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报告10篇

2023-07-26 21:09:24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乡村振兴报告》,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乡村振兴报告 篇一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出台多项政策以便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xx年4月,阿里研究院发布了《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xx)》。结果表明,20xx年阿里平台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其中零售平台占比97.73%,1688平台占比约为2.27%,20xx年,阿里平台上完成农产品销售695.50亿元,保持继续增长趋势,比20xx年增长30.52%。20xx年,河北省成为我国第一个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溯源全覆盖的省份。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xx年年底,河北省有淘宝村91个,位居全国第六。全面发展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河北省农业发展使命的需要,是提升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河北省如何应对传统经济的转变,如何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的变动,如何抓住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全面提升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河北省农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得出,客观地研究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且找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具体性对策建议,探索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还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河北省电子支付方式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得到迅猛的发展,支付由传统的现金交易模式转变为多数靠电子进行支付。此类的转变极大地便捷了人民的购物方式以及转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20xx年,河北省的支付宝网上支出金额同比增长117%,其中人均网上购物消费4258元,缴费支出269元。20xx年年底,我省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达56.0%,较20xx年年底提升7.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50%;团购使用率达22.1%,较20xx年年底提升5.8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团购、旅行预订网民使用率较20xx年分别增长7.1、5.8、4.9个百分点。虽然如今在农村仍有一部分的农民没有接触网络,尤其是中老年人,仍使用传统的交易方式,但是大部分的青年人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可以便捷地通过新型的支付方式在电子平台进行产品的交易,这些新型支付方式(如网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已经被广大青年接受并且习惯,无形中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2.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发展状态,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毒豆芽、假奶粉等,让城市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吃健康。这些城市居民对特色优质的农产品有着强烈需求,部分消费者更愿意花钱购买具有保健功能和能体现文化品位的特色高端农产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特别是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成为了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3.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xx年年底,我省目前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达到了3731万,20xx年新增加网民数量为12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5%,相对于20xx年年末增长了1.6个百分点。截至20xx年年底,我省手机用户规模达到6367.2万,比20xx年增长138.1万。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到20xx年年底为1226.5万户,同比增长98.9万户。

三、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物流建设体系不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以方便快捷的物流为基础,而我国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今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是覆盖到了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乡镇无法送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客观原因是河北省农村地域山脉较多并且交通相对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省农村物流体系虽然初具规模,但是农村物流体系仍然薄弱,设施装备的科技含量仍然较低,河北省农村流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2.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失。由于目前河北省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城市的环境相比,农村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公共服务设施匮乏,“虹吸效应”使得农村的电子商务人才流失于发展较好的城市,导致现如今河北省农村特别缺乏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得经营农产品,更愿意到农村进行服务的'有为青年。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农村电子商务的直接参与者层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在推动与规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地方政府层面,缺乏懂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3.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根据《20xx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当前约具有3614.71万农村人口,这个数字接近河北省总人口数量的1/3。从总体上看,河北省的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市县到乡镇的网络基础设施依然很薄弱。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还没有完全深入基层,村级信息服务点不够健全,农业信息传递在最后一千米上遇到了阻碍。县镇二级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对策

1.鼓励第三方物流在农村中发展。对于农村农业个体户以及网商,通过园区进行物流配送并不合理,所以需要链接商户与消费者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第三方物流。因此第三方物流任重而道远,它的参与主体涉及了供需两方以及物流企业自身,通过合同签订确认三方权责,受到法律保护的合同保护着三方的利益。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更明显的优势,配送速度以及物流服务都较为成熟。2.加快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综合考虑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普及率以及信息传输等方面因素,农村电子商务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1)正式差异化培训。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每个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难题都不一样,所以针对农村网商的培训应该体现出差异,可以请专业网商老师为村内网商进行培训,以及请在各大电商平台经营高级店铺以及销量靠前的成功网商进行成功演讲,传授经验。(2)非正式交流。安排农村中从事电商相关创业人员周期性参加政府、行业相关组织、企业的线下线上交流活动,针对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如政策、运营等。同时促进创业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提升。(3)走出去交流。通过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县市的考察和调研以及与其交流互动,可以高效率解决自身所遇难题与瓶颈。不定期组织电商相关人员参加电子商务研讨会,参加相应培训课程以及与其他地区共享资源,互助互利,达到双赢。3.提高农村电商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宽带普及率,建设面向三农的移动互联网综合信息平台,如网络普及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网络信息平台、冷库、物流配送等的建设;积极配合建设和完善适合农产品特点的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农产品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倒逼机制,鼓励河北省传统农村商贸企业加快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

