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饰设计范文【优秀7篇】

2023-12-20 08:01:16

壶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头饰设计范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头饰设计 篇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普高升温,中等职业教育变成了人们无望继续普通教育之后的无奈选择。而中等职业院校则为谋生存,招生时又不得不放宽条件,造成了生源质量差,成绩低,就业难的局面。使得中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一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职业教育随之走入了低谷。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如何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如何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满足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是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的依据。为更好解决本人工作的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选择包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

我首先对包头市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我对包头地区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近几年教学工作的梳理,找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根据这些问题,结合本人对包头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现状、用人需求等相关情况的了解,提出了本人构建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新方法。

二?包头地区建筑装饰行业现状

受房地产开发的快速增长,包头市住宅装饰装修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分工进一步细化,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市场与住宅装饰专修市场已经区分的十分明显。在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岗位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具有岗位明确,职责分明的特点。在人才层次,就业岗位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三?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就业岗位

在建筑装饰行业企业内部,专业部门设置基本如下:业务部、设计部与施工部。

业务部的岗位分为业务经理与业务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开拓市场的能力及进取精神,较好的沟通能力,以及丰富的建筑装饰行业的知识。设计部则由高至低分为设计总监、设计师、绘图员等岗位。施工部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要求从业人员有很强的识图能力,熟悉施工流程、技术、结构做法。对文化素质、审美、设计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施工部岗位设置更加明确,分为项目经理、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等岗位。

从建筑装饰企业的岗位设置及岗位的能力要求可以看出:设计部的绘图员岗位及施工部的岗位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生中计算机软件掌握的好的学生能胜任绘图员岗位,通过在绘图员工作岗位上工作经验的积累,还可以逐步走上设计岗位。大部分毕业生能够适应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岗位。在熟悉施工流程、质量控制与规范,了解材料性质后还可以取得项目经理资质,走上项目经理的岗位。

四?包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现状

(一)学生现状

生源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由于“普高热”的升温,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甚至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包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面对的多数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生源主要来自于农村、牧区和市郊。入学时年龄较小,综合知识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美术基础深浅不一,甚至为零。

(二)就业现状

受地区环境的限制,包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面对的基本是是呼、包二市的小型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用人量小、待遇低。学生毕业时平均年龄较小,社会经历不够丰富,个体不够成熟,工作能力不强。就业后,要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多年的磨练才能胜任工作。所以,学生对口就业率普遍较低,每年只有三分之一强的学生能进入建筑装饰行业内,其余三分之二的学生大多改行走上了没有技术含量、能够挣钱的职业:酒店、宾馆服务的岗位。

(三)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除了生源质量、社会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外,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本身也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的教育与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没有培养出建筑装饰行业上所需要的施工、技能型人才。

1.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包头地区中职院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大多是由过去工艺美术专业脱胎而来,多数学校的课程体系不合理,存在以设计为重点、“重艺(绘画)轻专(专业教学)”的倾向。如专业基础课程的《素描》、《色彩》、《速写》、《构成》《装饰画》等课程几乎占去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剩下为数不多的课时才属于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设置又与大学本科相仿,以设计课程和理论为重点,欠缺施工方面的内容,联系实际的职业技能教学不足;这种课程体系过多地注重了专业基础与文化课的学习,理论性强而缺乏实践操作技能训练。

2. 师资现状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职业院校与普通学校相比,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这就对职业院校的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大学直接到中等职业学校,没有真正从事过设计、施工工作。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为了成为“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们纷纷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试。而目前社会各行业为“双师型”教师准备的职业技能考试,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教师虽通过职业技能考试,拿到了证书,而实践技能仍旧没有相应提高,达不到“双师型”教师应有的素质和水平。要真正提高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是先决条件。

3. 实践教学与实训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的教学的关键性环节。

包头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设备基本都不足,不能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完整的实训装备、环境等必要条件。而且,许多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无法在校内完成,必须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而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必然会为企业增加管理负担,增加工作量,甚至会由于个别学生素质低、自律性差等原因会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社会的企业大多不愿意为学校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综观包头地区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教学:就业岗位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需求、生产需求存在差距;由于实践教学条件、师资等各方面原因,造成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专业教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建筑装饰行业用人需求,就必须在正确定位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制订一个科学而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才能改变目前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状况。

五?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一)明确定位就业岗位,确定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是市场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要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必须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适应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岗位、确定培养目标后再进行。

课程体系必须针对性强,内容要精选,做到“短小精通”。教学要适应市场需求,学以致用,就不能过分强调学科性、系统性而面面俱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岗位多在施工工程方面,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设计为基础带动施工,以施工为重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认知、审美、识图、实际操作技术能力和灵敏的市场反应能力。其中核心为实际操作技术能力,所以熟悉程序与掌握方法是我们教学最重要的追求目标。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具有一定的工程施工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施工工程方面初级管理、监理工程等岗位。达到中等职业教育所规定的技能型、应用型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重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上提到的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就职的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也不例外,就这些问题,我对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按照“以设计为基础、施工为重点”的原则重构了课程体系。并以我校2005、2006级建筑装饰班为试点,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经过一年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体系的重构是这样进行的:

1. 删减部分基础课程,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实行模块教学

首先要克服课程体系中重“艺”轻“专”的倾向。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都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减少部分专业基础课与文化课的教学内容,缩短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的教学时间。增加建筑装饰施工的内容,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课的教学实行模块教学,结合不同模块的特点分别进行技能训练,这样时间短、效果快、针对性强。

重构后的课程体系结构如下:文化课由原来占总课的18%减少到13%;专业基础模块占总课时22%;软件模块占总课时的26%;专业设计模块占总课15%;施工模块总课时的24%。

(1)专业基础模块

我对专业基础课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调整,以达到尽快进入专业教学的目的。将《结构素描》、《设计色彩》、《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三门课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运用《结构素描》知识进行透视、空间和造型训练;《设计色彩》则融合色彩构成知识,主要讲解色彩知识及色彩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然后直接进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训练,将教学时间延长为四个学期。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只做一般了解,结合建筑装饰专业,精讲立体构成。

《艺术欣赏》课程主要结合图片资料,给学生讲授美学知识,广其视野、开其心智,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的教学时间延长为四个学期,充分提高学生制图、识图的能力。

(2)软件模块

软件模块取消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应用,会在其它软件的教学在运用中逐渐掌握。在原有的《3DMAX》、《Photoshop》、《AutoCAD》三个专业软件的基础上增加《lightScape》和《CorelDRAW》。这样,有关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软件的内容就比较全面了。

(3)设计模块

设计模块分专题以案例分析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合并原有的《室内设计》、《展示设计》两门设计课程,定名为《室内设计》。将教学内容细化为四个专题,分四个学期,通过案例进行直观教学。内容分别为:《住宅空间装饰设计及案例分析》、《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及案例分析》、《商业空间装饰设计及案例分析》、《办公空间装饰设计及案例分析》。每一学期进行一个专题的教学,针对性强,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

第二、《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与《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的教学与这四个专题的教学是同时进行的,整个贯穿四个学期。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设计理念后,学会运用手绘效果图和施工图表现出自己的设计思路,专业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手绘技能训练与案例设计同步进行,使得教学不再是空洞的理论,使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设计理论与手绘技能、制图识图能力同时得到了提高。

