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精选5篇)

2023-11-13 16:32:54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篇一

关键词: 非计算机类专业; 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 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8-55-03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non-computer specialty

Yang Dehong, Yan H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integrated with management science, system theory and computer science.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non-computer specialty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from the view of management.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non-computer specialty is analyzed. The control method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objectives with different specialty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urn students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 a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in organizing teaching content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as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process.

Key words: non-computer special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ase; electronic commerc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MIS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管理知识和系统工程思想,了解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并熟悉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第二层次是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了解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第三个层次是培养信息开发、实施和维护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专业而言,以上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和侧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同的。对非计算机类专业而言,强调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实践,一、二层次是核心知识,第三层次注重通过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操作来增加应用体验。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有差别,但我校非计算机类专业MIS课程采用统一考核,差异化教学目标不易控制,从而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专业,在讲授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环节知识时,学生普遍反映MIS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难以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和工程思想,特别难以掌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因此,对非计算机类专业,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要[2-8]。过去常采用制造企业、医院门诊、库存管理、图书借阅管理等传统经典中小型桌面系统作为案例素材,通过案例分析,讲授需求分析方法和系统设计过程,并通过系统演示回答如何针对用户需求来描述功能、设计结构和实现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但是,目前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大量的APP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所表达的管理信息已进入WEB2.0/3.0阶段,沿用过去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案例显然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绝大数学生有网上购物和支付的经历,他们比较关心自己喜爱商品的搜索、购物车管理、订单跟踪和网上支付及支付安全问题,同时也非常关心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APP的使用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但对于库存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传统桌面系统“背后的故事”已无兴趣。因此,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MIS的教学内容必须改变,需要增加个人信息、支付安全等信息技术知识,并以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APP应用为案例讲授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才能与时俱进,使学生不自觉地凭着兴趣学习完MIS课程。

1 非计算机类专业MIS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要求不易控制

MIS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了解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开发的流程,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是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概念,企业信息化过程实质上是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重组的过程,MIS能辅助管理者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等相关软件工程理念,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后面临信息化建设项目时,能很好担当起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沟通者角色,以确保软件项目初期需求调研沟通无障碍、后期软件实施以及整个项目推进工作监控有效[2]。可以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高校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按照以上的定位开设MIS课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沟通者、企业管理变革的提出者、MIS软件的使用者、信息反馈者和决策者,为全社会信息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尽管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MIS课程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对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可能会偏离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分析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过于强调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技术细节,使课程难度加大。

MIS课程教学内容离不开讲授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技术实现过程,能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有深入理解的教师大多是来自计算机、自动化或软件工程等专业,他们具有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知识和丰富的软件项目实践经验,比较强调软件实现的技术细节,但管理类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在面向会计、经济、人力资源、物流、人文等不同专业学生讲授MIS课程时,难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案例,往往会选择图书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耳熟能详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师若过于强调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技术细节,往往会造成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较大[4-6]。

第二,不同专业学生差异化能力培养不易控制。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般经管类专业在开设MIS课程前普遍仅开设过计算机文化基础、VF课程,会计信息化等少数专业开设过数据库技术基础、VB或PB等课程,少数其他工科类专业开设过C语言等课程。因此,不同专业开设MIS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应有差异,应根据学生前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去落实第一、二层方面教学目标,而适度引入第三层次教学内容,但由于目前我校非计算机类专MIS课程考核采用统一考试,客观上造成教师在讲授课程中无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案例,从而不同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差异化要求不易控制。

1.2 教学案例选择不恰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讲授MIS课程离不开案例的分析,教师常采用制造企业、医院门诊、库存管理、图书借阅管理等传统经典中小型桌面系统作为案例素材,通过案例分析,讲授需求分析方法和系统设计过程,并通过系统演示回答如何针对用户需求来描述功能、设计结构和实现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尽管所选择的案例均来自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行业,讲授相关管理知识和管理流程,学生均能理解,但大多数学生并没实际使用过这些软件,缺乏直接的体验,就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对于单机版的桌面系统,本身所表达的管理理念就落后于时代,同时,软件单调的界面、纷繁的数据、烦琐的操作流程,会使学生丧失兴趣。

2 非计算机类专业MIS教学改革

2.1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要求差异化

对非计算机类专业而言,强调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实践,一、二层次是核心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管理知识和系统工程思想,了解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了解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并熟悉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前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情况,合理设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降低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的技术细节要求。强调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弱化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全流程以及技术细节,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文档的编写能力。