乡村振兴报告 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我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先进示范村的评定要求,结合村实际情况,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扎实推进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突出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分类区差异化考评;

坚持客观公正、群众认可;

坚持结果应用导向,实行正向激励,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

坚持政府引导,通过科学规划、试点示范、政策激励等引导农民建设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等。

(三)整合资金,重点打造

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的要求,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平台,除各种直接补助农民的普惠制资金、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外,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下,将资金安排的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村公路、农业基础建设等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投放在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

三、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城以北距县城2.5公里,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5公里,幅员面积3.894公里,贯穿全村2.3公里,辖区9个村民小组,1284户,3721人,共产党员79人,耕地面积4104亩。近年来,镇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传统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扩大规模生产,走出一条产旅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

(一)关于特色产业

中国挂面村美丽乡村建设,以“手工挂面产业+田园民宿+文化旅游”为模式的产业格局,构建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依靠山、水、田的自然资源,结合农村现代产业特点的发展格局。中国挂面村的发展规划是实施农业品牌建设行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实施乡村公共服务提标行动,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实施最美乡村创建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乡村文化建设行动,推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二)关于村落宜居

村交通便利,村民出行购物方便,村内设卫生站一个,方便群众就医,基本满足群众医疗需求,距离学校、幼儿园1公里,村民孩子上学方便快捷。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实解决环境脏、乱、差改善村居环境和生活环境,按照建设宜居农村要求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社会和谐的标准,要做到村内道路硬化路面平整与外界交通通畅,出行方便,道路两边进行植树绿化,村道卫生状况良好,设有垃圾池,生活污水治理,村内集中(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养殖污水能集中收集在沼气池处理,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

(三)关于乡风文明

村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播文明新风尚,强化宣传,让文明之风在农村广泛传播,广泛刷写文明墙,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涌现“文明家庭”“和谐农家”户数增加让文明之花在农村盛开,邻里之间更是相处融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xx年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四好村”。

(四)关于村级治理

村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制度,选出保洁员5名,建立清洁队为宜居乡村建设夯实基础。为确实打造宜居村,全村重点落实“绿化”“净化”“道路硬化”等工作,同时我村积极推进“改厕”“改厨”工作,现已改造完成380多户,在推动宜居乡村过程中实施网络化管理机制,网络员积极开展宜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生态理念。村内无“村霸”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发生率低。

(五)村民生活

村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传统手工挂面的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新发展生产大户16户,营销大户10户,电商5户,从事手工挂面供销人员达200余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00元,在镇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各列前茅。全村医疗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村内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措施到位,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四、创建内容

(一)总体目标

以山水田园筑体——延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空间特色,营造中国挂面小镇魅力风貌;

规划依托现有山水生态资源,开展跨越群峰、临湖戏水的山水休闲体验,并且结合现状资源条件,适当植入现代户外休闲健身运动,让人在尽享美妙田园风景的同时,又有畅游山水的自然体验。

以民俗文化铸魂——规划在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创新活化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围绕农耕文化、田园文化以及手工挂面文化等等,集中打造能够展示多样文化融合汇集的窗口,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

以产业导入驻形——本项目以“民宿、手工挂面、烧酒”等产业扶持及导入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工作。就区域整体而言,规划结合山水资源,通过迁村并点,异地还迁方法,打造自然与人居紧密融合的最美文创休旅小镇,不断为区域注入民宿、挂面、烧酒、田园旅游等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创建村,村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主要任务

按照全面挖掘、重点培育和长期保护的原则,结合手工挂面地域特色,20xx年主要建设工作:

1.基础设施建设

(1)村容村貌整治

20xx年对中国挂面村核心区的风貌进行了提升,提升效果明显、老百姓反应良好,20xx年计划对核心区周边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和提升,使整个村子符合中国挂面村4A级景区整体规划。