第三、健全建筑装饰设计知识结构。增加《建筑装饰行业法律法规》和《建筑装饰照明设计》、《建筑风水学》三门课程。《建筑装饰照明设计》以正常教学形式进行。《建筑装饰行业法律法规》和《建筑风水学》都以讲座形式进行,使学生对建筑装饰行业的法律法规和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水有初步的了解,在设计施工中有所依据。

(4)施工模块

施工模块是体现设计意图的关键模块,是与中职院校学生就业联系最紧密的模块,是整个教学的重点。

施工模块是我校目前较薄弱的环节,目前只有《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与《建筑装饰材料》两门课程,需要增加的课程很多。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应增加《建筑装饰概预算》、《建筑装饰成本控制》、《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建筑装饰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监理》等五方面的内容,健全建筑装饰施工环节的内容,教学内容直接面对学生的就业岗位。

2. 强化实践教学

(1)健全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为教学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2)实践教学的实施

a.认知性实习

根据专业课程对口的原则,围绕专业教学计划,以参观认识为主。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可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等课程。这种实习可以发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时段。实习内容是到校内装饰材料陈列室、校外建材市场、校内建筑装饰构造室或企业参观专业教学涉及到的建筑装饰材料、工艺流程、建筑装饰结构、技术流程等。参观过程中由授课教师或现场技术人员讲解或进行必要的演示,对一些可以让学生介入的项目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

b.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在校内建筑装饰实训基地进行,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如《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建筑装饰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油漆工、抹灰工、木工、水电安装等工种的操作和检测。通过培训使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技能标准,并有目标的加强训练,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各工种的初级技术等级上岗证书。全面实现学生毕业时拿到有技术含量的“双证”。

c. 生产性实习

采取依托校外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和自己创建实习基地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首先,与行业中有实力、经营管理好、技术设备全、员工素质高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这些被选择的企业成为本专业的挂牌实习基地。对企业而言,接受学生来企业实习,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又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对学校来说,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教学,可以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来讲,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可以缩短工作的适应期,也便于理性的选择岗位。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格局。

与此同时,校内专业教师正在组织成立建筑装饰公司,对内是实训工作室,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践及培训任务,对外为“设计公司”,完全采用公司运作模式。通过开展业务,不仅会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走向社会的练兵场,而且能够搭建专业教研室对内、对外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合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经过实际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会使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快速提高,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六?教学方法改革

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了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删减了不需要的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使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实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基本达到1:1;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改变了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色进行改革。

以案例讲解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设计理论,再通过实践环节运用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环节采用在施工现场提出问题,课堂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一个课程结束后均安排一周时间在相关行业中进行实际调查;结合校内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与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七?结束语

头饰设计 篇二

新艺术运动起源于法国,是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多个国家和设计领域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在科学领域上增加了许多的发明创造,人们的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开放,现代社会的格局已经基本确立。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英国、法国等国家出现了工业化大生产的高潮,推动了社会结构和城市生活的转变。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期,教会已经失去了对人们生活和思想领域的控制。法国长期争夺欧亚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的统一问题,使得普鲁士和法国的关系长期紧张。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难得的和平和繁荣让人们告别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良好而迅速的经济状况,使更多的财富有了很大的增长。人们生活在浪漫与幻想中,文艺界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新艺术运动也应运而生。

十九世纪下半叶,一些先驱者开始进行探索时代艺术的创新途径,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不仅为新艺术的探索有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新艺术多元化的创新特点,又进一步的推动新艺术运动在国际上的扩散。新艺术运动就是在这些复杂的条件相互作用下,在许多国家得以发展及传承。新艺术运动是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运动,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涉及多个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俄罗斯等等。其影响内容广泛,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饰等多个艺术层面。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建筑风格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是一种装饰风格,主要用长长的曲线线条以及藤蔓延伸的植物形象,作为装饰元素。材质:陶土、瓦片、生铁和灰浆。新艺术建筑设计师们拒绝西方古典主义形式的装饰元素。主张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元素获得创作灵感的自然主义美学观。热衷于对植物和线条的追求,运用各种变化自由的曲线和直线,改变欧洲传统古典主义的建筑装饰模式。由于新艺术运动传播的速度之快,西方对中国艺术的关注,让许多的设计师对于中国装饰元素缩短了认识和距离,中国艺术所流露出的温文尔雅和外在造型再加上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这些都在无形之中融入到了新艺术建筑的风格之中。

二、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1896年,中俄在北京正式互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批准书。由此俄国攫取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东北的权利。哈尔滨为中东铁路“T”形的中心,当时盛行于俄罗斯乃至于世界的新艺术建筑,也顺理成章的传入了哈尔滨,从此新艺术建筑在哈尔滨的建设拉开了帷幕。

哈尔滨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吸收新艺术建筑,除了外部原因,还有内部的原因,由于哈尔滨位于我国北部,远离我们传统文化的中心地带。这样的地区就很容易接受外来的优秀文化,与外来文化产生交流与碰撞或是交融。19世纪以前哈尔滨仅仅是由几个小村落组成的比较荒凉的地区,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相当薄弱。所以在中东铁路的媒介下,三十几个国家的十几万侨民涌入以及被前苏联统治占领很多年,大规模的新艺术建筑和文化的流入哈尔滨,使哈尔滨拥有了“东方小巴黎”的称号。

三、装饰纹样

新艺术运动在建筑装饰纹样上把古典繁琐的装饰符号,提炼至纯净而优雅。由于不同的国家的文化基础、社会形态、城市的面貌都有着不同的层次,所以其新艺术建筑的样式和风格也不尽相同。哈尔滨新艺术建筑,是在世界新艺术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机传入的,所以在哈尔滨的新艺术建筑中,不但融入了世界各地新艺术装饰纹样,而且在哈尔滨新艺术建筑设计师又加入了创新元素以及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形成了具有哈尔滨特色的新艺术建筑。哈尔滨新艺术建筑装饰纹样包括曲线装饰纹样、直线装饰纹样、骨骼装饰纹样、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人物头像装饰纹样,这五个方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曲线装饰纹样

新艺术建筑的装饰灵感,来源于对大自然的的热爱。新艺术建筑设计师们热衷于植物和线条的追求,运用灵巧优美的曲线,使人联想到牵牛花的茎,甲虫的触须,花朵的花蕾,细长的火苗,互相缠绕的柳条、狗尾草的根茎、爬山虎卷须,浪漫而富有生命力的感觉。直观上,曲线可看作为空间质点运动的轨迹,曲线有时会感觉难以琢磨,但是运用好曲线可以调整图像构成,使其富有新的生命力。哈尔滨铁路技术学校入口处的两侧台阶装饰造型,巨大的石块,由连绵不断的波浪形组织构成,曲线遍布于其中。墙也是倾斜的、弯曲的,就好像起伏的海浪,气势磅礴,更加展示了曲线的流动性。还有入口两侧的窗户,蜿蜒曲折的曲线形成了不规则形状,此类元素在哈尔滨新艺术建筑中别大量运用,并且运用对称来使两侧的不规则窗户,形成稳定平行的建筑立面。这种曲线元素充满着简洁和纯粹。

(二)直线纹样

新艺术建筑设计师会把简约的直线为主要装饰。运用夸张的、随意的直线,会使建筑整体在艺术语言中体现出简洁、平衡与稳定。与自然题材相结合,合理的进行运用,谨慎的处理好平衡与对立关系,使建筑装饰纹样的美与功能并重。新艺术的线条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简洁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和极强的可视性,结合装饰主义等风格元素,给人以和谐、简练的美感感受。在新艺术建筑艺术中为更好地把握,建筑艺术的美感,建筑师广泛运用直线条来引导视觉的冲突变化。

