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查报告【优秀9篇】

2023-08-03 10:03:32

农业工作总结怎么写?看下吧。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想必大家收获不少吧,不如来个总结以对过去工作做个分析和借鉴。相信写年终总结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9篇《农业调查报告》,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农业调研报告 篇一

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4806户,其中农业户4554户,人口15946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5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现实有农业人口1。2万人。全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151699。84亩,其中川地32826亩,占耕地比重的21。64%。气候特征干旱缺雨,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最高气温3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无霜期127天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马铃薯、葵花、大豆及杂粮杂豆。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随时威胁着农业生产,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情况下,为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农业保险可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使农民获得必要的补偿,有助于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

一、办事处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以xx年为例,##办事处农户保险投保面积共计83401。78亩,保额共计170221。7元,其中:旱地玉米投保户2387户,面积59849。56亩,保额119699。12元;水浇地玉米投保户414户,面积7655。83亩,保额26795。4元;葵花投保户968户,面积10339。12亩,保额15715。46元;大豆投保户669户,面积5557。27亩,保额8001。72元。投保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14%。xx年保险公司共分两批对农户进行了理赔,第一批理赔各类农作物亩数为921。1亩,占投保面积的1。1%,赔付金额为69257。6元,占保额的40。67%,第二批赔付金额10万元,两批共赔付金额为169257。6元,占保额的99。43%。同时,保险公司将农户投保的170221。7元保金转到xx年,为农户继续参了保。

二、存在的问题

1、保险公司强行将农户上一年的`保费转到下一年,在部分农户中产生不良影响,剥夺了农户自主投保的权力。

2、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少,目前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在办事处开展种植业保险,无竞争,势必导致其服务质量上存在问题,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差距。

3、农业保险的理赔程序不透明,诸如:灾年农业年成是怎样界定的,理赔标准是什么等等,参保农户都不清楚,导致农民反响很大。

4、保险公司理赔时间过长,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相适应。

5、理赔数额应严格按农业保险理赔标准实施,不能各乡平均分配。这样严重破坏了公平原则,也会使保险部门公众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农业保险业务开展,制约保险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农村、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而个体农民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对于农民的损失以往主要靠财政补贴和社会救济这两种办法来解决。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往往“救急救不了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保险则是化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价格、低收益的特点,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农民由于收入低,大多数人缺乏为其农产品投保的支付能力,要让他们自愿购买农业保险一时很难做到。因此,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必须加大政府引导,但也要走出政府包办的怪圈。

2、加大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力度。农业保险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单一依靠市场机制的配置会造成市场的失灵。纯商业化经营的路子也难走通,这就客观要求政府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的职责,对农业保险这个准公共性产品给予财政补贴。除对农户的保费补贴外,还要对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费用给予补贴,另外在税收、贷款利率、再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国家政策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

3、实行“三低”原则。“三低”即低保险、低保费、低保障。由于农业因灾受损经常发生,有时损失还较为严重,如果将各种自然灾害损失都纳入保险范围全部给予补偿,收取保费高,农民不愿也无力接受,因此,实行低保额的初始成本保险,这样既帮助农民抵御农业风险,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又解决了农民和地方财政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将政府灾后补助资金前移为灾前保险费补贴。

4、强化竞争意识。一个地区应形成多家保险公司参与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格局,引入竞争机制,给农民参加保险选择机会,才能使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

5、公开保险程序,增加保险理赔透明度。参加保险后,一旦受灾,农民对农业灾年收成如何界定,怎样界定,保险公司如何理赔,理赔的比例数额多少,标准是什么,理赔的时限长短,农户都不是很清楚,容易打消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6、扩大风险保障范围。农业保险比较复杂,风险控制较难,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开展工作,逐步增加农业保险产品种类,扩大风险保障范围,例如应把马铃薯种植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实现农村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步推进。

农业调研报告 篇二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区西南方向,距城区20公里,全镇区域面积为98平方公里,下设××、××两个管理处,辖30个行政村,5793户,181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495人),耕地面积20422亩,山林面积82400亩,共有基层党支部47个,其中:行政村党支部30个,部门支部10个,非公有制企业支部7个。共有党员874名(其中农村党员665名)。20xx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01万元,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完成财政税收5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05元,20xx年经全县综合考核名列第六名。

二、经济结构现状

1、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共有企业180家,其中:个私企业169家,股份制企业2家,村集体企业9家。主要有四大块状经济组成:一是造纸印刷行业10家,实现总产值6491万元。其中:造纸行业4家,产值达4561万元。印刷行业6家,实现产值1930万元;二是电子仪表行业1家,实现产值828万元;三是食品加工业14家,实现产值4761万元。其中:园中园牛奶食品公司1家,实现产值921万元;四是木材加工企业50家,实现产值7665万元。其中新兰村30家,实现产值4050万元,已成为木材加工专业村。

2、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农业产业经济20xx年度实现农业产值3801万元,其中经济作物产值1160万元。目前主要培育了以里阳村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3000亩,以山后金村为主的冷水茭白基地1000亩;以新兰、上盛等村为主的茶果生产基地3000亩,以上盛、泉口、白沙卢、浩仁村为主的奶牛基地20xx余头,以上盛、泉口等村为主的烤烟生产基地227亩;以新兰社为主的木制品加工基地45家;以上盛、泉口、马坦等村为主的佛等基地5.6万盆,约200亩。为保障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xx年度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400余万元,主要项目有:浇筑三面光渠道6000米,清障清淤水渠2万余米;土地整理工程××畈5000亩,大岩贩5800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处。

