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

2024-01-16 07:56:16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编辑给大家找到的高考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欢迎借鉴。

高考调查报告 篇一

炒作高考状元现象屡禁不止

高考之后,状元常常成为热门话题:状元真姓大名、性别、出自何校,“状元”们的考试心得、爱好、成长历程、获奖情况……都被——翻出。与此同时,各大高校“抢状元”大战也拉开了序幕。

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全科“状元”、单科“状元”;裸分“状元”、加分“状元”;全国“状元”,省、市、县“状元”……围绕着高考状元,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新闻。

为了避免炒作,今年高考放榜后广东省考试院出了狠招——对文理科前十名考生的成绩进行了技术屏蔽,这部分考生压根查不到自己的成绩,只能静候单独通知。强制性的技术屏蔽让2012年的广东状元信息寥寥,但是在别的地方则不然。

四川自贡上演了状元“乌龙”的闹剧,一林姓考生在网上被传为高考状元,所在学校准备了庆祝的烟花,当地媒体纷纷前往采访。数小时后,被证实为假消息。媒体一哄而散后,只留下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北京,人大附中学生雨中“拜状元”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后被疯狂转发和评论。图片中,一名身穿白底红条人大附中校服的中学生,冲着操场边摆放的两张大头照鞠躬,大头照上两个主人公分别是今年北京高考文理状元。

而在微博上“天津大学生网”一条微博声称,“一名高考状元在清华北大的争夺战中选择了浙大,原因:浙大答应录取他没有过线的女朋友。”后被证实为谣言。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合理之处的微博竟然被转发上万次。

状元被过分炒作的现象引发了有识之士的担忧,这种对个别学生的过度宣传已经背离了教育的使命和本质。

事实上,炒作高考状元是对教育的误导,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突出状元个人;教育应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应仅仅关注分数。炒作高考状元,潜意识中就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而各中学竞相攀比高考升学率和名校升学率,毫无疑问也背离了教育的追求。

“客观地说,在炒作高考状元这场大戏中,媒体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湖南大学一新闻学教授认为,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吸引受众的眼球,状元每年都要被媒体过度“消费”。他指出,这种行为其实有损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媒体更应当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成才,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之亡。”

谁在制造状元崇拜

热捧状元,在我国是有历史渊源的。科举制度下,“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成名天下知”。高中的状元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袍,前呼后拥地插花游街,这无疑大大满足了迂腐读书人的虚荣心。“金榜题名时”的无限风光,也让人津津乐道。

科举制度已经废弃百多年了,但高考状元依然很“红”,其所牵涉的面绝非媒体行为这么简单。有专家认为,高考“状元”其实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学校、教辅机构、家长、企业、媒体“心照不宣”地热捧状元,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

学校宣扬“高考状元”是为了显示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加学校名气,吸引生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学校甚至不惜重金。今年高考前,河北邢台一中在教学楼正门和学校大门之间,搭建了一个高台,高台上停放着一辆黑色轿车。邢台一中办公室副主任郑利民表示,轿车是奖励高三老师的,“对于培养‘状元’的老师,学校每年都会重奖!”

就个人来说,一个“状元”被学校、街道、政府部门等层层奖励下来,能收获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和各种荣誉。早在2007年,福建省考生陈默获得理科状元后,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得到了68万元“奖学金”。有一位宁乡的高中班主任告诉记者,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崇尚分数”意识仍然很浓。状元就是所在中学的“金字招牌”,甚至直接体现中学的实力。出了状元的学校在招生中有着巨大优势,一大批初中尖子生都会往这里挤。

而争夺高考状元也成为了高校之间实力的比拼和较量。为了抢夺“状元”,一些高校也是使尽浑身解数。“奖学金”、“自由选择专业”等优惠措施是高校在招揽状元时频频使出的招数。2010年,国内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甚至打起了口水战,一家说自己囊括了全国九成的理科状元和近三成的文科状元,一家则称将六成以上的状元收归门下。而今年7月6日香港大学了新学年内地招生结果,称今年接到逾1.2万名内地高考生申请,录取363名,包括21名“省区市状元”,创下录取内地高考状元数目的历史新高。