直线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并且将艺术细致化并为生活所用,这是一种新的哲学思想,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达到另一个层次的审美愉悦,成为一种超然的视觉享受。哈尔滨铁路局,这座建筑房顶的铁艺装饰和墙面装饰,均有大量的横直线和竖直线组合而成。新艺术建筑师们在设计建造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同时,对新艺术建筑装饰纹样进行了提炼并加以具象,最终形成了一套具体的直属于,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装饰纹样。 具体表现为:两个、三个大小不相同的圆形相互嵌套,下垂三套长短不一或相同长短或中间长两边短的三条直线,相切于最外层的圆上或者相交于圆内。这个装饰纹样几乎遍布于哈尔滨新艺术建筑,并且运用于建筑的不同部位。

直线更能体现办公大楼的稳重大方,端庄秀丽。“新艺术”建筑师大多是运用材料的的大师,他们基于对材料属性自然的研究,从而设计的建筑作品,装饰性铸铁构件是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典型特征。由于铁的可塑性高,运用起来方便快捷,使之常常被用于表达线条的细节装饰。哈尔滨“新艺术”建筑中的动植物铁艺装饰构件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这种材料的铁艺装饰构件与周围的材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丰富了立面的装饰效果。

(三)骨骼装饰纹样

由于对大自然的热爱,给了新艺术建筑设计师们无限的元素和灵感。从各种藤蔓状和蜿蜒曲折的曲线纹样,再到波涛汹涌的海浪,紧接着是动物的骨骼纹样。设计师不在局限于植物和自然形态的元素,深海生物的元素和动物的元素,也被运用其中。哈尔滨铁路住宅入口的支柱,是一个骨骼形状的柱子支撑入口,形成出挑的平顶雨棚。柱顶端的装饰为简化的孔雀尾状曲线,整个雨棚漆成深绿色,体现出木制的青翠,给人以简洁明快的感觉。房檐部分顶层的结构支架是鱼骨形状的装饰纹样,第二层檐下的小托檐为螳螂腿部的形状。建筑师将动物的结构应用到建筑的结构中,不再只是装饰作用,而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在满足力的传递的同时,又能欣赏到新艺术建筑独特的美和其丰富的生命力。

(四)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哈尔滨新艺术建筑与西方的新艺术建筑发展的同时,开拓了新的新艺术建筑风格,尤其是对中国元素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其拥有了自身的新艺术建筑特色。在龙门贵宾楼酒店正门上方的装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其中有葡萄、花瓶、树叶、凤凰、盘长。这些装饰纹样,都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这些复杂的装饰纹样大多运用灰浆制成。灰浆是由石灰或石膏、沙、水泥和水等材料相混合而成, 它们的特点是可塑性强、极易成型、施工简便、便于操作风干后会形成坚硬的表面。一般用在砖砌的外面做装饰性处理。因此,哈尔滨“新艺术”建筑装饰材质中灰浆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精致的装饰浮雕和花饰,形态各异,充分显示出灰浆材质的优势。

(五)人物头像装饰纹样

在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装饰纹样中较为突出的装饰元素还有人物头像装饰纹样。其放置的位置一般位于建筑门窗的中央、顶部或两侧。这些人物头像的原型大多出自古希腊神话人物的头像以及圣经中魔鬼的面容还有女性形象等等。龙门贵宾酒楼大门入口处两侧的装饰纹样,就是人物的头部形象。此装饰纹样嘴部张开,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远方,人物的头顶的头发卷曲,两侧的头发都辫成了辫子,胡须也辫成了辫子,形象生动稳重。原哈尔滨铁路技术学校的建筑立面窗户顶部中心处及窗户底部的两侧,都分别装饰着一个人物头像,不仅体现出整个建筑的庄严,而且在视觉上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稳定。此人物头像为女性,卷曲整洁的长发,垂于两鬓,优美的曲线线条,严肃的表情,与庄严的建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中央大街85号,原为米尼阿久尔咖啡店。这座新艺术建筑的女儿墙是由建筑立面墙直接升起而形成的,人物头像就装饰在女儿墙的最顶端。除了装饰了女儿墙还起到了分割里面空间的作用。这些装饰着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人物头像装饰纹样,给新艺术建筑本身增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内容。

四、结语

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这个位于我国东北部的边陲小镇,外来文化的流入带来了城市的高速发展,使其大规模兴建新艺术建筑。哈尔滨新艺术建筑涉及了各种类型,其中包括了商业建筑、教育建筑及车站、住宅一类的基础设施建筑等类型。新艺术建筑在哈尔滨的存在,为中国建筑的艺术风格增加了新的内容,使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头饰设计 篇三

关键词:服饰品;服装设计;应用;研究;

服饰品在服装整体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服饰品是人类开始着装最初的启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目前服饰品已经深入社会中每一个层面,成为,成为一种广泛而普遍的

人类行为和必不可少的审美方式。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用动物和鱼的骨头做成针,把动物的毛皮缝合成衣物,用兽牙、贝壳、琥珀等穿成项链、手镯、头饰等饰品[1]。随着人类的发展,

装饰工艺被大量运用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设计当中,如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日用品设计、服装设计等,并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装饰效果、丰富的表现手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尤其是各种服饰品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更是给人们的服装锦上添花,使服装设计的手法和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一 服饰品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作用

服饰品配件在服装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使服装的外观看起来更为整体,通过配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结合可以弥补某些服装造型上的不足。配件设计要跟服装的造型、材料、色彩、着装目的以及穿着方式相互协调和烘托,有效利用配件可以点缀服装或者改变样式,可以起到增加服装整体美感的作用[2]。如合体晚礼服设计,一般结构简洁,讲究服装外形线条的变化以衬托人体曲线,所以配件设计是弥补晚礼服简单造型必不可少的整合元素之一,为了衬托晚礼服的着装气氛,通常饰品都比较耀眼夺目,色泽华美,造型上比较夸张,体积较大,如圆形、椭圆形、花瓣形等,在视觉上与服装合体纤细的造型相呼应,给人以静相宜、相得益彰的感觉。服饰品配件种类名目繁多,总体上说,在服装的整体搭配中起装饰美化作用。

二 头饰品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应用

2.1 头饰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头饰色彩的装饰性通常与服装色彩相互影响产生一种对比或协调的装饰色彩。其装饰性通常运用这两种装饰手法与服装的色调合为一体,使服装整体效果更趋完美,更显精致。要使头饰色彩与服装色调和谐,可采用同类色或邻近色与服装进行统一协调,将头饰色彩与服装中已有的部分色彩相呼应,使服装产生统一整体的效果[3]。例如: 在大多数婚纱头饰中,新娘所戴的头纱或头花都与婚纱本身色彩相一致,从而使婚纱整体看上去更柔美而典雅。这种色彩上和谐的装饰手法被运用在各色各样的服饰当中。如今,街头各色各样的发饰、发夹或头巾都成为服饰搭配的最佳饰品,蝴蝶结等花饰与发式梳理相结合,成为头饰的一种常见装饰语言。在色彩的选择上,选择服装色彩的同类色,可使服饰整体看起来更加优雅。