三、发展工农业经济的主要做法

1、在发展工业经济工作中,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对镇属4家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彻底的改制;二是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工程建设,通过二次创业活动的开展,新增企业15家,技改项目11个,新增投入1515万元;三是重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如:永盛纸业有限公司与上海科技单位挂钩,引进涂布新技术;自动化仪表公司与杭州科研单位合作,取得了“智能型自动化仪表”开发权,成为市高新技术示范企业;金泰、恒泰、福利造纸厂设备改造,制作A级白版纸等;四是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思想,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

2、在农业产业经济中,一是积极开展内树外引促发展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身边典型示范带动的方法,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采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开展培育基地创特色活动,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采用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学习的方法,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采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保障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1、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是:全面发动抓三引、上下合力优服务、抓大放小促平衡。重在质量求效益。其具体措施为:一是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增加招商引资的力度,认真实施“引得进、留得住、富得起”的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二是立足于企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做大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文章;三是要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步伐,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构思,实行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的投资方式,积极做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四是积极培育和树立典型骨干企业,努力改变我镇工业企业全价生产企业多,来料加工企业少的局面,促进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五是强化大农业经济意识,进一步提高各涉农部门的服务质量,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奖惩措施,积极营造“投资在××、兴业在××、安居在××”的合力扶工氛围。

2、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镇党委、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工作重点。以“调结构、优产业、创品牌、上规模、占市场” 为主线,积极推行农业发展的“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树立一百个身边的种养殖典型示范户,实现农业产值增千万元,完成万亩粮田土地面积的平整工作。其具体措施为: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好“十、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以内树外引、抓典型示范为抓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全镇多品”的优高农业,达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全村推全镇上规模的目的;

②选准并确立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好农产品示范基地;

③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商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选准农业发展的路子,培育和做大农业龙头企业;

④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种养殖专业户参加科技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及时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

⑤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干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五、制约我镇工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白龙桥至琅琅公路小与差,以及古方道口经常性受阻。

2、市区引水工程与我镇生活、生产用水的矛盾。

3、由于金兰水库的阻隔,制约了东、西坑两村的经济发展,两村158户共472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

4、部门、单位的撤并,职能服务部门减少。如:工商、财税、交管、法庭、营业所等,致使配套服务工作难以跟上。

5、由于镇财政财力不足,对农业经济扶持力度缺乏。

六、建议与要求

针对我镇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希望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帮助、扶持。

1、近些年来,我镇食品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固体饮料生产企业存在着“商品近似”和部门产品内质与配方不完全相符的问题,市场整顿确实需要,但市、区级工商、技监经常检查,往往以罚款代替教育,工商、技监部门能否改变方法,在重教育、重服务上多做文章。

2、我镇部分老企业在1998年前,由于当时的税收征管政策不同,存在着欠税,这不完全是企业的过错。新婺城区成立后,婺城区国税局以不交清欠税为由,不予领增值税发票,强行追缴欠税款。如:金华自动化仪表公司,1998年前企业未改制所欠税款13万元,企业改制后不但要缴清欠税,还要追缴滞纳金3万元。我们认为这次大范围追缴欠税的做法未免有些过激,企业承受压力大,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3、我镇有4家造纸厂,加入世贸组织后,对造纸业的影响是首当其冲,根据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把4家造纸厂组建成松散型集团或公司。做大造纸业文章,设想以福利造纸厂为基础组建松散型集团或总公司,把此集团或公司以福利企业的性质予以上报,恳请市、区民政部门予以批准。

4、白龙桥——××公路的现状已严重制约我镇招商引资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尽快给予解决。

5、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市区供水与我镇村民的生活、生产用 水问题;及早恢复因引水工程所涉及本镇××徐、泉口、东山、水碓、马坦等5个村约300亩粮田的耕种。

6、要求尽快协调东、西坑两村下山脱贫及与金兰水库的矛盾。

7、对农业产业链、基地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如泉口、浩仁等村奶牛生产基地,已经规划上报,望早日给予批准。

8、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经常性组织科普下乡,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力度。

9、有关涉农部门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 篇三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清镇市乌托邦镇天堂村地处乌托邦镇。村委会驻坪寨。距清镇市区37千米,距乌托邦镇政府3千米。东与顺桥接壤,东南与永新毗邻,南与河金相邻,西南接乐安。辖坪寨、岩脚、七里半、下枫香堤、上枫香堤、中寨、竹林寨、青山、大坡脚9个村民组。行政编码:XXXXXX辖区总人口3070人。总人口中,男性1335人,占43%;女性1735人,占57%;14岁以下870人,占28%;15~64岁1890人,占61.5%;65岁以上310人,占1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460人,占80%;布依族610人、占20%。20xx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长率7.3‰。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2千米,总面积11.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平方千米,占90%;水域2.3平方千米,占1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41人。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镇25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3053人,其中:男性1911人,女性11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4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9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6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20xx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42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镇村公路1条,约15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4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坪寨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5%;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31人,其中:男性党员16人,女性党员15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苦山组的镇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9个小组仅有3个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550元,在乌托邦镇乃至全清镇市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镇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4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镇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措施

