济学人所作的千万次预测。难怪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拿经济学家作的预测开玩笑。因此,大多数的预测经济家在打赌,而不是在预测。输了可责怪某一经济因素的多变,赢了就确定了自己的权威地位。

二、不同视角下的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

两年前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是个转折点,对当代经济学家来说亦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正如30年代危机造就了凯恩斯这位创经济学崭新思潮的一代宗师一样,当代经济学家的观点也将接受时间的考验。

鉴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联储及游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起的有争议的作用,作为其代言人的费舍尔、格林斯潘和索罗斯的观点往往易被人怀疑有某种利益支撑,故不易作出客观评论。本文仅对曾被认为当代凯恩斯的候选人中的克鲁格曼、萨克斯和斯蒂格里茨三位知名学者观察当今世界经济与世界金融的独特视角作一比较。(注:台湾《工商时报》1998年9月29日文“金融乱世,谁是当代凯恩斯”。)

当今西方宏观经济学界存在两大阵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除斯蒂格里茨年青时就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外,克鲁格曼和萨克斯没有轻易地选择他们在经济学领域的流派。但就他们的学术思想来看,克鲁格曼与萨克斯的观点明显是倾向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学术思想的定位不仅决定了他们的学术研究方向,甚至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

如果没有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相信克鲁格曼、萨克斯和斯蒂格里茨不会走到一起,也就不会产生有关国际金融方面的争论与分歧。众所周知,克鲁格曼与萨克斯是潜心研究国际贸易的著名学者,而斯蒂格里茨则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独辟一径自立门户。他们在各自研究的领域中都涉及金融,克鲁格曼与萨克斯在汇率机制方面颇有建树,而斯蒂格里茨提出的信贷配给论旗帜鲜明地反对高利率的政策。但是,他们都没有完整地审视国际金融体制,全面考察国际金融问题的经历。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无疑赋予他们一次天赐良机。在他们的研究领域中,国际金融开始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当仔细品味他们关于国际金融方面的论点时,我们能轻易地发现他们的论点暗含着原有学术研究的烙印。

在克鲁格曼、萨克斯和斯蒂格里茨迥异的研究视角之中存在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克鲁格曼关心的是与美国贸易存在巨额顺差的亚洲国家,主要是东南亚与日本。萨克斯把他经济思想的实验基地放在了转型国家中。而斯蒂格里茨则有所不同,在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之前,斯蒂格里茨关心的是美国的经济问题,一度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在走出白宫跨入世行大门后,斯蒂格里茨的目光自然也从美国本土放远到整个世界。世界银行主要是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所以斯蒂格里茨开始把研究重心向工作重心靠拢。不同的视角,使三位经济学家作出的经济对策有所不同。克鲁格曼凭借他对亚洲经济的了解作出了亚洲宏观基础产生病变的论断;萨克斯依其在休克疗法中市场频频出现的令人始料不及的冲突作出金融恐慌的判断;斯蒂格里茨则依据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了解,告戒新兴市场国家:你们开放的步子迈得太大了,超前了。

由于他们对金融危机成因上的观点不同,人们当然不能奢求他们在金融危机对策上殊途同归。相比之下,斯蒂格里茨开的药方最可能被采用。这并不是因为斯蒂格里茨的药方怎么有效、怎么具体。恰恰相反,斯蒂格里茨的对策是很笼统的,着重在于让新兴市场国家领会其精神——改善政府对经济管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是有所为?哪些是有所不为?斯蒂格里茨并没有清楚地说明。但药方中体现的重视政府在经济中地位的思想容易被那些政府威信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打击的新兴市场国家所接受。萨克斯开的又是一剂猛药。以放任货币贬值为核心的主治药散发出的是人们熟悉的“药香”。萨克斯全然不顾患者的虚弱体质及水平,指望一幅药下去,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又能箭步如飞。尽管立刻实施的可能性较小,但萨克斯的药方还是能赢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肯定。汇率的浮动就目前看来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只不过新兴市场国家在接到药方后会自作主张地在药方上任意添加和删减。在三位医生开具的药方中最被冷落的就要数克鲁格曼了。药方正如它的主人一样两面不讨好。克鲁格曼在药方开头的病因猛批了病人“生活不检点”,自然引来众多病人群起而攻之。末了开具的“保守疗法”实施外汇管制——尽管能赢得病人的一丝好感,却会引来制药商——发达国家的反对。显然,实施外汇管制与发达国家一直以来主张的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初衷背道而驰。克鲁格曼是勇敢的,由于他不惧压力坚持不懈地对居于正统的经济理论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引来人们对问题的更广泛更深入的反思。