2.2 头饰品材质在服饰设计中的作用

头饰作为服饰礼仪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具体表现在对饰发材料进行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工艺美创造过程当中,浸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趣。如早期整理头发用的梳篦,材料大多简单且制作粗糙。秦、汉以后,质地廉价的发簪逐渐被金、银、玉、珊瑚等质地优良的发簪取代,形制和工艺也变得日益复杂和精细。硬质材料在头饰设计中经常被运用。如《说文》中曾提到: “笄,簪也。”就材料而言,竹子是古笄使用最早的材料。上古时期多用竹,新石器时代多用骨,与骨针缝制的兽皮类服装搭配,形成一种原始古朴的风格[4]。秦汉以后,“金银珠翠插满头”成为当时流行的风格,发簪材料改变为玉、玳瑁、犀角、琉璃、铜、金银、翠羽等贵重材料,在与服装搭配的应用上,绸缎等高档面料的搭配使用,一起塑造出一种高贵、华丽的气质与风格。如今,各种流行发饰所用材料也丰富多彩,就硬质材料来看,各式发夹或簪等,都运用水钻、珍珠、宝石,或用翡翠、珊瑚等名贵材料来制作造型,这使头饰不仅具有了装饰的美观性而且成为有价值的藏品。

2.3 头饰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大自然给人类的灵感,使头饰的造型更具生动性。运用植物的形象或动物的形象进行变形设计,这种“仿生”的设计使时装具有一种自然、原始的野味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龙凤形象来表现民族精神的头饰造型也较多,如在中国的传统婚礼服饰上,新娘通常头戴凤冠,这种传统的婚礼服头饰不仅饱含寓意而且将整个婚礼服装装饰得华美精丽[5]。此外,方形的运用在与服装搭配的过程中也有其别具一格的生动特点,欧洲的时装设计师将帽饰设计为圆中有方的造型,使女装在柔美的线条上多了一份硬朗明快的美感。其它不规则造型如今也被许多时装设计师应用在时装表演上,使服装更具感染力。

三 总结与展望

头饰的发展从实用主义到装饰行为的审美情趣产生,逐渐扩充到涵盖诸多礼仪的发展历程,不仅闪烁着中华民族思想的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当头饰的功利性被升华为艺术形象而具有审美的特性时,概念性的象征符号便出现了。这种概念性的象征符号既包含了民族原始图腾和信仰,又包含了由此发展而来的民族审美独特性。其作用既是“功用象征”的显喻性道具,又有“寓意审美”的隐喻性目的,体现了美与人体、美与装饰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总之,头饰设计在未来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与服装进行搭配,无论哪种类型或款式的服装,在头饰的装饰下都将变得更靓丽、更多彩。

参考文献

[1] 李小芬。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56-57.

[2] 何星亮。一部独具匠心的民族文化学著作――读管彦波《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J].思想战线,2006,32(3):102-103.

[3] 张满菊。浅谈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J]. 怀化学院学报。 2009(06): 145-146.

[4] 李颖,过宏雷。浅析凉山彝族头饰特征及设计应用[J].华章,2012,(7):106-107.

头饰设计 篇四

关键词:彝族;头饰;色彩;服装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163-01

一、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意义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变迁和灿烂文化遗产的古老民族,游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文明璀璨的文化。继承古老而具有神秘面纱的文字,古今中外的历史文献创作,饱满富有生命力的民俗风情,不可估价的历史传播文物。在此其中,绚丽多姿的彝族服饰品是各民族文化中的领航明灯,有着浓重的吸引力和不可预计的开拓潜力。彝族民族的服饰贯穿异常独特的民族风格,天赋异禀的形成与发展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根据所在周边环境的自然条件,还有经济生产的便利程度、民族内部人员的审美观念、文化习俗所体现的。它不仅具有历史传承性,还紧紧跟随社会发展趋势而不断变化的一种特殊文化,所以它的研究的价值非常可观。

二、关于彝族民族服饰的研究

服饰文化,其中文化内涵极为广泛,彝族服饰就是彝族文化的一个剪影和扩展。彝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彝族服饰种类多种多样,色彩缤纷。彝族服饰的款式多到300余种,为中国民族服饰之榜首。变化多端的色彩运用更加丰富了彝族传统服饰文化,色彩斑斓的服饰和服饰品文化同样也为色彩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平台。

三、关于彝族头饰配饰的研究

女子头饰大体可三种,包帕、缠头和绣花帽。若细致分来却有40多种,每一种头饰又各有各自鲜明的区域特点。鉴于彝族各部分族人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女子佩饰基本分为有耳环、项圈、首饰、领牌、腰包、腰带、腰链、背毡等等。耳饰分为环、塞、珠、坠等各种样式,大多数选材都是银。手饰也分为银镯或铜镯,装饰手指以银戒指。

四、历史地理条件等因素对彝族传统头饰的影响

将服装的发展历程使命历史发展客观的记录下来,这就是一部服装发展史。它是一定民族区域的社会生活的人文风俗发展史,也是人类生活进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装的进程记载,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较为有影响的社会生活领域事件。如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文化进步带来的影响等,都使各类型服装风格产生较大的变化。彝族头饰,是彝族人民身体装饰风格艺术中的一部分,作为区分其他民族的特殊标志,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

五、彝族头饰与服装的结合体现

彝族头饰用其精湛的手工工艺、独特的图案造型,成为了民族服饰中的领航灯,是民族服饰中的先行者。论服饰,是将“服”与“饰”作为服饰的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由穿在身上的衣服与戴在身上的配饰合并而成的,是一定在整体上有着相互的关联性,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才会被称为“服饰”。

六、彝族头饰与服装中色彩的统一性

彝族头饰色彩与平时生活劳作环境相协调,才能认为人类是为了使身体尽快适应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而穿着的。更加说明了服饰具有保暖、御寒、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伤害等一系列的人体保护措施。在初期狩猎时代,头饰作为人身体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除了它的外在轮廓要满足人体的灵活行动方面,它色彩的选择也需要与自身的生活劳作环境相统一,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人体功效。

七、彝族头饰在现在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近些年,世界时装的舞台上刮起的中国民族风潮,国内的时装界也兴起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采用。这明显体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地位,各国服装设计师期待并渴望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中汲取灵感来源,这不仅仅是服装设计的表演中的一种创新,也是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服饰文化的认可与赞美。各民族服饰特有的元素很快并且高利用率的成为各国设计师们的设计来源。

彝族服饰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韵味,既是彝族人民的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彝族人民审美观念提升的集中表现。彝族头饰的逐步发展,是来源于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自然,社会,国家,世界的整个过程。自然环境、气候因素、、社会大环境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客观上有了头饰的发明与产生,并代表了不同族群的显著区别,与彝族人民的社会习惯息息相关。彝族头饰具有对外界自然环境的抵抗作用,对生存需要的适应功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随着各种民族风潮在服装界愈来愈盛行,民族服饰品特有的流行元素也成为各大设计师们的设计灵感来源。彝族头饰的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也将为设计师的创造融入更宝贵的灵感和材料。以彝族头饰的设计原型与现代时尚潮流元素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能够弥补设计灵感匮乏产生的不足,同时也能为现代流行服饰品配件中的头饰艺术创作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云南民族剪纸艺术部分编写。中国西部民间美术经典[M].2006.