(一)以高效利用禽畜粪便资源为纽带的沼气工程能源生态模式

1、以“猪沼果”山地果园生态模式和“猪沼菜”为主的庭院生态模式

沂源县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山地果园“猪沼果”和庭院“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和“猪沼菜”生态模式生态模式。在山地果园重点推广了“猪沼果”生态模式,创建了“猪沼果”生态能源示范区,建成独具特色的“猪沼果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果园,一座房,一池沼气,一栏猪,配套一座风力扬水机。以户为单元,以山地果园和庭院为依托,建设沼气池、猪圈及厕所,开展“沼液、沼气和沼肥”的综合利用。现已建成“猪沼果”模式6000多个。

2、猪-沼-电生态模式

3、畜-沼-粮生态模式

高青县唐坊镇农户以粮食和秸秆喂猪、牛和鸡,而猪、牛和鸡粪进入沼气池发酵后变成肥料用来种粮,而产生的沼气用于取暖、照明,沼渣可作饲料添加剂,沼液又可喷施农田作物,防病虫,形成多元化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模式。“畜—沼—粮”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改变了农民家庭生活方式,通过改厨、改厕、改圈,使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达到了农民增收、净化环境、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唐坊镇已有36个村普及了这一模式。

(二)以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模式

淄川区胶王路沿线有关乡镇玉米秸秆还田、青贮或固化等技术。

三、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种植业产量较高与效益较低的矛盾比较突出。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但种植业生产效益较低。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化肥农药浪费现象较重;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下降。

2、扶持力度偏小,缺少资金,覆盖面小。根据立地条件及经济负担能力,目前沼气项目的覆盖面仍然偏小,高青县是山区县,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一池三改”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项目资金明显不足,影响了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和农业节能工作的更好开展,沼气用户仅占可发展规模的1/4,许多积极性高的村和户因受经济能力所限无法铺工建设,建设户用沼气并配套太阳能的户更是寥寥无几。

3、产业化经营滞后,后续服务跟不上。目前,沼气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农村沼气正处在兴起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从建设→使用→管理→后续服务的产业链条,而且农村能源产品市场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许多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这无疑加大了建设成本。影响了沼气产业发展。受服务经费缺乏、运作方式不成熟等原因限制,农村沼气的后续管理和服务还跟不上沼气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产业的发展。

4、种植业分散与规模化养殖业环节联系不畅。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业经营模式与日趋规模化的养殖业环节联系不畅,以农作物秸秆为例,一家一户的作物秸秆集中起来,为规模化养殖提供饲草饲料困难较大,原因如下:一是秸秆密度较轻,储运难度大。二是秸秆价格较低,不能引发农民的销售积极性。三是秸秆收获时,也是三秋大忙时,农民无暇销售作物秸秆。四是秸秆收获季节性强,受贮存条件的限制,规模化养殖场不能贮存足够的秸秆。五是养殖废弃物未能充分资源化利用,降低了效益,造成了污染环境。

四、建议

1、抓政策推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引导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要立足于大农业范畴,种、养、加相结合,统筹规划。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详尽和可行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2、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培养典型,建立集“种、养、加为一体,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园区,创品牌,为群众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引好路,踩好点,助推农村经济上档次,上台阶。沼能、太阳能、风能等农村新能源是建设循环农业、节约型社会的有效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3、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抓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标准及高起点建设,抓技术培训,确保建设质量。各级政府应加强循环农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建立起促进循环农业高新技术、增效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考核体系,让科技人才及其先进科技成果扎根于广大农村,使农民真正掌握农业科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集中培训主要是组织各乡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理论,总结交流经验,分散培训主要是在施工现场边施工、边讲解、手把手的传教。通过选派村技术员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加强对建设质量的督促与检查来保证使用安全和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标准。

4、加强农村能源用产品的科研及市场规范力度。进一步加强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的新路子,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投入力度,构建促进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5、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分产业带”建设的规划原则。一是分阶段建设的原则。可考虑将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动员与组织阶段、规划实施阶段和完善深化三个发展阶段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二是分层次建设的原则。由于各地区地貌复杂,丘陵、平原并存,农业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因此各区域根据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与资源特点等,可考虑在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三个层面上建设循环农业。按照此原则,能够探索出最能够发挥各地区域优势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三是分产业带建设的原则。建设循环农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循环农业建设,把各不同地区的循环农业推向健康轨道。

6、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根本原因。在稳定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健全流转市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赋予农民土地的物权,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7、加强农业专业化组织服务体系的建立。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现状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推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分”的功能增强,“统”的功能弱化,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保持现有龙头企业数量的前提下,重点在提高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上下功夫,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一体化组织形式,加强产业链中各主体的协作与联合,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和带动能力。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规范化发展,鼓励农村能人、龙头企业、乡镇事业站所、基层供销社等领办合作组织,创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提供农资供应、融资担保、标准化技术服务等。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人才激励、社会保障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业调查报告 篇五

为了全面掌握我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合我镇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路子。最近镇政府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家中,就我镇当前农业投入及产出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各类农作物投入与产出的调查情况:

这次农作物调查,我们主要对当前群众种植面积最大的苹果、小麦、西瓜、玉米和洋芋等作物进行调查,涉及全镇19村部分农户,采取随即抽样入户的办法进行。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一)苹果业。我们随即对抽取的8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苹果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既有川区的又有区的,以川区群众为主,亩产量从000市斤到70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6062市斤;投入资金主要从农药、水费、化肥、套袋、地膜、零工费及其他方面调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2120元,最低为11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1904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苹果成本价格为1904元÷6062斤/亩=01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00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2亩果园计算,亩投入资金为4404元,则每斤苹果成本价格为4404元÷6062斤/亩=07元,按苹果市场销售价120元/斤计算,资金投入低于产出,苹果成本价低于市场价格047元,每亩苹果除人工费净收入为2849元。

(二)冬小麦。我们仍随即对抽取的'8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小麦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既有川区的又有区的,以区群众为主,亩产量从400市斤到6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42市斤;投入资金主要从农药、籽种、化肥及其他方面调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12元,最低为8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110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小麦成本价格为110元÷42斤/亩=024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00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8亩农作物计算,亩投入资金为7元,则每斤小麦成本价格为7元÷42斤/亩=162元,按小麦市场销售价06元/斤计算,资金投入高于产出,小麦成本价高于市场价格097元,种植小麦每亩要亏本41270元。

(三)西瓜类。我们对随即抽取的4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西瓜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既有川区的又有区的,以川区农户为主,亩产量从4000市斤到60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00市斤;投入资金主要从地膜、农药、籽种、化肥、水费及其他方面调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元,最低为27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200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西瓜成本价格仅为200元÷00斤/亩=006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000元,每个劳动力年管理亩西瓜计算,亩投入资金为1986元,则每斤西瓜成本价格为198690元÷00斤/亩=06元,按正常西瓜市场销售价00元/斤计算,资金投入高于产出,西瓜成本价高于市场价格006元,种植西瓜每亩要亏本0元。

(四)玉米类。我们随即对抽取的6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玉米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既有川区的又有区的,以区农户为主,亩产量从800市斤到1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1017市斤;投入资金主要从地膜、农药、籽种、化肥几方面调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220元,最低为1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17470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价格为17470元÷1017斤/亩=017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00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8亩农作物计算,亩投入资金为7997元,则每斤玉米成本价格为7997元÷1017斤/亩=078元,按玉米市场销售价060元/斤计算,资金投入高于产出,玉米成本价高于市场价格018元,种植玉米每亩要亏本18元。

(五)洋芋类。我们随即对抽取的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主要从洋芋亩产量和亩投入资金两方面进行调查。此次抽取的农户全为区,亩产量从20xx市斤到4000市斤不等,平均亩产量为2600市斤;投入资金主要是化肥,亩投入资金最高为102元,最低为60元,平均为亩投入资金864元。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在不含人工费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价格为864元÷2600斤/亩=00元;如果将投入的人工费计算在内的话,按照每个劳动力年外出劳务收入00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8亩农作物计算,亩投入资金为7114元,则每斤洋芋成本价格为7114元÷2600斤/亩=027元,按洋芋市场销售价020元/斤计算,资金投入高于产出,洋芋成本价高于市场价格007元,种植洋芋每亩要亏本182元。

按照上面调查结果,农作物投入低于产出的只有果品产业,其他农作物计算人工费的话,全部要倒贴资金,因此我们只有依托区域优势,实施农业反哺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果品这一支柱、富民产业,才能真正使群众走向富裕。

二、当前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我镇充分发挥优势,块带结合,基地示范,大力推进了果品这一支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截至目前我镇果园面积已达14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6000亩,果品年收入00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177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果品产业已真正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在果品这一支柱产业的带动下,我镇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化格局趋于合理。近年我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新植果园面积以每年平均000亩的速度增加,现在川区8村实现果园化,东梁细湾、常坪等村社也基本实现果园化,今年依托老林整村推进,高标准建成XX西农业示范园区,至目前全镇果园面积14万亩,套袋4000万只。全植已形成以川区为主、辐射带动东,大力培育下西的果业发展格局

(二)大力发展无公害果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加快XX河流域万亩果品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已建成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园000亩,其中省、市认定无公害果园面积1000亩,我镇果品的主要向生产标准化、绿色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我们将全面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使XX苹果能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农业调研报告 篇六

根据市政府研究室和区政府相关领导的指示,7月下旬,鹤城区政府经调室组织相关人员,对鹤城区的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经过多年努力,鹤城区农业科技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鹤城区农业科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农业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

一、鹤城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建区以来,鹤城十分重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科技部门加强指导、农口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全区积极开展科技支农服务活动,科技支持新品种的开发选育,加强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做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取得较好成绩。

(一)领导重视,部门合作,农业科技发展的氛围良好

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把农业科技的研究、创新、推广渗透到效益农业的各个产业。一是制定多项规划。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鹤城区“一线一圈”生态经济圈发展规划》、《鹤城区林业发展规划(20__—20xx)》、《关于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把农业科技工作被纳入《鹤城区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鹤城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20__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1﹪。二是实施多项重点工程。几年来,全区集中力量,开展了城郊高效农业精品工程、“一线一圈”生态经济圈建设工程、生态经济园建设工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程等,初步形成了石门高效农业示范园、杨村绿色农业示范园、鸭嘴岩良种畜牧繁养小区三大科技农业板快,培育了林果、蔬菜、畜牧、药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5.2万亩、产品认证15个。三是加强部门配合。各部门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农业科技的发展。科技部门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农业部门开展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新闻媒体积极传播农业实用技术,宣传科技致富典型,从各个环节保证鹤城效益农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队伍健全,素质提高,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扎实