热捧状元的还有一种群体——商家。当状元成为热捧的对象时,那些敏锐而逐利的商家自然就盯上了这个独特的群体。为了挖掘“状元”们的潜力,商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找“状元”做广告、代言产品,各种“补脑液”、“益智胶囊”、“学习机”都争相和状元扯上关系。甚至还有高考状元代言的名为“贴身侍卫”的学习短裤。这个品牌内裤的包装上有5名各地的高考状元作为广告代言人,内裤包装里还附有一本“高考夺冠秘笈”。“秘笈”约一万多字,据说全部由状元们撰写。尽管这样的“代言”产品让人哭笑不得,但还是有家长为了那一本“秘笈”而不惜重金购买。

对状元的过分关注,导致了一种新情况一一对以往状元的调查报告层出不穷。

今年高考后,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调研了云南近十年来22名“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发现他们几乎都没有什么大建树。他还查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124名高考状元,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而据《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恢复高考三十三年来全国1120名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低于社会预期。

高考调查报告 篇二

在我们感叹大学门槛高的时候,现在,中学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目前成都市区及双流重点中学的入学学费普遍在一万元左右,比一所大学的入学费用还高。而在其收费项目中,很多是不合理的收费,如;建校费、教育基金、赞助费等。中学收费似乎成了无底洞。

而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三,高三学生,虽然都是在提倡减负,但学习负担一点也没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了。几乎每个处于毕业年级的学生都在上补习班或请家教。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上重点学校,中学生在假期几乎没有休息,都在学习。

二、报告主体:

总计要将近1万多。而一所大学的收费如下:

(2)中小学校学校乱收费缘何成无底洞?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点:

1、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今年初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多少提供了答案。报告指出,我国公共教育支出虽然比以前有大幅度提高;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旺盛的教育需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为维持正常运转,稳定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有些学位只好巧立名目,转而向学生收费。同时,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十分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相差甚大。即使在同一地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也有差别。对一心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来说,为给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不惜血本。久而久之,学校与家长之间便在乱收费问题达成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默契。由此可见,导致教育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要根治,不可能只是寄望于某一方面的政策,只能通过综合治理来实现。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 08年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 白领调查报告

2、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业内人士认为,学校乱收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受利益驱动,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市纪委一位工作人员私下对记者说,这次之所以能查出3000多万元来,没有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实上,每年去各所学校检查收费情况的部门并不少,但最后往往都流于形式。

二是各级政府对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学校自身经费困难。市一位小学校长说,除了工资,上级发给我们的教育经费是每学期每生10元,快10年了,几乎没增加过,还不够交水电费的。省会尚且如此,偏远的乡村更可想而知。

三是教育资金被有关部门截留。挪用,某些学校主管部门充当了盘剥者的角色。一位中学校长向记者坦言,在教育投入上,教师工资、学校运转以及必须的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但这些钱常常在某些方面卡了壳。有时候,甚至连学杂费此类专项收入也被有些单位和部门挤占挪用了。

虽然学校的收费如此的高,但家长们还是争先恐后的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还为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请家教等等,似乎只要孩子学习好;他们并不在乎花多少钱。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能受得了吗?以一个初三学生的暑期时间表为例:详见原材料:

减负门都没有!减负,想说爱你不容易!作业少多了是暂时现象,因为现在是风头上。双休日怎么过?跟老爸老妈上书店呗。寒暑假怎么安排?老师和父母早安排好了,如到图书馆做作业、上老师家吃小灶、上同学家探讨习题,有时爸妈开恩,也会让我们到青少年宫喊一嗓子。其他一些安排,现在还不便说,反正都是为了学习、老爸老妈从我们一跨进中学就赠送了一条座右铭,说是伟大领袖当年给全国人民的座右铭:学习学习再学习!睡眠状况怎么样?总是春眠不觉晓,又老会惊醒,为啥?不知道!梦里好像同学们都在看书做作业,就惊醒了,不敢再睡了;生怕落后,生怕爸妈骂。不过,有时课间十分钟倒是睡得挺沉的。看电视别提呐!读小学时,每天下午放学人约黄昏后,看动画片、卡通片是雷打不动的。一上中学,老爸老妈首先剥夺的,就是看电视的权利,并且从此成了一个两点成一线的运动员。什么是两点一线?就是每天机械地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来回奔波!这叫做:人上中学,身不由己。现在减负了,有时间看电视了,家长还走不让看。说老实话,就是让看也看不放心,老惦念考试呀、分数呀什么的。听到过一个保健品的电视广告吗?广告词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那就是中学生的心灵写照!总之,是减了书包不减心哟!

上述见闻还仅限于初中范围。如到高中探营特别是与高三生亲密接触,你会更感慨万分,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高考这只无形的手使他们变成三明治里的肉片,被学校和家庭这两块面包紧紧夹住。他们中的不少人,身上还承载着拾起父辈失落的梦的神圣使命,他们活得很累!尽管减负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其抗力也或明或暗地相应加大。减负和增负实际上一直在打拉锯战,目前似乎处在一种朦陇的胶着状态。因为高考体制的存在,减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现实。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达成共识,方能真正贯彻落实。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高考作为选拔高校新生的主要方式,具有经济、实用、快捷、公平等诸多优点,是其他选拔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但同时应看到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局限了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由于受考纲的局限,对一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章节无法讲深讲透。二是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现有的高考体制下,教学是围绕教师进行的。学生这个教学环节中最积极的因素却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既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又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选择。

我国的教育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制度之一。如果说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场革命,一场由集中管制转向分散放开的革命,那么这场革命没有触动高考这座修筑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堡垒。如果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是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那么当我国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原有的高考体制就明显地滞后于改革开放的进程,甚至可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已经背离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并逐渐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阻碍。

三、报告小结

高考调查报告 篇三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

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理科状元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所占比例

男64%男73%男53%

女36%女27%女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2006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2005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1977-1998年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状元人数

1北京大学北京85

2清华大学北京46

3中国科技大学安徽16

4复旦大学上海8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6

6南京大学江苏4

7中国人民大学北京3

8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2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2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

武汉大学湖北2

1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1

北京外交学院北京1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1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1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1

暨南大学广东1

南开大学天津1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1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1

同济大学上海1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1

西南大学重庆1

中山大学广东1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

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有150多人,约占44%左右。其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38人,位居第一,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其中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济管理成文科状元最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99-2006年状元选择就读大学专业的情况,1977-1998年状元的专业选择理性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受益,与当代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这与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如今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是与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对于他们的这种行为无可指责,要反思的是政府,为什么不利用市场经济这个宏观调控手段来进行调控?

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38%左右。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本次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已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

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多样化,投身学术界成众多状元职业最爱

报告显示,状元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职业地位较高。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中,在学术界工作的高考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22%,学术界成为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7%。选择自主创业和从事企业管理的状元约占总数的10%。选择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9%。在新闻界工作的约占总数的5%,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5%。其中22%左右状元在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另有一部分状元还在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

高考状元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消极后果亟待检讨

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分析130多名状元所学专业与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发现,大部分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职业。从这可以看出,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的结果;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这是值得教育界反思的地方。

社会期望高考状元不仅是考场状元,毕业后更应成为职场状元

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在社会公众心理,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是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法律专家和学术大家,成功的商界精英、政界翘楚、媒介大腕、文艺名人或社会名流等。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一扫当初高考状元的风光和辉煌,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已变得泯然众人矣,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做出的成就,少有开创性的、杰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知名大学要践行培养一流人才的使命,高考状元应牢记马拉松精神

蔡言厚教授表示,高校应该将进口的各类考生,变为出口的一流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成长为杰出人才作为评价一所大学人才培养效率状况的最公正标尺。鼓励高校培养出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以及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大师级人才是每一所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大学的战略任务,务必牢记在心。

