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通用5篇)

2023-12-01 12:42:25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课题实施方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课题实施方案 篇一

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经研究决定在淮滨高中开展“课堂改进”小课题研究活动。为保证此项活动持续地、富有成效地开展,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当前,淮滨高中进入第三个历史发展时期——特色与创新发展时期,随着“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教育思想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结合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我们需要不断加深对教育、对教学的理解,要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提升认识,探索路径。本学期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增强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坚持通过课题研究,实施科研带动,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与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教育质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

二、研究内容

基于学校办学思想引领,立足我校课堂革命前期成果,围绕“课堂改进”,结合学科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叙写,学习目标的达成与评价,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板书设计,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评估等相关提升策略和实践路径。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科学有效的成果,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通过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形成优秀的学科组文化;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科研体系。

四、参加对象

淮滨高中在职教师

五、组织与实施

小课题研究由教科室每学期研究方案,教师自行组建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内容要求,结合本人教育教学实际申报,按要求提交立项申报书、中期报告及结项材料等。如遇到困难,可以请年级教研员、教科室专业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或由学校出面邀请校外专家给予指导。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学期,具体步骤安排如下:

(1)2021年3月:教科室拟发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2021年4月1日-15日:教师组建课题组,申报课题(《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课堂改进”小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见附件),于4月10日前由年级教科员统一报送教科室,教科室组织评委对申报的课题立项评审,颁发立项通知。

(3)2021年4月16日-30日:课题组组织开题报告。

(4)2021年5月:各课题组上报中期研究报告,教科室对中期研究报告进行评审,组织优秀课题组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

(5)2021年7月:各课题组上报课题成果,教科室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审,对结项小课题,颁发结项证书。(此期间,教师的微课题申报及评审正常进行)。

六、条件保障

学校设立课题研究项目基金,对结项的小课题进行评奖,奖金设置: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编印优秀成果集,优秀课题作为推荐申报上级科研课题的依据之一。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

课题实施方案 篇二

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最近2年的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系统总结案例教学基本结构及特性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过程优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桥梁施工课程;应用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中,并把典型工程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3]。由于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桥梁施工课程实践性强,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围绕着实际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流程、设备使用等方面展开,具有知识点繁杂、相互关联较弱等特点[4]。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实习的学生而言,往往觉得形象模糊、概念空洞,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掌握。案例教学法通过还原典型工程施工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概念、施工流程等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授课效果[5-6]。本文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特点,讨论案例设计、案例教学实践及案例库构成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1案例的基本要求及构成

1.1教学案例基本要求

案例教学法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案例的合理选择及科学组织是重要基础。授课前,教师应对拟采用的案例素材进行细致筛选、加工整理,使其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的选择及处理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其一,所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每一位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在课堂谈笑风生,工程实例可以信手拈来。但讲授前如不加甄别,个别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例子很可能误导学生,并对课堂教学造成负面影响。所选择的工程案例应与教学知识点相呼应,并为课堂教学服务。其二,案例应具有生动性和现实性。所选择的案例能否展现真实施工场景,是决定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真实、生动的施工案例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枯燥的概念变成鲜活的画面,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是生动、真实的案例,越能引起同学的共鸣。其三,案例应具有问题性,并能引发反思。施工案例可以是一个施工场景,或者是一种设备、一种工艺过程,但都应具有问题性。在案例的逐渐展开过程中,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是否有其他办法?在逐步的探索、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1.2案例类型及基本结构