目前,全区共有农业科技科研、推广、服务机构47个,农技人员683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01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45人,林业技术人员130人,农机、农经等技术人员80人;有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63人,农业科技队伍较为健全。近年来,农技部门想方设法努力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一是抓业务培训。由农广校举办了大专、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中专等学历教育培训班6期,493人。同时,还经常性地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为农口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岗后专业素质培训。到目前为止已开办畜牧兽医、农业推广、农学、园艺、植保等专业18个,毕业学员376人。二是努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智力和技术。先后与湖南农大、省农业科研院、省蔬菜科学研究所签订了科技、教育方面的协议,聘请了15名外地专家作为顾问,并邀请专家来我区讲课,传授拱架高产礼品西瓜、无公害蔬菜培植等专业技术。目前,全区100﹪的农技人员已达到中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将农业科技研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通过各种渠道,确保农业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

(三)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农业科技攻关的力度加大

一是加大优良品种的培育力度。建区以来,全区共培育新型杂交水稻品种鹤城1号、鹤城2号两个;培育新型花卉品种红桂花、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日香桂、黄花槐等8个,推广种植面积2500亩20万株,培育油茶、无核枣、金秋梨等经济林品种4个,推广种植400余亩6万余株,实现产值220万元,果农年均增收726元;培育雪峰鸡、鹤城青脚鸡、快大青脚鸡、湘黄鸡等优质家禽品种5个,年出笼106万羽,20__年产值达2600万元,实现税收12多万元,利润80多万元,带动300余农户年户均增收400余元,培育三元杂瘦肉型猪等新家畜品种2个,年出栏8万余头,20__年产值达到9100多万元,实现利润750多万元。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建区以来,全区共引进推广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新品种4个,分别为优良牲猪,年产量达6万头,年产值4800万元,优良水产品如加州鲈鱼、工程鲫、美国大口鲶等,产量630吨,产值1200万元,全区农民年均养殖业收入1176元,超级稻系列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产值达到3860万元,为农民年户均增168元,蚕桑种养生产加工,种植面积1500亩,产值750万元。建区以来,引进先进技术27项,其中畜牧15项,林业3项,农业4项,农产品加工企业5项,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实施市级星火计划2—3项,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3—5项。

三是积极扶持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截止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28家,其中畜禽15家,蔬菜10家,水产2家,林木198家,中药材3家,实现总产值2.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15家(具体情况见表格),省级示范龙头企业3家,总产值1.6亿元。

鹤城区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一览表

加工单位名称年产值(万元)利润(万元)税收(万元)

区山水胶合板厂105102

瑞帮森工木业20__20__0

林融木业有限公司50010020

天扬床具有限责任公司100010020

福湘木材加工厂100102

怀化市金氏木业加工厂100102

绿兴源糖业16000(预计)5000(预计)1000(预计)

盛源油业120__012

富园油业1400408

怀化鸿大禽业260060020

“湘西情”腊制品公司600808

鑫龙鱼腥草公司3439903

石门清水井蔬菜加工厂1000501

春芳中药(正在筹建)3000(预计)1200(预计)98(预计)

怀仁制药(正在筹建)8000(预计)4500(预计)400(预计)

四是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单位帮扶等措施,全区科技示范户数量增加较多。目前,全区有农村科技示范户689户,其中年收入50万的有146户,其中从事农业开发的科技示范大户有8户,分别是杨村的彭先文,主要从事鱼腥草种植、加工和销售,年收入达90万元,创税收3万元;盈口的单战刚,主要从事畜禽养殖和良种开发,年收入达53万元;杨村的陈汉平,主要从事花卉生产,面积达300亩,年销售收入达200万元;黄岩的杨英兰,主要从事花卉生产,面积达80亩,年销售收入达60万元。

(四)强化推广,示范先行,农业科技发展的手段更加丰富

在发展我区农业科技的过程中,突出抓好三个层次的示范样板。一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在石门清水井、鸭嘴岩溪坪、坨院的坨院村等地分别建立1000亩示范基地,对示范基地内的田、沟、渠、路、林进行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引进高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种养模式,开展试验、示范。在杨村、石门、鸭嘴岩等地分别建立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万元田”模式已经呈现,并辐射带动了全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了全区效益农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共有规模高效农业示范基地18个,主要是:石门清水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0亩,产值1200万元;罗家湾生态农业示范园1000亩,产值300万(预计);杨村鱼腥草种植基地5000亩,产值2500万元;杨村桑蚕养殖基地1400亩,产值700万元;杨村花卉苗木基地300亩,产值240万元;红岩溪特种水产养殖基地100亩,产值500万(预计);黄岩金银花种植基地3000亩,产值900万(预计);大康牧业养殖基地年生产商品猪50000头,种猪10000头,产值1100万元;花背麻鸭养殖基地年出笼麻鸭18万羽,户平103羽,产值180万(预计);鸿大禽业养殖基地年孵化种鸡160万羽,产值2600万;石门力头元优质杨梅生产基地1000亩,产值1000万(预计);凤坪杨梅生产基地3000亩,产值300万(预计);黄金坳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产值300万(预计);芦坪礼品西瓜基地3000亩,产值120万(预计);芦坪八角界吴茱萸药材生产基地200亩,产值200万(预计);黄岩反季节蔬菜基地400亩,产值320万(预计);鸭嘴岩长远鹌鹑养殖基地,年生产种鹌鹑6000对,产值18万(预计);凤坪的牲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10000头,种猪3000头,产值130万(预计)。二是抓科技示范村建设。根据我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盈口乡团结村、红星村,石门乡金海村、清水井村、双村村等为市级生态科技示范村,全面实施改水、改厕、改路、改气,建立专家咨询大院,加强生态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抓好乡镇成校、村农民学校培训阵地建设。三是抓好科技示范户。各产业均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以科技培训为先导,以农技人员“联大户(示范户)、增效益”活动为载体,推广先进种养技术76项,培养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科技骨干860多人,带动了千家万户效益农业的发展。

