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应急预案范文(最新8篇)

2024-01-16 09:50:28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应急预案要怎么编制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射科应急预案范文(最新8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射科应急预案 篇一

关键词 海洋;核应急环境监测;江苏

中图分类号 X5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204-02

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核能具有高效、清洁等特点,但是由于核反应堆芯包容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也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一旦失去控制,可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1]。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筹建核电站,第1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核能时代[2]。目前,我国的核能利用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等核能基地[3]。作为我国的重要核电基地之一,江苏在连云港建成了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于2007年5月和8月投入了商业运行,田湾二期工程1、2号机组进入全面建设阶段[4]。

核应急是指采取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行动,其目的是控制或缓解核事故。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核应急管理体制[5]。然而,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虽然日本应急机制相对先进,但此次事故还是对海洋环境造成了直接污染,引发了人们对海洋辐射安全的广泛关注和反思[6]。

目前,江苏的核电站位于沿海地区,而环境放射性监测以陆地监测手段为主,尚未形成成熟的海洋核应急监测方案。为此,本文拟从合理借鉴和总结国内外核事故后应急监测预案的经验,为开展海洋核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江苏海洋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预案能力,保障江苏省核电安全稳定发展和海洋环境质量。

1 国内外核应急监测情况

核应急监测是指疑似或确定发生核事故时,对环境辐射水平进行监测,收集辐射数据,以为防护措施的确定及核事故后果评价提供参考。其包括研究与制定应急方案、统筹及进行各项辐射监测、取样及分析工作;评价核事故的性质、影响程度及范围;以及建议所需的防护措施等多项内容[7]。

从20世纪中叶至今,世界上已发生了多起的核电站事故,如美国三英里岛核电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以及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这些事故均造成人员伤亡,周围生态系统被破坏,对参与应急救援的相关设施及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有污染物进入海洋,则还会引发多重连锁反应,一方面是海水、沉积物、生物、生态系统污染,另一方面是随着海水的潮流运动,污染的迁移扩散。

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具备相对完善的核事故海洋监测和应急措施。如德国建立了综合测量信息系统(IMIS),对德国全境的辐射环境进行日常监测,监测数据将被发送到联邦辐射防护办公室的数据中心,经过分析处理后送交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能安全部(BMU),并在网络上,使民众可以即时了解相关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核应急响应、核应急监测、核辐射防护等8个专业技术支持中心,6支应急救援分队,以及环境、海洋、食品和饮用水等4个辐射监测网络[7]。

2 江苏海洋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情况

江苏海洋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主要围绕江苏田湾核电站开展相关工作,该核电站厂址坐落于云台山南麓的扒山头地区,东临黄海,西与宿城山谷相邻,南面是黄海滩地,北靠后云台山[8]。其所在地址山体较有利于防止污染向市区扩散,但是对江苏海域海洋环境有着潜在的影响,因此,加强江苏海洋的放射性监测,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保护海洋环境,是江苏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江苏省海涂中心持续多年对田湾核电站(也是核应急计划区内)周围环境进行辐射水平调查,运行前期环境监测,到现在为止的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辐射水平监测,掌握了其天然辐射本底。2013年江苏海域海水、海洋生物中镭-226、铯-137、铯-134、钴-60、总β等放射性水平未见异常。水体中的锶-90、铯-137、铯-134、钴-60的放射性含量均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上限。生物体中镭-226、铯-137放射性含量均远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中规定限值。田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中锶-90、铯-137、总β、氚等放射性核素含量处于海洋环境放射性本底水平[9]。2014年田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放射性水平处于核电站运营前本底范围内,海水中锶-90、铯-137的放射性浓度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沉积物放射性水平处于所在海域本底范围内;生物体内镭-226、铯-137的放射性浓度远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中放射性物质限制值[10]。江苏省海涂中心工作成效在于:一方面掌握了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本底,另一方面也在实时监测其附近海域情况,公告公众其安全性。