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重点考核其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我们呼吁: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对中学:用成才率代替升学率;对大学:用成才率代替优秀学生录取率,用留学回国率代替留学率。中学要把优秀的中学生送进大学深造,而不仅仅是关注培养了几名状元;大学应将优秀的中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宣传用状元奖学金招到了几名高考状元;同时,社会和国家一方面不仅要让优秀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为杰出人才,另一方面也应让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国做出贡献。

状元要改变学习策略,力争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高考调查报告 篇四

关键词:香港精英教育;教育竞争;二次升学机会;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89-04

作者简介:廖文伟(1979-),男,香港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文化和经济社会学研究。

注释:

①所有受访者名字均为化名,考试及入学年份等讯息删除。

②香港树仁大学于2006年正式升格为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学,于2006年前获得的大专学历,可通过修读一年兼读制的衔接课程,获得本地学士学位。而珠海学院于2003年开始允许开办部分学士学位课程。

③以前俗称科技学院,社会中仍有不少人采用俗称,为尊重受访者的原话,后文仍采用科技学院的俗称。一、调查对象:香港教育竞争的失败者香港长期沿用英式精英教育体制,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学生须经过会考及高考两次淘汰,才能争取到读大学的资格。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本年共有83 059名考生参与香港中学会考,争夺24 000个中六学位,平均升学率是289%。而这批成功升读中六的考生,还须再于两年后参加高级程度会考,争夺每年14 500个资助大学学位(资料来源:香港教育局)。换言之,在八万多的考生中,最后只有不足18%的学生能够升读大学,而高达82%学生则成为教育竞争的失败者。然而,考试竞争的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他们从此与大学教育无缘。在这批教育竞争的失败者中,部分学生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最终成功获得学位,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此过程做全面分析。

二、调查报告架构本调查报告于2010年11月期间以深入访谈的方试通过访问13名不同途径获得学位的香港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调查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探讨他们获取学位的不同途径,包括副学士课程、私立大专课程、文凭及高级文凭课程、公开大学、自资学位课程、海外升学或在职进修等。第二,了解学生选择升学起点的原因。第三,分析学生在升读过程中不同的竞争情况。第四,描述学生对正规学位教育与另外途径升学间异同的意见。第五,讨论学生的学习历程及对其日后升学及职业轨迹的影响。

三、调查内容1.升读大学的另外途径

(1)副学士学位

副学士是参考美国社区学院开办的副学士学位而引入香港的。中七毕业的学生,可升读为期两年的副学士学位,根据修读成绩再报考本地资助学位课程。而中五毕业的学生,则须先修读为期一年的副学士先修班,再修读副学士课程。自2000年开始,不同大学纷纷开办副学士课程,令副学士毕业生逐年递增,其中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此途径获得升读大学的机会,其中包括RSY①:

“我当年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经过一番选择,最后报读城市大学的工商管理副学士课程。很幸运,两年后我根据副学士的成绩,获港大社会科学院取录,修读公共行政管理学位课程。”(RSY)

(2)私立大专课程

有数所学校于香港提供自负盈亏的私立大专课程,供中七毕业生报读,其中最著名的有香港树仁大学及珠海学院②。不少毕业生通过学分豁免制度,衔接修读本地认可的学位课程,最终获得学士学位。如:

“我参加高考,成绩一般,之后报读树仁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毕业后我工作数年后,报读公开大学的衔接课程,获豁免80学分,得以一年时间获取本地学士学位。之后再根据此学位报读中文大学的社会学兼读硕士课程,两年后获硕士学位。”(LGX)

(3)文凭及高级文凭课程

香港所有大学、教育学院、专上教育学院③及职业训练局均有开办文凭课程及高级文凭课程,供中五及中七毕业生报读。它为两年全日制,完成课程后,学生可选择继续攻读高级文凭课程或就业;而高级文凭课程同样为两年制,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可继续升读本地资助的学位课程。如:

“我当年参加高考,中文科不合格所以未能升读大学,于是报读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的高级文凭课程。2000年毕业后我全职工作,之后报读理工大学兼读制的建筑工程学士学位课程,经过四年的努力毕业了。2007年我获取攻读港大兼读制的建筑项目管理硕士课程,之后获硕士学位。”(DWB)

(4)海外升学

海外升学历来都是香港学生获得学位的重要途径,与以往中五或中七毕业生直接考海外升学的路径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先于本地修读高级文凭或大专课程,再衔接海外大学学位课程,从而缩短修读时间及节省留学费用。如:

“我高考后入读树仁大学社会学系,读了两年后,感到应尽快获取学士学位对我将来会有莫大帮助,因此通过澳洲教育中心,报读澳洲麦哥利大学的社会科学学士课程。由于我曾于树仁学习两年,因此能获24个学分豁免,只须再修读68个学分便能毕业,最后我获学士学位。毕业后我再于澳洲获得翻译及公共传播两个硕士学位。”(OLH)

(5)自资学位(Top-Up Degree)课程

除了本地资助的学位课程外,不同大学均提供自资的衔接课程供学生报读。自资学位课程较本地资助学位课程学费高,部分学校的课程质量参差不起,认受性成疑。因此,报读获本地认可的自资课程是最为关键的。如:

“高考后我升读理工大学语言学的高级文凭课程,毕业后全职工作,之后有感个人知识与竞争力的不足,因此报读理工大学兼读制语言学自资衔接学位课程,虽然学费较高(每学分约$3000,共需修读21学分),但课程获本地承认,我最后顺利获学士学位。”(GAQ)

(6)在职进修

高考调查报告 篇五

1937年出生的蔡言厚现在仍是中南大学为数不多的返聘教授、北京吉利大学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国家培训网讲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研究团队学术主任等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还曾担任过中南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军工办主任、“211工程”办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1993和1994两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同行评议专家、湖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基金会常务理事、《现代大学教育》审稿人等职务。他是与时俱进的科技管理专家,大学评价的权威专家,高考状元的评论专家。

与时俱进的科技管理专家

蔡教授自1980年开展科技管理研究,1982年发表研究论文以来,共发表科技管理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与著书10本,其中《走向世界》一书填补了国内科学管理领域的一项空白,《现代科技写作》列为中国国家培训网教材。他提出了“敢于和善于支持第一流科技人才和新兴学科是把我国高校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措施之一”的建议,并撰写了“论敢于和善于支持第一流科技人才——兼论有关单位振兴的标志”一文发表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入《科技管理与成就》;他的“‘211工程’中研究型大学合理布局的探讨”为实施“211工程大学”计划指明了发展方向;他的“完善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建议——对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资助框架方案的探讨”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创新群体”起了促进作用;他的“创新型团队的地位、内涵及组成”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大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科技管理的工作岗位上,蔡言厚教授以满腔的热情,高瞻远瞩的运筹,战略家的胆识,协助原中南工业大学历届校领导做好学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他参加学校世行贷款的“中国第二个大学发展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以及负责承办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申报“211工程”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均获得立项,还曾发起过‘1995亚洲科技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他站在科技管理的前沿阵地,在新开辟的资助领域和奖励领域努力探索,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他指导多名教师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负责指导、修改、定稿的“轧机变相单辊驱动技术及其开发”项目在国家首次颁发科技进步奖时获一等奖,使学校成为当时全国获得一等奖的8所高校之一;由他指导的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都获得奖励,使学校获得自然科学奖数量在1991年以前在全国理工科高校排行中居第6位。并且,由蔡教授进行高校的比较研究,多次发表中国(大陆)大学排行榜以及大学量化评价案例研究,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他所在的学校领导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在申报“211工程”项目时,何时预审,在“211工程”“九五”立项时,能否进入第一批建设学校;又如,进入教育部以后,要不要与其它学校合并,与谁合并效果最佳等等。

大学评价的权威专家

蔡言厚教授除了做好科技管理的本职工作以外,还积极投入大学评价,发表了40余篇论文;其中对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代表作有《大学科研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大学科研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若干原则的探讨》、《中国校友会大学的排行榜的理论与实践》等。