(五)加强培训,建立网络,农业科技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区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区农校)负责区乡农技人员及区级科技示范户培训,10所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则成为传播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负责农业技术人员和各类种养大户的培训,38所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室作为村级培训阵地,广泛开展“一户培一劳”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建区以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23期,受训人数达78152人次,发放《农业科技信息》等种养技术资料8.7万份,开展各类技术咨询服务8.9万人次。“一户培一劳”共开设了无公害蔬菜培植、“猪—沼—果(菜)”、水果套袋、测土配方等30多个专业,110个教育班,培训243期,受训学员16770人次,发放教材1.2万套。发放科技资料35240份,接受技术咨询25060人次。通过多层次、多专业、大规模的科技教育培训,使全区农民由劳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全区已有9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区有100余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函大毕业学员有100多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6个,会员246人,区级以上科技示范户689户。形成了以区、乡镇科协为枢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农民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乡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为阵地的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二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区委、区政府为确保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区里自20__年以来,从相关职能部门抽出100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组建了园艺、农作、花卉、特种水产养殖等6个科技下乡,每年下乡开展大型的科技服务8—10次,为群众提供科技咨询和面对面地为农民群众传授农村种养技术。

二、鹤城农业科技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强化农民科技增收观念是基础。建区以来,鹤城强化农民科技增收观念的转变,重点在城郊的。石门、杨村、盈口、鸭嘴岩等“一线一圈”生态经济区,大力传播现代农业新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新项目、新品种,使农民真正认识到科技给自身带来实惠,使农业新项目、新品种的推广由过来政府强推转变为农民自觉自愿,由过来的盲目跟风转变为现在的市场运作,在不同程度上使农民的科技增收观念得到了加强。据调查,在上述四个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建区时的1980增加到4200元,而科技意识相对薄弱的北部四个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仍只有1400元,相差较大。

(二)强抓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带动是关键。1999年,杨村彭先文试种鱼腥草0.8亩,收入达6000元,比种水稻的收入高出10倍以上,20__年,彭先文扩大种植面积20亩,收益10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乡共发展鱼腥草种植面积5000余亩,创产值3000万元,带动5个村410余户户均增收7200余元。20__年,利用国家农业开发资金,启动杨村花卉苗木基地建设50亩,20__年扩大到300文秘站版权所有亩,引进花卉苗木种植大户16户,在示范基地和外来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目前杨村乡共有本地花卉种植户9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黄岩地处高山台地,温度较低,发展返季节蔬菜和特种药材很有潜力,但由于交通不便,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自20__年拉通杨黄水泥公路以后,交通条件得到改善,返季节蔬菜迅速扩大到400亩,形成特种药材种植基地2个,面积达到1.3万亩,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黄金坳镇里三元、潭家村等地有优质金秋梨500余亩,年产量达850万斤,优质高山葡萄50余亩,年产量达到30万斤,虽然达到了栽培技术要求,但由于交通不便,运输过程中损坏较多,只能贱价卖给批发商,与市场相差1—2元/斤,有些只能烂掉,农民损失较大。

(四)形成规模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保证。在我区过去农业生产中,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农产品缺乏品牌和市场影响,农民收益不大。近年来,鹤城十分注重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规模农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规模生产和科技生产打造地方品牌,形成了鱼腥草、金秋梨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产品。如杨村鱼腥草已经发展到5个村400余户5000亩,成为南方地区最大的鱼腥草生产基地,9月份将申请国家药监局GAP基地认定,由于产品规模较大,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已大开了两广、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的市场,产品外销率达到50﹪,四川雅安、江西上饶等地的药厂纷纷前来定货,并主动提供资金、技术、人员,要求与当地建立新的种植基地。

三、我区农业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各部门对科教兴农的认识不一,各地农业科技发展的不平衡。

(二)全区缺乏资金充裕、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先进的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服务机构。仅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生存艰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体制不完善,没有发挥应有的科技服务功能。部分乡镇农技、农机、畜医等站所人员老化、经费奇缺,基本上没有开展相应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三)科技人员数量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全区共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820人,其中教育、卫生3225人,涉农部门只有170余人,且大部分分布在相应的区直机关,真正一线从事农业科研、推广、服务的人数只有20余人,自20__年以来全区没有引进农学本科毕业生。全区农民只有100余名获得了相应的技术职称。

(四)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研、推广、培训设施简陋,经费短缺。如全区各乡镇涉农服务机构25﹪的人员为自收自支,35﹪的为差额拨款,没有工作经费保障,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于我区财政压力特别大,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只能安排13万,只占财政支出的0.09﹪,与规定的1.2﹪差距较大,远低于长沙等地2﹪的标准。

(五)目前农民科技素质仍然较低,对诸如无公害生产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尚难以接受,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适应不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新形势的需要。