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案例根据所关联的课程知识模块,可以划分为知识点案例、知识单元案例。知识点案例主要围绕教材的某一知识点或基本概念,通过工程案例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悬臂挂篮结构知识点,采用一般教学方法时往往罗列挂篮的基本形式、性能指标等。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以作者参加的某在建项目为背景,介绍施工企业在施工设备专项评审时所提出的方案,以及评审专家所提出的问题等。引导学生从现实场景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发现关键问题的所在。此类案例一般内容简明,案例介绍及分析讨论时间为10~20分钟。知识单元案例服务于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知识单元,比如拱桥的满布支架施工工艺等。此类案例由于包含知识点较多,一般授课时间为1~2学时。目前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期,各类型工程案例的素材资源非常丰富。收集素材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工程经验整理;教研室教师的相互交流;互联网多媒体。为使教学案例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应对案例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教案。不同工程教学案例均要包含相对完整事件要素,包括案例目的(案例所对应的知识点及所需达到的教学目的等)、案例背景(时间、地点工程概况等)、案例主题内容(事件过程描述)、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程知识点回溯(针对所提出问题,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分析讨论(细分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讨论多种解决办法)、总结与反思(以案例为基础,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经验教训进行反思)。

2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

2.1案例教学顺序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讲解与案例应用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前置案例或者后置案例。前置案例是指在讲解知识点前,首先介绍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展现,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直观认识,并在案例的逐渐推进中,抓住问题主线,预先思考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在随后的知识单元讲解中,更有助于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梁桥就地浇筑法施工支架是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目前工程实践中最容易出现工程事故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近期国内出现桥梁支架事故的典型案例,通过图片展示事故现场,并介绍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引导学生思考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可行的解决办法。而后再给出支架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等教学内容。案例中所展示的惨烈的施工事故画面,使同学深刻理解未来肩负的安全责任重大,更能深刻理解枯燥技术标准的重要意义。后置案例是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一般讲授后,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介绍相关的工程案例。由于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学生更容易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进而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这种案例设置非常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例如连续刚构桥合龙段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涉及到温度应力、超静定结构分析等相关内容。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先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给出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龙段与一般悬臂段有什么不同;环境温度对和龙段施工有什么影响,怎么解决;和龙段施工有什么特殊要求等。以上问题均与前面所讲授的背景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对现实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回顾相关力学知识。通过知识点学习、问题思考、知识点应用等过程,使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应用。

2.2案例教学展示方法

与一般教学方法相类似,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传统教师讲述+黑板板书、ppt图片展示或动画短片等形式展现。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实现施工场景还原,因此ppt及短片在真实性、生动性及传输的信息量等方面更具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响、动画等手段,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及授课效率。在桥梁施工案例教学法实践中,精选施工现场图片,用以展示施工流程、工艺方法等。所有图片都是在施工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拍摄。实际教学中采用后置案例法,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简支梁桥装配施工方法,然后引入施工案例-某高速公路项目部梁体预制及装配。案例中着重介绍实际施工中出现的连体开裂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施工问题产生原因。通过充分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再对简支梁桥装配施工方法流程要求进行总结。

3结语

在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优势,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情况良好。与此同时,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亟待改进:1)桥梁施工案例虽资源丰富,但良莠不齐,需要按照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应考虑与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进行协调统一,并建立课程案例库;2)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实施要求授课教师在熟练掌握一般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越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施工案例教学效果就越好,而且也容易被学生接受;3)虽然ppt、施工动画等手段具有真实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实际采用时应对教学节奏、信息量及时间长短等方面加以控制。个别施工动画制作精良,场面宏大,但学生观后就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4)对于桥梁施工课程而言,再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如学生的现场实践;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两次施工现场参观实习,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课堂与同学进行经验交流。

作者:黄海东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2]宋高丽.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3):68-71.

[3]崔武文,韩红霞,王喜燕.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5):51-52.

[4]黄海东,巫祖烈.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3):67-70.