蔡教授是我国进行多指标大学评价的第一人[1],他支持所有的大学评价机构进行大学排名,并担任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大学评价研究团队学术负责人,对其它两家中介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提出完善意见,促进了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健康发展。经他参与的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是目前最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之一,时上百家媒体转载,人民网、新浪网等长年挂网备查。

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指标体系是投入与产出并重,源生数据,质量第一;综合排名强调质量,是核心竞争力排名,其实质是科学贡献力和杰出人才排名;其主要指标数据的时间跨度是1952年至排行榜公布的前一年,多数指标数据的时间跨度是从它诞生的那年至排行榜公布的前一年,客观地反映了近60年来我国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状况和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现状。这一研究成果凝聚了蔡教授的心血。

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有三个特点[2]:一是在科学研究的三级评价指标中,不采用论文指标而是采用部级奖励成果、特别是“国家重大奖励成果”指标;二是在人才培养的三级评价指标中不采用“新生的高考成绩”或“毕业生的数量”,而采用“毕业生质量”,特别是“杰出校友”;三是为了改变目前重理轻文的现象,平衡自然科学中的两院院士,在社会科学的评价指标中引入了“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其中“杰出校友”是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大类人才中的杰出人才;而且把人选富豪榜的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杰出人才的代表引入评价指标参数。这种评价指标体系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也是蔡言厚教授成为大学评价权威专家的根基所在。

高考状元的评论专家[3]

高考调查报告 篇六

每年的高考之后,各种媒体和大街小巷上都飘散着高考状元们或温馨或励志的成材故事,新一代的学霸又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近日,中国校友会网的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指出,七成高考状元在大学毕业后便“销声匿迹”,尽管状元们大都选择金领或白领阶层所从事的主流职业,而工作也较为体面,经济收入较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鲜少能够在业界出类拔萃,曾经的高考状元在职场中也不过是淹没于人海。

同时,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流失海外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超过60%的高考状元选择美国、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作为就职地。

——《重庆晨报》

智能手机用户激增,青少年视其为交流首选

作为世界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设备供应商,爱立信近日表示,预计全球只能手机用户量将在2018年达到45亿,高于去年年底预测的33亿。2012年,全球只能手机用户量为12亿,而到2018年用户将激增12倍,主要受到视频的推动,因移动用户日渐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观看网络电影和电视。

同时,青少年用户主要依赖智能手机进行社交沟通活动,日版微信——“line”就已经代替了短信、电话被视作青少年交流的首选,很多青少年都对智能手机异常依赖,爱恨有加。

——《新周刊》

全球最具潜力大学排行,中国内地无一上榜

英国《Times》增刊近日公布2013年全球最具潜力大学排行榜,建校仅27年的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排名第一,中国内地高校无一上榜。在这个共有100所大学的榜单中,香港和台湾地区各有4所和5所院校上榜,且都在前40名之内,其中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4。

这项排行榜的评选对象是全世界的“年轻”大学,入围者都是建校时间少于50年的大学。中国内地之所以无一上榜,原因之一是内地实力较强的高校大多数具有较长的历史,因此不在排名范围之内。只要有正确的策略和足够的支持,仅仅几十年就可以培育出一所杰出的大学,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创新和远见,东亚地区的大学很快就会冲击西方传统名校的地位。

数字

中国人娱乐至上,最爱为选秀投票。《2013爱德曼全球娱乐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对娱乐、选秀节目十分热衷。从追看电视剧到与娱乐明星互动,中国人的参与热情都投入到了娱乐里。这次调查的对象为美、英、德、韩、印度、巴西、土耳其及中国民众。在调查报告列举出的各项娱乐活动中,中国人的参与热情全面高出被调查国的平均水平。

中国人最热衷的是看电视剧。根据中国被调查者反应,他们有98%的可能性会一次性看上两集以上,是绝对的第一追剧大国。这一娱乐活动在其他国家也很受欢迎,但平均数字依然低中国10%。