2.2 改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目前MIS教材大多针对传统制造企业信息化流程,按照结构化开发方法组织教学内容,虽然能较完整给出制造型企业的产、供、销、人事、财务等管理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抽象成对应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信息系统要素,但不同专业学生的财务、人事、销售等管理知识结构有差异,而且对传统制造型企业的大部分管理业务缺乏实际体验,所以以上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好。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大量的APP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所表达的管理信息已进行入WEB2.0/3.0阶段,沿用过去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案例显然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绝大数学生有网上购物和支付的经历,他们比较关心支付方式及过程、订单管理、配送流程、签收评价等环节背后的管理流程及其技术实现,也非常关心微博、微信等众多即时通信APP的使用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平台集成了财务管理、物流配送、信息安全、库存管理、员工考核和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管理知识,通过分析电子商务管理流程及其技术实现流程,较好地落实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内容。因此,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MIS的教学内容必须改变,要增加个人信息、支付安全等信息技术知识,并以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APP应用为案例讲授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2.3 丰富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实际系统的开发需求,让学生参与系统的开发设计,在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信息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 实现了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8]。

MIS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管理思想、开发流程与企业管理紧密相关,要解决系统开发过程与企业管理实际脱节的问题,必须要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这种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

在教学中一种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较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基本知识+案例教学+实践创新”的模式,基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陷入空泛和盲目,实践创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案例是枢纽,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典型的合适的案例,选择案例的标准包括:第一,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相关,内容要新[7];第二,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学生要了解和熟悉,并与现实一致[7];第三,案例要能够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第四,案例必须与计算机技术内容紧密结合[1]。

网上购物系统或电子商务平台是学生熟悉的,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它与当前的各种技术紧密相关,学生非常关心购物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安全。网上购物系统或电子商务平台可作为教学案例,从网上购物系统的实际开发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网上购物和支付的亲身体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思考系统的目标、功能,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以及后续的运行和维护,在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分析管理的问题、思想,技术的解决方案,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对实际问题进行全局分析和思考的环境,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自己使用过的网上购物系统提出自己的意见。

3 结束语

MIS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而言,课程本身较难,统一考核不能满足其教学目标差异化的要求,学生易丧失学习兴趣,使课程教学过程难度加大。因此提出,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做到产异化能力培养,改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以电子商务交易流程为案例组织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这些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操作实际信息系统的体验,变抽象为感性,变难为易,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研究[J].网络财富,

2010.6:134-134

[2] 陶青。国外大学MIS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6.7:195-197

[3] 崔春生。“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中定量化方法的作用[J].电子设计

与工程,2011.19(9):93-96

[4] 吴云鹏。案例教学的生成性探析[J].教育评论,2012.5:87-89

[5] 张义刚。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

化,2009.12(16):122-124

[6] 梁妍,王知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理论版)[J].图

书馆学研究,2010.4:19-21

[7] 胡晓旭,王旭等。管理信息系统课案例教学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3):63-64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篇二

关键词: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19-0043-04

1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管理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的特点,它既不同于计算机专业也不同于管理专业,更不是计算机与管理专业的大拼盘,而是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的学科。课程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系统管理与分析、经济管理类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结构上除了掌握扎实的管理科学、经济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软件工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指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的课程,它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现有的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软件工程”教材大部分还是按照传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没有融入当前比较先进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而且所选取的实例也没有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以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已不适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培养有优秀复合人才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们提出了“合理体系、多种形式、内容渗透、特色案例和实践、多形式考核”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产学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企业中建立研究基地同时与资深软件工程师和咨询师进行联合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软件分析方法和工具;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保证了以后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需求。

2.1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

软件工程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为软件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更为专业化,应该在跟踪国际有关机构对软件工程研究的新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软件工程课程主要涉及3个方面:技术与方法、工具与环境、标准与规范、过程与管理。教学过程既要考虑内容的连续性、继承性,又要考虑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应涵盖如下层面:

(1) 基本理论层面:介绍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工具与环境,等,其中传统的方法和技术等内容不能没有,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时,而对于新的技术和方法则应该花较多的课时加以介绍,安排合适的课程训练,如在面向对象的方法、项目管理方法、相关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等方面。

(2) 技术管理层面:介绍软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风险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过程管理等方面。主要以软件过程为主,包括美国的SEI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I、ISO9000-3、国家行业标准《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SJ/T11234》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J/T11235》,等。