(2)景区游步道修建

从中国挂面村景区西北入口,经会议中心(西北入口道路进村左侧山梁)、风雨廊桥(大小水塘之间)至核心区游步道修建。

(3)中国挂面村景区入口场景化打造

根据中国挂面村景区西北入口右侧正面石壁原有风貌,结合手工挂面传统工艺制作文化,在不破坏现有石墙的前提下进行发现、挖掘和塑造,打造景区入口“手工挂面”景区入口文化墙的场景布置。

(4)停车场及配套设施修建

中国挂面村西北入口左侧停车场修建、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综合管理用房、厕所(按4A级标准)、咨询服务台、小卖部等)

(5)中国挂面村夜游照明设施

在中国挂面村现有栈道、道路等进行夜游照明及亮化工程建设。

(6)手工挂面产业扶持

村村集体和产投集团及挂面村投资建设单位(田丰园公司)共同打造和提升手工挂面品牌,为地方老百姓梳理标杆和方向。

(7)修建手工挂面体验中心

同村村集体和产投集团及挂面村投资建设单位(田丰园公司)共同建设手工空心挂面展示和体验中心。

(8)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堰塘

对中国挂面村现有三口堰塘进行环境美化、生态建设。

道路加宽、增设错车道、沟渠5公里,沉井2口,10口塘堰清淤防渗。

(9)引导和帮助传承人入住中国挂面村。

2.扩大规模

实施农村非遗技术品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手工挂面制作技艺产品质量,在确保原有制作大户36户、销售大户16户的基础上,新培育制作大户10户,销售户6户,进一步提高挂面特色产品质量,通过深挖培育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6人加入生产制作技艺提升工程,引导农村居民居家就业,实现年总产量达100万公斤,总产值达2000万元。

3.技艺培训

开展老技师传、帮、带的传统制作工艺,开展制作、销售等特色产业的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及专业人士采取分期分批进行技术培训力争在20xx年达120人次,挖掘人们对传统手工挂面制作工艺的内在潜能,同时提升传统手工挂面制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保留技师传承工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4.传承保护

以保护好非遗产文化传承和发扬为目标,着力推动传统手工挂面的原始制作工艺的保护和利用,在强基础、扩产能、重质量上,重点开展手工挂面的技艺传承和保护利用,深挖手工挂面传承的古法制作工艺,提升手工挂面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挂面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5.推广宣传

主要以农博会展销、社会媒体、现场观摩、电商销售为重点,着力提升手工挂面原始制作的传统工艺,利用每年一次的挂面节多渠道开展非遗传统工艺产品宣传推广活动,拓宽国内外知名度和销售渠道。

五、保障措施

乡村振兴建设覆盖区域广,是一项投入大、期限长的系统工程。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依靠群众的共建原则。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为全面贯彻落实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我镇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创建工作,健全机制成立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高效务实的队伍。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规划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龙头,必须结合我村实际,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理念融入到规划中,以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规划村,坚持点、线、面统筹发展,优先对交通区位优越、资源条件丰富、景观资源独特、文化内涵丰富的社进行重点打造,具体建设中实行分类指导,要注重从细节入手,因地制宜,差异化、个性化、人文化开展镇、村风貌设计和景观建设,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体现一村一特色。坚持“小尺度、融自然、承乡愁”的原则,求精,不贪大;

求好,不图快,建设一批能体现我镇山水人文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精品村。

(三)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乡容乡貌的打造能间接影响招商引资吸引力。政府把垃圾、污水、绿化等基础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

加强村庄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作。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农村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实现森林围村,注重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发展庭院经济。

(四)挖掘内涵,提高品位

继续打造我村特色“微村落”。“微村落”是我村结合实际,立足原有的风貌和特色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新村,具备“四大特质”,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是骨架小。突破行政村地域概念,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核心区覆盖面积一般在1平方公里以内。二是颜值高。集中力量把核心区做透做精做靓,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吸引外来客、留下新村民。三是气质佳。延续历史文化,充分呈现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错落的空间结构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多彩的历史人文之美。四是可持续。因时因地因势,通过发散核心区,衍生主导产业,挖掘、拓展和创新文化,逐步增强“微村落”旅游功能,让新村活起来,让贫困群众富起来。