中国人还有一个“独特”的娱乐爱好——为选秀节目投票。来自中国的被调查者在看节目时,为自己支持的娱乐选手投票的可能性为83%,这个数字远高出各国平均水平61%。在其他国家民众中,只有印度人参与选秀投票的可能性也高于80%,与中国人同有此癖。

2.9亿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世界失业青年的人数已经上升到2.9亿,占全球青年总数的25%,几乎和美国全国的人口数量相当。

26%

中国社科院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3)》显示,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接收国内社会捐赠款物总量下降近三成。因“郭美美事件”慈善界公信力在2011年“触底”,却也未能在2012年间“回升”。在2012年中,全国共新增社会组织3万个,但捐赠总量却不增反降。其中,红会接受国内社会捐赠款物约19.6亿元,与前年相比,降幅高达26%。

声音

中国“80”后最乐观,全球青年看好中国

在西方社会被称作“Y代人”的“80年代生人”已经进入30岁时代,成为各国青年中的中流砥柱。这一代人生长在信息、高科技时代,他们有丰富的技术知识、有超越前辈的领悟能力,是引领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中的66%仍是单身,72%没有孩子,60%接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

由西班牙最大电讯公司Telephonica和英国《金融时报》共同委托进行的这项调查发现,全球“80后”一代对所在国家未来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67%,在中国,这一比例则高达93%。在全球范围内,有多达58%的“80后”看好中国经济势头。而美国的“80后”青年在看到经济衰退对父母的影Ⅱ向、不断上涨的大学学费、高失业率等事件后,对于未来的看法变得更加务实。

——《参考消息》

“没有什么可以对球迷说的,难道我要对他们三磕九拜?只不过输了一场球而已。参加比赛输和赢都很正常。”

——中国著名网球选手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意外失利后,面对公众和媒体的质疑时说。

“大部分的人对于所谓成功,只有两个标准:小时候的分数和大了之后的钱数。”

——庸说。

“高考分数出来了,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有必要告诉你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考得好的一定要请考得不好的人吃一顿饭,因为当你大学毕业出来搬砖的时候人家已经混成工头了!”

——高考分数出来之后,众多网友在网络上转发着这样的一句话。考前抱女生送医男生高考仅290分,称未打算复读。网友们赞许,成绩如浮云,人品价更高。

“就像西游记里‘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了’一样,人所周知郭美美是只妖怪,但她就是没有被打倒,反而愈加高调和狂妄,让公众的‘郭美美猜想’飘散于舆论的风中,久久无处安身。”

——这是人民网对于“郭美美”事件的评述,眼看郭美美侵权的诉讼时效将至,但红会仍然没有要追究郭美美的意思,同时郭美美生日在澳门举办生日派对再度炫富,面对这样的窘境公众只能无奈地再度焦虑起来。

183次

据《每日邮报》报道,一份有2000名英国女性参与的调查报告显示,女孩们在23岁以后才会开始感激母亲。青春期叛逆的女孩平均每年要和母亲争吵183次、摔门164次、为男孩流泪123次、同兄弟姐妹“开战”257次。卧室卫生、顶嘴和与异性约会最容易引起母女间的争吵。

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月花销为1152元,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谈0.78次恋爱。清华、北理工、上海交大的学风在中国大学中位列最好的前三甲,其中清华大学的自习时间最长,每天平均为4.8小时。而大学生们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12小时,在0点03分入睡的大学生最为常见。

2012年全年,访美的中国游客总数接近110万人次,中国也因此成为前往美国旅游的第一客源大国。中国游客平均每人在美国境内的消费达7000美元,在所有海外游客中排名第一。

【高考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优秀1009-18

电大小学教育调查报告【精彩5篇】10-09

农村种植调研报告优秀4篇10-13

学校办学的调研报告(精彩10篇)09-20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优秀10篇)09-28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优秀3篇】09-23

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10-04

中学生劳动调查报告(最新5篇)09-20

如何撰写调研报告(优秀4篇)10-10

项目调研报告优秀8篇10-09

73 3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