课题实施方案 篇三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据中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即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这种现象,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出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离婚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夫妻离婚,不仅会造成彼此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极其严重且十会广泛,不仅会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孩子精神异常甚至心理变态。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表面上的,实质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研究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严重的心理伤害以及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并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注重心理问题的自我矫正。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通过对各个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辅导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辅导此类学生的经验。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

离异家庭学生的界定,所谓“离异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和其他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离异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其子女就是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离异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孩子处于父母婚姻危机中,没有人关心孩子的感受,给他们安全感,是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界定,离异再婚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离异后又与他人结婚且与子女共同生活组成的家庭,其子女在校学习的就是离异再婚家庭学生。

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以及他们的自身的生活经历,都使他们具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孤僻自卑,合作意识差,不乐于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冲动易怒,闯祸打架;行为散漫,我行我素,不原受人管束;个性内向,不合群。

离异再婚家庭子女由于父亲或母亲再婚,情况更为复杂,子女与后父或后母关系处理不好,问题可能会更多。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1、全面了解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及家庭情况

(1)进行家访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成员、父母离婚的原因、家庭背景、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父母再婚的情况等等。

(2)和离异家庭学生谈心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何种心理问题,如果是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经历过父母离异之前的争吵、打骂,孩子目堵这些情景一般都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对父或母的再婚,孩子或许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孩子的想法很少有人顾及,孩子又不得不置身于新的家庭环境,有的甚至生活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夹缝中,这让很多孩子都无所适从。

多数再婚家庭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有的由于父母离异或再婚,孩子由祖辈抚养,对孩子缺乏严格要求和督促,溺爱放纵,而造成孩子任性好强等。有的孩子虽跟着父或母生活,但由于父或母的再婚,孩子在新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性格扭曲,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多疑,自以为是,如果不及时做好家庭工作,孩子就会走上邪路。

因此,通过谈心,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看法、观点,显得十分重要。

(3)向班主任老师里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

要对离异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可以进行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离异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

2、离异再婚家庭学生问题原因调查与分析

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离异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父母教育知识的残缺,教育子女的失误,不良的生活习惯,缺少父母的关爱等。造成离异家庭学生惯于欺骗撒谎,过分敏感,情绪变化无常,容易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别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观厌世的倾向,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保护与防范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对立情绪。

3、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

(1)与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一阶段:

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利用积极的暗示效应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方法:心理测验、会谈、

过程:1)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咨询过程中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时,一面倾听,一面给予同感的反应。鼓励学生将无助、焦虑和痛苦的心情宣泄出来,以释放积郁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适当运用“暗示”效应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在咨询过程中,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鼓励性的话语,形成尊重、接纳、关怀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的身体和情绪放松下来,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后来的咨询打好基础,当学生问及能否治好时,给予非常肯定的回答,给予学生治疗的信心

第二阶段:

目标: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绘画疗法和家庭疗法等,运用认知重建技术改变学生对社会、他人和恋爱观的不合理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其正确、合理认知的良好行为方式。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绘画疗法、家庭治疗等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过程: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是对特定的不合理的认知的矫正,挑战它们的有效性,通过认知重构技术,重新形成李某的更具适应性的态度。

绘画疗法: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绘画应用的是投射技术,绘画的语言丰富、内涵清晰。

通过绘画疗法,了解李某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然后在绘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发泄。

家庭疗法:家庭疗法一般是治疗者与当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员一起进行谈话、示范或讨论。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各成员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所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安宁。建议离异学生的父母在每周的周六,父母双方都放下所有的工作,辞掉所有的应酬,陪孩子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加强心灵沟通。

第三阶段:

目标: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效果和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综合所有资料,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与离异家庭学生一起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制定行为改变计划;

(2)指出继续努力方向,建议继续保持咨询关系,2个月后联系汇报

(2)做好离异家庭的父母工作

(3)强化班集体的作用,增进人际交往

(4)学会自我调节,唤起对生活的热爱。,

离异家庭的孩子也需要亲情,但教师不能替代父母,所以,当他们面对困境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增强自信。在关爱和帮助的同时,所有教师都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确实存在的学生的心理问题,认真研究诱发原因,有针对性进行辅导、矫正。否则,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再矫正就费时费劲。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学生不仅要有爱,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离异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使他们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拥有一片蔚蓝的、晴朗的天空!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调兵山市第七小学离异家庭学生

