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开题报告(4篇)

2023-06-16 21:49:16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虎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论文的开题报告》,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开题报告 篇一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观察及内科护理实践。方法:对20xx年l0月~20xx年10月选取245例COPD患者进行严密地临床观察及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表现,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实施相应的临床内科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严密的内科护理,COPD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减轻。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患者缓解和控制了症状,体力活动能力有所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xx)10-22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气流受阻为特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气道阻塞进行性发展,呈不完全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通过我科20xx年l0月~20xx年10月收治的2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患者245例,男136例,女109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2.07 6.04)岁。病程为7~27d,平均病程为 (13.6 5.9)d。有吸烟史20例,目前仍吸烟者12例。全部病例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学组提出的)诊治标准。

方法

口头指导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交谈,了解病人存在哪些知识需要,分阶段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书面指导将病人所需要的健康知识以书面形式印发给病人,让病人随时随地得到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把患者安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病室里,每天进行室内通风1次,每次30min,避免对流,同时注意保暖。周闱环境去除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味,以防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

舒适的体位慢性阻塞性怖疾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难时,取端坐位。当病情稳定、呼吸困难减轻后取半坐卧位。由于患者活动受限,应加强翻身,以防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引起褥疮,必要时可睡充气床垫。

心理护理由于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病时间较长,医疗经费较大,家庭负担重。使患者产生焦虑、烦恼、渴求、紧张、恐惧、多疑敏感抑郁悲观等心理反应,表现为心烦、气急、胸闷、心悸、纳差、失眠等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新人院患者热情接待,详细的入院介绍能使之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详细的健康教育。能让患者了解该病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预后及转归,并让患者理解疾病的长期性和难治性,从而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提问,以减轻病人对病症的恐惧和焦虑。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氧疗的护理氧疗是解除组织缺氧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合理应用氧疗是发挥其最佳临床治疗作用的关键。COPD患者应给予长期持续氧疗,使用加长双腔鼻导管进行低流量、低浓度吸氧,l5~24h/d,持续数年,可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降低COPD病死率,延缓其向肺心病方面的发展。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实施夜间氧疗可以有助于睡眠。呼吸道通畅是氧疗的前提和保障。应随时预防和去除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如鼻咽部或呼吸道遭分泌物、胃肠道反流物堵塞给氧导管,导管本身扭曲、滑脱等。肺部感染严重、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并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效果。

呼吸道护理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稀释排出,能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气障碍,缓解缺氧症状雾化治疗能稀释痰液,促进其排出 对神志清醒尚能配合者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先行5~6次深呼吸,后于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喉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患者取坐位,两腿上置一枕顶住腹部,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痰液用纸包裹,放入垃圾袋,避免污染环境。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咳嗽无力,阻塞呼吸道,使用吸痰器吸痰。正确的吸痰方法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措施。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需反复吸引时,中间可给氧。

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耐力,有利于减少肌肉的氧耗,促进心理健康。提倡步行作为锻炼的基本方式,以话动结束后3~5min心率恢复到活动前水平为宜。活动应循序渐进,时间由短至长。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15~30min。COPD多数患者有营养不良,所以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输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血浆等支持治疗以改善自身营养状态。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讨论

通过对245例COPD患者的护理、观察,体会到给患者安排合理舒适的体位、鼓励翻身排痰等措施,既能改善通气功能,使患者舒适,得到较好的休息,又可预防褥疮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够坚持配合药物治疗。同时增强心理关怀,给予高营养饮食亦是护理 COPD患者的重要措施。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护理措施、熟练的护理技术,更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只有配合治疗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才能尽最大可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缪洪石。康复医疗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2] 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54-56.

开题报告1000字 篇二

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行业的简单分析,透过对影响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潜在因素的分析,结合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以期吸引更多部门、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并通过各种手段,整合相应的工作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构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整体合力,以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抛砖引玉。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选题,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分析研究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纵观当代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在从业人员素质、会计准则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改善,因此选择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依旧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围绕本选题已做哪些准备工作,计划再做的工作:

已经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查询了很多需要的资料,例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了他们的学术文章,还研读了一些有关会计准则的资料。计划再通过身边能接触到的互联网信息,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及方法。

计划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1、计划查找大量资料,全面了解会计国际化这个进程。

2、尽可能多的、范围尽可能大研究该领域其他学者的学术文章,寻找到其中的共同点。

3、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出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合理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玉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28)

[2]唐芳。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0(26)

[3]王延祥。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4]徐世伟。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

[5]王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企业技术开发。2011(03)