3 江苏海洋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建议

3.1 核事故初始阶段

如果发生了核事故,由于时间紧迫和危险的不确定性,在海洋应急监测的不同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初始阶段,海洋监测需要对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给予尽快了解,应选有具有代表性且能进行快速监测的项目进行监测。首选监测介质为海洋上空大气和表层海水,要注意做好采样人员的防护。

3.2 核事故发展阶段

核事故的发展阶段则根据污染源的释放和环境受到污染的方向、范围和剂量。监测项目一般以半衰期较长,生物蓄积系数较高的项目为主,以全面掌握事故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监测介质主要是沉积物和生物。因为海水中的颗粒物会吸附具有颗粒活性的放射性核素,然后沉降到海底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也会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和蓄积,对生态环境形成破坏。

3.3 建设移动式的核辐射监测实验室

江苏省海洋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可以考虑建设应急移动实验室(车载/船载)配合陆地监测,是陆地监测方式的有效补充。它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及时响应,机动灵活。设计方案要精准、核心,不搞大而全,突出防护功能,设计全面,考虑周详。主要核心是3点:一是现场监测,可以现场检测的核素,现场给出结果,传输至指挥端。二是采集样品。对于监测仪器庞大,监测周期较长,监测环境要求较高的核监测项目,将样品采集、保存,并带回陆地实验室检测。采集样品注意防沾污,进行分类保存,防止交叉污染[11];三是车/船应配置必要的气象装置,作为现场的第一执行装置。气象条件是确定核应急的监测方向、范围以及人群的疏散措施的重要导向。应急移动实验室的辅助核心也有3点:一是警报装置,发出警报疏散人群,使交通工具可以快速通行到达目的地。二是电源配置,配置足够备用电源,保证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转。这个情况很重要,因为突况下,电力很容易中断。所以一方面要提高电源的配置,另一方面要提高电源的科技含量。三是传输装置,现场情况的传输。包括影象的传输,数据的传输,人员设备工作情况的传输,可视化的界面可以给指挥端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包括以后的工作回溯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4 结语

江苏省海洋核应急监测基础薄弱,随着江苏核电事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海洋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的核应急预案:一是开展核应急监测宣传,尤其在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所在地)。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公众信息沟通、培训、演习。一方面宣传田湾核电站带给人们巨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要居危思安,万一发生核电危机的时候,要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加大核应急监测人员培训,加强核应急能力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的配备。相关单位通过定期的应急演习保持核应急响应能力。三是做好田湾核电站周围的本底数据的监测和收集、整理工作。包括核辐射、核电周围的土壤地质情况,海洋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以及栖息生物的种类、密度。有利于核应急监测后的数据比较,确定核应急方案。核设施是双刃剑,一方面给公众带来高效洁净的能源能量,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潜在的“老虎”。因此,应重视战略,藐视困难,保护好公众和环境安全。

5 参考文献

[1] 李君利,岳会国,武祯,等。福岛核事故对我国下一代核应急平台建设的启示[C]//日本福岛核事故专题研讨会论文集:387-394.

[2] 邹树梁,刘文君,王铁骊,等。我国核电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 (1):104-108.

[3] 杨旭红,叶建华,钱虹。我国核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8,24 (3):218-235.

[4] 凌永生,贾文宝,单卿,等。江苏省核应急管理与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9):677-682.

[5] 赵华。国外发达国家核应急管理体制特点及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9(12):80-82.

[6] 余雯,李奕良,何建华,等。海洋核应急情况下的监测项目和检测方法[J].辐射防护,2013,33(1):49-53.

[7] 谢骏箭,周 鹏,蔡建东,等。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与环境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2015,34(4):622-629.

[8] 胡二邦,姚仁太,张建岗,等,田湾核电厂核事故场外后果评价系统简介[J].辐射防护,2006,26(5):286-297.

[9] 2013年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A].江苏省海洋渔业局,2014.