(五)产业支撑,增收致富

继续扩大挂面产业规模,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名、优、特、新农产品,适度推广规模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在园区范围内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强化宣传,营造新风

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应用《卫生公约》、《文明公约》、“六好”标准等有效手段,促进幸福美丽乡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井然有序的新村新秩序。发挥好“三讲三爱两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内容的年画、宣传画引领好风气,引导群众形成和展现“四好”新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形成广泛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七)整合资金,撬动资本

实施涉农资金整合计划,用好惠农支农政策,应遵循“性质不变、用途一致”原则归类整合各部门涉农政策资金,向乡村振兴倾斜,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切实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发挥有限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撬动社会资本。

(八)加强督导,狠抓落实

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强化督导,落实人员,压实责任,确保20xx年市级、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创建目标的顺利完成。

乡村振兴报告 篇三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7万,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全国率先摘掉贫困帽子县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近年来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了“兰考新三宝”特色品牌(兰考密瓜、兰考红薯、兰考花生)。

兰考县科协抓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机遇,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国科协关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号召,针对本地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和农民科技致富需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将焦裕禄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紧密结合,成立了兰考县“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科技服务团,先后技术指导蜜瓜大棚4500座,6500亩;红薯2.6万亩;花生4万亩;温室蔬菜大棚520座,1620亩。建立科普示范基地9个,培训农村电商技能人才710人。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销售红薯50万斤、蜜瓜10万斤。举办“田间课堂”83次,培训农民5600人。

(一)自立自强,有为有位。

兰考县科协仅有3名工作人员,工作力量薄弱,物质资源贫乏,是典型的“四缺”基层科协组织。面对事业发展的诸多制约,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作为,大力发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针对本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科技致富需求,团结带领本县农技专家和乡土人才开展科技服务,下沉科技服务资源,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获得了群众的信任,赢得了兄弟部门的喝彩,探索出了一条科协带动专家以一带十、倍增服务效能的新路子,这支由科协主席任团长、农技专家和乡土人才组成科技志愿服务团从2年前的5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人,有效弥补农村科技人才不足的短板,成为兰考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一个响当当的名片。2019年3月和2021年2月,时任县委书记蔡松涛、李明俊先后在兰考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对县科协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表扬。

(二)组织成网,示范先行。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县科协先后发起成立了“兰考县红薯协会”、“兰考县花生协会”、“兰考县小米协会”、“兰考县葡萄架王庄农技协”、“兰考考城小胡庄农技协”等11个协会,入会会员达1000多人,组织动员科技志愿者3000多人。

各农技协会长多由科技服务团成员担任,他们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不但为群众提供种植技术,还利用电商平台积极与市场对接,打造销售平台。这些协会从成立之初,就扎根于农户日常生产实际,有天然的亲和力,通过“一做、一带、一领”的示范,快速形成服务网络,对农民进行广泛联结。

结合全县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县科协及时引入现代化的种植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能级,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乡村,建立2个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园和7个科普示范基地,并前瞻开展新型农产品营销人才培训,目前4个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共培训电商人才460人,发展科普示范户100户。兰考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约80万亩,近年来科技服务团服务覆盖面积就达40余万亩。

(三)快速响应,服务入户。

兰考县科协时刻把问需于民摆在首要位置,通过面向全县16个乡镇(街道)400多个行政村(社区)的种养合作社、种植园区发放问卷,广泛征求群众对科技服务工作的愿望和需求。围绕全县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组成7个由首席专家带队的科技服务组。

每个服务组由一名首席专家带队,负责制定本组的科技服务方案,评估服务效果。科技服务团设有服务电话和微信工作群等信息网络平台,收到科技服务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到达求助地点为群众提供免费科技服务,打通了科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化对农业生产一线需求的精准把握,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有效性,同时大量活跃需求的不断生成,使科技服务团的工作覆盖实现了倍增效应,也对提升科技志愿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拓宽了发展空间。

(四)一呼百应,立信于民。

县科协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科技服务团架起了科技人员与广大农户心心相印的桥梁,也为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将所研所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广阔舞台。2021年,他们在新冠疫情、洪水灾害轮番冲击的情况下,应部分乡镇、村委、农技协会、种植合作社和种植户的要求,分别到30多个村开展科技志愿服务,针对果树修剪、蜜瓜种植、大棚蔬菜管理、红薯育苗、小麦春季管理等问题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的急难愁盼,体现了科协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良好作风。