(二)研究的方法:

1、访谈法。

通过对离异家庭学生家访,与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而总结一些个案特质。

2、探究法。

探索离异家庭学生代表性的个案,从而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个案特点。

3、调查研究法。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家庭、社会背景,分析和发现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

4、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离异家庭学生个案的研究,从而得出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四、研究实施步骤

1、2016年4月----2016年7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进行调查研究;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4)建立研究制度。

2、2016年8月----2019年7月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实施方案。

(2)对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

(3)开展系列课题研讨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4)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5)调整修订课题实施方案,深化课题研究。

3、2019年9月----2019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学生成长个案等。

(2)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课题结题。

(3)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交流。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素养,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科研研究中。

2、主研人员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中已有一定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

3、申报的课题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并保证充足的时间研究。

4、学校给予本课题以充足的研究经费。

六、成果形式

1、研究制度的建立;

2、学生成长个案;

3、优秀研究个案、分析报告、案例等;

4、教师的论文、专著;

课题实施方案 篇四

0 引言

《分布式控制系统》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依托该专业的相关基础课程,实现了学生对具体控制方法和控制理论的学习。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抽象、具体控制过程难于理解等问题。为此,在该课程的具体讲述过程中,大量的案例教学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以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对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构建该课程的案例教学体系,对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掌握水平意义重大。

1 课程性质分析

《分布式控制系统》课程重在加强学生对相关经典控制模型(如PID控制模型等)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难免会遇到接受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控制科学方面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不足。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单一地对控制理论进行枯燥的讲解,应当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例,启发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式。

2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实例向学生讲述抽象知识,应当在培养学生通过案例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其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案例准备、问题设定、实施讨论及总结思考四个环节。

2.1 案例准备

针对课程中的知识难点,结合学生易于理解的案例构建整个教学课程的案例库。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最好使用同一案例解释多个知识难点,如简单换热器案例可以同时解释该课程中前馈控制、复合控制以及时滞补偿控制等环节,这样更有助于加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知识,真正做到融汇贯通。

2.2问题设定

通过案例的描述引出问题,结合案例中存在的现象解释问题,问题的设定不应当超越学生现有的认识范围。如在讲述选择控制模型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汽包燃气压力控制为例,易于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3 实施讨论

在问题确立后,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对此,可采用分组讨论或反转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主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在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

2.4 总结思考

基于学生在主讲教师引导下的思考结果,将所有讨论结果汇总,并与课程难点知识进行对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回归课程主线。

3 能力提升

在完成部分章节学习后,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及应用能力,必须要引入相关事件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案例教学的思想应当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对此,该课程共有3个课程设计环节,分别为:PID控制实验、时滞对象PID位置算法控制实验和循环灯监控实验,强化学生对PID控制算法、时滞补偿控制以及S7300PLC仿真器与计算机相连的组态过程等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在课程设计环节中,为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主讲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案例场景进行调整,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按照主讲教师设计的场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实现案例。同时,在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相关课程知识解释案例演示中存在的现象。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更能深化学生对课程核心知识的掌握。

4 结语

案例教学法具有授课形式生动多样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在我校《分布式控制系统》课程讲述过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法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得到明显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明显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明红, 王大中, 金全意。 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设计环节安排的探讨[J]. 教法研究, 2013, 5(6): 74-75.

