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优秀3篇

2023-11-23 16:47:08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3篇《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二年级语文《雷雨》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地位特点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

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说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

1、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2、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

A、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和搜索引擎。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交流、汇报、讨论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三、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

1、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

2、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A、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分析人物性格。

3、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之后,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A、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之后,教师援引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5、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课外研究拓展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题。如:A、《雷雨》的命名。

B、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讨论区发布一个研究性命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3、要求学生课外以doc格式记录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

五、结束词

同学们:今天,在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雷雨》。现在走出《雷雨》。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

刚见面的对话30——27?

鲁侍萍的控诉你们——你?

周朴园的形象?周朴园的怀念虚伪?真实?

周朴园大变脸原因?心理?

周朴园签支票方式?五千块钱?

说学法引导 篇二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篇三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过《雷电颂》、《威尼斯商人》等剧本。这为我们学习戏剧单元作了一定的铺垫,并且一提到“电视剧”同学们都兴趣浓厚,所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戏剧的能力和鉴赏戏剧的水平,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

二、课标与教材分析

㈠语文新课标对戏剧单元的要求:

1培养学生阅读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3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4留心观察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短剧。

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求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㈡教材的地位: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第一个戏剧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戏剧的知识,学会鉴赏戏剧;尝试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尝试短剧创作。

《雷雨》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曹禺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第二幕:戏剧冲突尖锐,结构缜密,语言个性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目标与要点分析: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知识,把握戏剧冲突。

2品味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3理解潜台词的内涵,分角色朗读,扮演剧中人物。

㈡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理解潜台词的内涵。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人性世界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

2培养人文情怀,提高文学修养。

四、教学策略设计、过程设计:

㈠策略设计:

本课学习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及鉴赏剧本的基本方法,充分体会人物的台词,了解周朴园这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而把握戏剧冲突,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1课时安排:两课时

2学法:

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方法,课后学生熟读课文,完成《导读提纲》的内容。因为课时减少了,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法:

据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①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②点拨,引导学生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探究问题。

③讨论,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和辩论,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④表演:要求同学课下预演精彩片段,人人参与。课堂演出分男子组,女子组,男女混合组。演出时,老师随便点人,也可同学推荐。

⑤学完课文后,请同学们编一小短剧。

4教具:采用幻灯片。

㈡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结构,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1导语设计:主要介绍《雷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2检查《导读提纲》的内容,掌握戏剧知识。

3同位分角色速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①共同探讨,集体回答:本文的情节结构:

②自主探究:本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人物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几对矛盾?

③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一组思考并讨论: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三十年来他所做的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

第二组思考并讨论:鲁侍萍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组思考并讨论: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第四组思考并讨论:

A找出文中的“舞台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B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什么含义?

4课堂练习(投影仪):

①请分析“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三句话的潜台词。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侍萍当时怎样的心态?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和分析了周朴园、鲁侍萍及鲁大海的人物形象。要重点把握周朴园的形象;要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望同学们多读课文,体味人物语言的丰富性。

本文人物关系复杂、矛盾,希望同学之间有纯真、淳朴、健康的情感和友谊!

6、作业:

①做课后习题

一、二,分析潜台词。

②课后自选精彩片段预演,准备下节课登台演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简析语言特点,深入把握人物的性格,登台表演精彩片段。

1导语设计:第一节课,主要是从理论上分析了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人物形象;本节课主要是表演,看同学们是否真正把握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重实践。

2简析语言特点:①个性化的人物语言②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讲的目的是让同学表演时能充分把握人物语言,演的到位、逼真、精彩。

3请同学登台演出,演完找同学点评。

4老师归结,以鼓励为主:

一个字,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表演的这么精彩,老师佩服你们。同学们不但有极强的表现欲,而且极富表演天分,真有才!我骄傲!不过,要想扮演好剧中的人物,需要深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成为表演大师,话剧大家。

5作业: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编写短剧,编写精彩的登台表演。(注意设置尖锐的矛盾冲突,设置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相关文章

雷雨说课稿优秀6篇05-26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优秀9篇】03-26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3篇)11-17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优秀5篇】09-06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优07-09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优秀4篇】06-24

高中语文课文雷雨说课稿【优秀4篇】05-20

高中语文说课稿《雷雨》 (菁选【优秀605-11

二年级语文《雷雨》说课稿【优秀9篇】04-25

高中语文《雷雨》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02-17

180 17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