(3) 实践层面:软件工程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软件工程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实践。可以采用相对集中的课程设计、参与实际软件项目开发,以小组方式进行软件项目模拟,参与软件企业的软件过程改进等方式进行,必要时可以跨学期进行。

2.2软件工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为了保证教学的高标准,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我们应该在合理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结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软件工程教学内容。软件工程教学内容覆盖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中十个知识点,即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配置管理、工程管理、软件过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这些内容的教学被有意识、阶梯状地分配到学生四年的不同学习阶段,最后使学生具备知识的综合应用、融会贯通的能力。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 加强对软件工程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在一年级的计算机导论课中加入了职业发展和软件工程思想,使学生初步了解软件工程的思想、作用,加强学生的规范化意识。

(2) 加强编程规范:在二年级的程序设计课程中除了使学生熟悉编程语言,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外,还加入了模块化思想和编程规范的训练,通过加强软件工程中编码阶段的规范化训练减轻了以后的软件维护工作。

(3) 设计的规范化:三年级开设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以及大量的管理课程,在课程最后布置一个综合作业,这个作业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软件工程的思想规范系统的分析、设计。

(4) 工程化实践:四年级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进一步强化软件工程的思想,通过实践进一步体会其重要性。

对于软件工程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通过四年的阶梯状教学渗入,通过迭代式教学,使学生的分析、实践能力得到有层次、有步骤地提高。

2.3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为了提高软件工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大量课件。这些课件可以形象化地讲授软件工程基本原理,并且在同样的一节课内能比以前传授更多的知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将部分内容制作成课件供学生自学,以便于学生课外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 网上教学: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在软件工程的教学中通过建立网站,为学生更好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下载以及相关业界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离线的交流,同时网站也经常开展课程的专题讨论和专家在线讲座。

(3) 双语教学:考虑到学生以后可能会阅读大量的外文资料,软件工程尝试实施双语教学,采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课件和作业大部分采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并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给学生提供英文的课外阅读资料,以使他们及时了解国际最新发展。

(4) 案例教学:考虑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将案例教学融入到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所学的管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刻领会和理解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5) 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课题。这种方式提高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软件开发的综合能力和软件项目的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在基础技能、团队协作、资料收集、人际交流、项目规划几个方面),在就业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更加适合在现代软件企业中发展。

(6) 讲座:通过资深的专家、软件工程师的讲座,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需求和前沿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指导方向。

2.4完整的、体现先进管理理论的特色案例教学

软件工程讲授的原理、技术、方法都是抽象的,为了使学生能深刻领会和理解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将MBA的案例教学引到软件工程的课堂教学中,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实施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具有先进管理思想的、实际的软件项目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该案例讲授每个知识点,将实际案例作为贯穿所有知识点的主线。该案例选择学生学过、当前流行的管理方法(比如ERP、供应链),最好来源于授课教师直接参与的软件项目或实习基地的项目,授课教师对其全部细节能够准确掌握,当然还可以与软件企业的资深的软件工程师和管理者合作来编写案例,使其具备实战性;另外,这些教学案例最好采用传统的以及目前流行的两种方法编写,并且要根据软件工程的发展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2) 布置讨论案例。在讲授完每个知识点后,安排一到两节的案例课,该案例不同于教学案例,可以针对各个知识点的特点设计多个案例,不要用一个案例贯穿所有知识点。案例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典型性、真实性、复杂性和启发性。教师用描述性语言叙述案例,其中隐含着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所处的客观条件,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案例,并查阅有关资料,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理出头绪,明确给定条件,找出主要问题并做好记录。同时,分析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出解决主要问题的可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初步评价。

(3)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五至六人的讨论组,由每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作出分析和说明,提出解决的措施,重点阐述分析、设计的理由,然后,大家集思广义,小组内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由专人记录,讨论的重点是各个解决方案的相互对比和分析评价。最后,从各个可行方案中选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对所有方案进行整理和归纳,得到一个最佳方案。

(4) 小组代表发言,集体讨论。每个讨论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讲述本组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和决策过程,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分析设计结果。对于同学的发言老师要围绕题目给予必要的引导,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因素地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拓宽思维的能力,启迪他们学以致用的创造意识。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对于非确定型的决策问题,同学们往往存在着意见分歧,结论很难统一。这一过程可以增加学生对软件开发项目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师总结。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但总结的重点不是对案例分析所做的结论性意见。因为,解决案例问题的决策方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的总结应是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指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对某些问题可以更深一步的思考,进行启发式的诱导。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贯穿软件工程各知识点的讲授,将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要求学生从真正工程师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这种参与性的学习方法,才使学生有可能成为未来优秀的人才。

