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3篇】

2023-10-21 15:06:02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上是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作者高洁的理想。虎知道为您带来了3篇《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石灰吟古诗 篇一

1、石灰吟古诗原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注释如下: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浑:全。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来源:文章屋网 )

石灰吟古诗 篇二

一、欣赏“景”趣

自然界中的山光水色,雪夜风花,本身无知无情,但游赏的人却带有感情,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如在教高鼎的《村居》一诗时,引导学生欣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情景:早春二月,地面的草儿探出嫩绿的脑袋,空中的莺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堤边的杨柳飘拂摇曳着,这一切都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早春景色,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样迷人的田园风光,观其色,品其味,其趣无穷,其乐无穷。

二、鉴赏“意”趣

古诗中,有许多隐含着深刻的意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如在教《题西林壁》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绵延起伏的山岭;“侧看”庐山又成了巍然耸立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www.huzhidao.com>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去鉴赏一下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三、体验“情”趣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诵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我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抒发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烟花三月”本是和朋友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么不令人惆怅和留恋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只有把强烈的思念之情,融入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与深远。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可以使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增强美感效应。

四、探索“理”趣

古诗中有不少精当凝练,充满哲理的佳句,益人心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这些如珠妙语,阐发其中的理趣,探求并欣赏其哲理美。如古诗《题西林壁》作者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哲理,逸趣横生,精警简括。前两句从庐山移步换形,写出庐山变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夺,种种姿态,不可辨认。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之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识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

五、领悟“志”趣

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都会借诗咏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学生吟诗明志,体会诗人的志趣。如在讲《石灰吟》一诗时,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若等闲”正是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诗人借石灰之口,来表达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又如在讲《示儿》时,引导学生抓住前两行,体会诗人陆游临终前愤呼“不见九州同”的沉痛心情;抓住后两行,体会诗人坚信“王师北定中原”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乐观精神。这些铿锵有力的诗句,宛如晨钟声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石灰吟》古诗 篇三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的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但英宗**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的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优秀9篇03-09

石灰吟原文及赏析【9篇】02-21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最新7篇】01-17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9篇)11-14

石灰吟(于谦)原文【精选9篇】11-10

于谦《石灰吟》原文_译文_赏析【最新606-18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06-03

于谦《石灰吟》全诗诗意赏析优秀7篇10-12

古诗《石灰吟》原文附赏析(通用3篇)10-05

于谦《石灰吟》原文、译文及赏析(精选609-20

180 1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