放射科应急预案 篇二

一、加强领导,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领导,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层层落实责任,把责任落实到各科室,从而使职责明晰,责任到人;始终把它列为“一把手”工程,摆在主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主任、护长层层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体系。同时加强全院性《安全生产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学习,使我院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有所提高。

二、工作有重点,自查有力度

为了保证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医院有关科室及负责人坚持经常对照进行搜检,医院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每次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关规定,追查责任,起到警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保证了我院日常性的安全生产。

1.为实现精细管理、安全生产,医院对消防安全、毒麻药品、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了规范管理,修订完善了《品管理制度》、《放射科工作制度》、《剧毒、麻、限药品管理使用制度》、《消毒炉工作制度》、《保卫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确保安全。

2.根据医院安全生产活动方案,医院有针对性的要求各科室对重点部门,重点(要害)部位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整改;同时医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小组成员对各科室的自查结果进行抽查,并现场纠正隐患。

3.医院保卫科对全院重点部门和要害科室进行检查,重点体现在灭火器的使用和突发事件的处置上,确保发生安全事故时大家能够迅速反应。

4.医院对院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麻毒药品、药库进行严格管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同时配合安监、公安、环保部门做好对医疗垃圾的销毁和处理工作。对医院供氧摆放、放射源、建筑工地等要害部门进行严格巡查,查找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医院医疗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行。

5、按照《市卫生局关于做好近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东卫办字[2011]20号)要求,结合秋季特点和防汛工作开展,医院全面排查治理容存大风、暴雨、洪水、雷电等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点。认真落实抢险救援人员、物资、设备准备,建立健全防范严重自然灾害预报、预警、接报、洁净、预防工作机制,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按照《省救灾防病预案》、《市救灾防病预案》和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做好救灾防病和医疗救援的各项卫生应急工作准备。

6、医院在抓好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的同时开展集中行动“回头看”检查活动,通过自查、巡查和职工安全培训等多种途径,找出身边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点,严防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根本上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安全运行。

三、抓好医院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

1.医院保卫科严格要求保安队伍在思想政治上加强学习,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当值保安人员上班不脱岗,夜间值班人员做到不睡觉,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2.认真做好医院内部治安防范工作。随着医院门诊、住院患者的不断增多,针对医院出入人员相对复杂的特点,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医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安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全院各科室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整改;加强对病房探视制度和探视时间的管理,对外来人员夜间进出医院严格把关,加强了对外来可疑人员的排查;保卫科积极联合医院相关科室对院内医疗纠纷进行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同时及时与派出所、“110”进行沟通,做到事件早发现、早报警、早处理,防止事态的严重化。

3.加大对医院停车场的管理,给职工和患者提供良好的停车环境。随着医院门诊、住院患者的日益增多,医院停车场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规范管理,保卫人员加大对外来车辆和职工车辆的管理力度,对异常情况要及时登记,及时处理,规范车辆停放,保障车辆安全。

四、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放射科应急预案 篇三

【关键词】鼻咽肿瘤舌下神经辐射损伤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以及综合治疗的应用,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人们对生存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该病常以发音、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笔者对可能影响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的防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7年8月~1998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26例,男性234例,女性92例;中位年龄44.6岁(16~79岁)。病理类型:低分化鳞癌304例,泡状核细胞癌19例,未分化癌3例。按鼻咽癌1992福州分期标准[1]:Ⅰ期7例,Ⅱ期73例,Ⅲ期160例,Ⅳ期86例。

1.2仪器Clinic1800型高能直线加速器(美国瓦里安);Clinic6/100型低能直线加速器(美国瓦里安);T-1000型钴-60治疗机(加拿大Theratron);Stabilipan型深部线治疗机(德国西门子)。

1.3方法鼻咽部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MV线或60Coγ线照射:266例先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切线野照射DT36~40G,后改为双耳前野+全颈切线野照射(A放疗方案);60例为全程采用双耳前野+全颈切线野照射(B放疗方案)。鼻咽照射总剂量为70~82G,其中32例接受颅底野加量照射4~10G;上颈部照射48~76G,颈部无淋巴结转移者上颈部照射48~50G,有转移者切线野照射后以200kV深部线(半价层为1.16mmCu)或9MeV电子线补量照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分割方法。91例患者配合使用顺铂(DDP)加5-氟尿嘧啶(5-Fu)方案行诱导化疗和/或辅助化疗2~3个周期。用药量为DDP80mg/m2,5-Fu1000mg/m2。