近年来,经他们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的贫困户,许多都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建档立卡贫困户任杰一家,原来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在科技服务团的大力帮扶支持下,建了4座蔬菜温室大棚,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全家7口人,人均年纯收入近3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五)会村结对,助力党建。

兰考县科协党支部先后与小宋镇东邵岗一村党支部、葡萄架乡杜寨村党支部、三义寨白云山村党支部等9个农村党支部结对,启动了“支部连支部 共建科普示范村”活动。兰考科技志愿服务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智库和科普作用开展党日活动,组织科技服务团的专家们和结对村党员干部一起组织开展义诊和科技志愿服务进万家、进校园、进园区活动,在乡村群众中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2020年,他们结对的东邵岗一村获得了兰考县“基层党建红旗村”和“稳定脱贫奔小康红旗村”两项荣誉。

乡村振兴报告 篇四

xx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开拓创新,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确保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确保实效。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根据我镇镇域经济发展思路,注重当前和长远发展,结合村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一是畅通民主渠道,发挥民主组织作用。为调动群众投入到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我镇围绕纵深推进“四个覆盖”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着力强化“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每年至少开展2次“提意见、听民意”活动。由村民代表入户听取民意,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府的各项惠民举措等各方面的意见,群众填写民主征求意见卡(群众随时都可向村民代表反应意见,填写意见卡),村党支部汇总整理意见建议,并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建议,再向村代会进行提议,并最后形成决议。这样一来,由民意到决议更加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村民反映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提高了群众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参与度,为村庄建设献言献策,让群众纷纷加入到村庄建设义务工作队伍中来,亲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美丽乡村。二是坚持“村民自建原则”,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充分利用该村劳动力,始终坚持“一事一议”和“自主自建”的方式实施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自觉投身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的信心和决心,发挥了群众实干巧干精神和力量。

围绕纵深推进“四个覆盖”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着力强化“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成立了农村公共服务办公室,对“四个覆盖”机制运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服务监督考核,使政府服务职能更加细化延伸。截至目前,公共服务办公室通过对各村的“四个覆盖”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服务,现已有46个村建立了村级环境卫生垃圾治理模式,并制定了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聘用了保洁员、清运员、监督员,各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提升。

为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镇组织各村六十岁以下村支部书记前往xx、xx、xx、xx等地先进村庄培训学习,听取在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工作中好经验、好措施、好方法,学习种植、养殖先进知识。不仅让大家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更为提升各村群众满意度、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督促作用。

乡村振兴报告 篇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和总抓手。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民生系统工程,一是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并成立六大工作专班,积极主动、统筹协调,全面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压实责任,相继召开多次常委会、县长办公会,深入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并分具体工作分解到24个县直业务部门,重大事项一起推进,遇到问题一起商量,形成了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整体合力;三是严格督导考核,把乡村振兴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建立了“双评双看”工作评议机制,实行县直部门评镇街、镇街评县直部门,做到互促互动,促进工作落实落地,并强力督导,定期不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营造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重点突破,奠定产业振兴基础。

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亿斤以上,小麦最高单产创全市最高记录,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5%,处于全市领先水平,20xx年以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4.5万亩。今年以来,全面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积极推进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围绕小麦促弱转壮,积极开展春季麦田田间管理,小麦“一喷三防”面积103万亩次,实现了统防统治全覆盖,为小麦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二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益客产业园、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农博智慧城、天润生态种养殖一体化项目等一批乡村振兴和沿黄镇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初具规模,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7家,农民合作社达到4000家以上,家庭农场达到780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96个;大埝镇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阎什镇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今年以来,积极开展农业领域招商引资,与安徽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华润三九鄄城县野菊花示范性种植基地,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目前正在跟踪推进选址。与江苏久禾生物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占地350亩食用菌(杏鲍菇)项目。与江苏宿迁益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施工合同,计划投资3.18亿元,建设饲料研发项目,主要是完善肉鸭产业链,目前施工单位已经进厂。与威海先进分离与合成技术研究所魏琦峰教授洽谈项目建设,拟投资4.5亿元,建设全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三是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进。全县累计14.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4.1万黄河滩区群众喜迁新居,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机制不断完善,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围绕全县423个扶贫车间计划提升改造为帮扶车间或创业车间,新增注册车间小微企业32个,完成145个,达到34.27%。推进乡村振兴衔接区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推进区规划。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沿黄镇高质量发展,目前董口镇草莓种植基地、育苗基地项目基本完成。旧城镇创业产业园区,目前两个厂房正在进行主体建设。李进士堂镇20xx年规划建设的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高质量发展产业园项目和草莓园冷库及配套项目快速推进。左营镇返乡创业园正在建设。临濮镇高效葡萄园区项目快速推进。