[6]王潇明,王成龙,王青。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策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0(15)

[7]黄小敏。会计国际化的总体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8]世居文。论我国的会计国际化[J]。民营科技。2012(01)

[9]杨勇。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05)

[10]李松。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1(04)

开题报告 篇三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文章的创新点

1、选题目的

本文选题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了解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知识;第二,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运用于高技术产业;第三,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区域政策。

2、选题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较充分,对地理集中度的测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的制造业上,很少有学者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应用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的不断渗透,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对高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及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的写作希望能通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地理集中进行实证研究,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7年—2007年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数据为样本,对该时间跨度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测算,借此分析我国十余年来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区域政策。

3、本文的创新点

将地理集中度应用与高技术产业领域,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极为少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创新性的利用协方差来计算区域基尼系数;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空间变化趋势和时间变化趋势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丰硕。Krugman(1991)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量了美国106个三位数的地理集中度,发现低技术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中。Ellison和Glaeser(1997)设计了测度产业地理集中的的指标EG指数,并计算了1987年美国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产业在州、县等空间单元的EG指数,来测度这些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几乎所有产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对给定的空间尺度,产业分类越细,产业在空间上越集聚;对同一类产业而言,空间尺度越大,集聚态势越显著。Amiti(1998)计算了EU十国的三位数水平的27个产业的基尼系数以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检验了1968—1990期间欧洲的工业地理集中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在欧洲产业中间投入强度与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Maurel和Sedillot(1999)设计了新的指标(MS指数)来研究产业的地理集中,并测算了法国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273个产业中,有211个产业的MS指数大于0,分布比较集中。

在国内,今年也兴起了一股研究产业地理集中的热潮。粱琦(2003)计算了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这些产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杨宝强(2003)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分别按省级行政单元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但愿对中国1992年和2000年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罗勇和曹丽莉(2005)利用EG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王业强和魏后凯(2006)采用中国31个省(虎知道★www.huzhidao.com)区市1980—2003年制造业行业数据计算了区位基尼系数、SP指数和MHHI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绝对地理集中和相对地理集中并存,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贺灿飞和谢秀珍(2006)的研究较为完整系统,他们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算了1980—2003年中国各省区两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情况,发现大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区域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集中,大多数省份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多元化发展。张文彬和黄佳金则利用熵指数,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在1988—2003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情况,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

2、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专业化与集群是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魏后凯)。在国外,自Krugman(1991)起,Ellison和Glaeser(1997)、Amiti(1998)、Brulhart(1998)、Haaland(1999)、Midelfart(2000)、OvermanHenry(2000)、NikolausWolf(2004)等人在该领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国内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科的热点问题,表现为近几年来,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系统。笔者根据中国知网资料统计,2003年,该领域发表期刊论文3篇,2004年为4篇,2005年为7,2006年为23篇,2007年为25篇,20xx年为33篇。

该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国内外的学者都是通过对具体行业的地理集中度进行测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该领域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这一特点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主攻方向

论文主要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阐述地理集中度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度,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为该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2、主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系统地整理了定量测度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利用数学和统计知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定量的计算,以此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格局的时空变化趋势;构建数学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学建模和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突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责任编辑:1041)

4、技术路线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1、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以及系里公布的选题指南确定论文选题。

2、0xx年12月—20xx年1月,收集阅读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初稿。

3、20xx年2月,向论文指导老师提交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按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订。

4、20xx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写作,提交指导教师修改。

5、20xx年5月上旬,完成论文打印、装订,参加论文答辩。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王业强,魏后凯。产业地理集中的时空特征分析——以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为例。统计研究,2006(6):28—33。

王业强,魏后凯。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07(04):68—77。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13。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地理学报,2006,61(2):211—222。

贺灿飞,刘洋。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59—68。

贺灿飞,谢秀珍,潘峰华。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地理学报,20xx,27(3):623—635。

刘艳,李树民。中国工业地理集聚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30(1):57—61。

彭程甸,王忠,胡瞬。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实证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4):65—68。

张文彬,黄佳金。1988—2003年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时空演变特点。经济评论,2007(1):118—123。

开题报告经典范例 篇四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4篇《论文的开题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论文的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最新开题报告范文(优秀14篇)05-02

开题报告优秀10篇02-28

课题开题报告(优秀8篇)02-21

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优秀6篇】02-08

课题开题报告优秀8篇02-03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最新9篇01-27

开题报告【通用5篇】01-25

开题报告通用6篇01-13

论文开题报告(最新7篇)01-06

完整的开题报告优秀9篇01-05

76 1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