头饰设计 篇五

关键词:妈祖服饰;服饰语言;文化内涵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TS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126-03

妈祖服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了许多学者从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它,也激发了艺术工作者挖掘妈祖服饰文化的形式和艺术内涵,并应用到音乐、绘画、舞蹈、电影等艺术创作领域中,以此创造了一批颇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妈祖服饰作为传统服饰之一已经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妈祖服饰是福建沿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对妈祖服饰及其内涵的研究和传承刻不容缓。

生活习俗的形成是和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不同的生活环境长期形成不同的穿戴方式和习惯。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服饰习俗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标志。湄洲岛自古属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其形状呈南北纵向狭长,形如娥眉,故称湄洲。莆田湄洲湾从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来看,都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传说妈祖引导着遇险的船只进入安全的港湾,获得人们的感激和敬仰,妈祖所穿的服饰被沿用下来。由于地处湄洲,所以妈祖服饰也叫湄洲女服饰。由于湄洲岛地址位置的特殊性,文化环境相对封闭,地域文化具有较好的保真性。

一、妈祖服饰概述及服饰语言解读

(一)妈祖服饰概述

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妈祖服饰是汉文化遗留下的一朵奇葩,相传当地流行一句民谣“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正是妈祖服饰习俗的生动写照。何谓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呢?

“妈祖髻”(图1)是一种形似船帆的发髻,寓意妈祖心系大海,身许大海,终身不嫁志向。其梳理的特点为,把头发盘起,在后脑勺梳出船帆状发髻,象征一帆风顺,俗称“帆船头”。妈祖服(图2)为斜襟半立领蓝色上衣,以海蓝色为主调。妈祖裤俗称“红黑三截裤”,由红黑两色两截拼接而成。

(二)妈祖服饰的服饰语言解读

服饰在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中,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符号,服饰语言能起到其他符号无法替代的作用。妈祖服饰语言是妈祖服饰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服装三要素的方式来分析和解读妈祖服饰语言,有利于我们剖析妈祖服饰文化的深层寓意,来加深对妈祖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助于对妈祖服饰文明的传承与再设计,再者,对服饰语言的分析,利于现代服装设计师汲取其设计思维和设计要素运用到现在服饰设计中。

以下从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这三个要素对妈祖服饰进行一一解读。

1.款式结构

妈祖服饰属于汉族地方民间服饰,简洁、朴实,精美的头饰和繁琐的工艺,具有深厚的,超俗的内涵。

服装的款式是服装的第一要素。妈祖服饰款式与汉族传统服饰基本一致。妈祖上衣为斜襟右衽短衫,纽扣从颈下扣至侧缝开叉处,衣长在臀部上下位置,立领、连袖、袖口窄小,腋下呈弧度状,衣身两边开叉。妈祖裤是“宽档裤”即深档阔腿裤,宽宽的腰头,裤腿长及脚踝处,无口袋无门襟,且无前档、后档之分。出于节省布料的目的,裤头一般用布质较差的白色布头与裤身缝合。腰头很宽,穿时需要将腰头两边向内侧相叠,用白色布条将腰头扎紧。

妈祖服和妈祖裤式样简单大方,实用为主。整体造型为H型,方便其日常劳动。妈祖服装的制作基本上是量体裁衣,平面结构设计,按照胸围、衣长、袖长、肩宽等几个主要参数来裁剪衣片,裁好后靠手工缝制来完成。服装中的分割线也是为了节约面料而设计。由于当时的织成布料的门幅一般是75厘米左右,袖子的分割线恰好定在面料的门幅宽度上。由于早期工艺都是靠手工缝制,因而是连肩设计,即在肩部和袖子是没有分割线的,即节约面料又节省做工时间,一举两得。阔腿裤子的设计是因其长时间在海边劳作,海水经常会溅湿裤腿,宽大的裤腿设计便于借助海风吹干湿透的裤腿。

2.色彩

传统的妈祖服饰由于采用手工植物靛蓝染色,服装整体色彩是以靛蓝为主。同时,湄洲人赖以海洋的捕捞为生,源自对海洋的崇拜,即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颜色即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同时,湄洲人勤劳质朴,与蓝色代表的冷静、理智、宽广、忠诚的形象一致。可以说,服饰的颜色是湄洲女的性格和服饰喜好的最直接传达。

妈祖服饰除了大面积靛蓝色以外,还选用了红色作为配色。红色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汉语中,“红”这个颜色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是极为丰富的,是吉祥、安康、喜庆的象征,同时,在中国的传统的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相传妈祖喜着红衣,乘席渡海,护佑出海的船家。红色方便航海者辨清航海方向。将红色应用在妈祖的红黑半截裤中,也是湄洲人借“红”这个强大的赋予“火神”一般的力量,以之抗衡出海时大海大浪的“蓝黑”。寓意以水克火,相生相克,以火挟水,相互平衡。

“红”与“蓝”在裤子中的拼接运用,除了打破大面积蓝色的视觉乏味,也避免大面积红色的突兀和不协调感,同时,也因为妈祖裤的下半部分长期泡在海水中容易弄脏而褪色、变色,因而裤脚部分选用蓝色比红色更巧妙、更适宜,这就是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实用美学。

3.面料

面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服装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效果,也就是说不同的面料演绎着不同的服装的风格和特征。

由于妈祖服装是日常劳动中所穿的服装。服装的舒适性是必须考虑的,应当选用柔软性面料。由于传统面料中棉质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性、舒适性较好,虽然有易皱、易缩,外观上不大挺括美观等不足。但因柔软的面料采用直线型的简练造型可以体现优美曲线。在劳作中服装面料所产生的褶裥效果,体现面料的流动感。

妈祖服装采用的纯棉面料还有一个较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易褪色,抗牢度差,容易磨损。因而,妈祖服上衣中出现了拼色的过肩和衣角的花布贴,最初都是为了磨破部位的补丁'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装的装饰手法,显得朴实又别致。裤子的红黑两节裤腿的拼接,也是为了方便面料破损时,可以随时拆换,节约面料,这与当时平民百姓的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4.发型发饰

妈祖髻的艺术特色形如船帆的发型是湄州女发式的特色,传说这种发型来自妈祖:默娘长大成人后,家中父母觉得女大当嫁,就准备为她张罗婚事。默娘不愿意,因为她早在心中已许下洪愿,要将自己的身心奉献给海上的渔民,为他们解忧排难。因此她将自己关在闺房中三天三夜,出来时为自己梳好了帆船状的发髻,告诉父母:髻为帆,针为锭,线为缆,此生与海结缘的心愿绝不改变。以后妈祖首制的这个发型,被称为“妈祖髻”。

这是一种形如帆船的发髻,梳置于脑后。发髻从后颈部延伸至头顶,高高扬起。发髻从背面按一定的间距用发夹一一夹好。发夹如同船上的船桨。头顶还有一个圆形的发髻,红绳盘在发髻里,还有一根银钗横穿圆形发髻,代表船上的锚。整个发型就是一艘整装待发的帆船。

妈祖髻梳理过程为:(1)将头发分为左、中、右三部分。(2)中间部分头发拢顶,用红绳扎紧,再盘成圆形的发髻,用发笈加以固定。(3)左右两边鬓发拢于脑后,两耳后各用一根波浪形大发卡夹住,将剩余头发一缕缕弯绕,形成一个扁扁的弓形,垂直于脑后,用5至10个发卡固定。(4)最后加以装饰,在头顶发髻上插发针或银钗,在发髻边点缀花饰。这里面也有个妈祖“以发形示志”传说。