四、加强鹤城农业科技工作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设和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发展体制

为切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加快建设和完善新型的农业科技发展体制。

一是改革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切实提高服务能力。稳定和发展区、乡两级专业农技推广组织,鼓励和扶持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兴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科技人员、农民、农业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转变农技推广机制,应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切实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逐步推行农技推广从业资格证书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快以“农技110”和农业信息网为重点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农技推广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要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鼓励工商企业、农民投资效益农业,加强科技与金融的对接,拓宽农业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国家、企业、农民等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市场化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

三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努力创建名牌农产品,提高我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建立健全农科教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机制。按照“统一目标、各有侧重、互相配合、协作攻关”的原则,针对生产和科研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以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场及基地为依托,集科研、教育、推广单位的优势力量于一体,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区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

一是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开展以种子种苗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根据粮油、瓜菜、花木、畜禽等种子种苗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选育、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产、专用的动植物新品种,研究、开发种子种苗的快速繁育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技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化发展的种子产业体制,实现种子种苗生产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育繁推一体化的目标。粮油作物重点推广优质、高产晚粳稻,高含油量高产量双低油菜新品种。蔬菜、水果新品种的引进关键要注重特色、优势和品质,其中蔬菜重点选育适于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水果重点选育早熟、鲜食和加工兼用品种。畜禽重点是猪的肉质遗传改良、三元杂交商品猪推广应用、优质食草动物的引选、优质高产家禽良种引进及地方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

二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省工、节本和高产、高效为目标,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机械化配套的轻栽技术,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低耗、高效种养结构及规模化生产等技术的研究推广。深化轻型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抛秧、旱育秧、直播等水稻生产技术。开展水稻高产增效节水栽培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研究推广稻田养鱼、虾、鳖等综合丰产技术。研究推广机械谷物收获、烘干技术,机械化肥深施、(精少量)机直播、机开沟技术,水稻工厂化育供秧及机械化插秧技术,设施农业配套机具及大棚作业机械。研究推广设施农业的新型覆盖材料、周年综合利用技术(包括保温栽培、避雨栽培、降温栽培、立体栽培、基质栽培)、新型棚架材料结构、高效节水微灌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等。

三是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障食物安全、科学利用土地及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蔬菜、水果、大米等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综合运用设施栽培、有害生物治理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防虫网、滴喷灌、生物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等实用新技术。抓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广高效安全施药技术,开发和引进生物防治、设施防治等技术,加快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试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应用新型手动和机动喷雾机械及技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确保农产品安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推广农产品农药残毒速测技术。推广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应用秸秆还田、冬种绿肥、豆科作物轮套种等技术。研究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各类作物专用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多功能复合肥、高效叶面肥、肥、CA肥、酵素菌肥等。

四是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和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为重点开展技术创新。主要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重点是稻、米的贮藏、包装,果蔬产品保鲜;水产品保活、保鲜及运输;畜禽产品的保鲜、保质;特色农产品的保鲜及包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包括粮油精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果蔬的精加工及综合利用等。

农业的调查报告 篇七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

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

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村村通”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农业的调查报告 篇八

根据我国当代社会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当代的农村发展相协调配合,起共同促进与发展的作用。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已经在我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成为当代农村领导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成为缓解企业用工荒、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升级、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

1、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概况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的资源以及劳动力极为丰富。农业人才结构分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得江西农业人才的职业教育需求表现为多元化、层次化发展趋势,并且拥有不同水平的层次性特征。既有对一般层次、一般水平职业技术的强烈需求,也有对较高层次技术与专业知识人才的需求,重点关注高收益、低投入的职业与技术,这些构成了江西现代农民对农业类职业教育需求的总体模型。其次,江西省农业人才职业教育的需求分布上呈现非农类高于农业类的特点,农业类的需求在整体里的比重远远小于非农类的比重。由于农户的兼顾特征与非农产业收益上的比较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更加关注高科技含量、高收益回报的职业与技术,而且对这一需求还将会持续在一种不断提高的发展状态之中,这也是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

2、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产生其的原因是农民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与层次,与这些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其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存在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2.1农村中、高职培养层次问题

在江西省农村经济调查局所调查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34.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1.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3.0万人,占1.6%。最近的全省统计数据表明,普通的农民、技术经营型农民、初级技术农民、企业型的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呈逐步上升趋势,然而在总体上,江西省的农村教育特点仍是教育资源分散、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江西省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当中,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24所,其中技术学校23所,成人中专8所,职业高中78所,技工学校15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江西省重点倾斜,重点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和办学模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善。但是由于学校规模的快速增长导致其与办学条件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虽然江西省市县的财政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然而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底子薄基数小规模增长过快,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缓慢下降学位紧张的问题仍尤为明显。随着本科以及研究生数量的几何增加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端知识分子不愿面向农村职业需求宁愿奔赴他省面向企业。以江西农业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例,江西农业大学2014界毕业生共有6246人,其中本部本科毕业生4418人,南昌大学毕业生1628人,高职毕业生200人。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理学类毕业生346人,占7.83%,农学类毕业生777人,占17.59%,工学类毕业生1575人,占35.65%,管理学类毕业生931人,占21.07%,法学类毕业生49人,占1.11%,文学类毕业生301人,占6.81%,艺术学类毕业生134人,占3.03%,教育学类毕业生68人,占1.54%,经济学类毕业生237人,占5.36%。2014届本科毕业生4418人,就业率为86.42%,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南昌大学毕业生1628人,就业率为85.07%;高职毕业生200人,就业率为81.50%。而本科毕业去向以企业单位为主占据82%而农村建设的比例不到2%。然而这2%的人才又以研究型学术型为主,无法对农村建设化起到中坚力量作用。