2.5合理的实践安排

软件工程课程涉及面很广,如果不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教学,很难把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实践是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实践一般集中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但是,在把握教学进度的同时,必须及早布置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边听课边实践,使其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和进行独立思考,及时消化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探询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课堂学习结束后,进入集中的课程设计阶段,对上一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补充和完善,编写各阶段的工程文档,实现系统并测试,最后总结设计得失。

课程设计应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4~6人,在优差生搭配的前提下自由组合,分别担任项目经理、客户、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等角色,小组成员角色可以互换。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协同完成项目开发。这些项目都是从实际合作基地的项目。设计过程学生相对独立的完成,需要学生在熟悉UML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后,能够通过Rational Rose针对实际应用问题构造UML模型,教师采用点拨方式或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指导。设计小组根据项目需求,制定项目计划,进行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运用本课程学到的各方面知识,分工协同,在研究问题找出规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创造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交流合作等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及早布置课程设计题目,避免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脱节,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真程度,同时也提高了课程实践的效果。同时每个阶段要有成果展示和相应的文档资料。最终应提交成功运行的产品及全部文档。

2.6多形式考核方式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考核的重点不应该只是理论考试,而应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软件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另外考核的功能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的情况,更重要的是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软件工程的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我们的考核方案是:平时作业5%,课堂表现(发言与讨论)25%,案例分析(小组模式)40%,笔试30%,课程的实践单独考核。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转而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发言踊跃,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结论

总之,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点改进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必须针对其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特点,根据管理模式、软件行业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突出课程基本理论和概念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对学生的软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骆斌,张大良,邵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 万江平,安诗芳,黄德毅。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10.

[3] 王志平,张毅,童华,李烈彪。软件工程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12(6).

[4] 沈备军,顾春华。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1.

[5] 尹锋。软件工程的若干热点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长沙大学学报,2006,9(5).

[6] 牛丽,.基于UML的ERP开发方法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2(1).

收稿日期:2007-09-01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篇三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80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135- 02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均获得了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进步,在此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课程成为我国各大院校经管类教育的核心课程,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均感觉到这门课程面临的教学和学习困难,研究出台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成为我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现状

1.1 教材单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重点是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功能作用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1]。对于信息管理类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实际操作能力上,让学生掌握开发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专业对于教学要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有些教材虽然将适用专业标注在了教材封面上,但是教材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学生认为这是门讲授软件开发的课程,与本专业关系不大,从而难以调动其学生兴趣。

1.2 理论教学没有结合实践操作

在教学方式上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仍停留在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上,课堂中很少引入案例讲解和实践操作活动,同时应用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完整的案例很少,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成了“空中楼阁”[2]。

1.3 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

多数管理信息系统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匮乏。即便是参加过培训或者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很难将专业知识掌握到前沿水平,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存在局限性,影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

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措施

2.1 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考虑学生专业特点

(1)针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两个不同的专业,在进行教材设置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流程,管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能够很好地掌握[3]。所以,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做到有所侧重,有详有略,同时做到不破坏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完整体系。

(2)教材编写要考虑专业特色,特别是对于案例选择上,应该针对学生专业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案例的选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2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融合了管理学、运筹学和信息学等很多学科,其理论知识具有涉及面广,难度系数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学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管理系信息系统的学习也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2.3 转变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

2.3.1 启发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程告别“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时要先引入实际生产问题,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讲解分析问题,引入教材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3.2 案例讨论法

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案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模拟日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全面性以及启发型的案例。经过学生、老师之间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能力。

2.3.3 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水平。尤其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清晰地对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进行改革,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出能够反映专业特点的课程教材,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阶段所占的比重,将案例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结合起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志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4):183-184.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篇四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提升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涵盖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及交叉学科在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充斥着信息爆炸和高科技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一项基本技能被应用到绝大多数学科之中,管理专业教学当然不例外,管理信息系统正是这样一门把高科技实用性高效率的计算机技术融入管理专业之中的专业课程。这门专业课的理想教学效果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熟练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灵活运用。

1.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主旋律。专业课教师以PPT课件的形式对基本理论进行讲授,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认真授课,但大部分学生仍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被动,使得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教学质量明显不高。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也了解到他们对于本门课程的若干想法。很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和枯燥无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可能内容没有什么应用价值,都是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跟管理专业契合度不够深刻。由此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课,消极地排斥,以至于荒废了原本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门重要课程。