克鲁格曼、萨克斯、斯蒂格里茨三人具有代表性的危机观点也许都是对的,因为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对危机的表象作了真实而形象的描述;也许这些观点是错的,因为他们的分歧告诉我们谁也没有深入对危机的本质做出分析。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也不必急于做出判断,作出选择,正如《时代》周刊引用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句话:“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注:TimesWeekly,December31,1965.)而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赫伯特·斯坦对此话作了精确解释:“当人人都从凯恩斯的说教中汲取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时,就无人再相信它了。”因此,我们不必问自己:“我该相信谁呢?”

三、在政治中游离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为了其经济理论的实践而走近政治,但无论如何努力,经济学家也不会走进政治权力的核心。经济学家对其经济理论虽然有迫切付诸实践的愿望,然而他们是处于被挑选的地位。选择权掌握在政治家手中。既便经济学家“有幸”入阁,发挥的多是顾问的作用;而在政策实施中,经济学家带来的经济理论往往也会因政治家出于某种利益考虑而被改得面目全非。用“游离”来形容经济学家与政治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并不是很精确的。因为囿身于政治的经济学家并没有游离的那份自由。

著名经济学家中克鲁格曼是唯一一位没在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中谋得高位的人。他仅在30岁时在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过一段时间。他曾被许多人推荐作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人选。但是他说:“我的性格决定我不适合担此职务。因为他要求你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别人的愚蠢言行能三缄其口。”据美《新闻周刊》杂志透露,克鲁格曼的直率坦言是克林顿政府不想提供其职位的原因(注:Newsweek,March4,1996,PP40~41.)。直率坦言在经济学界怎么能算一个毛病?但对政治家们来说此性格是一大忌。经济学家的性格在许多方面与政治是不相容的。经济学家如果把办事认真治学严谨的态度搬到政界,他一定会到处碰壁。但如果经济学家学会了政治家做事灵活,善于变通的本领,经济理论中还有哪一点分歧不可调和?经济学家特有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与周围政治环境的格格不入。除了极少数左右逢源的所谓经济学家外,大多数参与政治的经济学家只有短暂的政治经历。对权力的迷恋与对真理的追求成为经济学家与政治家之间一条明显的分水岭。也基于这一点,克林顿新成立了国家经济委员会。与原有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相比,前者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核心。两机构人员的组成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组成成员都是享有一定声誉的知名经济学家,而国家经济委员会成员多是具有经济学者背景的律师。客观来看,这种机构变动和职能剥离,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经济学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政府能使得经济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变得更为高效,经济学家则进一步明确了经济顾问的身份,省去了在经济与政治间做取舍的烦恼。

时间是困扰经济学家涉足政治的一个因素。担当政府的经济顾问意味着将完成政府布置的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一个个命题作文,无论经济学家是否擅长于此,提交一份满意的答案是颇化功夫的。毕竟经济学家进入政府的目的不是为了涉猎广泛的经济领域,掌握第一手的经济资料,而是通过政府工作的经历对其原本的经济研究提供深入真实的素材。面对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在个人研究领域与政策顾问研究间分配的现实问题,经济学家难以通过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分析得出最优解。

年青一代的经济学家似乎越来越难摆脱权力对他们的透惑。他们对自己能左右经济及尚陌生的政治充满信心,他们相信自己能比凯恩斯做得更好。但不应忘记的是凯恩斯身处特殊的的时代——从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应忘记的是凯恩斯曾用他的经济理论挽救了全球经济,影响了两代经济学人。反观今天的经济学人他们具有什么?曾有经济学家回答过这个问题:“时代在变,经济学在变,政治也在变。”意思是说今天的经济学与政治学变得不再有鸿沟了。不错,我们知道经济与政治都在改变,但却不知经济与政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恰恰正是留给经济学家与政治家各自的作业。实事求是地说,在经济学与政治领域同时取得成就而又不失经济学家本性的经济学家实属凤毛麟角。或许诱惑就来源于此。

此外,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经济学研究都是通过论文这一纸上谈兵的形式。今天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实践。“经济学家容易接受这么一个观点:直接影响改革比写论文更重要。”(注:PaulKrugman,"HowIwork"TheAmericanEconomist1993.)面对经济学研究产生转变,经济学家变得更为矛盾。连一向认为自己不入政治流的克鲁格曼也是如此,“我宁愿写些高质量的论文而不是追求一个拥有实权的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将拒绝一个送上门来的机会。”(注:PaulKrugman,"HowIwork"TheAmericanEconomist1993.)

