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提线木偶戏的起源和意义(精选2篇)

2023-08-16 04:18:02

南安市官桥镇成竹下寮村,是“民间木偶之乡”,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陈夹饮就出自该村的“木偶世家”,其创办的“官桥镇提线木偶一团”技艺已历五代传承。那么南安提线木偶戏的起源是什么,又有怎样的意义?这次虎知道为您整理了2篇《南安提线木偶戏的起源和意义》,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南安提线木偶戏的起源 篇一

南安官桥镇成竹下寮村的提线木偶戏,约始于 1840 年,最初成立的陈治用木偶戏班,至今已有 170 多年历史。后传艺于其子陈献信,人称“嘉礼信”。陈献信的三个儿子陈来铿、陈来塔、陈来饮,也从小随其父学艺,来铿、来塔擅操演花脸角色,来饮于 10 岁左右开始学艺,熟练掌握提线木偶戏各种角色的表演技艺,1978 年 4 月,参与组建晋江木偶剧团,曾任副团长,1979 年,回乡创建官桥镇提线木偶一团,后技艺传授给其女陈幼华,又再传给陈建平,家族世代传承至今,技艺精湛,享有盛誉。

南安提线木偶戏的意义 篇二

南安提线木偶戏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珍藏有凭记忆抄录的明、清年代的提线木偶文字脚本,俗称“嘉礼簿”。主要有“落笼簿”42本、400多出,“非落笼簿,112出。这些戏簿除有《水浒》《三国》《说岳》等名剧外,还保存了《目连救母》《三姐下凡》《张羽煮海》《包拯审鲤鱼》等剧目。音乐曲牌丰富,唱腔具有独特风格,称为“傀儡调”。其主旋律与南音相近,节奏比较明快,唱腔高亢、朴实。以唢呐为主乐器,打击乐保留了南鼓、钲锣两件古乐器,富有地方特色。对木偶形象动作设计,刻意求工,布线合理,线规严谨,且着力于刻画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表演艺术上的着力塑造,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宛若真人。除参加各类大型文艺调演、踩街、旅游景点演出外,主要为民俗活动演出,深受欢迎。

南安提线木偶戏,以传统技艺展示“嘉礼戏”“内帘四美”的原生态状况,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形神兼备,表演逼真、生动、饱满,颇具戏剧性和艺术魅力,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南安提线木偶戏为闽南民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也受到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和外国友人所喜爱,驰誉艺坛,蜚声海外。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2篇《南安提线木偶戏的起源和意义》,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南安提线木偶戏的起源和意义】相关文章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合家欢乐家庭范文(精选6篇)10-22

儿童大脑急转弯10到12岁经典8篇10-21

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最新5篇)10-04

180 12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