1.4诊断依据(1)较长潜伏期(≥3个月);(2)舌下神经损伤:单侧损伤者,患侧舌肌无力,伸舌偏向患侧,并有舌肌萎缩及肌纤维震颤,可伴有言语不清及偶发呛咳;双侧损伤者,发音、吞咽及咀嚼很困难,双侧舌肌萎缩,伸舌无力;(3)不伴持续性头痛;(4)临床表现稳定或进展缓慢,持续>1年。

1.5统计学处理以Ecel软件收集、整理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对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的因素及数量化情况见表1。

表1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略)

如单侧舌下神经损伤者取损伤侧上颈部的照射剂量,如双侧均损伤者取较低照射剂量一侧颈部,如双侧均无损伤者取较高照射剂量一侧颈部。#:上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分级参照CTCV2.0评价标准[2]。

2结果

2.1舌下神经损伤发生率326例鼻咽癌患者中,舌下神经损伤34例,发生率10.4%;其中双侧损伤11例。潜伏期为10~84个月,中位潜伏期39个月。

2.2多因素分析用向后删除法,Entrα=0.05,Removalα=0.1的水准下,筛选出N分期、上颈部照射剂量、上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分级三个因素与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有关(表2)。患者的平均N分期、平均上颈部照射剂量和上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分级情况见表3。

表2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表3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影响因素的平均值(略)

3讨论

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低,潜伏期较长[3]。本组病例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的中位潜伏期较短,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魏宝清研究发现,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与照射技术有明显关系;1970年代以来国内普遍采用耳前野+颈前切线野照射,使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从5.8%~6.5%上升到14.9%~20.6%[4]。罗伟等进行前瞻性研究,对采用同一、综合面颈联合野与常规方案(面颈分野)治疗鼻咽癌进行比较,发现改进方案后不但提高了生存率,而且后组颅神经放射损伤(3/62)低于常规方案治疗(10/62)[5]。本组病例分析表明,面颈联合野的应用与否与放射性舌下神经损伤无关,可能是由于笔者仅在放射治疗的前半程应用面颈联合野照射36~40G,后半程仍然采用耳前野+前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全颈切线野与耳前野后下角的重叠区仍然受到高分割量及高总剂量的照射,导致颈动脉鞘区高剂量,引起该区软组织纤维化,压迫、牵拉引起后组颅神经损伤,特别是舌下神经损伤。

放射科应急预案 篇四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放射科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及程序 篇五

放射科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按通知停电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关闭系统,断开系统电源并开启应急发电系统,保证室内用电。

2、在检查过程中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应采取应急措施,保证病人安全,并做好解释、安抚病人。

3、关闭各种仪器电源开关,以免突然来电损坏仪器。

4、向总务科、电工班查询停电原因,及早排除故障,同时应用应急发电系统电源,保证机房辅助设备用电。

5、来电时,应待电源电压稳定后才能接通设备电源开关给机器供电。

二、程序

关闭系统开启应急发电系统,做好解释安抚病人,尽早排除故障。

放射科应急预案 篇六

【关键词】 放射; 护理; 管理

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护理工作范畴及技能也应不断提高,但我国对放射护理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范,有的三级医院由于放射治疗的开展而成立放射科护理组,对于放射科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放射科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使护理水平提高[1]。乡镇医院一般没有开展MRI检查、放射介入治疗,护理人员只有1~2名,护理管理是一个盲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市内乡镇医院共16间,其中二甲医院11间、一甲医院5间;护士16名,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4名,护士3名;工作年限≥10年11名,5~10年3名,

1.2 方法 采用自制《放射护理现状调查问卷》在2011年11月市放射学会年会上对市内16间乡镇医院放射科主任试调查,根据主任们意见,结合2间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及护长的指导,修改完善《放射护理现状调查问卷》,于2012年2月对市内16间乡镇医院放射科护理人员、科主任进行现场、电子邮件调查,并经电话对问答进行确认;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6个方面问题(医院级别、护理人员数、职称、工作年限、设备及造影剂)及放射护理情况(为开放性问题,要求写出放射科护理工作内容、护理操作流程、应急预案、主管部门、科主任对护理工作要求、月工作量、继续教育情况等);发放问卷22份,回收21份,回收有效率95.45%。