课题实施方案 篇五

1、 课题的来源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件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不仅造成了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价值

(!)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和谐是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实现的基石。

新课改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应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实现师生间融洽的沟通,增加

师生间的了解和互信,使学生做到自信和他信,是教育与教学

成功的先决条件。

新课改理论首先要求教师杜绝等级歧视。基础有差别、智力潜力需挖掘。不要凭某阶段的成绩做高低定位。师生应是平等的、和谐的。《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的对待学生,应当尊重学生们的人格。教师和学生一样,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严。

新课改的实施要达到师生间和谐互信。不难设想,一个连自己都接纳不了,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会做什么事情。和谐则能沟通,和谐则能自信,和谐则必然成功。正是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魏书生才能把考试只得八分 学生教到了及格乃至更高。

(2)、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价值

(!)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需。

普通高中新课改正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宗旨、强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着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目标体系。在新课改实施中,要实现课改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说起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

新课改理论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即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的。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大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还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应当是教与学的朋友,师生关系应该是共同教学实践主体与主体的和谐关系。

(3)、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关键在教师,获益在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自身修养,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导()航”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概念的界定

(一)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他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和谐师生关系体系在两个放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三)影响构件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构件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和多,既有教师、学生及师生交往认识、交往时空和方式的因素,也有学生家庭及社会等因素。这里我们着重分析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1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与行为,是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教师作为长者、师者,若不能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行为,就会成为师生交往的控制者,教育教学过程值得主宰者,师生之间只能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无法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

2学生家长:学生家长的成才观及对学习的态度,是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若没有正确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成才观,没有正确对待学习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态度,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学生;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学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力逐渐增大的。学生若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

4社会因素: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文化、社会现象和社会价值观等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网络等媒体直接和间接地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产生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是胡乱实施的,是有章可循。有理论依据的。

(1)我们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又规定:教师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的人格。这样以来学生和教师就一样了。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重。我们在实践中也是遵循这样的法律依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师生平等,师生共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有法律依据还有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坚持建构主义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建构主义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4)新课程理论原则。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践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师生要定好自己的位,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和谐共处,才能形成良好校园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我们的研究学习,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严重的考验,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导,教师只有更爱学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形成新的师生关系是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2、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使师生切实提高认识,转变师生关系。教师明白为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这次活动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让师生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共同健康发展,形成优良之风,建立和谐校园,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幸福港湾、精神家园。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1、班级文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2、师生行为文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3、学生管理制度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4、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5、家长、学校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6、感恩教育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学习材料,反思、座谈、家访、结对帮扶、班()会、报告会等教育活动。

(三)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切实加强师德规范学习,提升教师师德认知水平,转变教师观念,建立一支观念新、师德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加强课改探索。课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渠道。教师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秉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课内交流、沟通、协作,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合作学习,从而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3、加强班级建设。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是与课堂教学相并列的,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改变大多数学生在校社会生活中受支配、被管理的生存状态,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4、创新德育活动。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张扬个性,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要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5、开放学校教育。开放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学校首先要向学生家长开放。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他们才会更加懂得教育,更加理解教育。到学生家去家访,提供急需的帮助和必要的服务,家长才会真实感受到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毫不保留地支持教育。

六、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七、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起草“关于新课改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的通知”,并制定方案,确定实验班,实验人数。

2、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会议交流与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利用政治学习和日常教学时间。

3、学习内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二)研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相关理论

2、聘请部分教育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做经验报告

3、组织座谈会,讨论交流体会——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4、评选“优秀案例”促进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汇总研究成果,对好的案例进行推广

2、针对研究结果,对课题进行研究价值的分析。

3、对课题中出现的先进个人,个案进行表彰。

八、成果的预期形式

1、撰写实验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

2、撰写如何建立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3、将实验研究典型个案汇编成册

九、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十、保障机制

1、做到“三到位”,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和课时研究计划顺利实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5篇《课题实施方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壶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课题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课题实施方案【优秀5篇】01-20

课题实施工作方案 课题实施工作计划优09-21

课题实施方案通用8篇07-07

写课题实施的方案优秀3篇05-12

课题实施方案4篇05-03

课题实施方案【优秀4篇】04-12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优秀3篇03-29

课题实施方案【8篇】02-19

课题实施方案(精选10篇)11-26

课题实施方案(优秀8篇)11-03

66 4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