二、注重人才,激发乡村建设活力。

把沿黄镇13个黄河滩区搬迁社区作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试点,集中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公益岗”工作亮点,目前全县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70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380个。同时加大返乡创业创业培育力度,今年全县新增返乡创业就业人数1842人,完成率36.84%,创办领办实体个数1056家,完成率58.67%。全县17个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全部建成,实现了全覆盖。

三、把握关键,着力推进生态宜居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对全县238座农村公厕、26个生物降解池、17个镇级智能平台、1个县级综合平台及17个改厕服务站强化了日常维护,8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正在积极推动;6个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安置区全部建设完成,1668户、5294人回迁入住;成功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并对郑营、凤凰、大埝、李进士承担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镇街积极督导推动;建成“美丽庭院”星级村5个,“美丽庭院”6972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86%,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1%,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四、强化保障,深化乡村文明行动。

首批“文明实践家庭站”已挂牌成立,500余处并陆续开展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和规范“四会一约”群众自治且制度上墙,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率达到100%,农村散埋乱葬治理达到98%以上。

五、夯实基础,强化组织建设。

63名村级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完成县级联审。制定执行了《关于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安置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安置区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实现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强力推进工作落实,自我加压,强化督导,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力促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贡献鄄城力量。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依据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全面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二是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战略任务,确保政策连续性,规范扶贫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搞好扶贫车间提升改造,全力推进彭楼镇集中推进区建设和沿黄镇全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战略部署,重点实施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行动、农业品牌创建行动、农产品加工业培育行动、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行动“四大行动”,年内每镇至少培育2个特色规模产业基地,培育市级以上乡土产业名品村10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农民合作社35家、家庭农场90家,引领乡村产业壮大规模、提档升级。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生态发展,各镇街重点打造6个以上集中连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年内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2万亩,力争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22个、县级美丽乡村33个。

乡村振兴报告 篇六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抓紧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组织领导,设立农村金融服务三年行动专项工作小组,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召开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计划启动会;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赴金融机构调研,督促指导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加大政策支持,我局印发《xx市实施农村金融服务三年行动方案》,xx银监分局制定《xx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涉农金融机构也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政策支持体系。实施项目运作,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项目xx个,涵盖农村金融体系、金融产品、融资渠道、金融服务等方面,同时实施局领导挂钩项目工作机制,促进项目落实到位。

一、强化监管督促

银监部门研究制定“xx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评价体系”,单列“涉农贷款”考核指标;完善涉农贷款考核评价办法,按月监测通报;向辖内银行业机构发出xx份监管意见书,组织xx次监管约谈,要求落实金融支持三农。深入宣传发动,各县(市、区)和在泉金融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xx农行召开“乡村振兴战略”金融产品推介会、永春县实施“红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计划等,形成合力共为的良好社会氛围,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涉农信贷投入结构优化。

出台《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性目标》,鼓励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截至目前,全市涉农信贷余额xx亿元,占各项贷款xx%。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服务机制,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融资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xx亿元。推进扶贫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全市累计建立xx户贫困人口的信用档案,实现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xx亿元。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信贷投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产业链和生态环境建设,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

(二)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

推进专营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银行机构成立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xx个、xx家机构设置普惠金融部门,设立小微、“三农”等特色支行、事业部xx个。进一步延伸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实现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达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目标。深化农村信用评定,新增信用乡镇xx个、信用村xx个、信用户xx万户,分别达到xx个、xx个、xx万户。深化农户建档评级,截至目前,累计为xx户新型农村经济组织xx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为xx万户已建档农户发放涉农贷款余额xx亿元。