从上述分析也不难看出当前高等院校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继而导致教学质量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针对教学现状,本课题通过系统研究试图探寻解决问题的相关路径。

2.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针对当下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在研究中有的放矢,提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相关路径。

2.1合理进行教学定位

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类专业中的教学具有特殊性,由于与管理专业相契合,使得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计算机理论的讲授而忽略了管理理论的灌输,本末倒置必将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消极抵抗,放弃求知。

根据国家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总目标的要求,管理类专业学生应该成为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经济管理专门人才。以教育部教学目标为准绳,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本门课程应当与纯粹计算机类教学相区别,针对管理类专业的特殊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和分析信息并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进行规划、组织的能力,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和企业综合实力的能力,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并协助企业发展前进的能力。

2.2增强案例教学力度

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到的大多是晦涩的理论,蹩脚的计算机知识,而具体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如何去动手,学生普遍表示很迷茫,完全不知所措。

案例教学首先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影响深远。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相对抽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相对于其他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丰富多彩的现状,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教学稍显逊色。可以说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中所附案例并不多,附有案例的教材对于案例的分析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不够详尽,导致学生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缺少了对必要背景知识的占有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分析案例,从而丧失了案例本身的意义。此外,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很多企业的开放性不足,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相比,案例来源较少,能够共享的经典案例也屈指可数,因此教师也很难从社会实践中收集到内容祥实、生动的案例。

针对案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本课题研究中也提出了如何完善和提高案例教学质量。首先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面对本学科案例不足的问题,教师只有切身研究,走出课堂,才可能占有更丰富的案例资源。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走入企业,实际体验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胜过千万次的纸上谈兵。学生的现场参观,系统的直观演示和集体讨论,都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从而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

2.3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实验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和有益补充,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随学随练,把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动手能力,而且实验教学可以及时反馈问题,得到教师的解答后迅速修正从而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在实验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所有正式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以及多数教材中的案例都是基于单机模式下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因此,怎样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架构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知识和常用到的一些网络互联设备的介绍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条件下的应用。

2.4适当融入双语教学

计算机及管理学都是源于西方的学科,相关理论多为英文形式,尤其计算机应用方面,无论编写程序还是其他应用方面都避免不了与英语打交道,源于此,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渗透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当涉及到英文表述时教师也要讲解和介绍相关的英文含义,如果此时就相应的融入双语教学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质量,因为源于西方的理论翻译成汉语有些时候会词不达意甚至难以理解,如果能够用原汁原味的英语去解释会更精准地释放其原本的含义,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

双语教学在高等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该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实践中的推进又存在不小的难度,但畏惧困难固步不前不会解决问题,相反会进一步地恶化问题。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逐步融入双语教学,先从简单的专业术语及原理入手,逐步深入,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双语教学可以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并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3.结语

当前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只要认真研究问题的根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就可以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所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真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崔政。非计算机专业第二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管理信息系统,2000(12)。

3.吕新民,张金诚。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9(2):88-90。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篇五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综合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60-03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中国高等教学本科生教育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础课程,现在已扩大为面向经管类、工科相关专业本科生、MBA、EMBA、工程硕士等开设(本文探讨面向经管类本科生的课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从产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外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美国部分大学的管理学专业、经济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等成立教师研究小组,开设MIS课程,后又开设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有了第一批MIS博士生。此阶段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简称UMN)的MIS课程和专业发展较快,后来引领MIS前进、培养信息系统教育师资的园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MIS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各国高校纷纷设立MIS课程和专业建设计划和成果,如麻省理工斯隆学院、哈佛、UMN、纽约大学斯特恩分校等在MIS理论与应用上有自己的擅长研究领域[1]。

在中国,管理信息系统一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1980年清华大学首次试办了MIS专业。1981年,中国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首先引入并开设MIS课程,随后一些重点院校的管理科学专业逐步开设,并扩展到计算机专业等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中。20世纪90年代后,MIS伴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进步开始真正迅速发展,成为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分割的要素之一[2]。

青海省高校内,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依据各校专业特色开设此课程,课程内容有所侧重,如青海大学为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青海民族大学为工商管理MBA开设,青海师范大学向计算机专业和藏文信息处理专业开设。