与经济学家艰难地与政治结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经济学家平民化。如今的老百姓热衷谈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无论宏观还是微观。这为经济学的普及提供了千截难逢的契机。尽管就目前看,大多数老百姓关心的经济问题都是经济的表象,老百姓懂得的也仅是基本的经济理论,但已有一些经济学家用浅显的文字而不是深奥的数学模型把经济学领域争论的前沿问题介绍给大众。这种尝试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经济学家对传播媒介的利用也越来越娴熟,上述提及的表述平民化就是极好的例证。我们能经常从时事新闻类的报刊中找到一些对经济学家的专访或这些经济学家短小精悍的文章。今天经济学家出现在流行媒介的频率远大于出现在学术刊物上的频率。当经济学家出现在报刊,为政府政策击鼓助阵或向政府政策展开猛攻时,经济学家的自由性发

挥得可谓淋漓尽致。经济学家只有在这种间接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才表现得游刃有余,才真正谈得上是一种“游离”。

经济学经济学论文范文 篇三

运输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策略

公路运输经济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乎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范围逐渐扩大,运输方式灵活多变,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简要分析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希望对我国公路运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策略

一、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的贯通,给公路沿线地区带来了众多方面的交流便利。生产物资的快速流通活跃了产业经济,客运载量的增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各区域间互通有无,经济交流因此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经济协调发展;公路沿线的投资环境也因此得到较大改善,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区域经济的活跃使商业资本得到最大限度的运行,资本效益不断得到增值,促使区域经济规模的更加扩大。

2.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物流速度,缩短了运输周期,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外向型经济的生产要素得到及时合理的配置,提高了外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商业信息的交流也随之加速发展,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由此看来,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我国进出口业务的规模,增强了经济对外开放的能力,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提高了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

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公共交通体系的基础和主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运输经济发展加速了社会财富的流转,改变了过去生产、销售、消费的僵化局面,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公路客运业的发展为旅客的出行提供了便捷,使社会劳动力流动不再受到地域距离的影响,给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条件。

二、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1.资金保障有待加强

公路运输的发展给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快速的经济脚步又反过来对公路运输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高质量的路基、路面建设,功能完善的现代仓储货运中心,技术过硬的人员队伍,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设备等等,这些直接影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部门和环节,无不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由于有些地方建设资金下拨和流程设计不够合理,或者资金管理缺乏周密计划,出现了建设预算不能满足实际建设需求的现象;有的地区由于没有把握好金融机构信贷政策的变动所带来的资金流动受阻,导致一些已开工的公路基础建设停滞不前。

2.建设成本的合理控制有待加强

公路运输建设有时是把双刃剑。合理的建设投入,顺畅便捷的物流保障的确能使拉动区域间的生产投资,改善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但是如果在公路运输基础建设投资决策方面出现失误,比如建设沿线居民迁移代价过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损害,由此带来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面影响,必然会影响公路经济的发展。至今有不少地区由此导致的建设投入过大而无法回收成本,不但阻碍了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也给区域的整体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3.信息化程度仍需加强

尽管公路运输行业已经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但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如公路运输信息网络的建立只局限于运输业务企业自身的操作环节,缺乏开放性的外部信息获取意识。一些公路运输机构没有及时建立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现代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的市场供求信息、其他行业的发展走向、宏观经济发展的引领态势等,这些关乎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指导性、参考性信息无法获得,致使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缺少战略性目标。

三、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努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要夯实公路运输经济的基础,应当建立健全运输建设资金保障体系,从理论规划到资本核算进行周密的安排。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担负起制定规划的责任,协调好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使统筹计划部门、金融机构、建设管理单位在公路资金管理方面分工协作,对资金链条的形成过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解决公路资金到位难的问题。

2.合理有效控制成本

应强化成本分析和控制,防止盲目进行公路建设投资和不计成本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特别是公路交通投资,应加强隐性成本的分析核算,考虑拆迁成本等支出对于区域经济潜在的影响,通过可行性分析,加强全面整合预算,确定公路建设投资和后续维护成本支出,落实相关责任,强化职责,推进公路运输经济稳步发展。应加强公路施工前期准备,强化实际环境的勘验,考虑应急情况,制订应急预案,规避施工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和财务风险,避免经济损失。[1]

3.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根据全国整体公路建设规划的需要,综合各地区经济特点,努力开展区域公路网络规划研究,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保证计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或投入不足。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打造节约型、生态型公路。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全面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灵活设计,最大限度地避免占用耕地,尽力做好保护自然和生活环境的工作按照公路建设规划有序开展工作,合理分配目标,确保计划正常完成。[2]

四、结语

尽管在整个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力度,在资金保障、成本控制和信息建设以及统筹安排方面加以改善,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必将向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宝峰。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31:24-25.