(三)金融产品服务持续创新。

继续深化“两权”抵押贷款试点,11月末晋江市、石狮市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5.37%、35.91%,规模居全国前列,xx县农村土地经营权

政府评估指导价经验已复制推广到xx、xx、xx县等试点县(市)。创新“快农贷”“农e贷”等基于大数据的线上信用贷款模式,持续开展林权、渔船、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等抵质押的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林权收储机构合作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发展整体(村)批量授信,晋江农商银行在全省首创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为2个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体授信4亿元。农村现代保险功能更加凸显,创新农业保险方案设计,开办蔬菜设施大棚风灾指数保险和海产养殖指数保险,险资直投支农融资试点获得10亿元预授信,为全市6456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购买政府扶贫救助责任保险。

(四)三农融资渠道得到拓宽。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今年来,我市新增蓝天农场食品、大象农业开发等15家涉农上市后备企业,耀华园林、峰安皮业等2家公司在xx证监局辅导备案。引导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及子基金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投资力度,推动兼并重组基金投资我市一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20xx万元。引导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经济,截至目前,我市32家小贷公司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840笔,累计贷款金额42.4亿元。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功能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性融资担保机构运作,同时,积极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强与省再担保公司的业务对接合作,加强涉农增信服务水平,其中惠安农信联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创新推出“农担宝”业务。

(五)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升。

加强政银企合作,晋江农商银行授信磁灶镇商会10亿元专项乡村振兴信贷资金、授信50亿元设立“巧妇贷”专项信贷规模,惠安农信联向惠安县海洋与渔业产业授信10亿元,xx农商银行与晋江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合作等,安溪农商银行与49个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丰富农业贷款担保增信平台,南安增信服务公司试点持续推进,安溪设立茶产业互惠担保基金3000万元,永春设立花卉行业担保基金200万元,德化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发展基金1200万元,为特色农业贷款提供增信服务。

二、xx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督导,完善机制。进一步引导银行业完善普惠金融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深化农村普惠金融工作,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推动辖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服务机制,鼓励创新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林权抵押、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加强监管约束,强化日常监测,与银监部门配合,对普惠金融服务情况开展评估,对工作不力的机构,将通过约谈主要负责人、下发监管意见书等方式开展督导,并将普惠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与市场准入、高管履职评价、监管评级等相挂钩,强化正向激励导向。

(二)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延伸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银行向乡镇延伸服务网点,鼓励股份制银行设立县级分支机构,逐步规范升级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强化信用建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深入开展农户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信用建档工作,加强信用奖惩力度,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弘扬“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文化。大力发展电子化服务,在农村地区推广适应当地特点的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产品,加大农村地区转账电话、POS、ATM等电子机具的投放力度,让农民“人不出村”享受更好、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三)强化统筹,提升创新。立足支持农业发展,创新契合农产品全周期的信贷产品,推广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大型农机设备贷款等产品,扩大“福林贷”“惠林卡”“福e贷”等金融产品应用,加大信贷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立足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开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完善“两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石狮、晋江、永春“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银行机构参与面。推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及相关收益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以水利水电、供排水工程产权及相关收益权等作为还款来源和合法抵押担保物。立足“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模式,创新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加大对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拓展渠道,引入活水。大力发展农村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支持收益较好、能够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争取在涉农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有所突破。利用现代金融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风险,完善拓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交易功能,依托海峡股权xx交易中心,深入开展林权、海域使用权等涉农领域业务。加快发展农村保险,完善以保生产成本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开展以保价格、保产量为主的农产品收益保险试点,推进无抵押无担保的保险支农融资试点,探索开展服务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土地流转租金履约保证保险。

(五)精准对接,提高成效。加强精准投贷,督促银行业尤其是涉农机构和地方法人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农村,聚焦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等重点服务对象,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加强精准扶贫,提升小额信贷“1+N”、光伏扶贫贷款等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推动银行业机构与贫困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创建扶贫示范基地,持续推进政府扶贫救助责任保险,进一步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强精准减负,指导银行业进一步完善利率管理政策,优化风险定价机制,合理控制小微、涉农贷款利率水平,落实服务乡村振兴的收费减免,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免费提供部分代理业务,有效降低农村融资成本。