二、妈祖服饰的文化寓意

透过妈祖服饰的服饰语言,我们也试图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寓意。

首先,服饰地域特征。任何服饰本身都是为人服务的,服饰体现穿着者的身份。湄洲岛的海魂蓝色衫和红黑三截裤是特定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服饰风格,反应了服饰穿着者所处的海洋地域特征。

其次,象征意义。妈祖强烈的头饰、服饰本身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帆船头”是湄洲女子对亲人出海扑鱼的思念和牵挂,反应了古时候湄洲女子通过具象的外在头饰、服饰表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活动。

再次,崇拜效仿。妈祖在湄洲岛从女儿身份到保护神身份,湄洲女子对她的崇拜之J隋,根深蒂固,世代膜拜。湄洲女子通过对她的头饰和服饰的学习,来表达对妈祖的尊敬和崇拜之情,从古至今,世代沿袭。

三、妈祖服饰渊源传说

妈祖文化起源于福建莆田,妈祖是“天妃”或“天后”的又一称呼。相传妈祖原名林默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死于雍熙四年(987),是福建莆田湄洲郡巡林愿的女儿。林默娘生而神灵,可预言人祸福。16岁时遇神人自井中赐以铜符宝岌,能布席救人,驱邪济世,常梦中拯救海上遇难航船。林默娘28岁时,于重阳节神化成神,被当地百姓奉祀为海上保护神。宋代朝廷借助百姓对妈祖的尊崇,极力推崇妈祖神砥。先后十余次赐封妈祖,爵位由“夫人”、“天妃”至“天后”等,以至无以复加。由于朝廷的加封以及百姓的信奉和朝拜,使得妈祖神灵广泛流传,一时上下,四海之内皆顶礼膜拜。

当初航海业的发展,木船文化促使商人把妈祖文化带到播到世界各地,是中国渔民崇拜的海神。至今妈祖传播源远流长,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信仰,可见妈祖已经深入人心,妈祖信仰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体系,也是各国华人的精神支柱。

对妈祖文化的信仰和推崇,使得湄洲女服饰被后人沿用下来。独树一帜的妈祖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海洋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尽管,今天的社会,身着这样的民俗服饰已经不再符合现代湄洲女子的生活方式。然而,湄洲女子强烈的服饰特征吸引着我们去寻找其内在的服饰文化和文化寓意。

四、“妈祖髻”即“船帆髻”,发型源自船的图腾崇拜

由于湄洲岛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21度,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气候温和。但是在我国沿海地区,每年夏秋两季特别是7、8月份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特别是遇见狂风和暴雨渔船几乎全部覆灭,给渔民带来财产的损失和失去亲人的悲痛。女人在担心受怕无能为力的时候,唯独通过梳帆船髻来表达对亲人的精神寄托,祈求平安。帆船髻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源自海边人们对船图腾的崇拜,承载着海洋文化信息。

在传统文明中,船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人类与自然共存中超越、战胜外在环境的符号。船化为人类一种精神符号。它是超越自然主宰,改变了过去受制于自然和外在物体的状况,是一种地位的上升。同时,他是湄洲人获取衣食的工具,湄洲人将之视为神一般的物件。所以船民对造船特别重视程度,不亚于造房子。对选择场地、选购材料都十分考究。东南沿海地区造船时有设船灵魂,也有绘船眼的风俗。各地船民、渔民对船的信仰更多通过庄重的龙王会祭祀虔诚妈祖女神拜祭的方式祈求神灵护佑。

五、妈祖服饰承载着千年妈祖的信仰

妈祖服饰成熟期在宋代,所以服饰特点与宋代服饰风格相似。宋代服饰特点是:沿袭前制、维持汉服是宋代服饰的主要特征。衣冠服饰无论从式样、色彩来说都比较质朴、洁净和自然。着与当时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人们的穿衣习惯也跟着变化,提倡简朴的穿衣理念。服装窄瘦、衣衫多为对襟是宋代女子服饰一大特点。服装窄瘦、衣衫多为对襟是宋代女子服饰一大特点。平民百姓喜欢穿窄袖衫,便于活动。所以马祖服风格也是简洁朴素实用,与妈祖林默娘本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相关。历代服饰没有太大变化,装饰少。

头饰设计 篇六

关键词:装饰运用;设计;过度;适度;审美;价值

一、设计中装饰的运用

(一)装饰的历史作用

回顾历史上的建筑领域,也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流派及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有其特点,风格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明。各种文明也产生了各自的装饰纹样及风格。

西方由早期的古希腊时期的装饰元素直至发展到后来的装饰主义都是对纹样加以规范形成一定的形式语言。装饰所起到的作用或者说他最初的形成是为什么?通过各种遗留下来不同文明的建筑遗迹上不难发现。远古时期装饰主要起到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权利的象征;二是对自然或对神的崇拜,发展到后来也可以说是对宗教宣传的需求;三是人们对美的一种向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的发展,前两种的需求已经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内隐或弱化,而对美的追求则外显为最重要的作用。

(二)历史上的不同审美标准

美及审美原则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涵义。希腊时期的建筑,大部分取自石材建造的整体内框架。神庙作为当时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在设计的比例之美是它美的首先反映。其设计者雅典杰出的建筑大师伊克诺斯使用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视觉调整设计,使神庙的视觉效果达到了从表面看起来是十分优美的比例立柱组成,它的若干立柱严格遵循了黄金分割的审美比例。后经考古学家的测量与研究发现,它可以达到这种美观的效果,是因为它的柱子立面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中央略凸的曲线这种细微的不同和改变都反映出古希腊艺术家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它体块和谐,立柱林立,好似乐器中的钢琴。近看它的多立克式列柱,建筑之美变成了线条灵动的光影之美,就像乐器中的大提琴。这重造型像乐器的建筑形式是带来心灵上的休憩和享受,就像给神庙奏起了优美的旋律,使得神庙的作用体现在功能、结构、历史之外更多了一些人性的东西。

人们的审美态度是具有不固定性的,装饰作为审美对象也随之发生化。一种占据太长时间的风格,必定会面临一些新理念的挑战。现代设计的中装饰便体现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现象。

(三)现代设计中装饰现象

在工业生产能力比较落后的的时期,装饰复杂、满目琳琅的工艺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反映出装饰停留在表面的审美。例如受到装饰材料限制的早期内设计,只是停留在对小范围的的包装以及平面化装饰的墙面,忽视了大范围的功能分区和色彩的运用。这种装饰理念既浪费了装饰材料,又不能带来好的视觉环境。甚至还会对功能上的优点产生一定的的影响。例如,最舒适的床一定是最好的,那些哗众取众、别出心裁的所谓新样式并不是,鲜艳的床上用品和过多的装饰物件甚至会导致使用者狂躁和失眠。

回过头就我所生活的城市周边而言,有很多的地产的样板间、售楼部,不难发现大多都是风格混杂的状态。很多楼盘的整体风格定位及其鲜明。风格装饰语言也是多样的,很多的设计复杂又奢华,地产商们都是以奢华装饰以及高造价的环境评价好坏的主要标准。而功能空间的合理性、建筑的质量问题等等往往排至其后。在《建筑十书》中提到建筑三原则为“坚固,实用,美观”。美观在这儿排在第三位,由此可见并不是不重要,而应正确的去对待其存在的价值。

所以我个人认为,装饰是提升质量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但一定要适度。

二、装饰中的“适度”与“过度”

(一)“适度”与“过度”