2 结果

2.1 各间医院放射护理工作内容大致相同,包括接诊登记、发放报告单;空气消毒监测;床单位整理;室间管理;静脉造影(IVP、CT增强)护理;盆腔检查前碘对比剂灌肠及阴道塞纱;科室物品请领、保管;工作量统计等。

2.2 护理人力资源 11间二甲医院均有2名,5间一甲医院均1名。3间医院设护士长(三甲医院均有,二甲医院1间有,其余由门诊或护理部兼管)。

2.3 碘对比剂灌肠及阴道塞纱操作视医生要求而实施,没有规范流程;碘对比剂灌肠浓度均为1.5%~3%,量为200~800 ml。

2.4 静脉用对比剂使用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碘造影剂使用无统一规范 本次调查发现各间医院对于碘造影剂的使用不尽相同,无统一规范,10间医院静脉用药时离子型造影剂须做碘过敏试验,执行者临床科护士有8间,放射科护士有2间;非离子型造影剂可做可不做,4间医院不做,12间医院做,但观察时间不统一(造影前使用

1 ml原液:4间医院观察3~5 min;8间医院观察10~15 min);非静脉用药时有的做碘过敏试验,如“T”管造影、经皮穿刺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而CT检查前碘造影剂口服及灌肠无需做碘过敏试验(浓度低,约1%~2.5%)。原因可能一是药品管理部门无使用规范;二是医院对碘造影剂的使用存在管理盲点,无明确使用方法;三是碘造影剂发展快速,非离子型造影剂大量使用,旧的试验方法未及时更新;四是放射护理无统一规范,下级医院均通过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后以学习医院的方法为标准,各级放射学会对放射护理无规范要求,对碘过敏试验的做法不统一(是否做,做的方法及观察时间)。查阅文献[2-4],结合本院情况规定碘对比剂使用前必须过敏试验阴性后方可使用。本院使用非离子型的碘对比剂碘海醇,增强前静脉注射1 ml,观察15 min无不良反应后执行增强检查;患者年龄大,有多种基础疾病时,与临床科医生积极沟通,正确评估,充分水化,必要时预防性用药[5],提高患者的耐受力,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2011年有2例碘过敏试验阳性,1例女性患者静脉注射1 ml碘海醇约20 min出现腹部、左小腿及外踝皮疹、瘙痒,头晕等不适;1例男性患者注射11 min注射部位皮肤出现8 cm×10 cm皮疹;后均取消增强扫描。

3.2 护理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不完善 16间医院均制定有放射科常用护理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但护理操作流程与工作流程相混,没有分别整理;应急预案主要是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及患者发生意外时应急预案,其中3间二甲医院应急预案还包括停水、停电、地震、台风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本院根据实际情况尚制定有患者坠床、窒息、危重患者检查应急预案,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开放检查绿色通道。

3.3 放射护理价值体现不足 所调查医院放射护理中静脉注射、碘过敏试验、灌肠等操作均没有单独收费[9],如静脉泌尿系造影收费60元,已包括临床操作及造影剂过敏试验,而护士静脉注射及观察约10~30 min,如有不良反应需延长观察时间或做相应处理时,均不能体现护理价值;CT增强费用包括碘过敏试验、造影剂注射及造影后观察,整个过程护士参与度大于医生,而收费中不能体现护理价值。