乡村振兴总结报告 篇七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__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__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__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__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__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__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篇八

在田间地头,在苗圃果园,在企业工厂,在广袤乡野……近年来,工行山东省分行蹄疾步稳,扛起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大行担当,围绕兴业、兴村、兴民主线,构建新机制、打造新模式、创立新产品、推广新服务,逐步勾勒出乡村金融新型触达体系和服务生态,持续以金融力量助推山东省乡村振兴事业,助力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作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工行山东省分行践行人民金融理念,坚定金融赋能,着力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各级金融机构持续加强产业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发展和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为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金融力量。

构建新机制,引领涉农贷款高效投放

据了解,工行山东省分行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以城带乡发展,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找准业务切入点,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在具体实施上,该行制定《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意见》,明确30条具体意见;印发乡村振兴服务方案、专业条线评价办法,明确阶段性及全年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召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理清思路、查摆短板、总结经验。

此外,为激活农业农村各项资源要素,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工行山东省分行加强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农发行、省农担、省供销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该行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常态化推进“信贷直通车”活动落地实施,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提供金融支持,不断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工行方案。截至今年9月末,工行山东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150亿元,较年初净增350亿元,同比多增超过200亿元,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环节的痛点、堵点和断点。

打造新模式,创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工行山东省分行坚持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理念,探索出了“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业务组合模式,依托产业链、交易链、泛交易链等金融产品,推动信贷资金精准直达涉农领域和农户客群,支持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贸易、海洋牧场等重点领域,工行山东省分行创新推出“农耕贷”“牛e贷”“农贸贷”等涉农特色融资方案,支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有效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领域。

聚焦重点企业,工行山东省分行依托“兴农撮合”服务平台,突出支持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平台+撮合+金融”服务模式,实现注册客户2800余户。金融活水从产业链的各个阶段注入,让整个产业链要素流动起来,促成产品、技术、项目、资金等领域合作,同时带动发展、就业,推动乡村振兴更上一层台阶,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及下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问题,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底气所在。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加速创新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是工行山东省分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工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多项先进技术,着力打造差异化、定制化、专门化的融资服务模式,深化“资产+”“场景+”“担保+”“税务+”产品体系内涵,以数字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升级。

凭借金融科技优势,工行山东省分行参与申报的“基于卫星遥感和物联网技术的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基于多方数据学习的普惠信贷风控平台”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社保卡乡村服务平台”三个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优秀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贡献了工行智慧。

推广新服务,深化金融改革提升服务质效

在农产品工厂,在种养殖生态,在田间地头,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意味着需要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适配农户和企业发展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解决农村金融客群散、规模小、频次低等问题,工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延伸柜台服务+配备智能设备+战略伙伴合作”等模式,持续加大县域和乡村工银驿站建设力度,不断拓宽乡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乡村客户服务能力。

继在临沂建成首家助农服务点后,工行山东省分行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网点+商户+农户”的服务闭环。截至目前,工行山东省分行已在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近200家,不断延伸乡村金融服务触角,共同发力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报告 篇九

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为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乡按照县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人才项目工作安排部署,通过加强与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接联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柔性引进设施农业、特色养殖、乡村旅游规划、电商平台运营等方面专业人才5名,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作用。根据合同约定,由我乡支付交通、食宿、和培训授课等费用,共需资金21万元。由于我乡财政有限,特向贵部申请人才引进费用20万元。

妥否,请批示。

xx乡委员会

20xx年x月x日

乡村振兴总结报告 篇十

今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县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履职、务实运作,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18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4486万元,保障人口达15332户,37772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2177人,支出资金763.45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70%。1-10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288名、困境儿童279名、散居孤儿187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10月对全县1960名60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58.8万元,20__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4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

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

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10篇《乡村振兴报告》,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乡村振兴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0篇】07-10

乡村振兴报告【通用4篇】04-10

乡村振兴报告最新4篇01-14

学生素质报告单家长的话优秀6篇10-04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优秀5篇10-07

法律案例分析报告【精选3篇】09-30

2022年述法报告范文【优秀5篇】09-19

英语读书报告【优秀5篇】10-04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最新6篇】09-23

​班级情况分析报告优秀7篇10-14

77 2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