“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法学思想中,即法则、标准、尺度,它提出了“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的思想,用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个规范就是我们说的“度”。“适”即适合、恰好、刚好。顾名思义,适度就是指适合的尺度,也就是把握住分寸,使事物保持一定的数量、限度。装饰中的适度是指在设计时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一方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物质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保持装饰的良好定位,起到应有的作用。做其他设计也是一样,要把握一个度,避免过犹不及。产品的装饰设计要做到适度,首先就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只有这样,设计才能做到适度设计,而避免过度设计。

(二)适度装饰的设计产生审美价值

在城乡的街头,那种粗制滥造的喷绘招牌你都可以看到。喷绘原本就很难带来美感,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上面的字体都十分浮夸,喷绘招牌的大小与店铺大小不成比例,再加上多余的毫无美感的装饰纹样,让人没有购物的欲望。在欧洲城市的街头很难看到喷绘的丑陋招牌,在国外,街头充满的都是一种精致的美感和文艺的气息,并没有毫无意义的招牌,不管多大的招牌对材质都要求很高。

产品设计也是如此。a品设计早期“重技术,轻装饰”的设计理念,导致许多产品设计以功能为主,缺乏适度的装饰。最近看到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总结了十几年来丑陋的手机设计,现在的人们看惯了轻薄、线条流畅、功能齐全的的智能手机设计的人们回头再看那些粗笨的手机,真的会有些难以接受。

苹果的产品能够深受人们的喜爱我现在能够理解一点。有的人会买一台苹果的一体机电脑放在家中,哪怕使用的并不多但是因为苹果的产品的设计美,美在它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融合,苹果电脑的设计外观简约带有美感,除了其使用价值以外装饰价值也是很高的。苹果产品强调极致的简约,是极简主义设计代表。极简主义设计遵循“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追求造型上简约风格。它打破了快节奏生活中的审美疲劳。在外观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会把多余的装饰都去掉,采用最为简洁的直线和平面来重构。便为苹果的产品定下了简洁硬朗的基调。所以,几年前的iMac,虽然现在使用价值不大了,但是仍然可以作为书桌上的装饰物品。再看看我们身边常见的普通台式电脑,在使用几年以后硬件落伍,功能上价值的缺失又没有可保眼福的外观除了扔掉便没有其他作用。

(三)过度装饰的设计“浪费资源”

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上,过度装饰设计的现象也很多。比如就中秋节月饼的包装上来说,对月饼市场销售、原材料和成品的存储、运输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适度的包装是十分必要的。但近年来对节日商品市场调查和包装设计调查的结果来看,月饼已沦为中秋节送礼的工具,月饼的包装设计成为迎合某些不良消费需求而出现。“过度包装”问题实实在在的存在。商家们只顾商业利益,并不在乎社会的影响,就利用月饼包装与设计手段大做文章。商家们纷纷借包装的设计、装饰材料与现代科技来粉饰商品,甚至想要掩盖商品自身的不足,使得原本普通节日食品的包装转换成了豪华“高档”商品的外观,取信、蒙骗消费者。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在辅料、工艺、原材料等方面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不知情的消费者花费高价购买了此类“高档”月饼,拆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看到那些与包装、价格并不相称的食品后,一定会大失所望。张道一指出:“前几年的中秋节,一盒月饼卖到14000多元,引起舆论谴责……它不仅破坏了民族节日的美意,并且助长了一种不正之风……违反了设计的原则和商业道德”。

商家盲目的追求利益,不顾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枉顾法纪,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不良气息侵蚀着人们的传统消费观与价值观,享乐主义盛行。月饼本身的价值原本只要十块钱,配上“精致”的包装设计后其价格提升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虽说设计的装饰运用可以提升附加值,可那种提升的是依附在产品使用价值之上的,而与产品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包装设计,真的只是一种浪费现象,适度装饰的设计可以提高人民的购买欲,可过度装饰的设计只能让人们产生厌恶并带来资源浪费。

三、设计要装饰,不可过度装饰

过度装饰的设计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只有美的东西才会吸引人。因为人都不喜欢花钱买既没用又不好看的东西。真正好的设计会在美观和实用性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就是对使用者最舒服的一个点。达到这个平衡点的设计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因为使用者可以从中获得最舒适的体验。适度装饰的设计一定是和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搭配融洽的,不会给人过分的跳跃感、不适感。所以,所有好的设计都要让人在使用或者欣赏上都达到最佳状态,任何不顾及使用者的感受、不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都是不好的。

从许多成功的大企业的标志设计发展上来看,他们也都是由复杂向简洁方向变化的。很多生活必需品的造型也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就已经确定的造型,例如碗、勺子的造型,是人们千百年来经验的产物,如果为了装饰任意改变造型,势必会影响它的功能性,而不被大众所接受。设计上的美观永远要服务于功能性的,最成功的设计永远都是那些最舒服、最大众的。

无论是从审美方面还是从使用、生产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设计都不能加入多余的装饰细节,与设计作品不和谐的附加装饰是作品的累赘,是设计上的“瑕疵”。甚至艺术家卢斯提出这样极端的理论DD装饰即罪恶。由此可见,过度装饰对设本身带来的危害。

四、结语

随着设计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审美逐渐转向朴素、简洁、和谐的设计作品,对复杂的形式产生了厌恶,转而对线条流畅、结构合理、色彩和谐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这是审美的提高,也是人们艺术修养的进步。装饰的价值在于适度的设计,适度的设计实现了人们对装饰的需要,适度装饰设计应该成为每个设计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有装饰的适度才能保证产品的个性品味,才能延续其自然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英]沃特金。西方建筑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刘秋霖。外国装饰纹样图典[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E.H.贡布里希。秩序感[M].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墨子。墨子・卷一[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5]张天涛,刘媛。食品包装的安全与防伤害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10(16):115.

头饰设计 篇七

徽州建筑受到徽州文化和当地地理气候因素影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建筑多倚山筑室,择水定居,因地制宜,遵循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徽州特色的特征符号。建筑外观宛如水墨晕染的黑白色调,马头墙、天井、坡屋面的传统建筑形式,美轮美奂的徽州雕刻装饰,这些久经传承的古徽州建筑式样符号被设计师大量引用、提炼、创新应用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领域。

文字是人类传播信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将语言这种听觉符号准确转换成人类可以认知的视觉符号的重要媒介,使人类的语言、思想得以传播、继承。而汉字这个表意的文字符号系统,本身的结构、造型就具有视觉图形的意义,汉字造字仿自然万物之形,将具象的物形提炼抽象化后融合在汉字方方正正的字体结构中。字体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当今信息高度发展,国际交流愈加频繁,信息交流更加依赖简洁图形传递。这样一个读图时代,汉字字体设计也有了新的形式和发展趋势。

黑格尔说过:建筑是用材料造成的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四水归堂”的天井,“五岳朝天”的马头墙以及遍布建筑内部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都已成为徽州特有的地域建筑图形符号,是徽州建筑文化的体现。汉字起源于绘图,具有图案设计的特征,这使徽州建筑图形应用到汉字字体设计中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分析徽派传统建筑中的马头墙和砖雕中的装饰图案来研究徽州传统图案与汉字字体设计的结合方法。

一、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是徽派建筑山墙所采用的建筑形式,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远看一堵堵风火墙高耸云天,像似奔马昂首嘶鸣,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高出屋顶,成为临近建筑高低、进退的过度,同时也可隔离火灾。明朝晚期,村庄建筑越来越密集,所以将马头墙加高增多,有的甚至多至五重山墙,状如屏风,俗称“五岳朝天”。