2.2人员年龄分化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其中以40岁以下为主要流动人口,由于农村农业养殖发展缓慢经济增长不迅速等问题,导致壮年舍弃家中农田变为做服装加工充当建筑工人的角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国内外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经济想要发展就要求该地区的人力资本的存量达到一个标准,这是经济自我发展、自我稳定、自我增值的最低人力资本存量。就对江西农村职业教育而言,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其核心功能。

2.3农村机械化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在农业生产效益增长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应用程度是反映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的表现,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通常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技术等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水平会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反而人工劳动力会相应减少。农业产品的改良与农业机械化在江西省农村的推广都会加速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十三五计划”的实现。

3、改善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

3.1需要科学定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农村特点的教育制度

定位问题是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江西省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拥有显著的梯度性与区域不平衡性,因此,我们要根据农村的性质,依据农村发展的弱势性特点,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质量不高实际问题,调整江西省的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其核心是积极调整农村的职业教育结构。主要针对农村经济基础、教育水平程度及当地劳动者素质状况的特点,实行非均衡的教育结构。其一,应逐步建立起以基础教育为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主体、成人教育当补充的教育体系,打破照搬城市教育模式的农村教育结构,基础教育也应广泛渗透职业教育因素;其二是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当代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下转第24页)(上接第22页)主要形式;其三应针对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旺盛的需要,让相关企业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准备和实习工作的安排,为当届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

3.2要重点扶持发挥其行业主管部门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

农业职业院校相对于其他的文科类院校来说其办学成本高,实验设备、训练场地,以及实验环境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应确认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其农业职业教育主办者,加大支持力度,如若不然,支持的力度自然就会小些。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省的农业职业教育逐步增强,这也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趋势。在当前的体制作用下,强化行业主管部门会对农业职业教育有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例如设立农业教育发展的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进修,开展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提高有关农业类专业教师的待遇和教学要求;开展为农业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费工学结合场所的农业企业适当减免税收的制度,从而提高农业企业对农职院校提供工学结合场所的积极性;还可以制定优惠政策与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鼓励、吸引农科类学生去农村一线进行工作;提高对到农村一线工作的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的奖励并且在职称评定与干部聘任方面给予实质奖赏等等,让江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拥有足够的后勤保障,从而为更好地办理地方农业职业教育提供平台。

3.3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强化

与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相比,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还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江西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可能像发达国家一样,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农业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给予有职业资格者更大的扶持。对此,一要构建畅通、高效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通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建立集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镇与全国五级联网,并可延伸至村、组及农户;二是建立立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对各种教育培训力量,统筹城乡就业培训资源,建立教育系统的职业教育学校、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培训的工作格局进行整合;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把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作为导向,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结业学员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4、结语

人才兴则国家盛,在江西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业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定位,国家大力的支持与帮扶,人们的热情定将江西农业职业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峰。

农业工作总结报告 篇九

本人自任职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_为指导,坚持_,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求真务实,本人在思想修养、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扎实工作,尽职尽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就任职以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作为农业战线上工作者,只有自己掌握农业生产知识、生产技术,才能进行推广应用。首先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学_,以_为指导,深入贯彻_,宣传党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一致。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宣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参加学习农业知识,人事局和农广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学习,虚心向老领导请教,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田间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兢兢业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1、认真做好农业项目材料申报和实施工作。抓好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多年来,我准备了上级安排的各种项目工作的材料,为成功完成项目申报,认真查找相关资料,积极主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项目材料准备,并受到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好评。

2、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会议准备以及政策落实。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我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认真抓好落实,扎实开展,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材料等认真将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搞好粮食直补的面积核定、小麦、玉米、水稻的良种补贴工作,经认真落实,规范操作,使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了粮食安全。为了充分让农民了解政策,自己加大工作力度,全面领会精神,做好会议材料和宣传,抓好精神讲解和落实。

3、依托实施项目,做好技术指导。实施好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技术,积极深入农户家中技术指导,为新技术推广提供了宣传平台,给农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安排负责对土样的整理风干,放弃节假日加班,保证凉土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协助土肥站做好相关服务。

4、搞好农情系统调查、做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为指导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及时上报农业生产进度,积极与各个乡镇相关人员联系,做好农情调度。每次遇到特殊的天气,汇总调查情况,及时形成材料,并进行了上报,为所制定科学的管理意见提供依据。尤其是春耕备播、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及时冬春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及时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意见。同时利用现在的网络媒体报纸的优势,积极做好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

5、认真做好电话技术咨询工作。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是我的本职工作。认真做好电话咨询和来人咨询工作,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9篇《农业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农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优秀3篇】03-25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优秀10篇)01-24

农业种植报告优秀4篇01-17

农业农村工作报告【优秀6篇】12-11

农村农业情况调研报告(最新9篇)04-18

农业调查报告10篇03-09

农业工作总结报告【优秀10篇】03-04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通用8篇)02-23

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优秀1009-18

电大小学教育调查报告【精彩5篇】10-09

73 21477