就国内MIS课程的建设情况而言,因学校性质不同存在差异。工科院校偏重于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与开发过程,而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偏重于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3]。不过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时,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展开。除教学内容的取舍外,各高校不断进行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善和创新,提升教学效果。

国外院校对MIS课程的定位侧重于让学生理解MIS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实际应用情况。主要以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展开课程的教学内容,极其注重启发式、案例驱动式教学。以美国为例,其MIS program在学生掌握了有关MIS基本知识和结构化、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企业的特定MIS应用场景或特定MIS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企业中MIS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学习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体系。课程综合性、系统性、知识交叉性、实践性强。从技术角度讲,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和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因此,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熟悉各行业、各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开发,更易就业。但这门课程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导致学习课程具有较小的趣味性。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交叉性增加了教学难度,给教师带来较大挑战。如果采用传统的、缺少互动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更不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因此,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学,学出收获,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本文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MIS教学的三向式案例教学法。

三、三向式案例教学法及其在MIS课程中的应用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为一体,面向三个方向展开:老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指导上机实验;学生思考吸收理论,完成实验,在综合案例讲解环节向老师和学生汇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MIS综合案例,为老师提供新视角和启发点;在综合案例讲解环节,其他同学向主讲学生提问,探讨知识点,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三个方向的教与学,简称三向式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不是体现在一两堂课中,而是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巩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知识点,有助于知识延伸和思维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多渠道汲取知识(教材、网络、教师、其他同学、实践经历等),同时对教师也有启迪性。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融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综合教学为一体。以下结合青海大学开设的MIS课程进行三向式案例教学环节设计。

青海大学MIS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6)。理论教学围绕MIS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开发与管理、应用举例等内容展开[4~5],共12个知识模块: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运行与维护、信息系统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举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实践环节包括五个课程内实验:实际系统演示(演示型)、数据库操作(验证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设计型)、综合案例―实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32学时后开始。课内实验中四类实验的要求、层次和支撑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向式案例教学环节具体设计如下:(1)教师按教学大纲和进程计划要求,完成课程前42学时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MIS理论知识。(2)课程前10学时的实验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为综合型实验奠定基础。(3)课程后6实验学时(实验5:综合案例―实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际MIS的开发。小组一般由5~6人构成,由组长管理和分工。开发题目先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完善和确认后确定,保证结合具体行业或具体企业开发。在此6学时和课余时间内,各小组共同讨论、明确分工,认真完成实际系统的调研、可行性分析、系统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并尽可能完成系统实施(青海大学大二学生第四学期开设MIS,学生已具备数据库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开发出实际系统难度不大)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并撰写系统开发报告、系统讲解PPT文件。(4)课程理论教学的最后6学时(第12个知识模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教师利用两学时时间讲解经典的MIS开发案例(重点在于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重难点)。剩余4学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将主动权交给各小组。各小组代表以PPT形式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示其开发的MIS系统。重点说明各环节的工作重点、难点、系统特色、系统分工、系统开发中的疑难问题等,并演示系统。小组讲解和演示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和教师针对小组的系统和工作进行提问(如果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可加以引导或总结,帮助学生温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最后,教师依据各小组同学的工作和表现,确定成绩,并将成绩按10%的比例记入到学生的总成绩中。

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涵盖MIS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的最后6学时。融教师引导、学生讲解、教师评点、同学提问为一体,从三个方向展开,强化MIS课程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易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掌握MIS主旨,真正理解不同领域MIS的应用和开发。此方法中融会了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如对比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利用“案例―理论―建构”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加深了对MIS和企业战略之间关系的理解;利用“引导―发现―研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利用“参与―互动―自主”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实际应用此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验内容强度适中,时间分配恰当。(2)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位同学积极参与,熟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3)选择的企业规模适中,管理规范,基础数据齐全。(4)合理分配各小组讲解、提问和答疑的时间,突出重点。

四、结论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从师对生、生对生、生对师三个方向展开,融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参与式教学于一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团体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也可应用到其他类似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卞艺杰。国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趋势[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

[2]王颖,吴克河。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3]卢志平,陈朝晖。主动实践理念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现代情报,2009,(4).

[4]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5]滕佳东。管理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Application of Three-Directional Case Teaching i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XU Sheng-j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s: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analyzes the necessities of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urse,brings out three-directional case teaching and applies it in the course,designs relevant teaching chains.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相关文章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最新14篇】04-27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合家欢乐家庭范文(精选6篇)10-22

儿童大脑急转弯10到12岁经典8篇10-21

180 16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