[2]张铁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4:29-30.

运输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市场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

一、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现实性意义

1.1能够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改革改革的快速推进

公路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基础性条件,良好顺畅的公路运输无疑可以给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但是不够通畅甚至闭塞的运输条件一样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想要保证公路运输事业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必须要使得公路运输事业稍快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若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及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就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不良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赶超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公路运输甚至在这些地区就是整个交通运输事业的核心和支柱。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完善、发展、升级对于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

1.2有利于促进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公路交通运输条件的完善和发展除了有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作用外,还能够肩负起对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使命。公路运输水平的提高能够使得我国和周边地区的和平贸易往来更加便捷和通畅,使两国的物资交流更加频繁,因而加强了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使我国的大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形象的提高。当然,良好的公路运输条件还能吸引外资,促使发达国家到我国进行贸易投资,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生产总值,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促使我国外向型经济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比例的提高,使我国经济转型进程加快。公路运输事业和经济管理息息相关,二者彼此促进,共同进步。

1.3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宏伟蓝图和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发是建立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局限和世界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上的,因此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瞬息万变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很多波折才最终确定下来,事实证明这是十分正确的改革,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不但搭建起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高速通道,还满足了人们在物质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产生的精神需求,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之后就会更加有创造生产力的心情和力量,这也为我国加速成为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进方向

2.1促进公路运输事业体制的改革

公路运输事业在社会经济的长时间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随着人民进一步的需求,公路运输事业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程度上的改动,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和改动,公路运输事业体制首先要做出阶段性的改变,制定并完善公路运输事业的新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以协助公路运输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和经济建设统一起来,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加快公路运输事业体制的改革。

2.2做好成本预算工作,进一步控制成本支出

做好成本预算工作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成本预算工作如果没有做好的话,会对整个公路交通运输事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也会增加维修成本,导致不完善的基础性居民服务。做好公路施工工程的预算必不可少的就是完备的资金额定资料,有充分的工程预算信息,另外,还需要设计此项目的每一责任企业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遵守制定的规则,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监督分配各自的责任工作,设置奖惩规则来约束员工们的行为。在做工程预算的工程中,应该对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大概了解,并作出合适的价格预测,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材料的提供工作,心中有数每一个项目的具体价格,以避免出现失误。

2.3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结合起来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愈加便利起来,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模式也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尽快走向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因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领导人员要积极传播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二者相结合无疑会拥有更大的市场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市场上的有关数据搜集起来,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的分析和整合将整个数据库呈现的数据通过直观地方式呈现出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这也促进了整个公路运输行业的专业水平。综上可以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设备,才能够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里程碑式增长,才能够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2.4政府适当运用行政管理手段进行协助和管理

公路运输事业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设施,但由于公路交通设施建设规模庞大,回资时间长等缺点,私人企业很难也不愿意进行承包工作。在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发挥自身的服务人民的作用了,政府应该使用行政管理手段进行干预,承担起公路建设和维修的职责,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交通服务。这也能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促进公路运输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经济学范文 篇四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应用、历史及有关方法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分支众多、内容庞杂的学科体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新形势格局下,我国目前的头等大事是努力发展经济,作为此项艰巨使命承载者之一的大学经济学本科生,如何学好经济学,并能学以致用,尚有诸多困扰及思考,其中之一就是如何结合经济学多元特性学习经济学。

一、经济学多元性浅析

迄今为止,经济学的定义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似乎尚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认可的定义,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经济学的多元性。

1.经济学内容的多元性

现代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复杂、专业化,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经济学研究及应用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一方面,从带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经济学中,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和独立的部门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经济学科内部各个分支相互交叉的学科;再一方面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之间的彼此联结也越加紧密,比如数学与经济学之关系,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现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学领域都用到数学,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前沿论文都包含数学或计量模型,因为从现代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来看,参照系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发展都要借助数学。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经济学内容的多元性越发凸显。