(一)马头墙的实用功能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在设计之初作为防火措施的建筑构件使用。因徽州多山多树,建筑中多采用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最大优点是承重与围护构件分离,但是这种木制建筑,最大的缺点是防火性能差。徽州村落建筑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大火可能会蔓延到整个村落,建在相邻两户建筑之间的马头墙,可以在相邻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下,隔离火源,避免火势蔓延。

此外马头墙高大坚固,覆盖面广,夏季可遮挡烈日暴晒,冬季可挡住寒风吹入室内,在寒暑换季中起到一定的降暑御寒的调节功能。

(二)马头墙的艺术装饰功能

马头墙不仅具有实用价值,经过古代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也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徽州建筑色彩质朴简淡,白墙黑瓦,与徽州地区的青山绿水互相映衬,构成一幅静谧恬淡的水墨画。马头墙线条流畅,时?M时纵,起伏跌落,与屋顶形成黑、白、大、小、横、竖的对比,组成变化多样的格局,具有很强的韵律感,犹如“万马奔腾”,为原本恬静的山村增添几分生趣动感。

(三)现代图形设计中的马头墙元素

从几何学意义上讲,马头墙形象可以归纳为“一”字的线条形象,与屋顶坡面、建筑墙面以及墙面上小小的窗口组成了徽州建筑特有的点线面构成方式。几何学意义中的点与线是不存在,点只是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形状的意义。线只是点的运动轨迹,可表示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但作为造型元素使用,点与线必须具有了物质化的意义后,才能变为可视的形,为眼睛所感知,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

在2010年的安徽世博馆的标志设计中,设计师选用了徽州建筑中“五岳朝天”的马头墙形象配合徽州民居中常见的门罩,利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整体外观,配合大气的书法字体,展现出安徽的地域建筑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徽州建筑装饰中的砖雕

(一)风格多变的雕刻艺术

与徽州建筑外观的朴实、简练相比,徽州建筑内部的雕刻装饰则显得精巧多变、华丽壮观。徽州古建筑雕饰以木雕、砖雕、石雕见长。砖雕,是徽州三雕中最具魅力的种类,工艺精细,雕刻工整,主题突出,层次多变。主要见于门罩、门坊、影壁、八字墙、马头墙等处,其中门罩是徽州砖雕重点装饰的地方。

砖雕一般采用特殊技艺烧制的青砖为材料,由于质地松脆和功能性等多方面原因,不可能像具有韧性的木雕能够精雕细凿,多采用镂空或浮雕的方法。但青砖材料造价低廉,使工匠敢于自由创造,也使砖雕相对木雕、石雕有着更加随意多变的风格。

(二)徽州砖雕图案

徽州砖雕图案内容很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戏剧、生活场景、八宝博古、几何形体、文字、吉祥图案等,这些传统图形多蕴含着吉祥如意、平安多福的美好意蕴,百姓用借形、借音、表号等手段,来寄托对福、禄、寿、喜、财等的期盼。字体设计师在提取运用这些传统图形时,要建立在对传统吉祥图案深层含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化的提取、概括,运用传统与现代互相借鉴结合的方式,创作出既带有传统徽州文化特征,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图形文字设计。

三、徽州建筑符号与汉字字体设计的结合

(一)图字结合

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式是现代字体设计中常见的方法,在文字标志、包装字体、字体招贴海报中常常见到。徽州砖雕中吉祥文字图案也常见到这样的文字装饰方法,吉祥文字图案以文字的寓意为主导,由各种图像组合成吉祥的装饰艺术图案。常见到的吉祥文字与图案有双喜纹、寿字纹、福字纹等等。例如《五福捧寿》中,蝙蝠的“蝠”与吉祥意义的“福”同音,借用蝙蝠象征“福”装饰寿字,寄托了福寿安康的美好意愿。这些吉祥文字雕刻图案,注重装饰的形式美与字图内在寓意结合的方法,可为现代字体设计所借鉴。

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法,文字的笔画、结构都未做大的变动调整,注重文字字体形式风格与装饰图案的形意切合,强调字图和谐搭配、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方法传达信息。是一种“半文半图”的字体设计方法。例如安徽旅游形象标志,就是用传统写意的手法,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黛瓦粉壁的马头墙图形配合书法体写成英文和汉字,文化意味浓厚,写意的黑白马头墙图形与彩色字体搭配呼应,不失美感,又较好的体现了安徽地域文化特色。

(二)文字的图案化

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法,仅仅停留以图饰字的单一形式中,字体笔画基本不作修改,因此不能满足现代设计追求形式多样化审美要求。字体设计,更应从文字本身构成设计,创造更为丰富的创意图形字体。

1.文字局部图形化设计。在字体设计中可以将文字的个别笔画用图形替换,原笔画被置换为与文字字义相关的图形,达到强化突出的目的。使原本抽象造型的方块字具象化拥有了图形传播的功能,能一目了然的传达文字信息。徽州建筑砖雕中,有着丰富的图案造型,祥云就是砖雕中常见的装饰纹样,在众多的字体标志设计、包装字体设计中,常见到设计师采用云纹替换文字笔画,来渲染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气质。这种字图同构的设计方法使文字更能形象直观的体现字义,传达文字感情。

2.文字整体图形化设计。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汉字起源之初就是图形。文字的整体图形化设计,可借助“六书”的汉字造字理论,其中象形、指事、会意是汉字字体设计最为核心的方法。象形就是对现实事物的直接性描摹,具象的文字与事物图形结合,简明易懂。如“日”“月”;会意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入抽象的符号,一般加在表示具象概念的象形文字中。例如在“刀”字中加入一点成“刃”,使原文字具有了新的意义;会意则是两种以上的图形组合表示新意义的造字方法。如“从”字就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表示跟从的意思。

徽州传统图形繁复、细腻、精美,设计师在将徽州图形运用到字体设计中应在保持图案原有寓意的基础上进行精简,去除不必要的细节,再运用到字体的笔画搭配设计中。上文中提到,徽州砖雕吉祥图案中丰富的图形元素为字体设计提供了众多的素材。除了图案的主体部分,吉祥图边缘装饰的连续纹样往往也带有吉祥的寓意。表示富贵的钱纹,祈祝长寿安康的“寿”字纹,而云纹、回纹、卷草纹、盘长都可表示富贵绵长。这些图案常常作为徽州雕刻中边框或者装饰图案使用,有极强的装饰特征。这些装饰纹样线条化的几何特征,可很好的运用到方型框架的汉字字体设计中。

图中笔者借用了砖雕中方直简练的万字纹和回形纹,根据字体结构将纹样和字体笔画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在一起,使文字具有了砖雕的装饰意味,并且较好的保留了字体本身的识别性,达到了字中有图、字中有意的创意效果。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使民族文化复活再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徽州建筑符号以其独特的文化性、地域性艺术性特色决定了其在现代设计中的珍贵意义。我们在对徽州建筑符号进行提炼设计时,必须以对徽州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为前提,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创新意义的现代徽州图形形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7篇《头饰设计范文》,能够帮助到您,是壶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头饰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合家欢乐家庭范文(精选6篇)10-22

儿童大脑急转弯10到12岁经典8篇10-21

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最新5篇)10-04

180 18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