3.4 护理安全意识及急救技能缺乏 放射科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较薄弱的部门,各医院对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不够重视[1-6]。由于放射科护理人员少,大部分医院均不设护士长,使放射科护士没有直接领导人,缺乏急救技能培训;科主任关注的是影像诊断质量,对护理管理不重视,无规范要求;放射科医生缺乏急救意识及技能,有的医院放射科医生无处方权,当发生碘不良反应时,需通知临床科医生处理;或由护士先处理,再由医生补处方;导致诊疗不规范,延误抢救时间,存在医疗护理安全隐患。由于不同生产商对碘过敏试验要求不同(本院使用湖南汉森制药公司生产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不做碘过敏试验,无试液;而上海旭东海普药业公司必须做碘过敏试验,配有试液),如临床医生不根据要求开具医嘱,护士没有正确按医嘱执行操作,将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李雪等[7]、王琳琳[8]在CT增强检查中的做法值得推广应用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本院自2011年10月起将流程图应用于碘对比剂的使用中,并加强了与患者及临床科室的沟通、检查后电话回访等工作,提高了满意度,荣获2011年医院文明科室称号。

3.5 健康教育欠缺 由于护理人员少,护士忙于应付日常登记、分发报告及静脉注射等工作,不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知识;基层医院造影患者较少,每天约1~4人次,静脉注射技术欠熟练,对患者解释不够专业、全面;放射科对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对于断层解剖学、X线摄片的原理及要求、造影的目的及方法不熟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不能提供满意答复。

3.6 对策

3.6.1 医院领导重视放射护理管理 由院部牵头协调各部门制定急救流程及预案,并每年演练1~2次,提高放射科医护人员急救意识与能力。本科2012年5月开展静脉用碘对比剂流程图管理模式,与急诊科协商开放急救通道,明确医、护职责,密切医护配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6.2 明确放射科护士工作职责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及造影流程(造影前、中、后全程)。本院CT增强药品由药房存放,住院患者留置针套管针后带药按预约时间准时检查,检查毕电话通知科室,交代注意事项;门诊患者则CT护士全程处理。制定护士岗位职责,明确护士抢救配合岗位及方法。

3.6.3 强化专科理论及技能学习 本科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医生“读片会”,制作专科课件7项,包括《X线基础知识与防护措施》《CT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处理及预防》《对比剂风险管理》《肾盂造影检查》《放射造影相关知识》《心肺复苏操作流程-2010年国际指南》,提高护士专科理论及急救技能。其中《放射造影相关知识》在全院护理学习中讲课,受到护士好评,增加临床护理人员放射造影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科健康教育知识。

3.6.4 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创新 护士长带头参与科研活动,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采用先进护理理念为患者服务,于2006年《基层医院CT造影增强检查不满意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在CT检查中的实施》;院内新技术2012年2项,撰写护理论文《流程图管理在放射科静脉用造影课剂中的实践与效果》;并参与医疗科研2项。撰写护理论文每人每年一篇,低年资护士个案护理每年一篇。

护理在放射科工作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及放射科同仁们应联合起来,探讨适合放射护理的管理模式及方法,保证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李雪等提出的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明确了护理工作范畴、护士入职条件,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考核要求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值得大家借鉴与学习[10]。本科借本院在2011年6月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契机,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了医护合作,为放射科医疗安全提供保证,全年无投诉,无纠纷,无不良事件发生。本调查由于样本量小,结论有待护理同仁们商榷,旨在提出工作中的困惑,引起护理管理部门的思考,共同提高放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红花。放射科护理行为潜在风险因素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7):100-101.

[2] Ott L K.PET-CT scans can improve carefor patients with cancer[J].Nursing 2013,2010,40(4):62-63.

[3]王美萍,李玉华,高梅兰,等。静脉尿路造影碘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J].江西医药,2011,46(4):390-391.

[4]王美香,高坚欣,杨善标。CT扫描碘海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处理[J].中外医疗,2009,28(33):118.

[5]樊红苓,李玉梅,王蓉,等。CT增强扫描高速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52-153.

[6]陈松,张萍,郑聪。CT室针对碘造影剂应用的管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0,18(6):350-351.

[7]李雪,陈金华,张伟国,等。流程图管理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92-93.

[8]王琳琳。系统护理干预对碘对比剂CT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20-21.

[9]佛山市卫生局。佛山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S].2006:13-16.

[10]李雪,陈金华,卢蓉,等。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3):374-375.