2.经济学学说流派的多元性

3.经济学地域的多元性

由于地理、资源、文化、教育等差异,经济学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带有强烈的地域特性,即强烈的本土性。综观经济学发展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间都存在密切相关,它的理论和政策都是针对当时区域或本土社会问题的,那些在思想史上享有声誉的经济学家,如斯密、李嘉图、穆勒、李斯特、西斯蒙第、马歇尔、凯恩斯等,也多是当时对本区域公共政策提出积极有效意见的建议者。比如讨论、学习中国现代经济学需要进行两个层次的契合:一是要契合探究事物本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实证事物现状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二是要契合西方学术界发展出来的经济理论与中国人的行为机理、社会文化及经济现状等。中国的国情是:一方面,中国面临的问题不同于西方,经济理论需要解决经济发展或财富增长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文化不同于西方,经济理论需要建立在一个具有本土性的行为机理之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今中国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和社会成员福利的改进,目前中国社会制度欠规范、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缺乏、没有健全雇工制度、全民教育落后、收入差距日益增大、社会失业普遍、贫困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显然,从经济层面解决上述问题,西方主流经济学并不能提供完全有效的指导,如果把主流经济学理论盲目套用到国情根本不同的中国社会,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必定对中国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此外,还要关注中国人的理想,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等等。因此,中国经济学要有中国地域或本土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完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学。

二、从经济学多元性浅析大学经济学学习

1._契合经济学多元性,大学经济学学习必须注重三种能力的培养提高

经济学本科生应注重培养提高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洞察能力是指在现实中观察出重大问题以及规律性与决定性问题,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问题和历史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应把经济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消化吸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经济学的基准理论;同时要日积月累,广泛接收经济时事,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等,结合实际加强自己对基本经济理论的理解,以提高自身洞察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运用己学理论解释当今世界经济现象的能力。这是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离不开数学,数学业已成为学好经济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学习过程中要加强数学学习与训练,熟练掌握进行微观、宏观、数理、计量等一系列数学统计类型分析工具,多参加案例分析及课堂辩论中的角色扮演,这对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大有裨益。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钱学森的“世纪之问”,在问责我们教育体制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我们这代人应该努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重要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一是要在确立主动成才的基础上培养自主思维和积极创新的意识。二是要加强自身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经济学多元性需求。未来经济学重大创新将会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传统学习中的单科独进方式一定会束缚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三是要注重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发展,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多看、多想、多探究,培养对经济学某方面知识的兴趣,以强化相关知识的主

动积累,相信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四是要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五是要积极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如专题讨论、小组学习、专家学术演讲、社会实践等,以开拓视野。

2.经济学多元性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开放性学习思维

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够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经历的传统应试教育使我们不自觉地有着较强烈的封闭性思维,对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无论它已多么落后和无用,都不敢放弃,对新事物、新信息充满了本能的排斥。开放性思维具有反教条和实事求是的特征,学习中我们应用开放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做到既向内看,又向外看;能根据外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让自己和他人、和外部世界和谐起来,才能对不同文明及不同观念充满尊重,进而推崇学习多元文化、多元经济、多元价值观。

3.经济学多元性要求学习过程中应具有国际化前瞻性并培养相关素质

多年来,教育体制桎梏了我们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经济学无论内容、学说学派以及地域的多元性,无不深刻体现欧美等发达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演变特征,中国经济学理论及实践也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的学习必须具有国际化前瞻性并培养相关素质。

(1)学好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是我们走向国际化多元经济的必由之路。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英语一是为国际化需求,二是为我们自身知识的扩充。若能熟练掌握英语,就能帮助我们打开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学习之门。西方经济科学领先我们,许多好的文章、好的研究丛书都是用英文写成的,为能进一步学习探索,扩展我们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应当学好英语,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交流沟通。太多的学生把大学英语学习置于“通过四、六级而已”的做法确实有失偏颇。

(2)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养成。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解释是:something thatstudents do。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这和我们常说的“授之与渔”同义。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经济学多元性本身意味其包罗万象、变化莫测,具备了探究式学习方法,就能补充完善我们固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就能在其原则指导下,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经济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经济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将我们所学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相结合。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4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壶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经济学基础论文】相关文章

经济的论文(优秀3篇)02-28

商务英语经济类文章的翻译技巧精选3篇08-08

经济领域论文(优秀3篇)07-07

经济类论文范文(优秀3篇)12-06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180 1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