放射科应急预案 篇七

【Key words】 predetermined precept;system;sudden accident

【摘要】: 为了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医院都要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保障辖区内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本文就如何制订应急预案,健全医院应急体系,防备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提出建议和探讨。

【关键词】: 预案;系统;突发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破坏性特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今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疾病流行等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社会环境下,各级医院除了完成辖区内群众的医疗工作,还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指导疏散等任务。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时必须预先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方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联动指挥、排险救援、安全转送、后勤支持等各项应急任务,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

1 加强应急的组织领导,健全各级应急体系是关键

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超出医院的救治承受能力,如果医院事先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反应迟缓、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因此,各级医院应该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预先制订各种针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1.1 健全各类应急机构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只有在高度统一指挥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力量,调集所有资源积极应对。医院平时要组建好应急指挥部(组)和各类应急组织、机构,以急诊科为骨干,制订包括人员调集、物资供应、联络转运等一整套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反应灵敏。预案必须系统地反映在不同情况下的指挥程序和内容,主要包括指令的顺序、要求、人员和装备的数量及编组,指挥员分工及指挥位置等,各种后勤保障工作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协调进行。

1.2 健全应急规章制度 制度是完成任务的保证。医院要制订重大传染病、中毒事件、自然灾害及重大意外伤害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岗位职责、行动规范;要制订成批伤病员的分类、诊治、转送等环节的规章流程;要针对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涝等)、意外事故(如车祸、工伤)、疾病流行(如非典、中毒)及恐怖袭击等造成大批伤病员的情况制订分类救治的预案。

制订的应急预案要传达到每个责任人,每个责任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确保预案准确实行。

1.3 建立应急通讯网络 所有参与应急预案的人员应该保持即时联络才能做到招之即来,迅速启动。各级指挥员与上级和下级人员之间要有便捷迅速的联系方式和通讯工具,并保持联系畅通。移动通讯是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对骨干人员必要时可以配备备用联系工具。信息互通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没有良好的信息互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各个部门的联手反应。医院要收集准确的信息,加强上下级之间以及兄弟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在最快的时间启动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同时,医院要把收集的准确信息和抢救经验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 加强应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是基础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常常是最先来到灾害现场最先参加抢救的人员。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救治受灾人员都起着重要作用。突发事件早期处置的好坏,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1,2]。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定期进行应急处置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医院各类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2.1 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等法律、法规;急救医学知识包括CPR;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伤病员处理流程;传染病和常见中毒的急救知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状态下自救互救技能;心理素质培训以及怎样联络报警,怎样接近伤员等。要制订培训计划和编写培训教材,要有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确保培训实效。

2.2 模拟演习 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应急队伍的救治水平和反应速度,各种预案只有在反复演练中才能确保启动时顺利实施。演练形式包括紧急集合出动、模拟意外事故现场抢救、模拟启动各级预案等。通过演练不仅可以使大家了解、掌握预案,还可以检验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全面,以便及时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议每年都要进行应急模拟演习,提高医务人员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2.3 部门演练 医院各个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订预案进行演练;可以借鉴国内外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部门的各种预案、预警指标和实施细则。要树立应急观念,加强应急的制度化、现代化和系统化建设,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加强应急的指挥管理,确保预案快速启动是核心

3.1 三级预案、明确分工 医院要制订三级应急预案:一级事件启动“红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30位以上伤病员时)。二级事件启动“橙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30位伤病员时)。三级事件启动“黄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位以下伤病员时)。一、二级事件往往需要同时启动院前、院内两套急救队伍;三级事件可以根据情况不启动应急预案,由医院急诊科处置。医院急诊科和急诊“120”是担任院前、院内急救的部门,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伤病员抢救、转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医院要加强急诊科和急诊“120”的建设,完善急救车载抢救设施,保证急救医生、急救药品到位。医院要结合现有卫生装备,整合分散的医疗急救资源,制订“预备役”急救车辆、人员及设备等,平时加强急诊急救队伍培训、锻炼提高应急能力,瞬间投入一线,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工作。同时要加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急诊手术室的建设,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3]。

3.2 统一指挥、层层负责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中,一定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各级各位参加应急抢救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服从领导、层层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任务。要发挥每个单位和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应急任务。

医院要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由内科、外科、急诊科、ICU、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专家组成。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专家组要负责全院危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不断总结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预防原则和救治方案,及时发放给全院医务人员并向上级机关报告。专家组应24小时在位值班,随叫随到。

3.3 快速分诊、分级处理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伤病员要在手腕或胸前系上专用“伤票(牌)”,包括主要伤情、危急程度、年龄、性别等。伤病员要统一编号挂牌,便于医务人员识别伤员、快速分诊、分级处理、转送抢救。通常用不同颜色的“伤牌”表示伤情指示医护人员。如红色“伤票(牌)”表示有内外出血、休克、危急;黄色“伤票(牌)”表示有骨折;绿色“伤票(牌)”表示病情不严重,可以先抢救重伤员;黑色“伤票(牌)”表示已经死亡,不必再去检查抢救等。现场指挥员要沉着冷静,先抢救伤员脱离险境,再快速分诊分级处理转送抢救各类伤病员。

3.4 医院要加强门急诊应急能力[3] 门急诊是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也是院前抢救的部门。医务人员要学会识别各种传染病的特征、发现线索,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及时报告。医院要不断提高和加强门急诊的应急能力和基本建设,对突发群体伤病员要制订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要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要设立专病诊室、隔离观察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5 思想准备和心理支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向社会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咨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改善和提高应对水平。医院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卫生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早有思想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4 加强应急的物质储备,保证应急后勤支援是保障

4.1 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应急物资包括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要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在预案中应当包括这些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责任人等[4]。

4.2 应急物资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 为了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预案中要明确后勤各个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应急物资必须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指派专人定期检查、试用、维护、管理,药品要防潮、防过期、防变质。医院要有针对性地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器械、物资以满足应急需要。要加强应急救治器材药品物资的管理,添置和优化一些应急救治的医疗器材和设备,尤其是现场使用的物资装备和车载设备,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进性,以提高应急救治的水平和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265.

2 程天民。对加强创伤医学研究的思考。中华创伤杂志,1999;15:1-2.

3 王一镗。加强创伤的初期急救。中华创伤杂志,1992;8:129-130.

放射科应急预案 篇八

一、核子秤装置概况

我公司目前拥有核技术应用项目1台df5500型核子秤,安装于一期选矿厂磨选车间,主要用来对皮带输送带上的铁矿入磨量进行计量。此台核子秤由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中含有1枚铯-137放射源,源的出厂活度为1.48gbq(8月22日出厂)。该项目的总投资为25万元,于9月13日通过省环保局审批,项目于12月投产试运行,2月13日取得省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闽环辐证[00036]).

二、辐射安全防护设施方面

137cs属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安放在铅罐内,使用方式为非接触式测量,放射源(包壳)没有与被测物料直接接触,也不会造成放射源损伤。在铅罐表面和磨选车间传输带均已放置了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三、管理措施方面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令)的要求,公司已配备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安全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核子秤工作人员均参加了省环保厅举办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持证上岗;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确保核子秤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

与此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核子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了《放射防护人员岗位职责》、《核子秤维修制度》、《核子秤安全操作规程》、《环保标准、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安全防范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四、应急救援方面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制订了《核子秤放射源泄漏应急预案》,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做到安全与操作并行。

五、档案管理方面

公司建立了核子秤的档案资料,建立设备台账,做到帐物相符,认真保存各项内业资料,将环保部门审批文件、监测报告等技术档案进行归档,妥善保存。

我公司的辐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各厂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保障了辐射零事故、零伤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辐射安全的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培训学习,确保辐射工作长期安全,保障安全生产。

【放射科应急预案范文】相关文章

放射应急预案(优秀7篇)04-01

2024年放射科应急预案演练(大全优秀8篇02-08

放射科应急预案【精选10篇】12-02

放射科应急预案(最新8篇)08-18

放射科应急预案【通用3篇】07-01

火灾应急预案演练脚本优秀4篇11-28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记录(通用7篇)11-10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措施【精选1010-01

应急预案演练总结(优秀9篇)09-19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优秀5篇)09-19

57 4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